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解析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9313303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解析案例1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场了,他对教室进展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周围的墙上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分析 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案例2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一样局部与相异局

2、局部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分析 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异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比照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比照,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案例3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枯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教师就教学生记住:“枯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分析 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心理学的知识告

3、诉我们:但凡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根底上进展识记,记忆效果就好。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展意义识记案例4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分析 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因此仅靠判断、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到达结实保持的程度,往往借助于问答、填空等题型。案例5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你怎样对待这一现象.请

4、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分析 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案例6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答复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答复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答复如何.你更欣赏哪种答复.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展分析。分析 小方答复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而小明的

5、答复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开展。案例7如今的孩子很小就承受了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脑子里千奇百怪的东西很多。有时候,他们会在课堂上或课后向你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方,你在课堂上讲太阳和月亮,有的孩子便会问:“教师,太阳为什么白天出来.月亮为什么晚上才出来.对这样的问题还能勉强答复,但有些孩子在课后向我提的问题,真的让我难以答复。比方,有的孩子会冷不丁地问你:“教师,什么叫酷毙了.“教师,怎样才能当上还珠格格.我一时哑然。有时我想,或许我真的是年纪大了,不再适合当小学教师了。问题:面对这位教师的困惑

6、,你认为问题出在哪儿.请作教师素质现代化的要求来答复答:这位教师的困惑,主要在于他对当今时代社会的新生事物,新鲜词的不理解,换句话说是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跟不上步伐。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因为教育中的任何活动都要靠教师进展,教育的目标的实现,效果如何都取决于教师。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包括: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职业道德素质的现代化,能力素质的现代化。总之,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总体要求在教师职业上的特殊反映。案例8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根底教育办学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任何公办、民办和各类进展办学体制改革的小学、初中不得以考

7、试的方式择优选拔新生,也不得以小学阶段各类学科竞赛如小学数学奥赛等成绩作为录取新生的依据。问题:你对市教育局的规定有什么看法.请从全面开展的教育目的出发对奥赛进展评价。答:我认为市教育局的规定除了进一步规根底教育的办学,防止教育偏离它的轨道,成了变相教育。这个规定也促进了全面开展教育目的的实现。实施全面开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开展教育由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等五育组成。在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前,注重智力开展是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共同趋向。奥赛正是开展学生的智力,用知识的精华去武装学生,迎合教育的趋向。但许多人却一味地为了奥赛。只注重去开展学生的智育,而无视其它四育的开展,厚

8、比薄彼,有所偏废。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知竞赛,而不知其他是不是健全的。案例9读者者薛女士反映,转学还不到一学期的10岁儿子小雷化名跟过去比好似换了个人。以往由于喜欢做小动作,小雷没少挨教师的骂,结果看到教师就害怕,不得不转学。到新学校后不久,小雷在上课时又忍不住做起了不动作,被教师发现了。新教师什么也没说,只是微笑着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背,便继续上课了。以后,每次新教师走过小雷身边,如果小雷没做小动作,教师就会对他微笑并点头表示赞许。很快,小雷改掉了坏习惯,还爱上了学习,自信心大增。问题:请从该案例分析,对待有问题的学生新教师的教育机智。请从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开展特点来分析。答:小学生身高体重处于

9、两次增长顶峰期之间,是相对稳定开展时期。他们的有意注意已开场开展,但无意注意仍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小学生的情感不稳定性以及不善于控制的特点也很突出,特别是小学低年级还是依据他人的要求评价自己。这些都是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的开展特点。上面这位新教师正是正确认识到了这点,并机智地运用这个特点来引导小雷,既纠正了他,又不伤害他的自尊心,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这对孩子的安康成长更为重要和紧迫。案例10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着孩子

10、,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关痛死了。继母好奇地走进孩子,对孩子进展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说是戴尔卡耐基。问题: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学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答:所谓差等生就是指那些不能到达根本教育要求,德智体全面开展水平较差或开展不平衡的学生。学生都是可教育的,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是不想学好,世界上只有教不好学生的教师,决没有不可教育的孩子。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

11、1、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使他们主动承受教育。2、一分为二地对待他们,找出教育的切入点。3、给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爱,转变差等生并不难,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案例11当代有一位教育专家兼作家这样叹息中国的教育:“要想使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前程,现在中国父母唯一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帮助学校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护好自己孩子的天赋别再受学校的侵害吧!问题: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对中国当前的教育进展反思。答:这段话指出了当前中国教育的弊端,当前中国教育趋向于分数教育即应试教育,都是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学生已经变成读

12、书机器,而失去了本身拥用的天赋,没有自我了。实施全面开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开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局部组成要能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中国教育已经开场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解放人的自我了。案例122004年?中国教师?杂志对儿童的生存状态进展了调查。调查发现:833名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学生中,有4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童年不快乐。主要表现是:受考试折磨、没有自由、压抑、紧、忙碌。期中考试时学生认为童年不快乐的主要原因。学生的年龄越高越觉得自己的童年不快乐。一位每逢考试就会犯“间歇性精神错乱“的学生,高考后却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了。后来是他给中学班主任

13、的信揭了谜。原来,为了逃避每月一次的考试排名和在排名中总位居30多名时所遭受到的同学鄙夷目光、父母的数落和自己的失望,他精心设计了骗局,瞒过教师、同学和父母。为了防止他再次“犯病,学校允许他仅把考卷作为作业来完成,也不参加成绩排名。父母不再苛求他的成绩,转而开场担忧他会因学习而熬坏身体。父母丢掉了过重的梦想和期望后,生活也开场变得轻松。自己也没有了来自家庭和排名的压力,心情变得舒展、学习也感到了轻松,学习效果也变得更好。问题:从调查数据以及上面的案例分析,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答:从调查数据以及上面的案例分析,我们的教育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就是以开展人的单方面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或以帮助学

14、生通过学生选拔考试为根本目的。这就是所谓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因其把单纯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作为学校的唯一追求而成为片面教育。而且是学生各方面素质开展的最大绊脚石。案例13对学生来说,由于知识根底的差异和个性品质的不同,对课程也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比方,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学习,就有很多学生不知所措。一个班少则有四五十人,多则六七十人,要进展有效的合作的探究,难度很大。椐上课教师分析,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有哪些主动性强的学生受益,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跟着走或跟不上。在众多的课堂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性格向的学生只能做旁观者。这种善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问题:对于新课程改革者

15、遇到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采取臬的方法,才能使所有学生在教改中收益.答:对于新课程改革遇到这个问题,应该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加强根底知识教学中,重视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还应重视个别差异。加强个别指导,每个学生已有的经历及其天资、禀赋、兴趣、性格等心理品质差异很大,要求教师对学生进展个别指导。案例14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教师对*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教师当时就恼怒起来:“*同学,算你厉害,教师不如你,以后教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教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步能发现问题,不能主动

16、答复以下问题了。问题:请你从该实例,评价该教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这种行为违反了哪条教学原则.答:该教师对待提出质疑的学生,一棒喝退,严重挫伤了该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这种行为违反了“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违反了“创造的教学环境。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积极的活动之中,主动地探索新知,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使启发的效果处于最正确状态。案例15从2001年秋季开场,省的小学生们辞别沿袭了一贯的百分制,实行新型的成绩考核评价机制“等级+特长+评语。目前,潍坊市小学已经取消各种形式的统考,废除了“百分制,代之以“评语+特长+等级的新的评价标准,严禁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