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分章节练习一(1-3章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9310599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孟子》分章节练习一(1-3章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孟子》分章节练习一(1-3章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孟子》分章节练习一(1-3章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孟子》分章节练习一(1-3章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孟子》分章节练习一(1-3章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孟子》分章节练习一(1-3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子》分章节练习一(1-3章(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孟子分章节练习一(1-章)一、阅读下文,按要求答题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孟子梁惠王上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梃与刃” 的譬喻是为了说明“以刃与政 的“不仁”,来引起惠王的警惕,提高他的觉悟。B、“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2、”,直接揭露了梁惠王驱兽食人的残暴行径。C、文中用人们对兽相食尚且恶其残忍,来说明人之所以不同于禽兽就是对人的同情,这样来激发惠王对人民的仁心。D、“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强调的是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以此来说明爱民的重要性。2。分析上面选段,你认为和下面选段在表现孟子思想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析。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答:_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

3、.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孟子梁惠王下)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国君选拔人才,完全以贤能与否作为标准,超越了“尊尊亲亲”的伦常要求,因此就必须格外谨慎地进行考察了。B.孟子认为,国君只有运用恰当的方法,正

4、确地选拔贤才和罢黜“不才之人,才能称得上是人民的父母。C孟子所说的进贤要倾听国人的意见,在现今社会是不可能做到的,因此,没有现实意义。D.唯有亲见其贤良与否,才能做最好的判断.孟子重点劝说君主要有独立的判断力,不要为左右臣下所蒙蔽;要有实事求是的观察力,不要只凭耳闻.。“进贤是治国的必备要件之一,孟子提出怎样的用人原则?请用自己的话来回答。(分)答:_三、阅读下文,按要求答题。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下列各项中,对上

5、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孟子这里所说的“与人为善和我们现在的“与人为善”是一样的。B.孟子说子路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闻过则喜,听到别人给自己指出过错就高兴。C除了子路而外,夏禹也是这方面的模范,他只要一听到别人对他说有教益的话,不仅高兴,而且还要就地下拜,行上一个大礼.D 从闻过则喜到闻善言则拜,再到与人为善,虽然有程度的不同,但其性质都是一样的,这就是善于吸取别人的优点而改正自己的缺点。6在论语学而篇里,孔子曾经说过:“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把别人能够给自己指出过错看作一大幸事。结合上面选段,请说明你对“与人为善的理解。(分)答:_四。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6、分)(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公孙丑问曰)“敢问何谓浩然之气?(孟子)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注】恶乎长:擅长什么。分析辨析言辞。馁:缺乏力量.是

7、集义所生者:是说平日行事,都合于义,日积月累,然后自然产生浩然之气。非义袭而取之:不是靠偶尔的正义行为就能获取的。慊(qe):足。闵:忧虑.正:中止。芒芒然:疲倦的样子.7下列各项中,对孟子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孟子认为,“浩然之气”是指人的仁义道德修养达到极高的水平时所具有的一种正气凛然的精神状态。. 孟子认为,“浩然之气”需要用“义”来培养,一方面注重外在力量,另一方面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C.孟子认为,对于“养气”有两种人做法是不足取的:一是拔苗助长,一是放任不管,这两种做法都会对“养气”产生危害。D孟子散文素以雄辩著称,论证纲目清晰,说理善用譬喻,形象生动、深刻透彻

8、。选文体现了这个特点.8。孟子“养气”说对后世影响极大,特别是在文学创作上为后来学者所阐发。北宋苏辙认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请结合选文,谈谈你对苏辙观点的理解。(3分)答:_孟子练习一参考答案一、B、这句不是直接揭露梁惠王的残暴行径,而是委婉说明产生这种情况无异于驱兽食人。.两个选段都体现了孟子学说的核心,就是要讲“仁义行“仁政”,即实行所谓“王道”.其理论基础就是民本思想,重视人的生存权利。因此孟子对那些不行仁政,残酷掠夺百姓的封建王侯深恶痛绝.二、。答案:C(“没有现实意义”错.) 4参考答案:孟子认为,唯有亲见其贤良与否,才能做最好的判断。(1分)国君要既不

9、被臣下蒙蔽,又要好民之所好,恶民之所恶,以自己的判断加上百姓的共同看法,缜密考虑,慎重地选拔人才。(分)三、5A(两者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现代汉语:现多指善意帮助别人.古代:原指赞助人学好,即有助于别人培养品德,还有一说赞许别人的品德,与别人一起做好事。选段还有“善与人同”:与人共同做善事。)6孟子所说的与人为善是指舍弃自己的缺点,学习人家的优点,切实吸取并付诸行动,这就等于和别人一起行善了(1分)。要做到这一点,很重要的是要遵循孔子所说的,要有宽广的胸襟和肚量,闻过则喜,这样才能真正地取长补短,与人为善(1分)。孔、孟在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这个问题上是一脉相承的(1分

10、)。四。7。B(“气”是“义”在内心的积累,不需要外力助长)苏辙认为作家的“气”决定了他的“文”,(1分)即作家的精神与气质决定了作品风格与境界,(1分)作家可以通过“养气提高自己对文学的理解。(1分)。一、阅读下文,按要求答题:齐人伐燕。或问曰:“劝齐伐燕,有诸?”曰:“未也。沈同问燕可伐与,吾应之曰:可。彼然而伐之也.彼如曰:孰可以伐之?则将应之曰:为天吏,则可以伐之。今有杀人者,或问之曰:人可杀与?则将应之曰:可。彼如曰:孰可以杀之?则将应之曰:为士师,则可以杀之。今以燕伐燕,何为劝之哉?”(选自孟子公孙丑下)【注释】沈同:齐国大臣。为天吏:奉行天命的天子。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齐国讨伐燕国,是战国中期的一项重大事件。孟子认为,燕国的国政败坏,民众因此遭受苦难,所以是可以讨伐的.B孟子指出,讨伐燕国者必须施行优于燕国的政治措施,否则,伐燕是没有意义的,而且也不可能得到民众的支持。C孟子认为,燕国的国政败坏,齐人身为天吏,替天行道,可以讨伐燕国。但如果让燕国人讨伐燕国人,则不值得鼓励。D.孟子认为,礼乐征伐这样的大事,不是谁都有权力去做的,因此他明确反对让像燕国一样暴虐的同为诸侯国的齐国去讨伐燕国。孟子是认为燕国可以讨伐,杀人犯可以杀掉么?为什么?(分)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