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德国生态农业考察报告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9310248 上传时间:2023-12-0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瑞士德国生态农业考察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瑞士德国生态农业考察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瑞士德国生态农业考察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瑞士德国生态农业考察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瑞士德国生态农业考察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瑞士德国生态农业考察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瑞士德国生态农业考察报告(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瑞士德国生态农业考察报告瑞士德国生态农业考察报告应瑞士、德国农业部的邀请,以部科技教育司魏百刚副司长为团长,部国际合作司、科技教育司、种植业管理司、上海市农委、山东省农业厅等单位组成的中国生态农业考察团一行 6 人,于 20XX年 8 月 19 日至 9 月 3 日对瑞士和德国的生态农业进行了考察。考察团在当地农业官员的陪同下,先后考察了有关生态农业科研、教育、生产、加工、流通等60 多个单位,并与瑞士联邦政府农业局的官员进行了交流。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瑞士是一个中立国家,国土面积4。1 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约占25,牧场占 25,森林占 25,高山、湖泊、河流占25。总人

2、口约700 万,分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古罗马语4 个语区。劳动力384 万人,其中从事农业的占 4。 7,工业占 26。0,服务业占 69。 3。 1999 年 gDp3770 亿瑞郎,其中农业 40 亿瑞郎,占 1。1。瑞士有 7。8 万个农业生产单位,其中5。5 万个纯农业生产单位,每个农场平均种植面积18 公顷。目前生态农场已发展到5000 多第1页共11页个,包括种植、养殖等,有机农产品的面积占8左右,有机农产品比例居世界各国之首。德国位于欧洲中部,国土面积35。7 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 200 万公顷,森林1039 万公顷,草场560 万公顷。人口 8100 多万,其中农业人口占

3、1。 5。农业人口人均占用耕地 10 公顷。德国的生态农业兴起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经过三十多年发展,德国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有机食品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目前德国共注册生态农场8400多家,面积 40 多万公顷,占农用土地面积的2。5,有机农产品产量约占总产量的2。二、瑞士、德国农业的主要特点(一)改革促进了瑞士农业特别是生态农业的发展。1992年,瑞士联邦政府农业局针对农业发展存在的政府支出增长过快、国内农产品市场占有率下降、农业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面临加入 wTo等问题,颁布了第7 个农业发展报告,决定对农业进行重大改革。政府制定了四项改革目标,即增强瑞士农业的市场竞争力;放开农

4、产品市场;建立更有效的生产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改革分两步推进,第一步从 1992 年开始,主要是把价格政策和收入政策分开,减少政府定价的范围,同时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进行机构改革。第二步从 1995 年开始,主要是建立和完善农业直接支付制度。通过改革取得了五大成果,即农民收入趋于稳第2页共11页定;政府取消了农产品保护价;政府对生产的干预减少;政府支出趋于稳定;有效地履行了国际组织的义务和承诺。这些成绩的取得都与直接支付有关,而直接支付最核心的标准是生态农业。直接支付包括一般直接支付和生态直接支付,一般直接支付必须达到以下六条标准,养畜要给生畜创照一个好的生态环境,如猪舍要有独立的进食

5、间、睡觉间和活动间,我们形象地称其为“三居室” 。种植业必须进行平衡施肥。要有相当比例的生态补偿。必须实行定期轮作休耕。必须进行土壤保护。选择、定量、科学施用农药。生态支付必须农民自愿,选择生产有机产品,并达到有机产品的标准,才能得到。生态支付的标准要高于一般支付。德国也同样实施了生态农业的激励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二)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农民的环保意识极强。92 年以前,瑞士农产品自给率很低, 92 年之后,政府十分重视农业, 大幅度增加农业投入, 积极扶持优势产业的发展,如畜牧业及其加工业,尤其注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强调农业的多功能性,使瑞士农产品的自给率大幅度提高。在制定政策和规划时

6、,首先考虑的是环境问题,通过农业改革,增加生态农业的补贴数量,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自给率,而且促进了环境的改善。国民的环境意识很强,发展生态农业已成为当地农民的自觉行动。我们所到之处农民普遍反映,发展生态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只有发展生态农业,才第3页共11页能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 保护生态环境。在我们考察的30 多个农户中,已经进行有机农业种植的,多数表示要进一步扩大规模,而没有达到有机农业标准的,也要采取措施争取尽快达到有机农业标准。同时,消费者也非常认同有机食品,尽管市场上有机食品的价格比一般食品高 30以上, 但销路仍然很好,而且已经建立了稳定的消费群体,并不断壮大

7、。我们看到有的消费者宁愿驱车近百公里专程到有机农场去购买有机蔬菜、水果和牛奶等。德国政府对生态农业也有较高的补贴。(三)政府十分重视农业职业教育,有高度发达和健全的农民教育和培训咨询机构。瑞士的农民教育分工比较明确。农业教育分三个层次,即高等教育、专业职业技术教育和对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这些任务由不同的机构承担。瑞士有两个联邦技术学院,主要负责农业高等人才教育和基础研究;有六个研究站(实用技术学院) ,主要负责实用技术研究;每个州都有自己的实用技术培训学校,主要负责对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不管是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技术学校,都有完善、先进的教学设施。高等教育注重基础理论,职业学校侧重实际操作。如葡

8、萄酿酒专业,有葡萄园、小型酿酒厂及各种化验检测设备,并配有各种世界名牌葡萄酒供学生品尝、鉴别。瑞士的教育十分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凡是在生产中需要的技能学校都教,学生学到的东西在实践中第4页共11页能直接应用。如农业实用技术学院规定,招收的学员必须具有两年农场工作经验,并经技能考试合格者方可入学。教学内容除了品种和栽培技术外,还有农机修理、农机驾驶、木工制作等。在瑞士要从事农业生产必须拿到培训学校的毕业证书。(四)农业产业化水平较高,各种服务组织比较发达。瑞士的农业产业化分以下几种类型:一是龙头企业带动型。较大的农场都有自己的加工企业,如乳奶制品加工厂、果汁厂、气调库、蔬菜加工保鲜等,

9、农产品要经过加工后才能出售,有的加工企业除了加工自己的产品外,还带动周围比较小的农户来发展生产。如我们这次参观的 bischfszell 食品加工厂,该厂生产 1134 种产品,年产量 17 万吨,产值 4 亿瑞郎,其生产原料由周围 60 公里内的农户提供,从而带动了当地蔬菜生产的发展。同时,企业为农户提供种子等各种服务,规定农产品质量标准,按订单收购,对有机产品和一般产品实行分类加工和销售。二是市场带动型。瑞士的农产品市场有连锁店、批发市场和小型农贸市场,其中超市是主要的零售渠道。我们参观的 migros 超市是瑞士两个最大的超市之一,其年零售额在 150 亿瑞郎以上,占社会总零售额的 40

10、左右。 瑞士成立了全国农产品销售协会, 各地区设有分会,会员由生产者、销售者参加,定期召开会议,协商近期农产品价格并公开发布,生产者可以根据其发布的价格来第5页共11页确定生产。瑞士和德国市场上销售的产品都有明显的标识,有机产品和一般产品分开销售。三是合作社(行业协会)。据我们在德国波登湖地区考察,该地区有两个蔬菜、水果协会( mAbowLZ),当地农民都是协会会员,协会的资金由农民按产值的 2上交,协会为农民提供物资、技术、信息和销售服务,年终有利润再返还给农民。当地的蔬菜、水果90是由农业合作社销售的。(五)政策法规健全,措施落实到位。瑞士、德国政府十分重视农业的多功能性,对环境保护制定了

11、严格的法律法规。如为治理冬季农田施用厩肥引起硝酸盐的淋溶而导致地下水污染,德国于 1989 年正式立法,禁止农民于每年11 月15 日至来年 1 月 15 日在农田施用厩肥。为了保障土壤养分平衡,提高地力,防治病虫害,瑞士规定农场必须实行定期轮作,奶牛每年在室外的活动时间必须在50 天以上,猪舍必须具备“三居室” 等。同时在政府补贴上向生态农业倾斜。如 2000 年度德国农业部的财政预算为110。2 亿马克,其中用于生态农业和提高产品质量方面占总经费的66。农民生产有机产品( bioland 等),政府每公顷补贴1000 马克,生产综合防治产品政府每公顷补贴300 马克。瑞士、德国政府注重法规

12、的制定,更注重法规的监督实施。如瑞士政府委托联邦试验站对波登湖的水质进行定期监测,通过水质的变化了解环境状况。对农场每年至少进行5 次检测,两次全面检第6页共11页测,三次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三、收获和体会在为期两周的考察过程当中,我们结合我国的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与瑞士、德国方面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讨论。主要的收获和体会有:(一)发展生态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发展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生产进入新阶段后的必然选择,是世界农业发展的新趋势。要重视农业的多功能性。发展农业不能只重视经济效益,还要重视农业的生态功能。农业产地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产品产量、质量和食物安

13、全,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关系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迅速,成效巨大,但也付出了巨大代价,农业环境形势相当严峻,农业环境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面临即将加入 wTo的形势,亟待改善我国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应当看到,我国现在的状况与瑞士、德国 20 年前相似,我们应该汲取“发展污染治理发展”的教训,本着对子孙后代生存和发展负责的精神,从战略的高度提高对农业环境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二)发展生态农业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制度,完善与国际接轨的质量标准体系。瑞士、德国的生态农业之所以取第7页共1

14、1页得巨大成就,与其健全的法律法规是分不开的,两国在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都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和相应的标准规范,涉及水、土壤、大气、耕作制度、生物多样性、农产品质量等各个方面。 目前,我国虽然也颁布了一些有关的法律法规,但与瑞士、 德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表现在法律体系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 质量标准不统一、 执法队伍不健全等。 因此,要加快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必须尽快完善法律法规和质量标准体系,健全执法队伍。(三)发展生态农业要依靠科技进步,基础研究、实用技术、科技推广相配套。我们在瑞士、德国考察中看到,两国的科研、教育、推广体系十分健全,仪器设备比较先进,部门分工比较明确。我们参观的有机农场各种机械设备十分齐全,这为发展生态农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作物轮作、生物防治、草药防治、微滴灌溉等多种生态农业生产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在这方面我国还有一定差距,应该加快我国农业科研教育体制改革,尽快建立起与发展生态农业相适应的科研、教育体系,加强对适应我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