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控LC振荡器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9309927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压控LC振荡器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压控LC振荡器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压控LC振荡器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压控LC振荡器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压控LC振荡器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压控LC振荡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控LC振荡器(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1引言21.1振荡器简介21.2系统设计的目的21.3系统设计的意义22系统设计要求和设计方案32.1设计任务及基本要求32.1.1 任务42.1.2基本要求42.2总体设计思路42.3基本模块的论证与选择42.3.1电压控制LC振荡器模块52.3.1.1互感耦合振荡器 52.3.1.2电感反馈三端式振荡电路 52.3.1.3 电容反馈三端式振荡电路 52.3.1.4 集成电路振荡器 62.3.2 LC控制信号的实现82.3.3稳幅电路的选择92.3.4频率控制方式的设计与选择92.3.5功率放大器102.3.6系统组成构图103单元电路的设计113.1压控振荡器和稳幅电路的设计113.2

2、锁相环式频率合成器的设计123.3峰值检测电路163.3系统软件的设计184测试方法及结果分析204.1测试仪器204.2测试方法204.3结果分析205总结216参考文献21电压控制LC振荡器1引言i.i振荡器简介振荡器简单地说就是一个频率源,一般用在锁相环中。详细说就是一个不需 要外信号激励、自身就可以将直流电能转化为交流电能的装置。一般分为正反馈 和负阻型两种。所谓“振荡”,其涵义就暗指交流,振荡器包含了一个从不振荡 到振荡的过程和功能。能够完成从直流电能到交流电能的转化,这样的装置就可 以称为“振荡器”。压控振荡器(VCO)的类型有LC压控振荡器、RC压控振荡器和晶体压控振 荡器。对压

3、控振荡器的技术要求主要有:频率稳定度好,控制灵敏度高,调频范 围宽,频偏与控制电压成线性关系并宜于集成等。晶体压控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高,但调频范围窄;RC压控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低而调频范围宽,LC压控振荡 器居二者之间。振荡器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例如在无线电测量仪器中,它产生各种频段 的正弦信号电压:在热加工、热处理、超声波加工和某些医疗设备中,它产生大 功率的高频电能对负载加热;某些电气设备用振荡器做成的无触点开关进行控 制;电子钟和电子手表中采用频率稳定度很高的振荡电路作为定时部件等。在通 信系统电路中,压控振荡器(VCO)是其关键部件,特别是在锁相环电路、时钟恢 复电路和频率综合器电

4、路等电路中更是重中之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电子通信 技术领域,VCO压控振荡器几乎与电流源电路和运放电路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1.2系统设计的目的了解、分析振荡器设计的基本设计和发展方向,掌握压控LC振荡电路的主 要技术指标,电路结构,工作原理。1.3系统设计的意义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振荡器的用途也越来越广泛,振荡器自其诞 生以来就一直在通信、电子、航海航空航天及医学等领域扮演重要的角色, 具有广泛的用途。在无线电技术发展的初期,振荡器就在发射机中用来产 生高频载波电压,在超外差接收机中用作本机振荡器,成为发射和接收设 备的基本部件。本设计电压控制LC振荡器是如今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类电子器件,

5、为电 一光转换电路、移动式手持设备等提供了很多的解决方案。本文设计的是电 压控制LC振荡器,设计中采用了改进型电容三点式西勒振荡器电路作为本 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解决了基本三点式振荡电路设计中存在的改变振荡频 率必改变反馈系数的矛盾,通过调节压控变容二极管两端电压来改变振荡器 的输出频率,使设计系统达到15MHz35MHz输出频率可变的要求。在LC振 荡器的LC回路中,使用电压控制电容器(变容二极管器),就可以在一定 频率范围内构成电压调谐振荡器,即电压控制 LC振荡器。压控振荡器可广 泛使用于频率调制器,锁相环路,以及无线电发射机和接收机中。本设计电压控制LC振荡器采用了变容二极管来实现电压

6、控制的功能, 末级功率放大器采用了三极管9018,实现了功率放大的功能,并使其三极管 工作在丙类状态,以提高工作效率。若负载为容性阻抗,采用串联谐振回路 以提高输出功率。系统主要选用LC振荡器来实现振荡,并改变电路输入电压来 控制电路频率的变化。LC振荡器因谐振回路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即使放大器工 作在非线性区,振荡电压也非常接近正弦形,达到设计要求。但因它的谐振元件 LC之值只限于体积不宜过大,振荡频率不宜太低一般为几百千赫到几百兆赫。 频率稳定度一般为10-210-4量级,略优于RC振荡电路,但比石英晶体振荡器 要低几个数量级。谐振元件L或C的数值调节方便,可借以改变振荡频率,因而 为广播、

7、通信、电子仪器等电子设备所广泛采用。压控振荡器的应用范围很广,集成化是重要的发展方向。石英晶体压控振荡 器中频率稳定度和调频范围之间的矛盾也有待于解决。随着深空通信的发展,将 需要内部噪声电平极低的压控振荡器。2系统设计要求和设计方案2.1设计任务及基本要求2.1.1任务设计并制作一个电压控制LC振荡器。2.1.2基本要求(1)振荡器输出为正弦波,波形无明显失真;(2)输出频率范围:15MHz35MHz;(3)输出频率稳定度:优于10-3;(4)输出电压峰峰值:Vpp=1V0.1V;(5)实时测量并显示振荡器输出电压峰峰值,精度优于10%;(6)可实现输出频率步进,步进间隔为1MHz100kH

8、z。2.2总体设计思路本实验需要设计并制作一个压控LC振荡器,要求振荡器输出正弦波,没有 明显失真,并且输出频率范围为15MHz-35MHz,通过对振荡电路的分析,可以选 择本实验最佳振荡电路形式;实验还要求输出电压峰峰值V =1V0.1V,所有考 pp虑增加一个稳幅电路;实验还要求可实现输出频率步进,步进间隔为 1MHz土 100kHz,所以再增加一个频率控制电路;同时,实验要求实时测量并显示振荡器 输出电压峰峰值,可以考虑利用单片机实时测量输出电压峰峰值,再用数码管显 示出来;实验亦要求频率稳定度优于103,输出电压峰峰值精度优于10%,在元 器件的选择上也是我们需要慎重考虑的地方。最后,

9、考虑到电路驱动更大后级负 载的能力,在电路中增加功率放大器。综上考虑,有如下总体设计:图1电路总体设计2.3基本模块的论证与选择2.3.1电压控制LC振荡器模块2.3.1.1互感耦合振荡器互感耦合振荡器是依靠线圈之间的互感耦合实现正反馈的,因此,耦 合线圈同名端的正确位置至关重要。同时,耦合量M要选择合适,使之满足振幅起振条件。互感耦合振荡器有三种形式:调集电路、调基电路和调发电路。这是 根据震荡回路是在电极电路、基极电路和发射极电路来区别的。互感耦合 振荡器在调整反馈(改变 M值)时,基本上不影响振荡频率。但由于分布 电容的存在,在频率较高时,难于做出稳定性较高的变压器。因此,它们 的工作频

10、率不宜较高,一般应用于中、短波波段。故本次实验不采用互感 耦合振荡器。2.3.1.2电感反馈三端式振荡电路电感反馈振荡电路容易起振,但电感反馈支路为感性支路,对高次 谐波呈现高阻抗,故对回路中的高次谐波反馈较强,波形失真较大;另 外,由于两个电感元件上的分布电容并联于电感元件的两端,工作频率 越高,分布 电容的影响也愈严重,这就使得电感反馈式三端振荡电路的 工作频率不能太高。故本次实验不采用电感反馈三端式振荡器。2.3.1.3电容反馈三端式振荡电路电容三端振荡器的优点是输出波形较好,该电路中的不稳定电容 (分布电容,器件的结电容等)都是与该电路并联的,因此适当加大回 路电容量,就可以减弱不稳定

11、的分布电容对振荡频率的影响,提高了频 率稳定度。电容三点式振荡器又称考毕兹(Colpitts)振荡器,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的 反馈信号取自电容C2两端,因为电容对高次谐波呈现较小的容抗,反馈信号中 高次谐波分量小,故震荡输出波形好。但当通过改变C1或C2来调节振荡频率时, 同时会改变正反馈量的大小,因此会使输出信号幅度发生变化,甚至会使振荡器 停振。所以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频率调节很不方便,故适用于频率调节范围不大的场合。为了减小晶体管极间电容的影响可采用克拉泼(Clapp)电路,与前述 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相比,仅在谐振回路电感支路中增加了一个电容C3,其取 值比较小,要求C3C1,C3C2。谐振回

12、路接AC3后,虽然振荡频率稳定度提 高了,改变C3反馈系数可保持不变,但谐振回路接入C3后,使晶体管输出端与 回路的耦合减弱,晶体管的等效负载减小,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下降,振荡器输出 幅度减小C3越小,放大倍数越小,如C3过小,振荡器不满足振幅起振条件而 会停止振荡。若在电路中电感线圈L上再并一个可变电容,即可构成另外一种改 进型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称为西勒(Seiler)振荡器。它改善了克拉泼电路存在 的一些问题。调节C4改变振荡频率时,因C3不变,从而可以保持振荡幅度的稳 定。当C1C3,C2C3时,振荡频率可近似为 f 1。2兀、.Z(C + C )Y 34L图2电容三端式交流等效电路2.3

13、.1.4集成电路振荡器采用压控振荡器芯片MC1648和变容二极管MV209,外接一个LC震 荡回路构成变容二极管压控振荡器。只需要调节变容二极管两端的电压, 即可改变MC1648的输出频率。由于采用集成芯片,电路设计简单系统可 靠性高,并且利用锁相环频率合成技术可以使输出频率稳定度进一步提 高。MC1648最大输出频率可达225MHz,完全满足实验要求,又考虑到 本设计要求输出波形良好,输出频率稳定及要求频带较宽,故选择集成电路振荡器,利用压控振荡器芯片MC1648和变容二极管MV209,外加一 个LC并联谐振回路构成压控振荡器。如图3位MC1648的内部原理图。6 66Q67 1012a5畦

14、由BIASTANK畦AGCPOIHT图3 MC1648内部原理图振荡器包括连接Q6的基极和Q7的集电极的正反馈,其内部包含了 一个自动增益控制口(AGE)去限制晶体管(Q6和Q7)发射极耦合对并 且允许最佳的频率响应。典型的压控模式传输特性在图三给出。其中a和c展示了只用变容 二极管的的电容的传输特性(包含振荡器的输入电容,6pF)。b展示了 振荡器只能输出方波的压控模式。a、c中1K的电阻被用于在测试中保 护变容二极管,当直流输入电压不能提供变容二极管的正向偏压时是可 以省去的。c中的大电阻(51K)可以使两个变容二极管的交点绝缘。QL=100L=0.065uH图4典型的压控模式传输特性图在

15、AGC和VCO输入(变容二极管)应该连接电容,当输出频率在1MHz 到50MHz时一个0.1uF的电容就够了。当更高频率时应该使用更小电容, 更低频时更大电容。2.3.2 LC控制信号的实现方案一:采用普通电压源,通过滑动变阻器改变LC振荡器的输入电压来实 现对LC输出频率的控制,这种方案可以实现较小的频率间隔,但实际操作比较困 难,且误差较大,稳定性低。方案二:采用VCO函数发生器,如ICL8038,它通过改变外加控制电压,改 变芯片内部电容充电电流,从而改变外部输出频率。但是其输出的频率较低,稳 定性不好,步进难以实现。方案三:采用锁相环路技术,利用锁相环,是VCO的输出频率锁定在所需的 频率上,从而产生所需的VCO控制电压,这样大大提高了控制信号的稳定性,而 且具有性能可靠,使用方便,多功能等优点。因此,综合考虑本次设计要求,选择方案三。2.3.3稳幅电路的选择方案一:采用交流电压并联负反馈电路实现稳幅。在放大电路中引入交流电 压并联负反馈,反馈网络由一个可变电阻组成,稳定输出电压。但引入交流负反 馈,因环境温度变化,电源电压波动等原因引起的放大倍数的变化将减小,是以 牺牲放大倍数为代价的。方案二:采用自动增益电路(AGC)实现稳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