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陶瓷学院博士考试徐恒醇《设计美学》通关秘籍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9309821 上传时间:2024-02-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景德镇陶瓷学院博士考试徐恒醇《设计美学》通关秘籍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景德镇陶瓷学院博士考试徐恒醇《设计美学》通关秘籍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景德镇陶瓷学院博士考试徐恒醇《设计美学》通关秘籍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景德镇陶瓷学院博士考试徐恒醇《设计美学》通关秘籍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景德镇陶瓷学院博士考试徐恒醇《设计美学》通关秘籍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景德镇陶瓷学院博士考试徐恒醇《设计美学》通关秘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德镇陶瓷学院博士考试徐恒醇《设计美学》通关秘籍(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名词解释:1、形态:事物与其特定功能结构相关联的外在特征。2、人工形态:人工制作物这一形态类型,它是由天然形态的物质材料经过人的有目的的加工而制成。3、完形质:由知觉结构所形成的事物特性,如曲调、风格等。4、技术规定性:指物质产品生产所依据的制作要求。包括三个方面:产品技术指产品以什么样的技术手段来实现自身的功能目的,具体表现在产品所采用的结构方式和技术原理上。生产技术指如何把产品生产制作出来所涉及的技术内容其中包括材料技术、加工工艺操作技术设计人与产品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受人的生理和人类学规律的制约5、形式自由度:当产品的材料、结构类型和实用功能已经确定时,形式在技术

2、条件的制约下所允许的变化范围。6、功能:产品能满足人的需要的特性或对人发挥的效用。7、需要:需要作为人的属性,反映了人的生存对外界的依赖性。8、审美价值:事物满足人的审美需要的性质,具有直观性。9、审美淘汰:从宜人性和精神功能出发,在产品选择中作出的否定。10、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特有生存式样的系统,它与自然相区分,具有不同形态的特质。11、设计:一种综合性性策划和形式创造活动,作为生产的前提,它以观念的构思形成产品的表象。12、形式美:事物形式因素的自身结构所蕴涵的审美价值。13、技术美:人的劳动物化在产品中对自然规律的揭示所形成的审美价值。14、艺术美:以表现人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的艺术作

3、品的美。15、生态美:与满足人的生态需要相关联的审美价值。16、符号:以某种媒介来指称或表现另一事物的信息载体。17、风格:设计师创作个性的表现,它是产品的形象体系及其表现手法在结构上的统一。18、装饰:外在于产品功能结构的形式因素,用以满足人的精神和审美需要19、形式:体、线、面、质地、色彩、音响组成的复合体,是一种在空间和时间中可以感性直观的物质存在。简答:1、人工形态与自然形态的异同:答:1、相同点:物质性,作为两种不同类型的物质形态,不论是自然形态的东西,还是人工形态的东西,它们都有自身的物质特性,并且服从于一定的自然规律。2、异同:(1)目的性,人工形态的东西是人们有目的的劳动成果。

4、直接用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而自然形态的东西并不以符合人的目的性作为存在的前提。(2)主体性,作为人的劳动成果,人工形态必然打上劳动主体人的烙印,它使原来是自在的自然成为一种“人化的自然”,成为由人的能动性改造了的人工自然,因此它具有人的主体性特性,它反映了人作为活动主体所具有的需要、目的、意向和心理特征。这种特征通过主体的活动而凝结在产品中,转化为一种静止的物质属性。(3)社会性,由于人的生产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所以使人工制品都具有一定的社会性,成为特定社会文化的产物。这就是人工形态总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而演化。2、人工形态的构成要素及关系。答:任何人工产品都是有各种材料按照相应的

5、结构形式组合起来的系统,以实现特定的功能。构成要素:材料、结构、形式和功能成为任何人工产品所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关系:材料是产品的物质基础,结构是产品内部不同材料的组合方式,形式是产品材料和结构的外在表现,功能则是产品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从而构成了对人的一定效用。3、材料构成要素:(1)材料: 材料分为结构性和功能性材料标志不同的生产水平和时代特征关于新材料产品创新从材料上突破产品材料运用的三种趋势。(2)结构: 产品中各种材料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方式成为结构,特点:层次性组合关系;有序性目的规律;稳定性平衡状态。(3)形式:即由一定形体、色彩、质地等产品外观的物质要素所构成,它可以直接为人所感

6、知。从哲学原理或自然辩证法的高度上说产品的功能不仅包括实用的物质功能还包括精神功能,决定产品形式的因素包括产品的材料、结构、实用功能、认知功能以及审美功能等诸多因素,同时它还受到工艺技术和经济可行性的制约,因为技术、经济因素是商品生产的重要条件。从内容和形式主从地位上看,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一方面形式本身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可以单独发挥自身的作用;另一方面形式又直接取决于并影响到内容,这点具体表现在:形式总是受制于材料、结构和物质功能的要求,但同时它有积极的影响到产品物质和精神功能的发挥。(4)功能:产品通过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对人发挥的效用。产品的结构一般具有层次性、有序性和稳定性

7、的特点。4、是什么决定了产品形式?答:从哲学原理或自然辩证法的高度上说产品的功能不仅包括实用的物质功能还包括精神功能,决定产品形式的因素包括产品的材料、结构、实用功能、认知功能以及审美功能等诸多因素,同时它还受到工艺技术和经济可行性的制约,因为技术、经济因素是商品生产的重要条件。从内容和形式主从地位上看,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一方面形式本身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可以单独发挥自身的作用;另一方面形式又直接取决于并影响到内容,这点具体表现在:形式总是受制于材料、结构和物质功能的要求,但同时它有积极的影响到产品物质和精神功能的发挥。5、人对产品的感知方式: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存在不同类型的

8、的感觉。可以区分出三种空间感觉类型:第一类是行为空间的感觉,包括触觉、生命感觉、运动感觉和平衡感觉,这些感觉与人的意志相关联,直接影响人的行为意向在活动过程中实现;第二类是愉悦空间的感觉,包括嗅觉、味觉、视觉和温度觉,它们与人的情感相关联,直接影响到人的愉悦性体验,第三类是含意空间的感觉,包括对比例或色调的感觉、完形感觉、象征(思维)感觉和认同感,它们与人的认知活动相关联,直接影响人们对事物意义的体验。注重体验方式。6、技术形态四种类型:自然对象、技术对象、设计对象和艺术对象。三种特性:固定性、确定性、预期性7、技术的产生和历史的发展:答:技术作为物质生产的手段,它的形成和发展必然与社会物质生

9、产的发展相平行。(1)在古代,技术是人的手艺、技巧、技艺和技能的总称,人们对技术的理解便着重于技术中的主体因素,(2)技术曾经推动了科技的形成和发展。(3)在手工业生产中,手工工具是提供个人使用的,它虽然可以专门化并达到某种完备的形式,但这些形式就是它的发展极限了。例如手斧、锤子等;在工业技术中人的技能和技巧的作用相对的减弱,机器和工具的作用增强了,这时技术的物质手段成了技术的主要标志,由此人们也把技术看作是物质手段的总和。(4)在现代科学中,科学和技术的相互渗透和结合,使科学技术趋于一体化,这是技术活动的领域扩大技术进步涉及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从物质生产到精神生产,日常生活到精神消费,都离不

10、开一定的技术设备和技术方法,其次科学走在生产的前面并成为技术的先导。8、技术与艺术的异同:(1)同:技术和艺术都是具有生产形态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技术和艺术都包含知识的成分,知识来源于人的实际经验并上升为一种科学认识。(2)异:主体因素与客体因素,技术的主体因素是有人的经验、知识和技能组成的其客体因素是由工具、能源和材料等组成的;艺术的主体因素则更侧重于形式感受、情绪体验和思想情感等。9、技术规定性与形式自由度所指出的技术与形式的关系:答:技术制约形式只有在进行产品设计时掌握技术规定的规律性与人的需求的目的性才能最大限度的拥有产品形式的自由度技术也促进形式的变化,两者为辩证关系在限制中才显出大

11、师的本领,只有规律才能够给我们自由。10、什么是功能?答:(1)功能的概念用以表示一个物质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产品功能便是产品对人发挥的效用,(2)功能作为满足人的需要的特性成为产品的核心概念,(3)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其中包含着物质的和精神的不同层面所以功能概念本身也是多层次性的。(4)功能三分法:实用功能是产品最基本的功能,是通过产品自身完成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过程,以满足人的某种物质或文化需要。可以反映在产品的技术性能、环境性能、使用性能。技术性能是产品科技内涵的表征,使用性能是可操作性,环境性能反映产品与环境的协调状况。使用性能是产品实用功能的重要方面。人们从不同角度提出

12、过精神功能的各种内涵:从符号的标识到操作的指示,从造型因素的象征作用到信息的传递,从产品对情感的激发到功能意义的表现,都是由人对产品的感知觉引发的意识内容和心理效应。从人的心理需求上可以区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精神功能,即认知功能和审美功能。认知功能是通过产品造型语言告诉人们:这是什么?有什么用?怎么用以及意味着什么?产品造型作为一种语言手段,发挥着传达信息的符号作用。如:沉默的建筑与会说话的建筑与会唱歌的建筑审美功能是通过产品的外在形态特征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受,唤起人们的生活情趣和价值体验,使产品对人具有亲和力。适用、经济、美观反映了对产品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的要求。11、为什么要转化功能?答:人

13、的需要具有多层次性,需要作为人的本性:表现特点:第一任何需要都是指向一定对象的也就是说需要总是对某种事物的需要。第二一般的需要都有周而复始的周期性。第三需要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对象范围的扩大和满足方式的改变而不断丰富起来。第四人类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共同性特征这使得对人们需要的把握有了共同的依据。类型:首先根据其发展的过程可将人的需要划分为天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其次从其社会功能上可以将需要划分为物质性和精神性的需要。在这从其存在状态上可将需要划分成现实性的和潜在性的。由于设计是带有规划性质的创造活动,它的目的指向未来,着重点在于不断满足人的潜在性需要。需求动机:马斯洛的需要的层次论,五个层

14、次:生理的、安全的、爱的、尊重的和自我实现的需要。12、怎样功能转化?答:(1)功能转化原理:功利价值与审美价值:价值是事物具有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产品的实用功能可以满足人的生理的或物质的需要,对人来说是一种功利价值。产品的审美功能则是满足人的审美需要,对人来说便是审美价值即我们平时所说的产品的美。构成了审美发生学,回答了为什么人最初是从功利观点来观察事物和现象,只是后来才站到审美的观点上来看待他们。人的实践活动的双向结构:审美价值涉及美的本体论的问题,价值关系反映了人在实践过程中客体与主体之间的一种客观关系实践活动。A.实践活动具有双向结构:人的实践活动不仅包括主体和客体两极的存在,而且

15、包括对象方向和向主体方向两个不同方向的运动。这种对象化过程同时也是一种非对象化。前者是主体向客体的运动,后者则是客体向主体的运动。它们构成了实践活动的不同方向的内容。从对象对主体的作用即非对象化角度看来,对象的原有属性制约着主体的活动,使对象向活动过程过度,转化为主体的活动要素。并内化为主体的心理结构。B.人的实践活动的双向结构产生出两方面的结果:一方面实践内容通过主体的活动而内化为主体的心理结构,即从感觉运动方面向意识和思维转换,塑造出人化了的感官、意识和文化心理;另一方面,实践内容通过活动而外化为客观的物质产品,生产出按人的一定目的改造了的自然物。它们构成了人工自然和对象世界。C.总结:审

16、美价值的产生正是根源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美的本质和根源在于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实用、认知因素向审美因素的转化:当人对于自然规律性和社会目的性的把握摆脱了强制性的束缚,而取得对于功能目的性表现的自由时,便获得了产品审美创造的能力。例子:十字拱拱肋,古希腊的立柱。13、废旧淘汰向审美淘汰的转变:答:(1)一件衣服淘汰要待它开始破损而无法穿着,一个台灯要待它开关不灵又难以修复时才加以更换,这便是废旧淘汰。废旧淘汰以功能性的使用作为淘汰标准。审美淘汰指从宜人性和精神功能出发,在产品选择中作出的否定。(2)人的需要具有多层次性。人的需求一般从物质需求向精神需求转变。(3)审美需要的渗透性:审美需要的产生是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而形成的,从本能的欲望过渡到审美需要,既是一个社会性的历史过程,也是个体性的情感过程。在意识化水准上,审美需要也表现出不同的层次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