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生产者决策理论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9305179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 生产者决策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三章 生产者决策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三章 生产者决策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三章 生产者决策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三章 生产者决策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 生产者决策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 生产者决策理论(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生产者决策理论教学内容:本章在考察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介绍了生产者如何在一定成本的约 束下实现产量的最大化,并考察了生产成本的概念和变化规律。教学重点: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生产者均衡的条件;规模报酬变化规律; 生产成本概念及变 化规律。教学难点:生产者均衡及其实现条件;生产成本与生产规模的选择课时分配:6 个课时第一节 生产与生产函数一、生产活动与生产函数(一)生产活动与生产要素 生产活动就是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以制成产品的行为,简而言之,是将投入转化为产出的活 动。生产要素是指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主要包括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劳动力 是指由劳动力所提供

2、的服务,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资本是生产中所使用的由其他经济单位 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土地是自然资源的代称。企业家才能是指企业家的管理和组织生产活动工作。(二)生产的可能性选择 生产可能集: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厂商以一定的投入组合和这些组合所能生产出来的产出构成 了厂商生产的可能性集合。在投入为单一生产要素X,产出为单一产品Y的情况下,生产可能性 集合可以表示为下图的斜线部分。图 3.1 生产的可能性选择(三)生产函数由于厂商力图以一定的投入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产出,在生产可能集中,边缘线尤为重要。这条线反映了厂商所使用的生产要素和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反映这种关系的函数被称为生 产函数。

3、假定只有两种投入要素:劳动L和资本K,因此生产函数可写成:Q=f(L,K)经济学家们经常使用的是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为:它具有以下性质:(1) 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通过给两边同取对数,很容易被线性化:In Q In / +Z1 +戎In A7其中的参数皿戸有明显的经济含义。A表示技术水平,沒可以表示为dlmQdLdQ*L dLQdimQ _ dQK dnK dKQ可见,分别为劳动和资本对产出的弹性值。(3)对两边求对数之后的函数的两边求全微分可得: dQ _dA _dL dKQ A I * i 戸疋据此来考察总产量增长过程中各种因素的贡献非常方便。(四) 有关生产技术的基本假定1假

4、定厂商的生产技术具有单调性。如果厂商用两种生产要素来生产产出,如果一种组合的每 种生产要素都不比另一组合中的少,那么,这种组合至少生产出与另一种组合相同的产量。 2假定厂商的生产技术具有凸性。即,如果两种投入组合生产出相同的产量,那么,这两种方 法的加权平均也至少能生产出同样的产量。3假定生产技术具有正则性。包含两层含义:(1)生产可能集非空,即,至少有一种投入组合能生产出一定的产出;(2)生产可能集是闭集,这意味着两个在数量上非常接近的投入组合所 生产出来的产出也相差无几,生产可能集包含其边缘线。这就使分析整个集合的问题可以转化为 分析边缘线(生产函数)。二、短期生产函数与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5、(一) 短期生产函数所谓短期,指的是至少无法改变某些要素投入的那段时期。其中无法改变投入量的那些要素我们 称之为固定投入。它们的投入之所以在短期固定,并不是因为这种改变完全没有可能,而是因为 做出改变的成本实在太高,以至于在短期内没有人愿意这样做。在短期生产函数中,劳动L为可变投入,资本K为固定投入,其既定的数量为-J因此生产函 数可表示为Q = FL.K)也可以简单地表示为:(二) 总产量、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1概念总产量: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变动收入L与一定量的K相结合所生产的全部产量。TP=Q平均产量:平均每单位变动投入所生产的产量。AP=TP/L边际产量:增加单位投入所带来的产量的增加。M

6、PL=dTP/dL表 31 反映了一个典型的短期生产函数,可以据此画出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2. TP曲线、MP曲线和AP曲线的相互关系(1) 总产量和边际产量。边际产量是总产量曲线的斜率,边际产量为正时,总产量递增,边际 产量为负时,总产量递减,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最大。(2) 总产量和平均产量。平均产量是总产量曲线上的点和原点连线的斜率。(3)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边际产量曲线通过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当边际产量高于平均产 量时,平均产量递增;反之平均产量递减。505050215075100IM1W100so6083403068105830*34总产比边肝It神均柑工人人做问Q)

7、Wl(AP)边际产埶能)LAfRK 3.1总产呈.平均产Jt和边际产量曲线MF.AP(三)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以上对总产量变动的分析中实际上包含着一个普遍规律: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在技术给定和其 他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连续增加1单位某一种要素所带来的产量的增量迟早会出现下降(即 使在开始阶段可能会上升),这就是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produc ti vi ty),也称之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ret urns )o 理解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技术水平不变:技术水平的变化

8、将使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以变形的方式表现出来,列宁据此对 马尔萨斯进行批评,认为马尔萨斯忽视了技术的变化,这种批评虽然不能否认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但使人们意识到了马尔萨斯分析中暗含的前提:技术水平不变。2其它投入不变:正是因为其它投入不变,当一种投入不断增加时,不变投入的生产潜力趋于 极限,才会出现边际报酬递减的结果。最后,甚至会出现变动投入的“拥挤”(一个办公室里过 多的职员,一块农田上过分的密植,生产流水线旁过多的工人),而降低生产率,结果使产量绝 对下降。3边际产量起初递增的原因:起初增加的变动投入几乎不能使用固定投入,设想一个生产电脑 流水线,一个劳动力根本无法使用(流水线无法流动,只好自

9、己流动),两个劳动力时,可以分 工协作,边际产量提高,三个劳动力时,可以让生产线流动时断时续,边际产量会提高,四个劳 动力时,可以让生产线连续运转,边际产量会进一步提高。(四)单一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间如图所示,在第一阶段,增加劳动能够增加平均产量,从而增加劳动能够带来产量更大比例的增 加,所以厂商的生产不会停留在第一阶段。在第三阶段,增加劳动反而减少产量,显然厂商不会 在第三阶段生产。通常,厂商的劳动投入在第二阶段。所以,第二阶段是单一生产要素的合理投 入区间。三、等产量曲线和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一)等产量曲线1. 含义:在L-K坐标系中,能够生产出相同产量的两种投入各种组合点的轨迹。图

10、 3.3 中曲线上各点所代表的投入组合可生产相同的产量。 2等产量曲线的特征(1)斜率为负(2)有无数条等产量曲线,不同的等产量曲线代表不同的产量,离原点越远,代表的产量水平 越高。(3)任何两条等产量曲线不相交。(4)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二)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1边际技术替代率:保持相同产量时,两种投入的变动量的比率。在o = m门中,= -AZ-.-/A A如果曲线连续,可导:= n a.2递减规律:M疋Em递减可以证明:- - ZH、- Jvfr- i w当我们以L替代K时,L的边际产量递减,K的边际产量递增,于是必然递减,等产量曲线必然凸向原点 也可以用微分法说明。四、规模报酬(

11、一)规模报酬1含义:在技术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所有投入要素按同一比例变动所引起的产量变动 2生产力弹性与规模报酬变化的三种情况3.5规模报酬变化的三种情况在生产函数匚=门厶空)中:=二:,Z心二总 令,E为生产力弹性如果E大于1,即(5a,称为规模报酬递增,如l,当K、L为原来的1+a倍时,Q为原来的十口倍,产量的变化幅度大于投入的 变化幅度,规模报酬递增 。如果a+b=l,当K、L为原来的1+a倍时,Q为原来的(*广倍,产量的变化幅度等于投入的 变化幅度,规模报酬不变。如果A+bl,当K、L为原来的1+a倍时,Q为原来的U + 护倍,产量的变化幅度小于投入的变化幅度,规模报酬递减。(二)规模报

12、酬变化的原因A. 规模经济:1、内在经济 含义:生产规模扩大时,由厂商自身内部的因素所带来的效率的提高。原因:(1)使用不可分割的生产要素,如大型的机器设备、高级管理人才。(2)实行专业化生 产。(3)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费用下降。行政管理费用是相对固定,规模扩大可以使单位产品 分摊的固定费用下降。(4)对副产品进行综合利用。(5)在生产要素的购买和产品销售方面有 优势。2、外在经济含义:整个区域、行业的规模扩大所带来的个别厂商的效率的提高。原因:(1)基础设施的建立(2)信息的交流和传递:许多厂商聚集,能加快信息传递。(3) 专门人才的培养:行业的扩大,使专门人才的需求达到一定规模,就可以进行

13、专门的人才培养。B. 规模不经济1. 内在不经济含义:生产规模扩大时,由厂商自身内部的因素所带来的效率的降低。原因:(1)管理效率降低:机构庞大,层次过多,导致信息迟滞、失真。(2)生产要素价格上 升,销售费用上升(市场饱和)。2. 外在不经济含义:整个区域、行业的规模扩大所带来的个别厂商的效率的降低。原因:(1)竞争加剧:争夺生产要素,争夺市场;(2)环境污染:影响员工的健康、心理,降 低了效率。第二节 生产者均衡一. 生产成本及其概念(一)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 显性成本: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例如,厂商雇佣 一定数量的工人,取得一定数量的银行贷款,租用一

14、定数量的土地,为此,则需要向工人支付工 资,向银行支付利息,向土地出租者支付地租。隐性成本:指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例如, 厂商使用自有资金和土地,并亲自管理企业,应当向自己支付但实际并未支付的利息、地租和工 资。由于这些支出没有明显地体现出来,因而被称为隐性成本。(二)机会成本与经济成本机会成本(Oppor tun it ycos t)是经济学分析中一个十分有用的概念。我们选定了某种资源的用 途,也就意味道着放弃了从这些用途中可能得到的其它收益的机会,这个机会就构成了我们选择 这种用途的成本。严格地说,机会成本通常并不是实际发生的成本,而是在选择资源用途时所产生的观念上的成本, 这种观念上的成本不仅影响着厂商的决策,而且也影响着个人的决策。我们把如此计算出来的总 成本称为厂商经营的生产成本或经济成本(Economic cost)。因此,从经济成本的角度出发, 厂商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之和应该正好等于投入要素的机会成本。(三)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会计利润=收益会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