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急救AB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9303979 上传时间:2023-09-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场急救AB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现场急救AB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现场急救AB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现场急救AB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现场急救AB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现场急救AB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场急救AB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场急救ABC无论是急病或创伤,无论施救人员是否是医务人员,无论条件多么简陋、人员多么混乱、现场多么嘈杂,院前急救都应遵循以下的程序施救,做到急而不乱,有条理、循步骤、按计划地进行救治。一、识别与评估识别与评估的目的是判断病情,分清轻、重、缓、急,有针对性的进行处理。在紧急情况下评估与急救同时进行。无论是大灾害还是小事故,对伤员进行评估分类是每个医务人员最重要的责任,伤员分类的理念是基于这样的一个假设:大量伤员的健康需求与可利用的医疗资源之间可能存在着潜在的不平衡,即供需不匹配,应把有限的资源用到急需的病人身上。(一)现场评估:在现场救助伤者,首要的问题是评估现场是否有潜在的危险。如有危险,应

2、尽可能解除。例如,在交通事故现场防止火灾发生,在火灾现场防止爆炸发生。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二)创伤评估:种类很多,其中最简单的一种是CRAMS评分法,包括:循环(Circulation)、呼吸(Respiration)、腹部(Abdomen)、运动(Motor)、语言(Speech)每项各2分,总分为10分,如果得分8分为重度创伤,得分9分为轻度创伤。创伤评估顺序 :首先进行初步评估,包括:1.颈部制动和气道维持;2.检查呼吸和通气;3.检查循环状况;4.神经系统状况、意识水平;5.暴露受伤处。在初步处理后进行再次评估(进一步评估)。(三)病情评估:顺序:A.接诊;B.护理体检,即用护理观察

3、方法(看、问、嗅、摸)来分析病人的主诉,了解其症状和体征,明确病因,注意鉴别,积极抢救。(四)评估的内容:1.意识:首先观察伤者的意识是否清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高声叫喊,如“您感觉怎么样?”或“你哪里不舒服?”。(2)轻拍病人的面颊(面颊无伤)。(3)用拳在病人胸骨柄上来回刺激。(4)轻拧或轻压病人的手指。(5)用指甲按压病人的人中穴位(图1-7)。图1-7 人中穴位置判断标准:能正确回答问题为意识清楚;能回答一些简单问题,但回答比较混乱的为意识模糊;对轻微刺激无反应则为意识不清;对呼唤、强光、高声、疼痛刺激均无反应为昏迷。2.呼吸:通过“一看、二听、三感觉”的方式观察病人呼吸是否

4、存在。(1)看:看患者胸部是否有起伏。(2)听:患者有无气流通过的声音。(3)感觉:患者的呼吸道有无气体排出。(4)将棉花丝或细纸条放在患者的鼻孔前,如有摆动则呼吸存在。若判定患者呼吸停止或呼吸微弱,应立即施行人工通气。3.脉搏:脉搏的搏动,特别是大动脉的搏动,是判断心搏骤停与否的重要标志。(1)检查的方法是:将食指与中指合拢,按压于伤者的大动脉处。注意:切勿用拇指按压,以免将自己的动脉搏动误认为伤者的动脉搏动。若摸不到伤者大动脉的搏动,则立即施行胸外心脏按压术。(2)触摸部位:颈动脉(首选)、股动脉或桡动脉。4.血压:测血压并观察有无内、外出血,并寻求最适当的方法止血。5.现场伤员治疗的优先

5、顺序 (伤员分类) :经现场伤员分检,可将伤员按治疗的优先顺序分为四级:(1).1级优先 :用红色标签,这级伤员需要立即复苏和(或)立即手术,治疗决不能耽搁。可在送院前做维持生命的治疗,如插管、止血、静脉输液等。这级伤员应优先送往附近医院抢救。(2).2级优先: 用黄色标签,这级伤员损伤严重,但全身情况稳定,需要急救治疗。有中等量出血、较大骨折或烧伤的伤员,转送前建立静脉通道,改善机体紊乱状况。(3).3级优先 :用绿色标签,这级伤员受伤较轻,通常是局限的,没有呼吸困难或低血容量等全身紊乱情况,死亡率小。转送和治疗可以耽搁1.52小时。(4).4级优先 :用黑色标签,这级伤员包括濒死的和抢救无

6、望的两类,伤员的数量随灾害的不同而不同。6.注意事项:(1)患者体位:如患者有恶心、呕吐,在判断无颈椎骨折后,应将病人的头转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堵住气管。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脏病发作的病人,应让病人就地躺下,保持舒适的休息体位,心功能不全病人保持端坐位,避免因剧烈搬动而使身体氧耗增加,加重病情。对于剧烈腹痛的病人,应让病人身体屈曲,放松腹部肌肉,减轻疼痛。对于四肢有出血的病人,宜将伤肢抬高,包扎固定。对于意识丧失的病人,原则上应让病人保持平卧。面色青紫者,降低头部,抬高下肢;面色发红者,抬高头部,降低下肢。对于有呼吸心跳但无意识的患者,应将患者置于侧卧位,但受伤患者不必做此动作。(2)如无必要,

7、请不要随意搬动患者,如非移动不可,要特别注意头部、脊椎的保护。(3)检查伤处动作应轻,不必强行脱去衣服检查,可用剪刀直接剪开衣服。(4)不可给予伤者任何吃的、喝的,以免造成误吸,但若急救需要可以例外(如化学中毒的急救、低血糖患者)(5)寻找伤者身上、手机上或笔记本上,有无家属、单位、朋友的联系方式或任何说明个人健康状况的急救卡。7. 急救顺序根据所获症状及体征迅速做出判断及处理,原则是“先救命,再救伤”。体位安置 对轻症或中重度病人在不影响急救处理的情况下,协助病人处于舒适卧位,对于危重患者应予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怀疑颈椎损伤者除外)。畅通呼吸道 观察口腔或咽喉部有无异物、舌后坠,及时解除梗阻

8、。开放气道的方法有四种:仰头托颌法;仰头抬颈法;仰头提颏法;肩下垫枕法。(操作方法详见第五章第一节)。维护呼吸功能 观察呼吸的频率、幅度、节律,有无呼吸困难、三凹征,检查局部有无创伤。换气正常者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若换气不佳或无呼吸者,可酌情选用口咽通气管、面罩、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予以呼吸支持,有条件者可行肢体末端血氧饱和度(SpO)监测。建立有效循环 观察脉搏、血压、皮肤色泽。无脉搏者立即行基本生命支持,必要时剖胸直接心脏按压。循环功能障碍时,应立即建立快速有效的静脉通路,按病情采取扩容、纠酸等对症治疗,做好交叉配血,积极查找病因,要注意控制严重的外出血。简单的神经系统检查 观察意识水平、

9、瞳孔形状、大小、光反射的变化及有无肢体活动。暴露患者伤处 以利全面检查与伤情评价。做好标本采集和送检,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效果评价 每515min评估一次,判断心肺功能、全身情况是否好转,若有变化,立即作相应处理。8.现场人员在采取急救措施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沉着冷静,语言与行为果断,切忌惊慌失措,手忙脚乱。时间就是生命,慌乱出错让生命打折。(2)急救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要有崇高的敬业精神。(3)急救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急救专业素质,是经过严格的基本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各种常见创伤、急病诊断、治疗、培训并合格的医护人员。(4)急救人员应具

10、备良好的基本素质,能吃苦耐劳、体力充沛、胆大心细、尽职尽责。(5)知识来不得半点虚伪,不要不懂装懂,不会装会,不会急救乱急救。(6)现场急救必须争分夺秒,检查判断迅速,处理准确果断,一般单个伤病员现场急救要求10分钟左右完成。(7)如现场人员知道如何抢救,则他所做的仅限于拯救生命。如果现场人员不曾受过心肺复苏的训练,就不应贸然进行这些操作。(8)注意自我保护,在抢救伤员的同时,急救人员要注意自我保护,只有较好的保护自己才能更好的营救他人。反对盲目、不科学的施救,因为这种貌似英雄的做法常会增加伤亡率。急救顺序是为了了解和叙述过程的方便,以及学习的需要而人为划分的,实际上现场急救是多人协同、立体与

11、横向配合的过程,各个过程有穿插,如现场目击者可以一边打电话一边施救,一边评估一边救治。二、怎样紧急呼叫“120”1.呼叫救护车的顺序(1)先判断病人所处的环境是否安全、是否会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如有危险应先搬运病人至安全地带后再叫救护车。(2)确定呼叫救护后,应一边急救,一边另请别人打电话急救(图1-8)。图1-8 拨打“120”电话 1-9 常用应急求援电话(3)打电话的注意事项 (图1-9)伤病员的具体地点:呼救人员打电话时应说明患者的详细地址(街道、小区、楼号、单元、楼层、门牌号)。夜间呼救时应简要的描述伤员地址大致特征,并打开所在地址的室外电灯,以便救护人员寻找 。需要急救的情况:是创

12、伤还是疾病、是产妇还是儿童、是火灾还是交通事故等。呼救者应告知本人真实姓名。告知联系电话号码。寻问对方有什么要求,让对方提问,并做出简明回答。讲话尽可能简单明了,只许一人通话,切忌多人争着讲话。(4)救护车抵达前需做些什么打完电话后应立即为伤病员进入医院做好准备。如携带必要的日用品,并决定谁跟随救护车一同去医院。安排一人到路边等待救护车的到来,缩短急救人员到达现场的时间。对于急症患者应利用毛毯或毛巾给病人保温,如在野外可用衣服、席子、麻袋、报纸盖上。对四肢烧伤的病人,应将烧伤肢体浸入到冷水中浸泡直到救护车到来。这种方法既可以防止烧伤加深,又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止痛方法。如病人有呕吐物或吃剩的食物、药物,要保留下来供医师参考。如病人有断肢(指)应正确保存,以便到院后实施再植手术。准备费用、医疗卡等证件。 尽量携带病人的查体资料、病历等。(5)救护车抵达后要做什么向急救人员告知曾施行过何种急救措施,伤者的伤情有什么变化。受伤的经过和急病的发作情况。问清将转到哪家医院,通知其家属及单位领导前往。三、院前急救流程(表1-2)表1-2 院前急救流程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