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扬州人多吗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930301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明节扬州人多吗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清明节扬州人多吗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清明节扬州人多吗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清明节扬州人多吗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清明节扬州人多吗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明节扬州人多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明节扬州人多吗(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清明节扬州人多吗 篇一:扬州民俗风情扬州民俗风情古城扬州的民俗风情,含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古朴纯雅,令人沉醉。游人至扬州,如 果适逢其时,不妨入乡随俗。体察民风民情,定然别有一番情趣。 维扬灯会 一年一度的灯节,农历正月十三上灯,十八落灯,十五是高潮,称元宵佳节。传统的 维扬灯会就在这时举行。望江南百词中说:“扬州好,灯节庆元宵。绛蜡满堂家 宴集,金龙逐队市声嚣,花鼓又高跷。”扬州扎彩灯,集彩扎、裱糊、书画、诗文、 剪纸、刺绣、编结等技艺于一体。灯的式样很多,有简单普及的兔子灯、西瓜灯、元 宝灯、荷花灯、蛤蟆灯有工艺复杂的龙灯、船灯、麒麟灯、寿星灯还有扬州 特产琉璃灯。维扬灯会还和猜谜结合起来,

2、称为灯谜。扬州时俗,十三日、十五日晚 上吃圆子,十八日晚上吃面,俗称“上灯圆子落灯面,正月十五过小年。” 二月二,龙抬头 到了二月,春意萌动,天气渐暖,春耕大忙马上开始。扬州民俗,出嫁女儿于二月初 二带儿女回娘家小憩。故扬州有“二月二,龙抬头,家家带活猴(外孙)”之说。百花生日 农历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也称花朝。扬州时俗,花朝日用红布条系在花枝上,谓 之挂红,用祈良辰美景,百花繁盛。 清明节 清明时节,春光烂漫,风和日丽,桃红柳绿。扬州人多喜在这时出城踏青放风筝。 望江南百调中说:“扬州好,胜日爱清明。白袷少年攀柳憩,绣鞋游女踏莎行,处 处放风筝。”扬州风筝也享受盛誉,能够扎成八角、金鱼、蝴

3、蝶、蜈蚣、寿星和孙悟 空等形象。有的还配以藤弓,风吹发出嗡嗡之响。夜间还有装上小灯的。放风筝时, 有些人有意将线弄断,让风筝随风飘走,称作“放晦气”。旧时清明,妇女还喜在头上 戴花插柳,谚云:“清明不戴花,死了变老鸦;清明不戴柳,死了变黄狗。” 清明也是祭奠祖先的日子,上坟扫墓,点烛敬香,烧纸叩头。叩头有“神三鬼四”的 说法,即敬神叩三个头,敬鬼叩四个头。三月三 三月初三,也是传统的踏青挑荠之日。民谚有“三月三,荠菜花赛牡丹”之说。踏青 挑荠,采回荠菜,或包饺子,或做圆子,滋味尤其鲜美。另外,三月三还是江全部仙女 庙逢集的日子。 立夏尝新 立夏之时,早种的果蔬菜已成熟登盘。扬州人立夏所尝之“新

4、”,有樱桃、新笋、青 蚕豆、扬花萝卜,鲥鱼或咸鸭蛋。另外,扬州人还有立夏称体重,吃绿豆糕、茶叶蛋 的习惯,说是这天吃了茶叶蛋,夏天能够不中暑。端午节 端午节在五月初五,扬州人口语称“五月节”。五月节前几天,家家户户就忙着包粽 子。粽子是用新鲜芦叶(俗称粽络)包裹糯米制成,有的还掺红豆、蚕豆瓣、红枣、咸 肉、鲜肉、火腿、香肠等,味更鲜美。这天,扬州人有用百草水洗澡,午饭喝雄黄酒 和吃“十二红”的习俗,还有插蒲艾以驱邪和用艾草烟熏室内的习俗,也有划龙船的 习俗。六月六晒伏 扬州有“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的说法。“红绿”是指五颜六色的衣物。此俗现在已 不限于六月初六,只要进入伏天全部能够晒衣物,故又称

5、“晒伏”。六月六,扬州还有 吃饺子的习惯,说是这天吃了饺子不会疰夏。 六月十九观音会 相传阴历六月十九为观音菩萨生日,扬州信佛的男女全部要到观音山烧香,人如潮涌, 热闹很。四乡八镇的人,也全部纷纷赶来。上山的路上,有些尤其虔诚的信徒,在膝 盖上绑了纸,走三步就叩一个头。六月十九算是正日,但六月初一就开始有些人烧香, 直到六月二十以后,才算完了香事。乞巧节 七月初七,相传为牛郎织女相会之日,扬州人有七月初七看巧云和月下穿针应“巧” 的习俗。旧时七月初七出生的孩子,多取名“巧”字。 中秋节 到了中秋节,除了应市的各式月饼,扬州人还要家家包烧饼。旧时,还有用月饼、菱 、藕等敬月亮的习俗。 煮腊八粥

6、相传阴历腊月初八是佛祖释迦牟尼得道之日。这天,佛教徒用米粮和果菜煮粥供佛, 称“腊八粥”。以后吃粥之风传及民间,这天,扬州家家全部吃腊八粥。旧时扬州各大 寺院除向佛祖供粥外,还向群众施粥,谓吃了此粥能够得佛祖保祜。民间煮腊八粥, 讲究的要用桂元肉、蜜枣、花生米、莲子、银耳、白果、栗子等掺合在糯米中煮成。送灶老爷升天 扬州人称管灶的神为“灶老爷”。传说,灶老爷在农历腊月二十四晚,要到天宫去禀 报人间之事。因此,这天晚上,家家在灶龛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 联,在灶前供上灶糖(宝塔形的饴糖)和灶饭(糖米饭),说些恭维话,让灶老爷吃甜了 嘴,粘住了牙,在天帝面前多说好话,赐福全家。送过灶

7、,全家坐下来吃糯米饭,喜 吃的不喜吃的,全部要吃一点。家里有些人在外未归,也要替她放一双筷子,盛一碗饭, 表示全家大团圆。有的新婚夫妇想生儿子,也多放一双筷子,多盛一碗饭,讨个吉兆 。扬州送灶的日期,还有“官三民四”的说法,即官家在腊月二十三日送灶,民间在腊月二十四送灶。送灶这天,还是传统的大扫除日期,俗称“掸尘”,所谓“有钱没 钱,洁净过年”。过年 扬州人称过春节为“过年”。 除夕晚上家家吃团圆饭,喝守岁酒。桌上鱼肉珍馐之外,少不了还要摆几样象征吉祥 如意的菜。如豌豆苗(扬州称安豆头)象征平平安安,水芹菜象征勤勤劳快和路路通, 煮鲢鱼象征年年有余,当日不动筷,留到正月十五才吃。 初一早晨,先

8、放鞭炮,表示开门大吉。早餐先吃糖茶或莲子红枣汤,表示家庭和睦, 生活甜蜜,然后吃糯米粉包的圆子(亦称大元宝),象征一年圆圆满满。今后,穿戴一 新,到各家拜年。通常先拜至亲,舅舅,姑父等要在初二拜年。出嫁妇女要在初二回 娘家拜年,初二不去,丈人丈母就不快乐了。对长辈拜年要早晨去,下午去就算不敬 。对挚友拜年,则“寒夏不迟”。招待拜年的客人,用花生、瓜子、糖果、柿饼、云 片糕、枣子、橘子。长辈还要给小辈“压岁钱”。扬剧的年纪有多大?有些人说它是初出茅庐的村姑,有些人说它是饱经忧患的长者。扬剧的家乡在何方?有些人说它在二分明月的扬州,有些人说它在十里洋场的上海。扬剧的履历该怎样写?有些人说至多从她的

9、父亲那一辈写起,因为耳听为虚,眼见是实,三代以前,皆无可考;有些人并不多说,只是上下求索,周咨博访,不仅访问今人,而且请教古人-因为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面对种种相互抵牾的说法,我们迷惘,我们沉思,我们寻觅,我们领悟。扬剧自有自己的身世,大家缺乏的只是发觉。要寻求它的踪迹,只有披荆斩棘地去走一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然而在扬州这个舞台上,汉之百戏、唐之戏弄、宋之戏文、元之杂剧、明之传奇,全部距离我们太远。扬剧不论怎样必不至于从那么遥远的时代走来。清代距离我们较近,而清代又是一个地方戏曲兴起和盛行的时代,我们完全应该先对清代的扬州剧坛作一番考察。清初的扬

10、州真是热闹极了!这里地处扬子江和大运河的交汇处,舟楫便利,人文荟萃,凡事皆能得天下风气之先。财大气粗的扬州盐商一掷千金,时代的风尚教她们想方设法地附庸风雅,以掩盖身上的铜臭。庞大的扬州市民阶层在丰衣足食以后,也渴望享受更多的文化娱乐,来轻松一下担心的神经和疲惫的筋骨。于是,一班班代表着全国各地艺术精华的梨园弟子纷纷赶来了,从江南、从河北、从陕西,从山东,她们带来了昆胜、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这些操着南腔北调的艺术家们,一个个身怀绝技,在扬州城里星罗棋布的大小园林里引吭高歌,大显身手。她们不仅给了扬州市民以欢乐,而且给了扬州文化以滋养。扬州原来是一个歌吹之乡。谁知竹西路,歌

11、吹是扬州!杜牧的这一诗句原是写得不错的。其余且不去说,仅就清初的扬州而言,那市井间依依呀呀的清曲、乡村里咚咚锵锵的香火、城镇上蹦蹦跳跳的花鼓、书场中说说唱唱的评弹,和街头的杂耍、野外的秧歌、逢年过节时的荡湖船、红白喜事时的十番鼓,这五花八门的乡土艺术,就能够使人眼花缭乱的。这些属于音乐、舞蹈、说白、武打的种种艺术,有的和戏曲有亲密关系,有的包涵着戏曲的原因,有的本身正在形成为戏曲。它们是如此的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假如再吸收了南北戏曲的营养,接收了四方艺术的浸润,那么从它们当中孕育出一个新崭崭、活鲜鲜的扬州地方戏来,那自然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事。果然,扬州的文化艺术之母在清代康熙、雍正年间(1

12、662-1736)发生了伟大的阵痛。扬州历史上第一个地方戏呱呱出世了。它的名字,董爱江扬州竹枝词称之为小乱弹,李艾塘扬州画舫录称之为当地乱弹,焦里堂花部农谭称之为郡城花部。董氏、李氏、焦氏长时间生活在扬州,或干脆是扬州人,因此她们在谈到这种乱弹时,前面全部没有冠上扬州二字,正像父母呼叫儿女无须在名字前面加上姓氏一样。但当它的足迹走出了扬州地界,大家自然非称它为扬州乱弹不可,因为这么才能同四川乱弹、绍兴乱弹、黄岩乱弹、温州乱弹等相区分。章丘梆子中至今保留着扬州乱弹的声腔名称,说明扬州乱弹的名称早已流行于外地。待到张庚、郭汉城主编的中国戏曲史(下册)明确地写道,除了上述梆子、皮黄、弦索三种关键声腔

13、剧种的兴起和发展之外,乱弹诸腔所包含的地方戏还有不少,如在扬州兴起的扬州乱弹,也莫不是适应该地人民群众的需要和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和有利的艺术条件及社会物质条件之下产生和发展的。至此,扬州乱弹的名称能够说是确定无疑的了。扬州乱弹是怎样的一个剧种呢?-它说的是扬州方言。扬州画舫录卷五说,吾乡当地乱弹小丑,终止于土音乡谈,取悦于乡人而已,终不能通官话。所谓土音乡谈,就是扬州土白。这在士大夫们来说是很为不满的,但在地方剧种来说却是必须条件之一。 -它唱的是扬州小曲。清代戏曲集缀白裘中所收的乱弹剧目,均曾为扬州乱弹所演出。这些乱弹剧目所用的曲牌如银绞丝、四大景、鲜花调、凤阳歌、花鼓曲、耍孩儿等,全部是扬

14、州清曲的传统曲调。这说明扬州乱弹音乐基础上于扬州清曲。-它的脚色关键是小旦、小丑,以后又出现了小生。扬州画舫录卷五说,当地乱弹以旦为正色,丑为间色,正色必联间色为侣,谓之搭伙。搭伙的意思是小旦、小丑结伴演出。这和后采扬州花鼓戏的对子戏脚色体制完全一致。-它的演出按目标和范围的不一样,分为酬神、公演、家宴三种类型。家宴最讲究,公演最常常,而酬神最盛大。焦循之子廷琥在先府君事喀中说,湖村二八月间,赛神演剧,铙鼓喧阗,府君每携诸孙观之。就是说的扬州乱弹的酬神演出。这和以后扬州香火戏的演出习俗并无两样。-它的剧目散见于扬州画舫录、花部农谭、缀白裘诸书,总数不下百种。其中若干剧目如花鼓、借妻、看灯、打面

15、缸、桃花女、双钉记、钓金龟等,以后一直为扬州的花鼓戏、香火戏、维扬戏及清曲所继承。-它的班社遍布扬州城内外。其著名者,城内有春台、胜春、丰乐、朝元、永和、择善;城外有邵伯、宜陵、马家桥、僧道桥、月来集、陈家集。既然是一个剧种,总不会只有一两个班社。-它的演员基础上是扬州人,只有少数外地人。其著名者,丑角有吴朝、万打岔、张破头、张三纲、痘张二、郑士伦、张天奇、孙呆子、岑仙、郝天、郝三、刘家相、樊八等;旦角有熊肥子、小郡、谢寿子、陆三官、杨八官、郝天秀等。其中,扬州人占了大半。扬州乱弹在扬州各阶层中全部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扬州竹枝词云:乱弹班戏看人多,说明了市民热爱它。花部农谭云:农叟渔父,聚认为欢,说明了农民喜爱它。北湖小志云:湖中诸名流聚,面来观村剧,说明了不怀偏见的知识分子也欣赏它。然而到嘉庆年间 1796-1821),扬州的形势忽如江河日下。盐业萧条,经济瓦解,商人破产,市民困顿,扬州乱弹失去了原来的经济基础。班社瓦解,艺人星散,扬州乱弹在一百多年之中积累起来的艺术,不能不临时地退出舞台,而同民间固有的香火、花鼓相结合。于是在中国戏曲史上出现了一个百年难遇的现象-在同一土地上,产生了两种戏曲。借用扬剧挑女婿里的一句唱词,那便是-你再看一蒂结着两头莲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