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娘(之一)》精品作业----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9297862 上传时间:2023-12-1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迷娘(之一)》精品作业----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迷娘(之一)》精品作业----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迷娘(之一)》精品作业----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迷娘(之一)》精品作业----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迷娘(之一)》精品作业----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迷娘(之一)》精品作业----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迷娘(之一)》精品作业----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迷娘(之一)精品作业 -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第13课迷娘(之一)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A橙子(chng)宜人(y)凝望(nng)鹪鹩(lio) B啮草(sh)藤蔓(wn)罅隙(xi)规律(l) C渺小(mio)柠檬(nng)装饰(sh)石像(xing) D黑莓(mi)瞬间(shn)书籍(j)畏怯(q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翱翔汲取藓苔喋喋不休 B巢穴世俗绽开闪烁壮观 C梢头秘密徒然枯躁无味 D辉煌倾洒麋鹿一无所知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莎士比亚,英国著名大戏剧家、诗人

2、。他的“四大悲剧”是哈姆莱特李尔王麦克白罗密欧与朱丽叶。 B惠特曼,19世纪美国著名诗人,创造了诗歌的自由体,其诗集飞鸟集开创了本国文学史的新篇章。 C歌德,德国著名大诗人,浪游者为歌德的绰号,主要作品有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诗剧浮士德。 D易卜生,芬兰剧作家,欧洲近代戏剧的创始人。他的作品强调个人在生活中的快乐,无视传统社会的陈腐礼仪。最著名的社会悲剧有玩偶之家等。 4.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界各国正大力研制实用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不断升级,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未来有望在多领域、多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B漫步这里的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郁淳

3、朴的苗家风情及丰姿绰约的民族歌舞增添了人文情趣。 C比赛正在激烈进行着,只见苏牙快步赶上,一口咬住意大利球员基耶利尼的肩膀,从后面强行掀翻对手,而裁判却对此视而不见。 D陆机、潘岳等人,于诗歌形式上用力颇多,文采斐然,然内容贫乏,骨力不振,只有左思能自出机杼,独立不群。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21世纪的今天,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载体,逐渐面临边缘化的境遇:一方面是追求诗歌精神的静谧深远,。,或许到了该为诗歌说点什么的时候了。既然如此,那么就让我们在这个喧嚣时代的生活中去发现诗意,复活诗歌曾经的荣光吧! 另一方面则是远离人间四月的引吭高歌 另一

4、方面则是直面世俗诱惑的喧哗浅短 两难的境地使诗歌面临进退维谷的状态 诗歌就在这两难的境地中进退维谷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曾说:“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之上。” 我国现代诗人何其芳说:“诗饱含丰富的思想和感情。” ABCD 二、语言表达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明白晓畅曾被看作诗歌优劣的主要审美标准。明白晓畅作为诗歌的一种艺术风格,是可以认同的,那就有些偏颇了。其实,。读者欣赏诗总希望读到一点意在言外或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东西,这样才有诗意诗味可供咀嚼。如果一眼便穷尽诗意,读者又怎能从中获得审美愉悦呢?当然,那种“百读不

5、得其解”的诗也不见得是好诗。这类诗,或者故作高深,故弄玄虚,诗句结构支离破碎,像没有规则的文字游戏,怎么能让读者无所阻隔地欣赏其诗境诗意呢?一般说来,。所以说,“明白晓畅”不是评价诗歌优劣的审美标准,“懂与不懂”之间才是。 7.阅读下面三句话,按要求回答问题。 鲁迅先生说:“无论什么事,如果连续搜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以成为一个学者。” 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说:“我在这一点上就像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他面前块块都变成了纯金。” 一位历史学教授曾给学生讲:“如果你能收集两万张卡片,就可以在历史界成为权威。” 上面三句

6、话,既有共同点,又各有差异。请分别回答。(每小题不超过10个字) (1)三句话谈论的共同点是_。 (2)鲁迅侧重的是_。 (3)歌德侧重的是_。 (4)历史学教授侧重的是_。 8.请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述这首小诗所运用的最主要的修辞手法,以及表达效果。 凝在枫叶上,露珠闪闪发红; 而在莲花中,它却像泪珠般苍白晶莹。 (环境,美国意象派女诗人洛艾尔)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文后题目。 我和春天一起写这首诗 和你,和更多的人一同唱这支歌 海洋和冰块猛烈相撞,船冲向浪头 我们这样站着 温柔地呼唤风,像呼唤姑娘们 使大地上所有的小树木都涨满绿色的帆 当喷吐着鲜红火焰的果子 被狂风一个个击落

7、,那时候 种子要撒遍土地,和矿藏一同沉默着 为了在今天歌唱 为了歌唱玉兰花 把洁白的心向蓝天打开 为了不再孤独,繁星似的迎春到处闪烁 金色的声音刺激着我们 阳光追逐着,鸟儿牵动着 让我们一块走吧 在花瓣匆匆铺成的道路上芬芳地走吧 紫丁香像影子一样在身后晃动 春天正迎着我们走来,献上更多的花朵 9.是什么“使大地上所有的小树木都涨满绿色的帆”?这一句写得非常好,试分析它的妙处。 10.“种子要撒遍土地,和矿藏一同沉默着”这句话给人什么启示? 11.节选的这一部分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教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

8、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注1920年,刘半农远离燃烧着反封建斗争烈火的故土,赴欧洲留学,感慨颇多,于是举笔写了这首感情深沉的诗作。 12.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并非一首思念情人的情诗,“教我如何不想她”中的“她”指的是诗人在国外时日夜思念的祖国。 B.第二节诗写银色的月光照在宽阔的海面上,月光和海洋契合无间、依傍难分的

9、情景激发了诗人的情感。 C.第三节诗中水上浮花、河底游鱼两组意象欢快活泼,诗人以乐景写哀情,表达心中的苦涩的思念之情。 D.第四节诗中的“野火”一方面象征诗人的游子身份,另一方面易使人联想到春风,寄寓了诗人的希冀。 13.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节诗中对景物的描写使用回环、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缠绵不舍、依恋难分。 B.第三节诗中的“慢慢流”与“慢慢游”起到了反衬效果,体现了诗人情思的急切感与思念不成的无可奈何之状。 C.第四节诗中将“残霞”比作“野火”,与“冷风”形成鲜明对比,更衬托了诗人远离故国的失落和对故乡热切的思念之情。 D.整

10、首诗意境氛围由淡到浓,情感节奏由轻到重,内容主旨由浅入深,语言通俗简洁,体式整齐,富有韵律美。 14.本诗主要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第一节诗简要分析。 15.诗作在发表时标题为“情歌”,后改为“教我如何不想她”,请分析这样改有什么好处。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冬(之一) 穆旦 我爱在淡淡的太阳短命的日子, 临窗把喜爱的工作静静做完; 才到下午四点,便又冷又昏黄, 我将用一杯酒灌溉我的心田。 多么快,人生已到严酷的冬天。 我爱在枯草的山坡,死寂的原野, 独自凭吊已埋葬的火热一年, 看着冰冻的小河还在冰下面流, 不知低语着什么,只是听不见。 呵,生命也跳动在严酷的冬天。 我爱在冬晚围着

11、温暖的炉火, 和两三昔日的好友会心闲谈, 听着北风吹得门窗沙沙地响, 而我们回忆着快乐无忧的往年。 人生的乐趣也在严酷的冬天。 我爱在雪花飘飞的不眠之夜, 把已死去或尚存的亲人珍念, 当茫茫白雪铺下遗忘的世界, 我愿意感情的热流溢于心间, 来温暖人生的这严酷的冬天。 16.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第一节写诗人在一个冬日里平淡平凡的生活,但从这平淡平凡中又可看出诗人坚忍不屈的身姿和激昂慷慨的情怀。 B.如果说第一节写的主要是“我”所做的,那么第二节主要写“我”所见的,如“枯草的山坡”“死寂的原野”“冰冻的小河”等。 C.第三节写冬夜生活的乐趣,有“温暖的炉火”,有“

12、好友”,有“回忆”,屋内小环境中的温暖压倒了冬日的严寒,快乐驱赶了忧伤。 D.第四节中,“我愿意感情的热流溢于心间,来温暖人生的这严酷的冬天”流露出诗人心迹,写出诗人面对苦难的坦然之情。 17.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各节均为五行,前面具体展开,最后以感叹作结;各节二、四、五行押韵,一、三行不押韵,显得错落有致,回环有序。 B.诗人在“冬”这个核心意象的统摄下,通过“北风”“茫茫白雪”等意象,营造出昏黄、凄冷、死寂而又悲凉的意境。 C.穆旦的诗歌有鲜明的现代主义特色,诗中意象的内涵具有开放性,如“严酷的冬天”和“冰冻的小河”均有象征意义。 D.诗中的“冬天”融合视觉、听觉,带给读者强烈的官能感受,如“昏黄”“茫茫白雪”等视觉和“门窗沙沙地响”等听觉。 18.“才到下午四点,便又冷又昏黄”中的“又冷又昏黄”有何作用? 19.并不是一首单色调的诗,而是体现了现实生活和诗人感情世界关系的复杂性,甚至是矛盾,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矛盾之处。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漫游者的夜歌 歌德 一切峰顶的上空 静寂, 一切的树梢中 你几乎察觉不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