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蕴章介绍书法常识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9296875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4.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田蕴章介绍书法常识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田蕴章介绍书法常识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田蕴章介绍书法常识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田蕴章介绍书法常识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田蕴章介绍书法常识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田蕴章介绍书法常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田蕴章介绍书法常识(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田蕴章介绍书法常识书法常识(一)文房四宝的配合在古代的文房书斋中,除笔、墨、纸、砚这四种主 要文具外,还有一些与之配套的其他器具,它们也是 组成文具家族中必不可少的一员。明代屠隆在文具 雅编中记述了四十多种文房用品,通常较为常见的 有:笔掭:又称笔砚,用于验墨浓淡或理顺笔毫,常 制成片状树叶形。臂搁:又称秘阁、搁臂、腕枕,写字时为防墨沾 污手,垫于臂下的用具。呈拱形,以竹制品为多。诗筒:日常吟咏唱和书于诗笺后,可供插放的用 具。多以竹制,取清雅之意。笔架:又称笔格、笔搁,供架笔所用。往往作山 峰形,凹处可臵笔。也有人物和动物形的,或天然老 树根枝尤妙。笔筒:笔不用时插放其内。材质较多,瓷、玉、

2、 竹、木、漆均见制作。或圆或方,也有呈植物形或他 形的。笔洗:笔使用后以之濯洗余墨。多为钵盂形,也 作花叶形或他形。墨床:墨研磨中稍事停歇,因磨墨处湿润,以供 临时搁墨之用。墨匣:用于贮藏墨锭。多为漆匣,以远湿防潮。 漆面上常作描金花纹,或用螺细镶嵌。镇纸:又称书镇,作压纸或压书之用,以保持纸 书面的平整。常作各种动物形。水注:注水于砚面供研磨,多作圆壶、方壶,有 嘴,也常作辟邪、蟾蜍、天鸡等动物形。砚滴:又称水滴、书滴,贮存砚水供磨墨之用。 砚匣:又称砚盒,安臵砚台之用。以紫擅、乌木、 豆瓣摘及漆制者为佳。印章:用于钤在书法,绘画作品上,有名号章、 闲章等,多以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等制成,

3、也有 铜、玉、象牙章等。印盒:又称印台、印色池,臵放印泥。多为瓷、 玉质,有圆有方,分盖与身两部分。前面已经提过文房四宝的特性及选取使用之法, 现在进一步来将其互相配合,以求发挥功能的极限。 古人常以健毫笔书写在笺纸上,以柔性的宣纸写也行 所以 健毫笔可任意配纸。而弱吸墨的纸可以用健毫笔 书写,使用柔毫笔亦可,所以弱吸墨纸类也可任意配 笔。这种配法是纸与笔相合的原则,而柔毫笔与强吸 墨的纸较为 特殊的分法则如下:强吸墨纸适合配健毫笔:强吸墨纸类以宣纸为代表,因为它吸墨性强,笔 一碰触到纸,墨汁即迅速化开,若行笔略迟则笔画尽 成墨团;而羊毫笔毛较软,行笔略急则墨汁不易渗透, 字会 虚浮无力,所以

4、使用健毫笔写快方能配合强吸墨 纸。两者配合,方能尽其所能。于师长卿论之,云: “用羊毫笔在宣纸上作字,那可就大非易事了。因为 宣纸的吸墨 性太强,墨一入纸,墨汁便沁入纤维,而 且迅速渗开,笔的运行稍慢,纸上立呈漆黑一团,而 羊毫柔软,运行稍即,即锋颖略纸面而过,立不能注 于纸。”故强吸墨 纸,唯选配健毫笔始能相合。柔毫笔宜配弱吸墨滑纸:柔毫笔较软,不易发挥个人特色之雄挺刚毅,所 以历代书法家多使用健毫笔,鲜有用柔毫笔之。其实, 柔毫笔虽弱,只要选纸得当,亦可书写出极富姿媚含 蓄的 字。而柔毫笔以弱吸墨纸得当,以笺指为类,虽 较宣纸脆而硬,且平滑吸墨性弱,但行笔放慢亦可使 转自如。清代书法家如张

5、照、梁同书、王文治皆善以 羊毫笔书写 于。其笺纸或绢上风格姿媚丰腴、温润含 蓄,另创一格,于师长卿有言:“盖滑纸或绢,性不 吸墨,墨沈落纸皆浮在面上,以羊毫之柔顺,写光滑 之纸绢,使转运 行,自极得心应手。”师言极是也! 健毫笔配浓墨: 以笔沾触墨汁,笔墨之关系可想而知。大致使用 健毫笔搭配浓墨,最能表现苍拔雄劲之笔力,王澍曾 道:“墨须浓,笔需健,以健笔用浓墨,斯作字有力 而气韵 浮动。”此言甚是,前代书法家莫不以为然, 清刘墉特以健毫浓墨着称,世有“浓墨宰相”之誉。 淡墨柔笔并非书人特好之配合,但其实是别具特色的, 富有姿媚之 韵,王文治善于淡墨柔毫,世称之“淡墨 探花”,也是极为适合的。

6、笔墨纸砚之调配: 笔墨砚三者实是密不可分的,砚台中好的,若端 正富光泽明亮,极易下墨与发墨。所谓“墨在砚中, 随笔旋转”,“墨逾坚者,其恋石也弥甚”,其关系 之密切可视而得知!工具若如手足般配合,必能使书 法达到尽善尽美之境界也!书法常识(二)纸纸的历史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曾经为历史上的文 化传播立下了卓著功勋。即使在机制纸盛行的今天, 某些传统的手工纸依然体现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焕 发着独有的光彩。古纸在留传下来的古书画中尚能一 窥其貌。在纸张发明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是采用 什么来作为记事材料的呢?根据文献和实物资料,最 早的人们是采用结绳来记事的,遇事打个结,事毕解 去。后 来

7、又在龟甲兽骨上刻辞,所谓“甲骨文”。在 青铜产生以后,又在青铜器上铸刻铭义,即“金文” 或“钟鼎文”。再后,将字写在用竹、木削成的片上 称“竹木 简”,如较宽厚的竹木片则叫“牍”。同时, 有的也写于丝织制品的嫌帛上。先秦以前,除以上记 事材料外,还发现了刻于石头上的文字,比如著名的U 丁 士 Z 扌 R“石鼓文”。一般人们皆知,纸是在东汉由蔡伦发明的。但近 年的考古发掘,却对此提出了疑问。随着西北丝绸之 路沿线考古工作的进展,许多西汉遗址和墓葬被发现, 其中也不乏纸的遗物。这些右纸均据其出土的地点而 被冠名。从目前出土古纸自身的年代顺序,可以分别排列 为:西汉早期的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灞桥纸、

8、悬泉 纸、马圈湾纸、居延纸,西汉晚期的旱滩坡纸。这些 纸不但都早于蔡伦纸,而且有些纸上还有墨迹字体, 说明已用于文书的书写。纸的种类造纸的主要源料多为植物纤维,以竹与木为主, 木之纤维柔韧,制成之纸,吸墨较强;竹之纤维脆硬 所制之纸,吸墨性较弱,故以此分为两大类:弱吸墨纸类:多系竹纤维制成,纸面较光滑,墨浮于表面,不 易慢开,所以色彩鲜艳。以牋纸类为主,如澄心堂纸 泥金牋,还有今之洋纸也属之。澄心堂纸:为南唐李后主所使用之名纸,与廷圭墨齐名。特 性平滑紧密,有“滑如春冰密如玺”之称,为弱吸墨 纸之上品,差一点的称玉水纸,次差的称冷金牋。“轻 脆”,即其特性。蜀牋:据说西蜀传蔡伦造纸古法,所产蜀

9、牋,自唐以来 颇富盛名,如薛涛牋、谢公牋等。据说其地水质精纯 故其纸特优。“谢公牋”以师厚创牋样得名,因有十 色,又称十色牋。“薛涛牋”则因涛得名,但此种彩 色牋纸,虽系遵古法制成,染色易败,不能传久,为 应酬把玩罢了。藏经纸:藏经纸乃佛寺用以书写或印制佛经者,又名金粟 牋,有黄白两种。明清人常用之泥金牋、蜡牋,今天已很少见,冷 光牋虽为表光之最下者,也很少见了。今天一般都用 日本制的鸟子纸,但价格昂贵,又不能持久,实在也 并不实用。强吸墨纸类:多系木质纤维所制,吸墨性强,表面生涩,墨一 落纸,极易漫开,书写常加浆或涂蜡,光彩不若牋纸 鲜明,较为含蓄,以宣纸类为主。虽然较晚出现,但 今已取代牋

10、纸,成为最名贵的书写用纸。宣纸与彷宣:今日最名贵之书写用纸便是玉板宣了。玉板宣, 合桑、短节木头、稻桿与檀木皮以以石灰浸之制成, 吸墨性最强,质地最优。宣纸以安徽宣城而得名,但 宣城本身实不产纸,而是周围诸地产纸,皆以宣为散 集地的原因。继续来讲名贵的玉板宣。这种纸可不是人人有办 法用的,因为它非常吸墨,所以运笔过慢的人,用的 就很辛苦了:只要笔稍停,墨就会渗出来,形成一个 大大的墨团!但也有人利用它的特性,写出别有风味 的字,像包世臣的淡墨书,齐白石的大笔写意画等。因为宣纸过于吸墨难写,所以就有人加以改良: 或用砑光,或加胶矾,还有加浆而成的。经过改良之 后的宣纸吸墨性略减,比较容易书写。毛

11、边纸、元书纸与棉纸:宣纸昂贵,一般习字时多用毛边纸。这种纸本来 是用于印书的,但因为纸质好,有人买了书之后裁来 练字,所以称为“毛边纸”。此纸所用原料,以竹为 主,色 呈牙黄,质地精良,和我们今天中小学生习字 簿所用的机器制毛边纸有很大的差距。元书纸和毛边 纸近似,但今已无闻。本省所制的棉纸也可以算是这 一类,质地渐 佳,颇具韧性,价格亦不甚贵,可以做 为习字用。纸的选择方法质地柔韧厚密:选择纸张的时候质地是最重要的,质地不佳的纸 既容易损笔,又不易保存,古今名纸,莫不以品质见 称,如澄心堂纸“密如玺”,玉板宣“柔韧、耐久” 纸质坚韧紧密是最好的,选择时以目测就可以知晓。色彩洁白:纸如果不白,

12、就是原料不好、或水质欠佳,都算 不上是好的纸。洁白无比的玉板宣便以檀木为原料, 蜀牋则“以浣花潭水造纸”,都是实例。若是染色的, 也要 精纯洁白,才是本性佳之纸,但染色之纸不易传 久,若希望作品百年后能放在故宫博物院,还是避免 使用的好。洁白不洁白用眼睛看就能明白,这也不需 要我多言 吧。表面光涩适中:纸之表面有光滑和粗涩之分;光滑固易行笔,但 若过滑而笔轻拂而过,便无笔力可言,若粗涩则与之 相反,易得笔力,但过涩则难于施笔,易损笔锋,所 谓“细而不涩”也。这个可凭视觉与触觉分辨,就不 多谈了。吸墨适度:纸须能入墨,否则墨浮纸表,易于脱落,不能久 存。一般而言,宣纸类吸墨较强,牋纸则反之。吸墨

13、 太强,若运笔稍慢,则点画俱成墨团。但若吸墨性太 弱,墨 不易入纸,亦非所宜。故择纸时要考虑到书体 及个人运笔速度,要以墨汁能入纸但不成“团”为佳, 选购时若店家允许,仅管用墨去试,一试便知。据碑帖择纸: 临摹碑帖,若要求形似神肖,不仅要注意到笔, 纸也是条件之一。择纸先辨其吸墨性,视真迹的入纸 程度而定,入纸多则选用强吸墨纸,反之便选较弱者。 若无 法窥知入墨实况,如石板所印者,亦可就其风俗 辨之,锋芒显露,神彩奕奕者,多用牋纸类;温润含 蓄,风华内敛者,则可选用宣纸类。依个性择纸:当然,个人的喜好也是该考虑的,否则若买回不 爱用的纸,只怕用都不想用了。另运笔急者,宜选强 吸墨纸,其墨方能入

14、纸,行笔迟缓者,则可选弱吸墨 纸,不然墨团跃然纸上,可不大妙啊。纸的使用方法宜平:书写时必需平放,才易于书写;若纸皱,便不易 书写了。惟有人写古篆隶时,故意将纸揉皱,以求斑 驳之致与古意。洁净:纸上污秽,会影响观瞻运笔与墨色,灰尘也会影 响运笔,若与墨汁相杂,墨既不坚,亦乏光彩。这虽 然只是小事,但也是很重要的哦!分格:书法书法,写字最重法度,故“书”、“法”并 称,尤重间架与章法,布臵章法有纵行横列之分,立 定间架则有九宫、田字、米字诸式。线条亦有明暗之 别,凡 篆隶行草楷诸体都是如此,尤其是楷书更是重 要;据说唐人重“法”,丝毫不苟,看留下来的名家 诸法,其法度之谨严,空前绝后,故有九宫创

15、于唐人 之说。分格也需随书体而定,法度最严的楷书和篆隶, 纵横需整齐,行列皆可画分,而行草惟有直行,不宜 加横列,以免缚手缚脚,不得纵放。明线宜细,以免 妨害观胆,暗线用书宜轻,不必涂抹,以免损毁纸张 若摺纸易起皱折,妨碍运笔,亦须避免。固定:书写时纸需固定,若纸随笔动,字便不能随心应 手。方法除了以左手按纸,也可以用镇尺压在适当位 臵,使纸固定。垫吸水布:以笔饱蘸浓墨写字时于顿挫重按处,力透纸背, 墨渗纸外,不但会沾污桌面,且笔画染开,也会破坏 画面。所以需要以吸水纸或布垫在纸下,可以将渗出 的墨吸乾净,保持画面整齐。待乾收纸:墨汁未乾时收纸的下场大家都很明白吧!好好的 一个字平白多了个“镜

16、像”,有时实在令人哭笑不得 还有,不要自作聪明的将作品“盼乾”,或是想用卫 生纸吸乾,这样不但会使墨易脱落,且会使墨色受损。 收拾时,不要任意摺叠,以免损纸,有碍观胆。藏诸乾凉处:纸受潮易腐朽,过度乾燥又会破裂,因此若想使 贵大作能长长久久,就保存在乾燥阴凉的地方。其他 如虫蛀也需注意书法常识(三)笔笔的历史在林林总总的笔类制品中,毛笔可算是中国独有 的品类了。传统的毛笔不但是古人必备的文房用具, 而且在表达中华书法、绘画的特殊韵味上具有与众不 同的魁 力。不过由于毛笔易损,不好保存,故留传至 今的古笔实属凤毛麟角。毛笔的制造历史非常久远, 早在战国时,毛笔的使用已相当地发达。中国的书法 和绘画,都是 与毛笔的使用分不开的。古笔的品种较 多,从笔毫的原料上来分,就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