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带来的机遇读后感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9294389 上传时间:2022-12-0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9.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碳目标带来的机遇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双碳目标带来的机遇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双碳目标带来的机遇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碳目标带来的机遇读后感(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双碳目标带来的机遇读后感“碳达峰”“碳中和”关系到整个人类的命运,在过去 170 年当中人类活动 给大气层增加的二氧化碳浓度,相当于工业革命之前的 147%,这比自然环境当中 两万年时间增长的浓度还要多,所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是不争的事实。“碳达峰”“碳中和”关系到整个人类的命运。在过去 170 年当中人类活动 给大气层增加的二氧化碳浓度,相当于工业革命之前的 147%,这比自然环境当中 两万年时间增长的浓度还要多,所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是不争的事实。气温的上 升带来的影响不是渐进的、温和的,它是逐渐累积而且往往会出现不均衡、非线性, 甚至是激烈的变化。当气温上升到一定程度以后,维持地球平衡的

2、一些临界点将被 触发,可能会引发一些难以预测、不可逆的突变和持久的影响。我们认为气候临界 点不可逆性和难以预测性将造成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不可预知甚至是颠覆性的 改变。从中国的角度来讲,我们的目标是通过“碳达峰”“碳中和”来提高中国经济 发展的质量。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知道二氧化碳排放的浓度也就是产生一亿美 元的 GDP 需要排放多少万吨的二氧化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全球的平均 二氧化碳排放浓度是3.9 万吨,中国是6.9 万吨,换句话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强 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8 倍,所以我们要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最重要一点就是要 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强度。这是第一点。第二点,中国

3、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我们今天生活 在一个互联互通的地球村里面,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关系着整个人类 的前途和未来,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办法独善其身或自己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们 一定要和全球合作,一起来应对这个问题。中国主动参与“碳中和”,是我们强化 和国际社会战略合作一个重要的手段。今天“碳中和”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外交语 言和政治语言。同时,我们也知道,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相对来讲是比较匮乏 的,原油和天然气高度依赖于进口,去年原油对外依存度是 73%,天然气对外依 存度是 43%。要保证中国经济平稳的发展,首先要解决能源安全问题。最近许多 媒体报道,一些企业因

4、为缺少能源而停产,但我们在清洁能源方面是有相对优势的, 比如陆上风能、太阳能、光伏、水电都居全球前列。推动能源结构从石化能源向可 再生能源转化,有助于提升中国能源的安全性和独立性。第三点,中国经济发展不均衡,东部比较发达,西部相对落后。有种理论认为 中国地理上有一条线,叫做胡焕庸线,这条线把中国分成东部和西部。东部占国土 面积的 43%,养育了全国 94%的人口,而西部占国土面积的 57%,仅占全国人口 的 6%。要使东西部经济发展比较平衡,一个重要战略就是实现“碳达峰”“碳中 和”目标,因为在“双碳”战略下,可再生能源比较丰富的地方是在西部,随着它 的能源发展会影响到整个中国经济版图从东部向

5、西部的迁移。“碳达峰”“碳中和”给中国带来了挑战,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机遇。为什么 说是挑战?因为像美国、日本、法国,他们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可能中间相 隔 50 年到 60 年甚至更长的 80 年,而中国只有 30 年时间,2030 年“碳达峰”, 2060 年“碳中和”,时间非常短,这个难度就很高。但这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巨大 机会。为什么这么说?一方面这可以带来巨大的投资,也会创造很多的就业。国际 能源署(IEA )首席经济学家预测,光伏、风能等再生能源就业创造率是传统化石 能源就业创造率的1.5 倍到 3 倍。另一方面它可以帮助中国实现产业升级。我们以 光伏产业为例,一般来讲,中国的制造

6、业处在产业“微笑曲线”的中间,两头是在 外面的。但是中国的光伏产业已经占据了“微笑曲线”有利的位置,我们在原材料 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甚至是光伏电站,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而在新能源汽车 市场,今年1月到8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消费总计是178 万辆,而欧洲七个国家 同期累积注册是107 万辆,美国累积注册量为 33 万辆。从数据可以看到,我们在 很多新能源领域都是在全球领先的。实现“双碳”目标还能给我们带来很多新的机遇,比如说推动中国绿色工业的 升级,对钢铁、石化、化工、有色等传统产业进行绿色改造,再比如加快绿色农业 的发展,还可以提高中国正在高速发展的服务业的绿色水平,比如说我们绿色出行、 绿色建筑等共享经济可以更好地发展闲置资源的利用和交易。另外还可以扩大绿色 环保的产业,打造绿色物流,加强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还可以建立绿色贸易体系。本文根据作者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法国巴黎大区工商会法中交流委员会、法 国中国工商会联合主办的“中法新能源产业合作:开启新篇章共享新机遇”第七届 中法投资对话论坛上的讲话记录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