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三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单元质量评估二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9294346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三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单元质量评估二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高三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单元质量评估二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高三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单元质量评估二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高三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单元质量评估二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高三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单元质量评估二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三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单元质量评估二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三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单元质量评估二 Word版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地理精品教学资料 2019.4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单元质量评估(二)(第二章)(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根据岩石的质地,如矿物颗粒的大小、有无气孔、致密程度、形状等可以推测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据此回答1、2题。1.某山体由岩浆岩组成。该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对其成因的合理推测是()岩浆冷却较快岩浆冷却较慢在地表形成在地下形成A.B.C.D.2.历史上,苏州人利用当地砚瓦山的岩石做原料生产优质砚台。这种岩石岩性致密,呈薄板状。该岩石可能是()A.

2、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解析】1选D,2选D。第1题,岩浆岩分侵入岩和喷出岩。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壳上部,缓慢冷却形成,在冷却过程中充分结晶,矿物结晶体巨大,肉眼清晰可见。第2题,喷出岩往往含有大量气泡,如流纹岩;侵入岩一般不会出现层理构造;沉积岩往往具有层理构造,但岩性较软,质地不坚硬。该岩石呈薄板状,岩性致密,应是页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板岩。下图为华北某地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图中()A.甲地陡峻,喀斯特地貌典型B.乙地低平,泥石流灾害频发C.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D.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浅4.图示地区()A.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B.山前平原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C.洪

3、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降水量D.渠水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解析】3选C,4选D。第3题,图示甲地岩层为花岗岩,不会形成喀斯特地貌;泥石流易发生在地势坡度较大的地区,乙地地势低平,不易发生泥石流;从地下水水位分析,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深;丙村地势低平,所以比丁村土层深厚。第4题,由图可知,地势西高东低,由引水渠流向可知地势北高南低;而山前平原地势低平,流水的沉积作用明显;洪积扇面积与地势的起伏和降水量有关;渠水通过蒸发、径流及下渗参与水循环。下图国家被称为“欧洲的阳台”,悠长的海岸线和古文明的遗迹,成为旅游胜地。据此完成5、6题。5.下面为上图中A、B两城市的气候资料,由此可知()A.该国全部属于

4、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充足B.西侧暖流增温增湿的作用,使沿海A地形成海洋性气候C.山地东侧为夏季风的迎风坡,因此B地的夏季降水较多D.该国自西部、南部向东部、北部气候的大陆性逐渐增强6.该国大理石的蕴藏量及种类居世界第一,自古以来,大理石成为该国的建筑材料和雕塑原料,并创造出灿烂的古文化,其国名 HELLAS的意思就是“闪光的石头”。下图中能代表该国“闪光的石头”及其形成的是()A.a和4B.b和3C.c和5D.d和2【解析】5选D,6选D。第5题,该国中南部地区位于35N40N,岛屿、半岛众多,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气候温和湿润,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北部内陆纬度较高,沿岸山

5、脉阻挡湿润气流深入,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因此自西部、南部向东部、北部气候的大陆性逐渐增强。第6题,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规律,结合图中“外力作用”这一信息,可以确定a为岩浆,4、6、7为重熔再生作用;b为岩浆岩,3为岩浆冷却凝固作用;c为沉积岩,5为外力作用;d为变质岩,1和2为变质作用。大理岩属于由沉积岩中的石灰岩变质形成的岩石。(2018肇庆模拟)读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完成7、8题。世纪金榜导学号086201827.图中甲、乙、丙、丁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A.甲春寒料峭 B.乙漫天飞雪C.丙阴雨连绵 D.丁秋高气爽8.若戊地区为低压中心,则a和b两条等压线的数值可能为(

6、)A.1 0101 010 B.1 0051 005 C.1 0101 005 D.1 0051 010【解析】7选D,8选D。第7题,由图可知,此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华南地区,应为5月6月中旬或9月上旬。第8题,根据等压线的分布规律可知b为1 010 hPa;a为两条等压线之间的闭合区域,且中心为低压,根据“高于高值,低于低值”分布规律可知,a应与相邻两条等压线中的低值相等。【加固训练】(2018郑州模拟)下图是东亚局部地区某日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回答(1)、(2)题。(1)图中两地气压差最可能是()A.12 hPa B.13 hPaC.14 hPaD.15 hPa

7、(2)此时,台湾海峡的风向是()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东南风【解析】(1)选B,(2)选A。第(1)题,由图可知,图中等压距为2 hPa,地气压应为1 010 hPa,地气压应为1 0221 024 hPa,两地气压差应为1214 hPa。第(2)题,由图可知,台湾海峡位于地北部,西部为高压,东部为低压。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向右偏的影响,台湾海峡吹西北风。9.(2015全国卷)圣劳伦斯河(图a)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图b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据此可知,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A.2个月B.3个月C.4个月D.5个月【解析】选C。图中从1

8、2月开始气温低于0 ,一直到次年3月底,所以结冰期大致为4个月。下图为北半球某海域洋流分布略图。读图完成10、11题。10.洋流E的流向和性质分别是()A.向北,暖流B.向北,寒流C.向南,暖流D.向南,寒流11.F地的盛行风是()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解析】10选A,11选C。第10题,图中北半球洋流形成两个环流圈,E位于中低纬环流圈,呈顺时针,E位于大洋西岸,故E应为暖流,从低纬流向高纬,即向北流。第11题,图中F位于中纬度海域,自西向东,应该是在西风带内西南风吹拂下形成的北太平洋或北大西洋暖流。【知识拓展】洋流分布与气压带、风带的关系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因此洋

9、流的分布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密切相关。如下图所示:二、非选择题(共56分)12.读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28分)(1)说出该区域的褶皱形态及判断依据。(2)说出图中甲城镇所处的地形类型,并分析成因。(3)指出图示区域铁路选址的原则,并说明原因。【解析】第(1)题,结合图例可判断出该区域岩层中间为形成时间早的石灰岩,两侧为形成晚的砂岩和花岗岩,因而为背斜构造。第(2)题,结合图中的等高线可判断出甲城镇地处盆地,其成因为背斜成谷。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铁路沿河谷和盆地延伸,其目的是为了降低建设成本和难度。答案:(1)背斜。岩层中间老,两翼新。(2)盆地。成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

10、,易受风化侵蚀形成低地。(3)铁路选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原因:在山区修建铁路,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该选址原则是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方法技巧】区分地垒和地堑的方法(1)判断是否是地垒和地堑,首先在地质构造图上必须同时能看到相邻的两个断层,如果只看到一道断层则不能确定。(2)地堑是两条大致平行的相向倾斜的断层,中间部分岩块下降而形成;地垒是两条大致平行的相背倾斜的断层,中间部分岩块上升而形成。13.(能力挑战题)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8分)世纪金榜导学号08620183材料一下图为非洲地区及苏丹周边地区示意图。材料二下图为喀土穆和朱巴气候资料统计图。(1)结合材料

11、一和材料二,对比分析喀土穆和朱巴气候特征差异及其成因。(2)材料一图中丙地与丁地相比,区域发展的优势自然条件是_,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_。(3)根据甲、乙两地的地理位置,推测两地气候类型及其对当地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解析】第(1)题,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喀土穆降水较少,整体气温较高,而朱巴降水丰富,年均温明显比喀土穆低。结合两地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以归纳出两地气候特征差异的成因。第(2)题,丙地位于东非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热量充足、降水较丰富,但位于内陆,交通不便,制约了其经济发展。第(3)题,结合两地地理位置和气压带、风带分布,可判断两地气候类型。结合两地气候特点综合分析气候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答案:(1)喀土穆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年降水量较小;朱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年降水量较大。朱巴靠近赤道,阴雨天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年均温要低于喀土穆。(2)热量充足,降水较丰富位于内陆,交通不便(3)甲地位于15N附近的非洲大陆,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因而甲地河流流量较大,季节变化明显,无结冰期;乙地位于尼罗河下游,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影响,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因而乙地河流流量较小,季节变化较大,无结冰期。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