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运动负荷分析报告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9291174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9.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课运动负荷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体育课运动负荷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体育课运动负荷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体育课运动负荷分析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体育课运动负荷分析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课运动负荷分析报告(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体育课运动负荷分析报告摘要近年来,面对新的学习目标领域,出现了淡化运动 负荷的教学现象,本文依据教学实践和调查了解所发现的问 题,对影响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因素进行分析,在体育课堂教学 中合理地安排教材、调节课堂的负荷节奏,灵活地运用教学教 法,控制每节课的运动负荷,使学生身心能够在一个适宜的体 育教学环境中得到健康发展。关键词运动负荷合理调节体育教学体育课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因此,安排适当的 运动量,对增强学生的体魄有重要意义。如果运动负荷不够, 密度小,则达不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同样,运动负荷和密 度过大,就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所以,只有正确合理的掌 握运动量,才能使学生的体质得到

2、全面发展。1合理安排每节课的教材和确定课的任务教师课前的备课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安排教材内容时,应 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负荷、适宜数量的教材。运动量大和 运动量小的练习交替安排。教师要合理安排学生体育课的密 度。确定任务时新教的知识、技能不能太多太难,且必须富有 趣味性。2灵活运用教法由于体育课是以直接的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因此,教师 在教授学生体育课时应精讲多练,应使学生的练习密度在课的 总密度中占最大的比例,还应讲练结合。为了加大学生的运动 负荷和练习密度,可多采用同时练习法、鱼贯练习法、循环练 习法等方法。还可增加学生练习的次数,扩大其活动范围,增 加障碍物,提高练习难度。反之,如学生的

3、练习密度已较大, 则应通过缩短其练习的时间和距离,变同时练习为分组轮流练 习或相互观摩、改变练习的内容,缩小活动的范围,减少障碍 物等手段来降低学生的运动负荷。在低年级,应尽量地采用游 戏的形式来组织体育课,但所选的体育游戏或游戏形式绝不仅 是娱乐性的,而应是针对性强,为体育教学服务。由于低年级 学生对活动结果十分关心,因此,在低年级可多采用竞赛法, 以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提高练习的效果,还可培养学生的 积极进取精神和集体责任感、荣誉感。教师要充分利用时间, 合理组织和调动队伍,避免让学生过多排队等待和变换队形, 竞赛性游戏应分组较多,以增加学生活动的机会和激发其参与 意识,避免学生因等待时

4、间太长而产生厌烦情绪和注意的分 散。为了有效利用时间,应尽量避免采用让学生纯静止休息的 方法,而应巧妙地把讲解、示范、交代任务、评价、学生分组 观摩等时间同时作为学生的休息时间。3合理调节负荷节奏运动负荷是指练习时所给予人体的生理负荷,它反映人们 在练习过程中,身体练习施加于人体的生理负荷所引起的一系 列变化。了解运动负荷的大小,一般可采用观察学生的出汗 量、呼吸、面色和精神状态等外部表现。如果呼吸急促,面色 灰白,排汗量很大,就说明运动负荷过大。合理的运动负荷是 上好体育课的重要一环。如:一堂技巧课和中长跑课(两节连 上)。课适宜运动量估算135-145次/分(课平均脉率),准备部 分要达到

5、120-130次/分,基本部分中长跑要控制在150-180次 /分,结束部分要降到105-80次/分。这样下课后,学生的体力 能很快恢复到最佳状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体情况,分成强 弱组,区别对待,提出不同量的要求。总之,如果只强调课的 密度而忽略运动负荷,或光强调运动负荷又忽视密度,都达不 到好的锻炼效果。只有两者统盘考虑,搭配得当,才能有效地 提高教学质量。在体育课的教学中,要保证合理的运动负荷,坚持以学生 发展为中心,并采用脉搏测量、询问和观察等方法测量运动负 荷,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准确地了解学生所承受的运动负荷 的大小,以便适时调整。在此基础上,教师要不断总结,积累 经验,以增强自己

6、在教学过程中对运动负荷的调控能力,尽可 能使每节课的运动负荷趋于合理。4合理的运动负荷应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适宜的运动负荷,在有效地增强体质的同时,也能使学生 的学习情绪高涨,并在运动中体验到成功感、愉快感和自我价 值感。教师在安排合理的运动负荷时,应有意识地通过丰富多 彩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 动兴趣,使学生从运动中体验到动作的内在魅力和练习过程中 的愉悦心境,促进学生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促使学生自觉和 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并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综上所述:新课程下的体育课,是以增进学生身心发展, 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也要求我 们广大体育教师要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的特点,在发 展技术技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体能。让学生承 受一定的运动负荷是按照新课程理念上好体育课的标准之一, 而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科学性很强的问题。 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根据教学对象、教学任 务、教材内容的不同,设计出贴近学生实际的科学合理的运动 负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