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 (2)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9290929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7.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 (2)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 (2)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 (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根本目的应该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学会动手动脑收集、加工知识,学会自我增长知识和生产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生物教学 提高 学习效率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主渠道还要靠学生自己去开掘:从学海里自由汲取,从实践中获得。这样,教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根本目的应该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学会

2、动手动脑收集、加工知识,学会自我增长知识和生产知识的能力。这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在生物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略谈浅见。一 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是情感教育心理学认为,情感具有动力功能,它可分为增力功能与减力功能。增力功能指的是积极的情感,如良好的心境、饱满的热情,能够驱使人积极地行动,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而减力功能是指消极的、悲观的情感,它能促使人消极地行动、降低学习效率。学生高高兴兴地学和愁眉苦脸地学,其效果大不相同,积极的情绪是加速思维进程的催化剂。针对情感在学习中的作用及其特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何创造良好的情境,并通过教师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从而激起

3、学生积极的情感以引起积极的学习动机呢?首先,师生关系要融洽。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平等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位学生,以求知者的身份去感召和激励学生,而非训斥与嘲弄、苛刻与敌视,只有有了和谐亲近的师生关系,才能促使学生因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二 1)教师必须有对生物学这门学科发自肺腑的热爱。教师若能痴爱学科,有惊诧于其魅力的感叹与着迷。有愿为生物学献身的精神,这样也会自觉不自觉的感染学生。激起他们对生物的热爱。再次,要使学生以参与者、而非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学生真正地参与了教学过程,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才能激发他们求知的愿望和学习的热情。过去的教学,之所以不适应时代的潮流,恰恰是因为忽略了学

4、生的主动性这一点,导致了尽管教师反复讲,学生依旧反复错这一恶劣后果。在教学中,一定不能将学生看作是学习的机器,而是有理想、有思维、能把知识加工和创新的活生生的求知者。只要让学生发挥出其应有的主体作用,学习中的呆板与僵滞就迎刃而解了。2)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习效率旧的教学模式中,大部分教师擅长于大江大河向东流,滔滔不绝无尽头的气势,一泻千里。其结果,必然是教师讲得津津有味,神采飞扬,而学生早已昏昏欲睡,魂飞千里了。所以,要发展素质教育,就必须打破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就必须不能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鼓励学生自主去发现问题,大胆质疑,探奇求索,寻根究底。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

5、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还重要!可见,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的重要性。例如,在指导学生进行植物细胞观察探究实验过程中,在探究实验中进行洋葱表皮临时装片制作的演示,就有学生发出质疑,对教材中介绍的实验方法提出疑问: (1) 为什么临时装片要用洋葱的下表皮,而不用上表皮? (2) 载玻片中央为什么要先滴上一滴清水,不滴行不行? (3) 染色时为什么要先盖上盖玻片,再滴碘液等等。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都是发自学生内心的疑问,我一一肯定了学生的问题提得好,并鼓励他们针对自己的疑间,设计方案,进行操作。通过学生的自己操作比较,都解决了实验前的疑问。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实验的效果,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动脑、动手,进行探究

6、问题的能力三 自制生物教学课件,提高学习效率多媒体教学是改进课堂环境的重要环节,能它能把文字、声音、图像、动画传播媒体于一体,赋予教学信息的传播以交互功能。多媒体课堂教学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育对象的特点,对教学策略的设计。合理选择和应用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共同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以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能使学生在最佳的情境中学习。生命的生理过程,往往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样加深学生对生理过程的理解,这是学生能否真正掌握知识的关键。实践证明,以往的教学模式,单纯地靠教师讲解,只能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话很有道理。如运用电脑的动画功能模拟尿

7、的形成的生理过程。先画一个肾单位模式图。用几种颜色的小圆点分别表示血液中的水分、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画面显示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几种颜色的小圆点不断从肾小球里滤出来,形成原尿向肾小管流去。在肾小管的不同段形象显示原尿的重吸收过程,大部分代表水、无机盐的小圆点和全部代表葡萄糖的小圆点进入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中,而代表尿素和尿酸的小圆点以及少量的代表水分和无机盐的小圆点则继续往前,流入收集管中形成终尿。教学中,让学生观看动画,看清楚各种颜色的点的来龙去脉,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代谢废物是从组织细胞里来的,由血液运送到肾脏,在肾脏这里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通过媒体结合显微演示,使微观生理过程变为宏观生理过程,学生再加以观察、思考,符合人的认识思维过程,这样比单纯的讲授生理过程效果要好得多,不仅学生学得透彻,而且教师教得得心应手,从而使生物实验教学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总之,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蒋敦杰等主编 高中生物新课程理念与实施 海南出版社 2004.43、 梁著课堂模式论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