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价格机制创新研究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9289867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价格机制创新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价格机制创新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价格机制创新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价格机制创新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价格机制创新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价格机制创新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价格机制创新研究(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价格机制创新研究 国务院在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时,要求把鄱阳湖地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各方利益的核心,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主要通过价格来实现,应通过价格机制创新,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的价格机制条件和政策环境,运用价格杠杆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一、价格补偿机制创新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命题。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要从发展的高度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首要位置,一以贯之地爱护“一湖清水”,始终如一地珍惜生态环境“财富”,把开发和保护有机统

2、一起来,使生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环境质量稳步提高。为此,应着力构建反映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资源稀缺程度及其维护、治理成本的价格补偿新机制,通过价格补偿调动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借助市场机制遏制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同步发展。建立生态环境补偿制度。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公益性、综合性等特点,应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主要生态类型,引入市场机制,建立生态环境补偿制度,积极推进生态合作、产业共建、异地开发、生态资源交易等多种形式的生态补偿试点,开展其流域湖泊、湿地等生态环境补偿试点,探索建立上下游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使生态环境的保护者、提供者和受益者

3、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加强生态环境修复和维护。首先,要研究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借鉴土地和房地产估价制度,开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成本核算和生态环境资源价值评估,研究实施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计算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分析保护生态措施、防治环境污染的费用与效益,实行生态环境资源核算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制定生态环境补偿标准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其次,要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行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补偿,主要根据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等因素设定控制指标,凡是交界断面当月水质指标值超过控制目标的,由上游地区设区市给予下游地区设区市相应的生态环境补偿资金,直接排入鄱阳湖湖体的河流,

4、断面当月水质指标值超过控制目标的,由所在地设区市将补偿资金上缴省级财政。第三,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湖泊、湿地等生态类型,探索对直接受益主体收取适当费用,使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得到补偿和恢复,做到外部成本内部化、社会成本与私人获利相对称,外部效益内部化、内部成本与外部获利相对称。如对水资源、旅游资源的直接受益者筹集资金,以建立生态环境补偿基金,用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生态修复和维护。第四,建立按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利用量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的征收机制,提高资源占用收费标准,促进生态环境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特别是要根据江西省鄱阳湖湿地保护条例,建立健全鄱阳湖湿地生

5、态环境补偿制度,加强湿地资源保护管理,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系统逐步恢复或者使生态环境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为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限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应通过理顺资源产品价格关系,建立充分反映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发挥价格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挖掘节约资源及其高效利用的潜力,强化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增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能力。首先,要建立资源交易机制,规范资源交易市场,完善资源产权制度。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设立的资源使用和开发权均应通过市场方式有偿取得,已经占有资源使用和

6、开发权的企业或个人应补缴相应的费用,使得新老企业、内外资企业均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由政府出资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资源进行公益性勘探,当这种公益性勘探具有商业价值之后,在市场上通过公开招标、拍卖,企业或个人通过竞标获取资源权。建立资源产权交易制度,完善资源开采权流转机制,开展资源使用(开发)权出让、转让和租赁,强化资源开采的市场竞争机制,以提高资源开采效率。其次,根据水资源的紧缺程度和开发利用情况,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价格政策,扩大水资源费征收范围,提高其征收标准,加大其征收力度,建立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收费制度,研究制定占用水域收费政策,发挥市场机制和价格政策在水资源配置方面的积极作用,建立以合

7、理配置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环境、提高用水效率、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核心的水价机制。第三,完善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改革矿产资源费制度,扩大征收范围,改进计费依据,由随量征收改为随价征收,提高稀缺性资源、高污染和高能耗矿产的资源费费额,研究调整资源补偿费费率并探索建立浮动费率制度;规范涉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各种收费,制定以资源量为基础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办法,运用价格政策抑制对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制止矿产资源浪费行为;根据资源储量、开采难易程度给出一个基准价格,然后通过“招拍挂”形成一个市场交易价格,通过矿业权的招标、拍卖,提高矿业权的“入门费”,使矿主以市场拍卖价格获得开采权,以强化其充

8、分利用资源、防止资源浪费的内在动力。第四,完善土地有偿转让制度,通过市场化“招标拍卖挂牌”,建立市场机制下的土地价格制度,合理调整土地收益分配政策及使用方向,运用地价政策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控制新增用地,鼓励部分项目提高建筑容积率,促进高效和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第五,实施风景名胜资源收费制度,按照有偿使用资源的原则,制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风景名胜区资源维护费收费管理办法,对依托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资源经营的单位实施收费制度,以补偿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成本为原则,合理制定收费标准,促进风景名胜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第六,制定促进森林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收费政策,全面整顿和规范涉

9、及木材生产经营包括造林、育林、采伐、加工、销售、运输过程中的各种收费,研究制定保障森林防火的收费政策,充分发挥公益生态林建设补偿金、育林基金的作用,加大生态公益林建设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力度,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全面实施排污收费制度。要保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全面实施排污收费制度,建立“谁污染、谁治理”、“污染者付费”的收费机制,合理制定污染物处置价格,引导和推动全社会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污染治理,促进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市场化进程,保护生态环境。首先,全面实施城镇污水处理收费制度,按照补偿污水处理设施和排污管网运行维护成本并有合理投资回

10、报的原则核定污水处理费,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的产业化、市场化及投资主体多元化;制定城镇污水处理费征收工作考核制度,加大城镇污水处理费和自备水用户污水处理费征收管理的力度,提高收缴率;按照“多排放,多付费”的原则,积极推行按用户排放污水的污染程度分类进行分档收费的办法,拉大重污染行业和一般行业的收费标准差距;全面改革排污收费政策,将排污收费由按排污浓度收费调整为按排污总量收费,由单个污染因子收费调整为按多个污染因子收费,适时开征氨氮、总磷超标排污费。其次,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广泛宣传“谁污染、谁付费”的环保理念,根据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目标要求,按照“先城镇后农村

11、,先企事业单位后居民,先部分补偿后完全补偿”的步骤和方向,积极建立和完善垃圾处理收费制度,综合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投入状况和居民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垃圾处理费收费标准;要区别不同对象制定不同的收费标准,按照补偿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各环节成本并有合理投资回报的原则核定对非居民用户的收费标准,按照补偿垃圾收集、清运环节成本的原则核定对居民用户的收费标准,鼓励建设垃圾资源化设施,吸引民间资本采用“BOT”等多种投资模式参与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最终实现生活垃圾处理的社会化、专业化、产业化;探索在农村逐步实行垃圾集中处理、适当收费制度,积极推动“户集、村收、镇(乡)运、县处置”的农村生活垃圾集

12、中处理方式,促进垃圾处理城乡一体化,减少农村焚烧处理方式的二次污染。第三,全面实施危险废物处置收费制度,加强对危险废物处置收费的管理,按照补偿处置成本并有合理投资回报的原则,根据危险废物处置难易程度,分类核定危险废物处置收费标准,对医疗废物、工业危险废物、社会源危险废物等不同收费对象采取不同的计费办法,建立电子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收费制度,开展电子废弃物交售、处理收费的试点工作,以推进危险废物处置产业化,提高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第四,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与排污收费“付费即可排污”的污染控制办法相比,排污权交易制度不仅能体现“总量控制”污染物策略,而且能依靠市场手段使企业主动实现

13、“总量控制”目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应在政府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前提下,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鼓励企业通过技术进步和环境治理,尽可能减少污染排放总量,并将获取的治污富余指标进行有偿转让和变更,努力构建环境保护的新机制。特别是要在鄱阳湖流域开展以水污染物排污指标为主要内容的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加快形成鄱阳湖流域主要水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市场;在鄱阳湖流域开展化学需氧量排放指标和二氧化硫排放指标有偿使用试点,逐步将排放指标有偿使用范围扩大到所有重污染行业,积极开展建筑工地扬尘排污收费试点,通过将排污指标“价格化”,用经济手段提高企业主动减排的积极性,鼓励企业通过技术进步和环境治理最大限度减少污染排放

14、总量。第五,探索排污费改税。当前对废物、污水、污气的排放主要采取收取排污费的形式,但由于征收力度不够,排污费往往做不到应收尽收,应择机将现行污水排污、废气排污、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排污、噪声超标排污等排污收费制度改为征收环境保护税,凡在鄱阳湖区域内从事有害环境应税产品的生产和存在应税排污行为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均为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根据污染物的特点实行差别税率,对环境危害程度大的污染物及其有害成分的税率应高于对环境危害程度小的污染物及其成分的税率,通过税收强化纳税人的环保行为,引导企业与个人放弃或收敛破坏环境的生产活动和消费行为,同时筹集环保资金,用于环境与资源的保护。二、价格激励机制

15、创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必须突出生态特色,努力探索符合江西实际的生态经济模式,建立经济与生态互动发展机制,走高效、集约、低碳、环保、可持续的生态经济发展之路,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良性循环的双赢目标。要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带动经济、经济促进生态保护,必须创新价格激励机制,按照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在价格政策上支持和鼓励构建以生态农业、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把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覆盖到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运用价格杠杆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鄱阳湖地区是有名的鱼米之乡,是重要的农产品主产区。要发挥当地农业资源优势,必须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优化农业生

16、产要素配置,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发展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集聚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合力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农业发展。首先,要完善支农惠农价格政策,建立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新机制,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业,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生产基地建设,支持与农产品相关的科研活动和科技成果引进、示范及推广,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其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认真落实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以及农用柴油价格补贴政策,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强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管理,规范市场价格行为,建立农业生产资料增支直补制度;合理制定农业技术推广费和农产品新种子价格,加强农业技术有偿服务收费的管理。通过支农惠农价格政策,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扶持科技含量高的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和优质果品等农产品的生产,推动高新技术、高附加值农产品生产发展。其次,加强农产品价格管理与引导,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