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9289653 上传时间:2024-02-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1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案一、教学目标:1、识记与理解:(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记住汉朝建立的时间及西汉的都城;(2)了解汉武帝创办的学校(太学);(3)理解汉武帝推行“独尊儒术”和颁布“推恩令”的作用;(4)理解汉武帝开疆拓地影响;(5)能够讲述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2、能力与方法:(1)通过归纳汉武帝文治武功的措施,培养学生归纳能力;(2)通过讨论汉初遗留下来的诸侯国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3)通过史料的阅读和展示,使学生初步形成“让史实说话”,论从史出的观点。3、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汉武帝时期是西汉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2)培养学生树立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

2、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观念;(3)通过学习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认识他敢于做前人未做之事,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尊儒术兴太学;开发边疆;2、难点:大一统的含义;推恩令的内容和作用。三、教法与学法:1、教法:图片演示法、讨论法、谈话法、阅读指导法、比较法、讲述法;2、学法:阅读、观察与比较、讨论与探究。四、教具: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短片汉武大帝师:通过短片,我们了解到汉武帝的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他的统治,使汉朝进入鼎盛时期。那他是如何使汉朝达到鼎盛的?带着这个疑问,让我

3、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共同学习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2、讲授新课:(投影课题)第11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师:大家知道汉朝是由谁在什么时候建立的吗?生:。师:汉朝由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阶段,西汉的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西),东汉的都城在洛阳(今河南洛阳)。师:汉朝的鼎盛出现在汉武帝统治时期(投影汉武帝像),汉武帝本名刘彻,16岁登基,在位54年,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人们往往把他和秦始皇相提并论,称为“秦皇汉武”。那么汉武帝即位后统治国家会面临什么问题,他又怎样通过文治武功使汉朝进入鼎盛的呢?一、尊儒术兴太学(投影)师:汉武帝自登基之日起,如何治理国家成为了他日夜思考

4、的首要问题。俗话说:“国家之兴在于人才。”汉武帝是怎样寻找人才的呢?生:。(下诏求贤,各地推荐)师:在推荐上来的人才中,汉武帝对董仲舒尤为赏识。(投影董仲舒画像)董仲舒为皇帝治国提出了什么建议呢?(播放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的视频材料)生:。师:他认为上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上天的儿子。他建议皇帝要实行“大一统”。什么是大一统呢?生:。(万物要一统于上天,国家要一统于皇帝。)师:为实现“大一统”,董仲舒提出了哪两个建议而被汉武帝采纳呢?生:。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投影材料)“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师:“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指的是哪派学说?生:。(儒

5、家学说)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董仲舒认为应该大力倡导儒家的君权独尊思想,禁止其他学说与儒学齐驱并进,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罢黜”是指“贬低并排斥”,并不是禁止其他学说的存在,这点和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是有区别的。那么,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究竟好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你怎么看,请说说你的理由。生:。2、兴太学师:汉武帝为了贯彻“独尊儒术”,还大力推行儒家教育,设立了古代的最高学府是什么?(太学)设在哪里?(长安)主持教学的人员叫什么?(博士)学生被称为什么?(弟子员)(展示图片讲经图)生:。师:在太学里,学生以儒家经典作为教材,学成后录用为各级官吏,这样儒家思想就成为

6、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一直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师: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儒术兴太学”,对大一统的实现有什么作用?生:。师:“尊儒术兴太学”统一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大一统的实现。师:思想上的问题解决了,汉武帝还不能高枕无忧,因为还有更棘手的问题在困绕着他,就是如何巩固国家统一的问题。二、巩固国家统一(投影)师:当时有哪些问题威胁国家统一呢?一个是王国问题。1、解决王国问题:颁布推恩令师:请大家阅读教材P62页介绍王国问题由来的小字内容,并思考问题:(1)王国问题是怎样产生的?楚汉战争中,刘邦为了争取胜利,分封功臣名将。到刘邦建汉称帝时(前202年)已先后分封了异姓功臣7人为王,称异姓王。这

7、些异姓王拥兵自重,专制一方,对抗统一的中央政权。刘邦采取断然措施,从登位第二年开始逐个铲除,消除了隐患。汉高祖铲除了异姓王以后,又陆续分封一些同姓子弟为王,称同姓王。到他在位的最后一年,已建立9个同姓王国。刘邦与群臣立下“非刘氏不王”的誓约。同姓王虽受中央节制,但又相对独立,他们管辖的范围很广,景帝时,所有王国加起来相当于西汉统治地区的一半。他们的权力很大:可以任免百官(除丞相、太傅、中尉等由中央任命外)、征收赋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这些王国实际上成为能与中央政权分庭抗礼的独立王国了。王国力量的发展形成“王国问题”,严重影响中央集权的巩固。(2)汉景帝是怎样解决王国问题的?为了解决这一难题

8、,在汉武帝之前,汉景帝曾接受晁错的建议,下令“削藩”,即削夺王国的封地,导致了“七国之乱”。虽然叛乱被平定了,但是国家刚刚恢复的经济受到 沉重打击。(3)王国问题最终得到彻底解决了吗? 生:。(王国问题没能根本解决)师:王国问题的存在对国家造成什么影响?生:。师:如果你是汉武帝时期的大臣,你将向汉武帝提出怎样的建议解决王国问题?生:。师:为了不再重蹈汉景帝的覆辙,必须采用一个既能削弱王国实力,又不会引起叛乱的最好方法,汉武帝采用了什么建议呢?生:。师:汉武帝颁布了“推恩令”。(投影材料):“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汉书(让学生齐读后,先一句句引导学生解释这一段

9、话,再投影一个王国分成若干个侯国的示意图。)师:在实行“推恩令”之前,王国是由嫡长子继承,其他的子孙没有爵位和封地。汉武帝要求诸王在保留较大一块封地直接控制以外,其余的封地分给其他儿子建立侯国。于是,一个王国内就建立起许多侯国,王国的力量也就分散、削弱了,再也无力对抗中央。王国势力缩小后,后来汉武帝决定斩草除根,又以种种借口取消王侯的爵位,即“夺爵”。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以祭祀西汉祖先用的黄金,斤两成色不足为由,一口气夺了106位王侯之爵,占当时王侯半数。这样汉武帝不费一刀一枪、一兵一卒就彻底解决了王国问题。师:汉武帝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但

10、是,还有一个威胁国家统一的问题没有解决,是什么问题?2、整理财政师:汉朝初期,币制混乱,各王国都有铸造钱币的权利,而且盐业和铁业这两个利润最高的部门都由富商把持。这会对国家造成什么影响?生:。师:阻碍了流通,影响了国家的税收。汉武帝又采取了什么措施来解决?(1)把铸造币权收归中央,私人不得铸造货币,国家统一铸造新币“五铢钱”。(投影西汉五铢钱)它的重量是五铢,相当于3.33克。秦朝的统一货币是什么?(投影半两钱)我们来比较一下二者有何共同点?生:。(2)汉武帝规定盐铁由国家来垄断经营,把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师:这两个措施有何作用呢?生:。师:这两个措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

11、统,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提供了雄厚的财力支持。(投影西汉官仓图片)这说明西汉经济上非常的富裕。师:武帝就是采用了独尊儒术、巩固国家统一的文治措施,使汉朝在思想文化、政治、经济几个方面实现了大一统的局面。西汉的强盛,又为武帝的武功,开拓疆土巩固发展庞大的帝国奠定了物质基础。我们来看一下武帝的武功。三、开发边疆(投影)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4页的内容,思考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开发边疆?生:。师:(1)为了打击匈奴,扩建军队,起用有才干的军事将领,你们所熟悉的汉武帝时有才干的军事将领有哪些?(2)设置河西四郡,它们管辖哪里?(投影西汉疆域地图)让学生依图指出地区;(3)加强对五岭以南的管辖,我们最

12、大的经济特区是哪里?它已经在汉朝管辖范围之内了。(4)把西南夷纳入统治。(投影滇王之印图)这是当时管理西南一带的滇王印。在把西南夷纳入汉朝统治的时候,有一个成语出现了,是什么成语?(让一个学生讲述这个成语的来历,并说出这个成语的寓意。)师:开发边疆对于汉朝有什么影响呢?西汉的疆域怎么样?生:。师:汉武帝开发边疆的影响:西汉成为疆域辽阔的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帝国,同时汉武帝也实现了军事上的大一统。西汉傲立于东方,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之一。3、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请同学们归纳一下汉武帝文功武治的措施。(学生归纳后投影展示)尊儒术兴太学和巩固国家统一是汉武帝的文治,开发边疆是他的武功。通过他的文治武功,使西汉实现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军事上的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汉武帝在前人成果基础上大展宏图,敢想前人所未想,敢于创新,成就了一代伟业。我们从中看到,创新才能求发展,创新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我们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勇于创新。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