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技术交底记录(顶管)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9288491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顶管)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顶管)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顶管)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顶管)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顶管)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顶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技术交底记录(顶管)(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施工技术交底记录(陕)施管表 7市经九路(凤城五路凤城九路) 道路排工程名称施工单位市第二市政工程公司水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顶管工作坑设备安装排水工程工序名称交底会交底日期年 月 日主持人市经九路(凤城五路凤城九路) 道路排交底部门交底人水工程项目部交底容:一、装配式后背墙应符合下列规定:1、装配式后背墙采用方木、型钢或钢板组装后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2、后背土体壁面应平整、并与管道顶进方向垂直3、装配式后备墙的底端应设在工作坑以下504、后备土体壁面应与后备墙贴紧,有空隙时采用砂石料填塞密实5、组装后背墙的构件在同层的规格应一致,各层间的接触应紧贴,并层层固定。二、导轨及千斤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

2、定:1、两导轨应顺直、平行、等高,纵坡应与管道设计坡度一致。2、安装后的导轨应牢固,不得在使用中产生位移,并应经常检查校验。3、千斤顶宜固定在支架上,位置与管道中心对称,其合力的作用点应在管道中心的垂线4、千斤顶的油路应并联,每台千斤顶应有进油回油的控制系数。顶进中若发现油压突然升高或其他异常,应立即停止顶进,待查明原因并处理好后再继续顶进。三、顶铁安装要求:1、顶铁应有足够的刚度。宜采用铸铁整体浇筑或用型钢焊接成型。2、顶铁相临面应互相垂直,同种规格的顶铁应尺寸相同,并有锁定装置。3、安装后顶铁轴线应与管道中心线平行对称,。4、更换顶铁时应先使用长顶铁,顶铁拼装后应锁定。5、顶铁的允许连接长

3、度:应根据顶铁的截面尺寸确定。一般采用20cm30cm 的顶铁时单行顺向使用的长度不得大于1.5m,双行使用的长度不得大于2.5m ,且应在中间加横向顶铁相联。接受交底人员参加人职务代表机构、班组参加人职务代表机构、班组施工技术交底记录(陕)施管表 7市经九路(凤城五路凤城九路) 道路排工程名称施工单位市第二市政工程公司水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顶管工作坑设备安装排水工程工序名称交底会交底日期年 月 日主持人市经九路(凤城五路凤城九路) 道路排交底部门交底人水工程项目部交底容:6、顶铁与管口之间应采用缓冲材料衬垫。当顶力接近管材的允许抗压强度时,管端应增加 U 形或环形顶铁。验收标准:后背垂直度允

4、许偏差为:0.1%H ,后背水平扭转允许偏差为:0.1%L 。导轨轴线位置允许偏差为:3mm ,导线顶面高程允许偏差为0 +3mm ,两轨间距允许偏差为 2mm。顶管工作坑允许偏差表检验频率序 号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围点 数工作坑每侧宽挂中线1不小于设计规定每座2度、长度用尺量0.1%H (后背高垂直度1度)用垂直2后背每座水平线与中心0.1%L (后背宽与角尺1线的偏差度)高程+3mm01用水准仪测3导轨每座中线位移左 3mm 右 3mm1用经纬仪测其它严格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 GB-50268-97 )、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 CJJ3-90)。记录人:接受交底

5、人员参加人职务参加职务代表机构、班组代表机构、班组人施工技术交底记录(陕)施管表7市经九路(凤城五路凤城九路)道路排工程名称施工单位市第二市政工程公司水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管道顶进排水工程工序名称交底会交底日期年 月日主持人市经九路(凤城五路凤城九路)道路排交底部门交底人水工程项目部交底容:一、施工要点1、顶管前首先检查复核工作坑后背应支设牢固;导轨安装直顺,应严格控制高程、距及中心线,其纵坡应与管道纵坡一致,保证顶进要求。2、挖土与运土:挖土必须按规定进行:管前允许超前掏挖50cm,管端上部允许超挖1.5cm,管端下部135 围不得超挖,保持管壁与土壁相平;当穿越建筑物时,管周围一律不准超挖

6、。管前挖出的土应及时外运。人工挖土顶管时,管前挖土人员应在管操作,严禁挖土人员在工具管外进行作业。3、顶进:顶进应遵照 “先挖后顶,随挖随顶”的原则,连续作业,尽量避免中途停止。在管道顶进过程中,发现管前坍塌,后背倾斜,顶铁扭曲,管位偏差过大或油泵压力表指针骤增等情况,应停止顶进,待查明原因、排除障碍后再继续顶进。4、测量:顶进过程中应不断观测管道的中线和高程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尤其使第一节管子顶进时,每顶进20-30cm 至少测量一次;管道进入土层后正常顶进时,每50-100cm 测量不少于一次;纠偏时应增加测量次数。测量分中线测量和高程测量。中线测量用经纬仪或拉细线测定,根据工作坑测设的中心

7、桩挂中心线,利用中心尺(或者水平尺与直尺)测量管中心线的左右偏差,其允许偏差 50mm;记录人:接受交底人员参加人职务代表机构、班组参加人职务代表机构、班组施工技术交底记录(陕)施管表7市经九路(凤城五路凤城九路)道路排工程名称施工单位市第二市政工程公司水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管道顶进排水工程工序名称交底会交底日期年 月日主持人市经九路(凤城五路凤城九路)道路排交底部门交底人水工程项目部交 底容:高程用水准仪测量,利用在工作坑的临时水准点测管底高程,其允许偏差D 1500时为 +30mm 、 -40mm, D 1500时为 +40mm 、 -50mm。管错口允许偏差15壁厚且不大于 20mm。5

8、、顶管纠偏:在顶进过程中如发生偏斜必须及时给予纠正,纠正工作应当在顶进过程中微调进行,不能调整过度而偏向另一侧,造成管线成明显折线形。纠正方法可采用挖土法和顶木纠偏法。当偏差值为1020mm 时用挖土法,在偏离一侧少挖, 在另一侧适当超挖,继续顶进时借预留的土体迫使管道逐渐回到正确位置;当偏差较大或采取挖土校正无效时,采用顶木校正法,将顶木一端顶在偏斜反向的管子壁上, 另一端支撑在垫有木板的管前土层上,开动千斤顶利用顶木产生的分力使管子校正。6、 顶进记录:顶管过程中应如实填写施工记录。施工记录包括顶进长度、顶力数值或油泵压力表数值、管位偏差及校正情况、机械运转情况、土质水位变化、出现的问题及

9、应注意的事项。交接班时必须将施工记录向下一班交代清楚。记录人:参加人职务代表机构、班组接受交底人员参加人职务代表机构、班组施工技术交底记录(陕)施管表7市经九路(凤城五路凤城九路)道路排工程名称施工单位市第二市政工程公司水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管道顶进排水工程工序名称交底会交底日期年 月日主持人市经九路(凤城五路凤城九路)道路排交底部门交底人水工程项目部交 底容:二、验收标准顶管允许偏差检验频率允许偏差序 号项目点检验方法( mm)围数测量并查阅测量1中线位移50每节管1记录管底D 1500+30-40每节管21用水准仪测量高程D1500+40-50每节管15%管壁厚且每个接3相邻管间错口1用尺量不大于 20口对顶接4对顶时管子错口501用尺量口记录人:接受交底人员参加人职务代表机构、班组参加人职务代表机构、班组施工技术交底记录(陕)施管表7工程名称市经九路(凤城五路凤城九路)道路排施工单位市第二市政工程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