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作文教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9288486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0.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作文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初三语文作文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初三语文作文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初三语文作文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初三语文作文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作文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作文教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三语文作文教案【篇一:初中语文作文课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作文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知识目的:理解口头作文的定义以及口头作文的训练功能。2技能目的:理解并掌握口头作文的某些技巧,培养学生口头体现能力。 3.情感目的:通过口头作文的训练,让学生学会观测生活、体验生活,感受人间真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口头作文的能力,理解并掌握口头作文的技巧。 三、教具:一幅漫画砸缸手续批下来了多媒体课件 歌曲爸爸 四、学时安排:学时。 五、 教学环节: ( 一)、导入新课师述:从古至今,有多少仁人志士由于杰出的口才而成就了一番伟业:春秋战国时期,晏子出使楚国,凭着生花妙口免受人格的侮辱,

2、维护了国家的尊严;蔺相如仅靠一张嘴完璧归赵,渑池立功;杨利伟靠着过硬的专业技术和良好的口才成为国内进入太空的“第一人”。难怪有人说口才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武器。如何练就杰出的口才呢?口头作文训练就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口头作文的定义 一方面是中心明确,有内容、有条理、有文彩的文章。口头作文是借助声音和表情等手段来表情达意的。我们往往注重书面作文的训练,而忽视口头作文的练习,可如果我们说话前言不搭后语,想到哪说到哪,能写出好文章吗?叶圣陶老先生说:“我手写我口”,因而书面作文是口头作文的加工形式,口头作文的训练能有效地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三)、口头作文的规定 审准题目,明确主题;首尾呼应,

3、构造完整;吐词清晰,语言流畅;仪态端庄,表情大方。 (四)、训练1看图作文 多媒体展示第一幅漫画砸缸手续批下来了,和学生一起欣赏并进行指引。观测画面上三个人物之间的关系,请学生说说漫画的内容。b.再请学生仔细观测,想像一下掉在瓦缸中的孩子会有何反映,高高举着石头的孩子会怎么想,拿着批条的那个人会有什么举动? c分析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或现象,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或合理化建议。 采用互动的方式,学生讲,学生和教师听。学生所要体现的思想、感情可以得到及时的交流。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学生在口头体现中浮现的问题能得到及时的改正,学生可以在与学生交流,与教师交流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口头作文。 d.总结

4、欣赏漫画的措施: 要仔细观测漫画,弄清画面的含义,抓住画面的主体。要根据画面内容,进行合抱负象,使画面“动”起来,从而形成一种完整的小故事。判断漫画所反映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因素,并提出解决措施或者合理化建议。 e.多媒体展示图片,学生仔细观测,分组讨论并组内口头作文,然后指名到台前口头作文,师生点评。(五)命题作文 .命题式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同样,形式有全命题、半命题、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无论是如何的命题形式,我们口头作文的材料都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我们作文的源头活水,只要我们用心观测生活、感受生活,何愁不能文思泉涌? 2.播放歌曲爸爸: 学生边听歌曲边看画面,听完后让学生说说画面中有哪些

5、细节令自己感动。 以“爸爸”为话题,请学生从自己身边寻找最令自己感动的细节,自己拟题,进行口头作文。教师可以作示范,如:有爸爸陪伴的日子、爱在不言中、温馨的一刻、那一幕,我难以忘怀 学生准备3分钟,然后指名进行口头作文。 师生点评。可从审题、材料、构思、中心、语言、表情等几种方面来点评。 五、反思口头作文的训练 1、基本功的训练措施。 (1) 正音、辨字。 (2)节奏控制 、恰本地停止: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过:“恰如其分地停止能产生不凡的效果,这是语言自身难以达到的。”好的停止确有很强的表情、表义的功能,常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体现效果。并且不恰当的停止还能引起误解。 ii、说话的节奏:说

6、话时如果节奏过于松散缓慢,听者的注意容易松散;如果节奏过快,像连珠炮同样咄咄逼人,又使人产生逆反心理,并且 体现的内容、语境的不同,节奏也应当不同。 一般来说,浅显的文字快于艰深;描述快于论述;议论快于抒情;剧烈快于轻松;欢快乐于忧伤;活泼快于持重?。平时可选用某些短文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根据体现情感的不同,选用不同的节奏进行朗读。 () 声气传情不同的发声方式,不同的气息状态,可以形成不同的语调,体现不同的思想感情。 (4)体态语言 人的表情身姿态势传递着一定的信息,能有效辅助有声语言,涉及表情、动作和眼神。平时看影视时可合适地模仿某些演员的手势与表情。不同的神态透露出不同的情感。也可自己选择

7、某些文章,边朗读边设计某些手势、动作。 、思维能力的训练 a、思维反映的敏捷性训练:逼问快答,100秒限时答问:请同窗设计一组常识性或“脑筋急转弯”的问题,然后向你迅速提问,你作迅速流畅的回答,看在10秒钟内能回答出多少问题。例题略(可参照中央台幸运五十二的做法) 、思维的生动性训练:人的头脑是潜力很大的记忆仓库,在生活中故意无意地储存了大量的语言材料,但当体现迫切地要用到它时,它却总是躲躲闪闪不“蹦”出来,或者姗姗来迟,这样在很大限度上影响了体现的及时性和精确性。那么就应当对头脑里“库存”的语言材料常常地翻翻新,叙叙旧,免得忘了。 i、语词荟萃训练:近义词描摹:说“冷”偏不说“冷”。就是说到

8、“冷”时,偏不浮现“冷”这个字,而用其她 的同义、近义的词或短语去描摹。 例:说“冷”不说“冷”。 冬天的上午,北风打着尖厉的口哨,夹着寒气凉飕飕地扑面而来。北风吹在脸上,像针刺,像刀割。大雪纷纷扬扬地下个不断,玉屑似的雪末儿飘在脸上,凉冰冰的。?? 尚有成语接龙,词语接龙。俗语、谚语接龙等等。i、速喻明理:人们常常用打比方的措施,把抽象的、枯燥的道理讲得进一步浅出、生动有趣。善于打比方,是一种语言的智慧。可常做这方面的训练, c、思维拓展训练:i、突破惯性训练:人们的惯性思维觉得“砖头”是用来造房子的。请你用1分钟说出“砖头”的其她种用途。人们觉得老鼠是害人精,偷吃粮食,损坏衣物。请以“老鼠

9、的奉献”为题说一段话。i、反向思辨,并作独白式的讲述:如三个和尚没水喝错,三个和尚有水喝。讲述:三个和尚肯定有水喝,没水喝是“大锅饭”导致的。只要注意劳动调配,明确分工,奖优罚劣,建立岗位责任制,有的挑,有的抬,有的找水源,有的烧水,不仅有质量较好的水喝,并且生活会大大改善。良药苦口“良药”应当“甜口”;忠告逆耳“忠告”应当“顺耳”;眼见为实“眼见”未必“为实”。 3、 综合能力训练:常常性地开展某些语文活动,就是对同窗们的口头作文能力的一次综合检查。讲故事比赛、演讲、辩论、情景剧或课本剧、小记者的访问、语文知识竞赛、竞选答辩、就职发言等等,都是一次综合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娱乐中得到发展。 4

10、、同窗们的收获就是我的快乐,练口才的六字“秘诀”:多读、多背、多讲。人们只要掌握了这六字“秘诀”,我相信你们人人会拥有伶俐的口齿,精彩的体现【篇二:初二语文写作辅导教案】 初二语文写作辅导教案【指南针】 回忆总结 作文迅速破题的措施本课重点记叙文、散文的整顿阅读与训练 建议提示随笔选题 课后作业 一篇记叙文阅读题 【基本拾贝】记叙文基本知识 1. 文章体裁? 诗歌、故事、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阐明文、议论文 2. 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通过、成果 3. 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文章内容? 措施: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

11、:此文记叙了(描写了、阐明了)??,体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 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环绕中心选用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6. 划分层次? (1) 准时间划分(找表达时间的短语)(2) 按地点划分(找表达地点的短语)(3) 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 总分总(掐头去尾) 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清晰。 8 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9. 填写读书卡片。按各项规

12、定上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0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晰、印象深刻。 () 倒叙(先写成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导致悬念、吸引读者,避免论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有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烘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 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措施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精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12. 写作手法及作用? () 拟人

13、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方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解说道理。(3)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性,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体现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体现力。()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主题。 (6)烘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烘托重要的人或事物,突出重要人、事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挖苦手法运用比方、夸张等手段和措施对人或事物进行揭发、批判和讥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风趣。(8)欲扬先抑 先贬抑

14、再大力颂扬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动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构造严谨、中心突出。 抒情散文写作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 记叙文写作手法: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故事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1、体现手法 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顺叙、倒叙、插叙、对比、烘托、卒章显志、象征、用典、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渲染、虚实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 13.修辞措施及作用 ()比方:形象生动、简洁

15、凝练地描写事物、解说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3)夸张:突出特性,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对偶:形式整洁,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调,强烈抒情。注:必须结合有关语句分析。 1.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措施: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1.句子含义 抓住核心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1.句子在构造上的作用 (1)承办上文()启动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为后文做铺垫 17.环境的种类及作用 (1)自然环境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烘托人物的心情。 ()社会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