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表现及其护理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9287222 上传时间:2023-11-0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1.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性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表现及其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急性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表现及其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急性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表现及其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表现及其护理(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急性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表现及其护理摘要总结15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要点,包括:基础护理、心理护理、一般护理 及用药护理。关键词急性心力衰竭;护理临床上急性左心衰竭较急性右心衰竭多见,前者多表现为急性肺水肿,重者伴心源性休 克;后者主要见于急性右室梗死和急性大面积肺栓塞。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5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男10例,女5例,年龄4167岁,平均年龄 54岁,左心衰竭7例,右心衰竭6例,全心衰竭2例,入院时最高血压(MAP) 在150mmHg以上者11例,150mmHg及以下者4例。1.2临床表现急性左心衰竭病情发展常极为迅速。表现为病人突发严重呼吸困难,呼吸频 率可达304

2、0次/分,强迫端坐位,频繁咳嗽,咳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面色灰 白或发绀,大汗,皮肤湿冷,有窒息感,极度恐惧、烦躁不安。早期血压可一度 升高,随后下降。听诊两肺满布湿啰音和哮鸣音,心率增快,心尖部第一心音减 弱,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2、护理2.1基础护理(1) 遵医嘱合理给予血管扩张药或利尿药等药物:改善心脏功能,增加活动 耐受力,静脉用药时要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密切监测血压变化,避免病情加重。 利尿药最好在上午或早上使用,以免夜间尿量过多影响休息。用利尿药时,注意 尿量,监测电解质变化,如低钾、低钠等来评估用药后效果。(2) 仔细观察患者应用洋地黄类药物的反应:洋地黄严格按

3、时间、按剂量服 用;注意剂量个体化;给药前先测心率,若成人60次/分、儿童70次/分、婴 儿90次/分不能给药;密切观察洋地黄治疗效果,注意询问患者不适主诉.观察 患者心电图及血洋地黄浓度,发现洋地黄中毒表现及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2.2心理护理患者发生急性左心衰竭时,因呼吸极度困难而伴有濒死感,患者十分恐惧, 而恐惧心理又会加重呼吸困难。应配合医师,迅速完成抢救治疗措施,在抢救时 必须保持镇静,操作熟悉、忙而不乱,尽量减轻患者的紧张不安情绪,同时向患 者及家属简要介绍本病的救治措施及使用监测设备的必要性,使患者产生信任、 安全感,使其积极配合治疗。避免在患者面前讨论病情,以减少误解和恐惧感。

4、 必要时可留亲属陪伴患者,给患者心理上的支持。病人常有恐惧和焦虑,使呼吸 困难进一步加重。护理人员在抢救时必须保持镇静、神态自如、操作熟练、忙而 不乱,使病人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尽可能守护在病人身边,安慰病人,消除病 人的紧张恐惧心理。2.3 一般护理体位:让患者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担,取半坐卧位,两腿下垂。休 息:保持病室安静舒适,避免各种精神刺激,防止过度用力,保持大便通畅,必 要时用开塞露通便。休息原则根据心力衰竭程度而定。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给 予完善的生活护理。吸氧,改善气体交换: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先以2 4L/min给予,可逐渐增加至46L/min。氧气经50%乙醇湿化后吸入

5、。随时清 除鼻腔分泌物,保持鼻导管通畅,每班更换1次。镇静:当出现心源性哮喘而 又排除支气管哮喘时,可遵医嘱给予吗啡镇静,减轻焦虑。2.4用药护理吗啡:使用时应注意患者有无呼吸抑制、血压降低、心动过缓、恶心等,伴 有神志不清、颅内出血、慢性肺部疾病、呼吸衰竭、低血压、休克者禁用。氨 茶碱:不良反应主要为低血压、休克、室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等,静脉注射一定 要缓慢,即0. 25g氨茶碱加入50%葡萄糖液40ml中要求在1015分钟左右静 脉推完;氨茶碱还可增加心肌耗氧量,故心肌梗死和心肌缺血者不宜用,老年人 肝肾功能不全者用量酌减。3、讨论急性心力衰竭是因急性心脏病变引起心排血量急剧显著降低,使组

6、织器官 血液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的综合征。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竭较为多见,表现为急 性肺水肿,严重者伴心源性休克甚至心脏骤停,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抢 救是否及时合理与预后密切相关。心脏收缩力突然严重减弱,心排血量骤然减少, 或左室瓣膜急性反流,左室舒张期末压迅速升高,肺静脉回流不畅,导致肺静脉 压快速升高,肺毛细血管压随之升高使血管内液体渗入到肺间质和肺泡内,形成 急性肺水肿。早期血压舍有一过性升高,但随着病情的迅速进展,会持续下降而 引起心源性休克。严密观察患者呼吸频率、深度,意识,精神状态,皮肤颜色及 温度,肺部啰音的变化,监测血气分析结果,对安置漂浮导管者应监测血流动力 学指标的变化,

7、判断药物疗效和病情进展。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急性心力衰竭的病因,指导其继续针对基本病因和诱因 进行治疗。告知有心脏病史的患者,在静脉输液前应主动向医护人员说明病情, 以便在输液时控制输液量及速度。参考文献1刘英,任志强.急性心力衰竭的护理体会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 (19): 1821.辛春丽,杨文静,吴霞,程凌倩.老年人心力衰竭的护理要点.实用医技杂志,2006; 13(8): 1371.3 姜燕,赵海风,毛新荣.急性心力衰竭的抢救与护理.中国医药卫生,2005: 6(11): 42.4 吴清伟,张娟.老年人心力衰竭的护理体会.中华腹部疾病杂志,2003; 2(3): 139.5 金向涛.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86.赵彦辉 赵秀(黑龙江省第二医院150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