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之断句新题型方略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9286177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言文阅读之断句新题型方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之断句新题型方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之断句新题型方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之断句新题型方略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之断句新题型方略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文言文阅读之断句新题型方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言文阅读之断句新题型方略(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文言文阅读之断句新题型方略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文言文最基本的能力。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断句前首先要通读选文,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断句。答题技巧:文言文断句遵循“两个原则”即:结构原则和意义原则。(按结构和句意划分)断句方法如下:(1)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按照“主/谓”或“主/谓/宾”的原则进行划分。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句首语气词之后要断开,句末语气词之后往往断开句首语气词主要有:呜呼、噫、嗟夫(乎)、夫、若夫、盖等。句末语气词主要有:也、平、哉、矣、耳、焉

2、、邪、耶、与、欤等。如: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劝学)(3)在转折连词前应断开。如: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4)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断开。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超然客公众号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再而衰,三而竭”中“再”和“三”后面都省略了动词谓语“鼓”,“再”和“三”后面应作停顿,以体现谓语的省略。(6)根据文意和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如:其一|犬坐于前。(狼)山

3、行|六七里。中“其一”是指其中的一只狼,作全句的主语,“犬”在句中作状语,修饰“坐”,译为“像狗一样”;中的“山”修饰“行”,“山行”译为“在山上走”,它们都应连读。(7)对话、引文的标志后断开如: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五柳先生传)(8)时间词之前往往断开。时间词主要有少顷、少时、未几、俄顷、俄而、已而、既而、忽、忽然等。如: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口技)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口技)(9)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断开如: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隆中对)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木兰诗)答题步骤1.通读全文,理解句意,然后结

4、合整个句子的意思去断句或划分节奏。2.结合语境反复推敲,确定答案。注意事项1.审清题干,看清要求断几处。2.理解文意,然后结合整个句子断句。3.不要生搬硬套,根据具体的语境灵活应用。文言文断句口诀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章法内容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

5、观千剑,断句也要反复练。1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千古风/流人物B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C焉用/亡郑/以陪邻D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古诗文断句、停顿的能力。A.“风流”是“杰出”的意思,中间不能断开。B.“寄托”是“藏身”的意思,中间不能断开。D.“樯橹”指“曹操的水军战船”,中间不能断开。故选C。2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为一项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D吾从而/师之【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朗读断句能力。D.结合句意断句。“从”,跟随;“而”,连词,无义;“师”,意动用法,以为师。句意:我跟随他

6、然后向他学习(以他为师)。正确为“吾从/而师之”。故选D。3下列文句中,断句错误的一项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C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D粪土当年万户侯【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断句能力。A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意思为“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很久了”,其中“也”为句中语气词,表停顿,所以正确的断句为“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故选A。4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组是()A假舆/马者B故/木受绳则直C善/假于物也D吾尝/跂而望矣【答案】A【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A项,

7、需要结合句意内容断句。“假”是借助的意思,正确为“假/舆马者”。故选A。5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或句读有错误的一项是()A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B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C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诗歌朗读中的节奏和停顿。D项,“也”是句中表停顿的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应该在“也”后停顿。故选D。6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A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C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D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朗读节奏划分的能力。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

8、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根据语法结构划分节奏。“激扬文字”和“指点江山”都是动宾结构,“指点江山”在动宾之间停顿,则“激扬文字”也应在动宾之间停顿。掌握古文化知识,做好停顿。比如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若遇到这些情况要做停顿。“万户”指一万户;万家;官名。“侯”是指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侯爵。所以D项的正确停顿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故选D。【点睛】诗歌朗读节奏划分可根据以下原则:1语义单位划分法,如词或词组;2成分划分法,主谓宾,定状补;3助词依附法,即将表时、动态的助词划在前面的修饰成分内;4诵读检验法,节奏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诗歌的意旨和情感,一旦划分影响

9、表达则无价值。因此,划分节奏后诵读一下,看是否影响表达。7给下面画线处断句,用“/”表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z),非也;君子如响矣。(荀子劝学篇)A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B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C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D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文

10、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具体做法,可以找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找虚词(如句首语气词、句末语气词、句首关联词、句首时间词等),找对话(注意曰

11、、云、言等词),找修辞(如对偶、反复之类),找固定结构(如“是以”、“以故”等),找对称句式。本题所给文段从内容来看,讲的是君子和小人对待学习的不同态度,“也”多做句末语气词,“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对偶句;“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的内容上是对比。找到这些信息,答案就可以得到了。故选B。【点睛】参考译文:古时求学的人是为修养自己的品德,现在求学的人是为取悦于他人。君子求学问,是为了使自己具有美好的品德;小人求学问,是为了取悦于人。所以说别人没有问就告诉别人叫做心浮气躁,别人问了一个方面而回答了两个方面叫做唠叨烦杂。心气浮躁是不对的;唠叨烦杂是不对的;君子回答

12、请问学业的人,如声音之回响,问一答一。8以下文段选自师说,断句最正确的一项是()A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B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C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D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答案】B【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断句。注意“是故”表示总结,“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注意结构对称,理解意思断句。9下列古诗文的句内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荀子劝学)B嗟乎!师

13、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韩愈师说)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D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苏洵六国论)【答案】C【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言文语句句内停顿的能力。把握文言文语句的句内停顿,需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对不能断开的结构要研究前后语句的含义及联系,看看断在哪里语意才能明白,词语前后的联系往往都有标志可寻,只要抓住了这些标志,就可以轻松断句。A项停顿错误,应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B项停顿错误,“师道之不传也久也”句,停顿应在“也”的后面,“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句,停顿应在“也”的后面。C项句内停

14、顿正确。D项停顿错误,“封”与“礼”后面跟的是宾语,不能有停顿。故选C。10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部分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节选自世说新语)A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B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C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D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答案】C【详解】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

15、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竟”是“结束”的意思,“默然无言”是看书的表现,中间断开;“客”作后句的主语,前面断开,故选C。【试题材料】陈人有武臣,谓子鲋曰:“韩子立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论者,纷如也。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历远,遏奸劝善,韩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若韩非者,亦当世之圣人也。”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武臣曰:“诺。”子鲋曰:“乃者,赵、韩共并知氏,赵襄子之行赏,先加具臣而后有功。韩非书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坦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此先后甚远,而韩非公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