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9286030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再别康桥》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再别康桥》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再别康桥》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再别康桥》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再别康桥》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再别康桥》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再别康桥》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再别康桥教案 -徐志摩 海南三亚第六中学 语文组 李 望 教学目标1、 欣赏诗歌的“三美”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2、 鉴赏诗歌的构思新颖,不落俗套选择意象独特。重点难点绘画美选择独特意象营造独特意境。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欣赏法。教学时数 1教学准备配乐朗读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导语:“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诗人志摩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和志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内心。二、作者与背景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

2、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并于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在这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其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结婚。1931年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时飞机失事,遇难时35岁。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三美”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 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

3、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三、朗读,欣赏音乐美1一男女生读。一女生读后:2边小结如何读出韵味的要领边讨论:以第一节为例,师生共同划分节奏学生演示其它几段。七节共用了哪些韵脚?文中哪些字眼应当重读或轻读?(1)欣赏音乐美 本首诗的音乐美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叠音词和叠韵词的使用。诗中使用的叠音词有“轻轻”“悄悄”“油油”,叠韵词有“荡漾”“招摇”“斑斓”。这些词的反复使用,使得诗歌语言语调轻盈,音韵和谐,节奏舒缓,读起来朗朗上口。二是韵律的变化。本首诗每节押一韵,逐节换韵,如第一节押“ai”韵

4、,第二节押“ang”韵,第三节押“ao”韵,从而赋予诗歌语言一种跳跃感和旋律美。三是诗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语意相近,句式相似,节奏相同,遥相呼应,这又使本诗具有了一种回环之美。3再指导朗读后,抽一朗读好的学生配乐朗读。(让学生感悟诗歌的音乐美) 【温馨提示】朗读要把握情感、节奏和轻重缓急。(2)诗歌的建筑美 本首诗十分注意结构的美。全诗七节,均为四行一节,每一节内的诗行两两错落,句多为六七字,间有八字句,整齐中有变化,从而构成一种参差错落之美。四、评析,欣赏绘画美选择独特意象营造独特意境。(3)绘画美全诗意境鲜明,富有流动的画面美。光艳的色泽,美丽的构图,让人赏心悦目,陶醉流连 .下面我们来看看

5、这首诗的意境美在哪里? 你认为诗中什么意象,最具有绘画美,试举例赏析: 就你最喜欢的诗句,或重点字词或表现手法略作赏析。 就你最喜欢的那一幅画面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也可以.。(一):你认为诗中什么意象,最具有绘画美,试举例赏析:金柳:柳,是古今诗文中常见的吟咏对象,丝丝柳条在千载而下的岁月中飘荡.而今在徐志摩笔下又呈现一种特别的绘画美.绿的柳,碧的水与西天的夕阳交融一体. 柳树化为金色,色彩对比是那么鲜明和生动,并且柳树又化为新娘,她那婷婷的艳影在夕阳与河水的映衬下闪射着迷人的色彩!本诗的意象,从金柳,青荇到潭水星辉,色调搭配是明快的,并且远近交错,俯仰结合,组成一幅色彩绚丽的图画.再看这

6、些事物本身也不是凝滞不动的,都具有跃动的生命感.诗人用了一系列动作性很强的词.如荡漾,招摇,揉碎等等,使整个画面变成动态的图景,一种活力的气韵流动在其间,给人以立体的审美感受. 这个立体的如画般的诗境中,诗人的动作,如招手,撑,挥一挥等词表明,诗人在这画中也不能自禁地沉醉,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外景在动,诗人在动,主客互动,物我相融,到了相看两不厌的程度.甚至,他要化作一条水草,永远生长在康河里,生长为康河的一部分,永远招摇着生命的美丽!(二)重点字词句及表现手法等赏析他爱这里的柳,在写柳的时候,是金柳。是金光闪闪,是令人眼前一亮的柳。金光闪闪的“金”字还不足以表现诗人对柳的爱意,深情之中诗人竟发

7、奇想,他说这不是柳,这是“夕阳中的新娘”。新娘漂亮、迷人、美艳。面对如此艳丽的新娘,诗人怎能不流露出浓浓的爱意呢?这婀娜的柳树,这艳丽的新娘,倒影在水中也是美艳无比,作者用“艳影”这个词形容,显示了作者的一往情深。这“艳影”自然在水中荡漾,可是诗人怎么说呢?在我的心头荡漾。诗人此时此刻沉醉了,美景在心中荡漾啊。我读的时候,感到一缕清风拂过我的发丝,感到缕缕花香沁人肺腑,请同学们找寻这样的感觉,带着这种沉醉读一读第二段。“油油”一词,因为它写出了青荇的动感。“招摇”一词,它把油油的水草拟人化了,好象和作者交流一般。“柔波”的“柔”用的好,波水柔和了,才会使水草摆动招摇。第四段中作者把“清泉”比作

8、“天上的虹”,比喻用的好“彩虹似的梦”写得好,增加了清泉的美,梦在这里,怎能不爱它呢!既注意炼字,又分析修辞。 “招摇”一词用得好,作者这里是贬义褒用,而在康河波水的柔情款款之中,怎能不让青荇招摇呢?贬义褒用,很自然的,因为招摇得殷切,所以诗人心甘情愿地做柔波中的一条水草。(三)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哪些美丽图画让诗人心醉神迷?挥手作别图、金柳夕照图、青荇招摇图、星辉寻梦图。这些图画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描绘出一幅幅动态的、立体的风景画。你最喜欢哪一幅图画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可补充。金柳夕照图:以人喻物,诗人一任夕阳脉脉

9、的余辉把他心目中的新娘映照的彩妆辉煌,似乎连发丝也透明,给人恍如仙子的感觉,即写出柳树的温婉柔情又包含“至美如金”的情感。水草招摇图:以物喻人,写出青荇的快活自由;诗人情不自禁,唯愿能做康河柔波里的一条水草,多么彻底地对所爱的投诚!小结:在这样一个物我相融、自然与人和谐的优美境界里,抒发了诗人对康河深深的眷恋,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性灵美的向往。星辉寻梦图:诗人写潭底彩虹似的梦、夜空斑斓的星辉和自己放歌的狂态,营造了一幅镜花水月、朦胧迷离、似梦非梦的图画,营造了让诗人魂牵梦萦、心迷神醉的意境。诗的意境你看,在诗人眼里,那河畔夕阳中的柳条被镀上了一层富丽而妩媚的金色,在微风里轻轻摇摆,婀娜多姿的影

10、子倒映在水中,仿佛一位艳美绝伦的新嫁娘,新娘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心中荡漾。在诗人眼里,那柳阴下波光潋艳的清泉,沉淀着诗人像彩虹一样絢丽迷人的梦。仿佛伸手就可以揽到似的。于是诗人乘着满载星辉的一叶小舟,向着青草萋萋的小河深处,击拍欢歌,去寻他彩虹似的梦梦能寻到吗?几声浸透着淡淡哀愁的笙箫,沉默的夏虫,沉默的康桥。有一种梦幻般的惆怅,诗人只好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采,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了。一尘不染的康河,自由欢快的水草,让诗人心甘情愿和康河融为一体。只做一条水草,就心満意足,其乐无穷。实际上自然的纯美,让诗人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尘世的苦病、烦闷、束缚、压抑、枯燥,全都远去了,剩下的只有这纯净、安宁和自由。所以诗人沉浸在灵魂的安宁和自由中,要放声歌唱,追寻梦想了。教师小结:动态立体,意境鲜明,体现了绘画美七:结尾全诗以“轻轻的”“走”“来”“招手”“作别云彩”起笔,接着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八、板书设计再别康桥 -徐志摩 二十世纪最出色的离别诗 音乐美 音韵和谐、旋律完整 绘画美 动态立体、意境鲜明 建筑美 错落有致、曲折回旋 意境 描幽静宁谧之美,,状依恋不舍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