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1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3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学业分层测评鲁教版必修1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9283568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1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3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学业分层测评鲁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1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3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学业分层测评鲁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1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3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学业分层测评鲁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1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3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学业分层测评鲁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1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3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学业分层测评鲁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1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3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学业分层测评鲁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1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3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学业分层测评鲁教版必修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第1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3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学业分层测评鲁教版必修1第1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第3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学业分层测评(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下图是位于120E经线上不同纬度三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读图,回答12题。1三地的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序是()ABCD2此日昼长时间从短到长的排序是()ABCD【解析】第1题,据图可以看出,夏至日正午太阳均位于三地天顶以南的天空中,说明三地均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结合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所

2、以三地纬度由高到低为,故A项正确。第2题,夏至日是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的一天,纬度越高,白昼越长,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可得出此日昼长从短到长的排序为,故C选项正确。【答案】1.A2.C读下图,回答34题。3图中C点的昼长为() 【导学号:63380032】A24小时B12小时C20小时D10小时4图中所示日期,下列各地白昼最长的是()A太原B长春C南昌D昆明【解析】第3题,从图中的信息可知,图中C点所在的纬线上昼弧与夜弧的比例是51,昼夜之和是24小时,所以其昼长约是20小时。第4题,图中所示日期为夏至日,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白昼时间达到一年中最大值,且位置越往北,白

3、昼时间越长。【答案】3.C4.B(2016玉溪高一检测)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过程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是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据此完成56题。 52016年春节(2月8日)期间,玉溪市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趋势是()A昼渐长,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小B昼渐短,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C昼渐长,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D昼渐短,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小 6玉溪市在下列日期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A5月1日B7月1日C11月1日D2月1日【解析】第5题,2016年春节是在阳历2月初,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且向北移动,北半球玉溪的白昼将会越来越长,正午太阳高度也越来越大。第6题,太阳直

4、射点离南回归线最近时,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四个选项中2月1日距12月22日最近。【答案】5.C6.D7北京地区10月份属于() 【导学号:63380033】A我国传统季节划分中的夏季B欧美国家传统季节划分中的夏季C季节与气候相结合划分中的夏季D上述三种划分方法中的秋季【解析】10月份在各种季节划分方法中都属于秋季。【答案】D8(2016乌兰察布高一检测)如果黄赤交角为20,则()A五带中的热带范围将为20B五带中的温带范围将变小C五带中的寒带范围将变大D五带中的热带范围将变小【解析】黄赤交角的大小与回归线的度数相同,与极圈的度数相加等于90,而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是五带的界

5、线,所以当黄赤交角为20时,回归线为20,极圈为70,因此,热带范围减小,温带范围扩大,寒带范围减小。【答案】D9读下图,分析回答问题。(1)图中所示的节气为_,日期为_月_日前后。(2)A点的地理坐标为经度_,纬度_。(3)图中A点的地方时为_时,北京时间为_时。(4)A、B、C、D四点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序为_。(5)A、B、C、D四点,昼长由长到短排序为_,白昼将变长的有_。(6)B点的昼长为_小时,_时日出;D点的昼长为_小时,_时日落。 【导学号:63380034】【解析】该题以侧视日照图综合考查了经纬网、地方时、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等多方面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提取出以下信

6、息: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为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和A点经线;图中相邻两经线之间经度相差30,由0经线可推知其他经线度数。【答案】(1)北半球夏至622(2)150E60N(3)1210(4)C、B、A、D(5)A、C、B、DD(6)126816能力提升我国古人根据日月运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把一年分为二十四等份,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下面图甲为二十四节气分布图,图乙为北半球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甲乙10下列各组节气中,昼长时间最接近的是()A清明、惊蛰B立冬、立春C小雪、小寒D雨水、处暑11对图乙中四点日期所处的节气判

7、断正确的是()A点可能为小雪或大雪B点可能为立春或立秋C点可能为春分或秋分D点可能为芒种或大雪【解析】第10题,利用对称原则解本题。读图可知,春分与秋分都是昼夜平分,从秋分到立冬昼长变短,经过三个节气;从立春到春分,由昼短到昼夜平分,也经过三个节气,所以立冬、立春的昼长时间最接近。第11题,北半球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在北极圈与北极点之间移动(含北极圈与北极点),点位于北极圈到北极点之间,且距离北极圈较近,所以最可能的节气是小暑或小寒;点位于北极点到北极圈之间,所以最可能的节气是立夏或立冬;点位于北极圈,所以最可能的节气是夏至或冬至;点位于北极点到北极圈之间,且距离北极圈较近,所以最可能的节气是芒

8、种或大雪。【答案】10.B11.D12一架在北半球飞行的飞机,飞越晨昏线上空时,当地为8日19时。在下图所示的四个地区中,它飞越的是()ABCD【解析】飞机飞越晨昏线时地方时为19时,位于正午12时之后,应该为昏线,19时日落,当地昼长夜短,为夏季,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昏线向右倾斜,晨线向左倾斜,故正确答案为B项。【答案】B13读极地投影太阳光照图,虚线表示极圈和回归线,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1)该图反映的日期是_前后,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2)abc是晨昏线,其中晨线为_段。(3)此时A、B、D、E四地的地方时应是:A_时,B_时,D_时,E_时。(4)此时A、E昼夜

9、长短是:A昼长_小时,E昼长_小时。(5)再过三个月,B地处于_季。【导学号:63380035】【解析】第(1)题,由图中地球自转方向知此图为北极俯视图,北极圈内出现极昼说明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直射点坐标为(2326N,45W)。第(2)题,根据自转方向及昼、夜半球分布判断bc段为晨线。第(3)题,E点处于正午,地方时为12时,A点位于E点以东,经度相差45,地方时为12451515时,B点在E点以西,经度相差90,地方时为1290156时;D点在E点以东,经度相差135,地方时为121351521时。第(4)题,A点在北极圈上,昼长是24小时,E点位于赤道上昼长12小时。第(5)题,夏至日过三个月是秋分日左右。【答案】(1)6月22日2326N,45W(2)bc(3)1562112(4)2412(5)秋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