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与浮说课稿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9282135 上传时间:2024-01-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与浮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沉与浮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沉与浮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沉与浮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沉与浮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沉与浮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与浮说课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沉与浮说课稿一、 说教材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三课时。2、教材分析沉与浮是在研究了盐的溶解特征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其他物体在水中的情况,从而引出沉与浮的话题。 本节课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让学生全面、系统、多角度的对沉浮现象进行观察研究,使刚刚接触科学学科的三年级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一个新的认识。 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既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又注重让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教学目标科学探究: 1、经历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 2、了解改变条件控制物体沉浮的原因。 3、通过对身边事物的观察,

2、发现和提出问题。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乐于合作与交流,培养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科学知识:1、知道浮力的存在,并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初步了解物体沉浮应具备的条件。 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知道浮力的存在。教学难点: 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浮沉。5、实验材料: 教师:果汁、泡沫、水槽、测力计、鸡蛋、盐学生:铁块、木块、扣子、蜡烛、泡沫、钩码、 测力计、橡皮泥、抹布。二、说学情 三年级学生虽然没有学过空间、体积、密度等专业知识,但他们对物体沉浮的因素已经有了一些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如塑料泡沫在水中是浮的、铁在水中是沉的。但对相当多的物体的沉浮认识是模

3、糊的,尤其是对于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认识上还存在着差异,所以学生在学习中比较容易产生矛盾冲突。因此我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遵循课标的精神,让学生经历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等探究过程,加深理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直观演示、情境教学和启发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从而使学生经历一个十分典型的科学探究过程,让学生自己去体会了解沉与浮的更多问题。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激趣导入观察实验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教师把两种浓度不同的果汁混合后,提出问题,引入课题。1、诱发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欲望;

4、2、引起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体验探索带来的喜悦。探教学环节活动一:认识沉浮现象是不是所有的物体放入水中都有沉与浮的现象呢?问题与情境1、介绍实验要求;2、合作完成实验;3、得出实验结论。师生行为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本环节的教学设计意图究新知活动二:感知浮力1、 认识上浮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2、沉在水底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浮力呢?3、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为什么还有的沉有的浮呢?通过用手按一按,压一压的方式,得出浮力的概念。1、认识测力计;2、介绍实验步骤3、得出实验结论。通过掂一掂,比一比的方法,得出:浮力大于重力,则物体上浮;浮力小于重力,则物体

5、下沉。活动中,采用了一放一收、先扶后放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突破本课的重难点。既调动了学生积极探究的欲望和热情,又一步步把学生带入有趣的科学探究之中,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拓展教学环节1、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问题与情境1、学生尝试说;2、课件展示。师生行为1、生活联系实践,开拓学生的思维,实现思维的深化;设计意图活动2、改变物体的沉浮(1)小魔术怎样让沉入水底的鸡蛋浮上水面?(2)捏橡皮泥使沉入水底的橡皮泥浮上来。(1)学生说(2)直观演示采用竞赛的形式,比一比哪一组的小船搭载的玻璃球最多。2、动手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原有的认识得到提升。全课小结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说,教师给予概括补充。加深对本课知识的巩固与系统化。五、板书设计沉与浮浮力 浮力重力 物体上浮 浮力重力 物体下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