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9281864 上传时间:2023-10-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教学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课堂教学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课堂教学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课堂教学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课堂教学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堂教学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和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要求。改变过去传统单一、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被动的学习方式,即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的变革,终究落实学习方式的改变。那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营造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什么是探究式课堂教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它包含着两层意思:第一层什么是探究式;第二层什么是探究式课堂教学。所谓探究,就其本意来说,是探讨和研究。探讨就是探求学问,探求真理和探本求源;研究就是研讨问题,追根求源和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现在我们常说教学要创新,怎么创新?许多人感到迷离,其实,创新就在我们身边,创新就在

2、一个个探究实践活动中,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再总结出新的理论,推动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这就是我们所讲的创新活动,这就是我们提倡的探究式教学。探究式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

3、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老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由此可知,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

4、身份进人探究式课堂。这种探究适合于每一个学科,能用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对每一个教师都适用,可以说谁能够掌握探究的钥匙,谁就能够打开教学改革的大门。由此可知,教学改革与探究是相伴而行的,每个教师都能在教学中探究,每个教师也都能在教学改革的轨道上运行。课堂教学选用探究式能使班级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和效力。班级授课制有利有弊在科学技术不大发达的情况下,班级授课制利大于弊,在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发展的今天,弊大于利,因为它扼杀了学生的个性,难以因材施教。如今,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任务是转弊为利,它要按照现代教学运行机制,变换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组织形式,减少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时间,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5、,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课堂教学选用探究式,就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等等。这些都是改革班级授课制的有效做法,若能结合实际去应用,将可以使班级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情景。怎样探究:可以说是实施策略。问题情境,即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设计问题情境,力求体现“五性”:障碍性:引起冲突,产生不平衡,提出智力挑战。趣

6、味性:富有趣味,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开放性:解题思路灵活多样,答案不一定唯一。差异性:适合各层次学生,由浅入深作出回答。实践性:伴以个人或小组的探究实践活动,寻找方法。独立探究,即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的过程。独立探究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探究,努力做到要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问题、发表不同意见;要给学生以思考性的指导,特别是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颇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

7、。合作交流,指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学习探究的能力,他们渴望在学习中获得乐趣。”教师要承认并信任学生中潜藏着的极大的智慧和才干,只要学生能做的,就让学生自己去做,只要学生能想的,就让学生自己去想。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自由发展,充分发掘学生的探究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郭老师在教学“长、正方形的周长”时,先让学生说一说已学过的有周长的平面图形,然后用自己的方法得出长、正方形的周长,最后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究

8、,寻找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从中选出一种最简便、最科学的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这些都是学生能够做到的。要促进学生全程参与教学过程,主动探究知识。只要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就能发现、探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最终总要落实到个体的学习行为上。事实上,学生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比较、思索,才能真正对所学的内容有所领悟,体会到“怎样想”和“为什么这样想”,进而内化为自己所有,逐步形成自己的构想。因此,教学中应将学生作为一个能动的个体,激发、尊重和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全程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地探究知识。这样做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确立科学态度和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小

9、学生的学习热情大部分来源于成功的体验,反反复复的成功体验是小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内驱力。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再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去解答这些由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这样做往往能提高他们的探究兴趣。当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解答了自己提出的问题或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就会有一种莫名的喜悦感,这种喜悦感会激发出学生更大的潜能。因此,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依据学生具有强烈的成功愿望应不断给每一位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多多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更强烈更主动的学习欲望。总之,学习方式是决定学习质量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策略的改变、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思维方式的改变,是教育价值取向的改变。教师不仅要创设情境,调动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兴趣,还要留给学生足够思考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位学生都有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交流中启发,从而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