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中医怎样贴切的形容脉象转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9281720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中医怎样贴切的形容脉象转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古中医怎样贴切的形容脉象转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古中医怎样贴切的形容脉象转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古中医怎样贴切的形容脉象转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古中医怎样贴切的形容脉象转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中医怎样贴切的形容脉象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中医怎样贴切的形容脉象转(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中医怎样贴切的形容脉象转 脉象,虽然它本就是具有形象的,可如果想用言语表达,却不简单。古时候没有照相、录音、录影等技术,更没有如今之电脑绘图等简便的显示和画图方法,假设要用文字形容一个脉象给学子们了解,有相当的困难。因此,中医的先圣先贤们,上观天文,下察地理、水流等,找出许多很贴近的形容词语,用来形容脉象,使后世的中医学子们能够以较轻松的方式,掌握脉学的丰富知识。在这儿,笔者选一些古时候医生们形容脉象的词出来,由此希望能了解古人在使用语词上的天才。“来、去、疾、迟,脉由沉部向浮部跳出来的感觉叫“来,由浮部向沉部回去的感觉叫“去。有力的、快速的叫“疾,无力的、慢速的叫“迟。?伤寒论平脉法篇?:

2、“初持脉,来疾去迟,此出疾入迟,名曰内虚外实也。初持脉,来迟去疾,此出迟入疾,名曰内实外虚也。形容了把脉之时,如果发现它从下往上跳出时的脉状快速而且有力,可从上往下的脉状慢速且无力的就是“内虚外实,相反的,就是“内实外虚。“大、小,就是脉动有大的、有小的样子。在脉管的底部感觉脉之“本,在脉管的上面感觉脉的“头。?伤寒论平脉法篇?中“假令脉来微去大,故名反,病在里也。脉来头小本大,故名复,病在表也。上微头小者,那么汗出。下微本大者,那么为关格不通,不得尿,头无汗者可治,有汗者死。荣、卫之气有强盛的、有衰弱的;强盛的用“高、“章、“纲形容;衰弱的就用“惵、“卑、“损来形容;荣、卫之气正常的、不强也

3、不弱的,用“缓、“迟、“沉形容。?伤寒论平脉法篇?中,就使用这样的形容词:“寸口卫气盛,名曰高。荣气盛,名曰章。高章相搏,名曰纲。卫气弱,名曰惵。荣气弱,名曰卑。惵卑相搏,名曰损。卫气和,名曰缓。荣气和,名曰迟。缓慢相搏,名曰沉。把脉的时候,想要知道病气之在表、在里,需要在寸口的浮部或沉部去探寻。这可以用指头压按以感觉它们,按压的力道应该如何,用什么词来形容呢?有一种叫作“菽的豆子,属五谷类;聪明的医生们就用菽的重量来形容下指的力道:“脉人,以指按之,如三菽之重,肺气也;如六菽之重者,心气也;如九菽之重者,脾气也;如十二菽之重者,肝气也;按之至骨者,肾气也。不同的部位还代表了不同的脏腑部位。光

4、是感觉脉动在浮部、沉部的状况下,就有许多不同的脉象用以形容:例如“濡脉、“弱脉、“革脉、“牢脉、“实脉、“散脉、“芤脉、“伏脉。无力的脉,如“浮而无力,谓之濡。沉而无力的,谓之弱。浮中沉俱无力,按之且大,松散不收谓之散。极度有力的脉,如“浮而极有力,谓之革。沉而极有力,谓之牢。浮中沉俱有力,按之且大谓之实。还有:“浮沉有力,中取无力,谓之芤。按之至骨,推寻始得,谓之伏。这些都是以浮沉的部位,兼以形状的变化,而有不同的脉名。把脉,还要看脉的跳动速度。脉跳动的速度,也有不同的形容词,可用以表达;可以用“迟、数、缓、疾、结、促、代等来形容它们。古人没有钟表,不能用钟表数秒,他们却知道用每次呼吸的心脏

5、跳动次数,又叫作“至数,来形容脉的跳动速度。古时候的大局部医生都是修道人,都有打坐炼功的习惯,所以他们的呼吸比拟匀称。于是,用自己匀称的呼吸,以一呼一吸叫作“一息,计算病人的脉动在医者的一息之间有多少次的跳动,例如:“一息三至,谓之迟。一息六至,谓之数。如果医者的呼吸,一息之间,病人脉动六次,就是“数脉,而一息之间,病人脉动三次,就叫“迟脉。现今的中医都知道,数脉主阳,在府,主热;而迟脉主阴,在藏,主寒。中医使用鉴别病证的方法治病,就是以称之为“八纲的“表里、阴阳、虚实、寒热来看病,以及开处方疗治;有了这些好的方法,就已经能轻易的掌握病情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几乎所有的病,到中医这儿就都能治的原因

6、所在。又如:“一息四至谓之缓。一息七至谓之疾。这说明了正常的脉,叫作“缓脉的,是一次呼吸有四跳的,匀称的呼吸一分钟约十八次,每一次呼吸有四跳的话,就是一分钟跳七十二跳,和现代人云之脉动完全一致。而一次呼吸脉有七跳的,那就是太快了,不能再用数脉的名,就用“疾来形容。又,如果脉跳动的不规那么,就属不正常的,集合至数兼跳动的不规那么而命名“促、“结、“代等脉象:“数时一止谓之促。缓时一止谓之结。至数不乖,动而中止,不能自还,须臾复动,谓之代。脉跳动的大小形状,也可用以形容特殊的脉象,“芤、洪、滑、弦、紧、虚、实、微、濇、细、软、弱等都属这种。随意举几个例子:例如?脉经?记载的“芤脉就说它“浮大而软,

7、按之中央空、两边实。也有人用“如葱管之状来形容“芤脉的。“芤是一种类似葱的植物。“弦脉是“举之无有,按之如弓弦状;而“紧脉那么“数如切绳状,如转索之无常。又例如“实脉是“大而长,微强,按之隐指,愊愊然;“微脉那么是“极细而软,或欲绝,假设有假设无;“濇脉却是“细而迟、往来难、且散,或一止复来。其实,脉的形象还有很多难以完全掌握而区分得清的。所以,聪明的古中医,将脉象中有相似而难以分辨的,都聚在一起,让我们能有较清晰的分辨。例如“浮脉与“芤脉相类似,而“芤脉又与“洪脉很类似;“弦脉与“紧脉也很相似,且“革脉、“牢脉与“实脉也相类似;又“滑与“数相类,“沈与“伏相类,“微与“濇相类,“软与“弱相类

8、,“缓与“迟相类等,让人能用比拟的方式,分辨它们的类似与不同之状,就能掌握与了解脉象。脉的跳动速度,有极不正常的,也有形容的方法。例如“离经脉、“夺精脉、“死脉、“命绝脉等,都是脉跳动得失去原有的生理了。?难经?有:“至之脉,一呼再至曰平,三至曰离经,四至曰夺精,五至曰死,六至曰命绝及“一呼一至曰离经,二呼一至曰夺精,三呼一至曰死,四呼一至曰命绝。一呼就是形容“一息的一半。量测病人在一呼一吸之间脉动的次数,一呼有两跳,就是“一呼再至、一吸又两跳而“再至,即是一息之间有四跳的意思。这种脉象极度不正常的速度改变,也意味着人何时可能死亡。所以有“至脉从下上,损脉从上下也的预测方法。认为人的脉象发现了

9、“损脉,“从上下者由上面的病情“皮聚毛落,而到了下面的病情“骨痿不能起于床的人会死。而在脉象中发现了“至脉,“从下上者,由下面的病情“骨萎不能起于床,到了上面的病情“皮聚而毛落之时会死亡。?伤寒论?有一些关于脉象大小形状有趣的形容词。列举几种:(a)浮大有力,且速度快,有向上踊之象的“蔼蔼如车盖,属于“阳结之脉象;古时候的车子行走快速时,上面的蓬盖大,而且动乱的幅度也很大。(b)沉石有力、沉迟强硬,并且有似堆积的样子,“累累如循长竿属“阴结之脉;好似摸寻长竹竿上面的竹节,累累然。(c)脉浮而无力的“瞥瞥如羹上肥属于“阳气微的“濡脉,形容得很有趣,像浮在浓汤上面的小块肥肉一样,轻而浮,无力的样子

10、。(d)脉沉而无力的,“绵绵如泻漆之绝的、前大而后细之“荣气微的弱脉;形容像油漆似的、细细的流下来,有一种像要断绝了似的,那种很弱、很无力的样子的脉象。(e)脉细小,难于寻按的,“萦萦如蜘蛛丝,浮中沉取都似有似无的微细欲绝状的脉,属于“阳缺乏,而且阳气衰的微脉;形容它有如蜘蛛丝般缠绕着的,很细、很微小的样子的脉象。还有,当生命非常垂危了,会出现的脉象,叫作“怪脉。有些书中有“七怪脉,也有些书中有“十怪脉的说法。“七怪脉即:“雀啄、屋漏、弹石、解索、鱼翔、虾游、釜沸等;此外,再加上“偃刀脉、“转豆脉和“麻促脉等三种,合起来就叫作“十怪脉。它们都反映了脏气将要断绝、胃气将要枯竭的危重状况。现在仅举

11、几个例子解释如下。只要想一想那个形容词,就可以知道古人的描述是多么地贴切:(a)“屋漏脉,脉搏很久才跳动一次,且间歇时间不均匀,像下雨天的屋漏,水滴下来的节奏不齐之状。(b)“雀啄脉,脉象急,速度快,而且节律不均匀,停止后又再动起来的样子,像雀鸟啄食之状。(c)“鱼翔脉,脉搏动的似有似无,像静止的鱼,只有那些鳍的轻微游翔之状。(d)“虾游脉,脉自底部向上部跳动时,隐隐约约,自上部向底部回去时,一跃而消逝,如虾之游动的样子。(e)“转豆脉,又称为“转丸脉,脉来去不定,捉摸不着,如旋转的豆子之状。脉象的形容语汇,由以上所举的少数例子,可以知道,古时候的中医观察事物,够仔细、够翔实。他们把事物的表现性状,跟脉象连结起来的高深功夫,也是很了得。由此,也可见到,中文字使用之时是那么的多采多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