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9280880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政治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eud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七年级下学期思想品德第四单元测试题姓名: 班级: 学号: 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选项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选项题号2122232425选项l“如果没有一个能迫使人们遵守法律规范的机构,法律也就等于零。”它的含义是( ) A.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B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C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D. 法律必须依靠宣传教育保证实施2.犯罪的法律标志是( ) A.严重危害性 B刑事违法性 C.刑罚当罚性 D.社会危害性3“从小偷钉,到大

2、偷金。”这句话主要告诉我们( ) A. 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B一般违法必然发展为犯罪 C一般违法和犯罪的本质是相同的 D. 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 某校附近有一家小店,店主经常向未成年学生出售散装卷烟白酒,并容留他们在店内吸烟、喝酒,有些学生因此经常光顾这家小店。据此回答79题。4.该店主的行为违犯了( ) A.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合同法 B.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C.产品质量法和义务教育法 D.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环境保护法5.该店主的行为没有履行对未成年人 的义务。( ) A.学校保护 B.社会保护 C家庭保护 D.司法保护6某校一直强调不允许学生在校内追逐打闹。

3、但小兵、小华两位同学在课间嬉闹,无意中小兵把小华推倒在地造成骨折。你认为( ) A. 应由学校赔偿小华 B应由小兵赔偿小华 C. 应由小兵的监护人赔偿小华 D. 小华家不应要求赔偿,因为小兵既非有意,也无经济收人7如果上题中小华同学及其家人因为未能获得相关赔偿,而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你认为这一诉讼属于( ) A刑事诉讼 B民事诉讼 C.行政诉讼 D社会公益诉讼8.陈某在互联网上编造、传播虚假信息,骗人钱财,严重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陈某的行为( ) A属于民事违法行为,承担的是民事责任 B. 触犯了刑法,受到的是刑罚处罚 C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受到的是行政处罚

4、 D. 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受到的是治安处罚9.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未成年人不得( ) 夜不归宿 携带管制刀具 进营业性歌厅、网吧和游戏机房 打架斗殴 A. B. C D.10、在谈到公民与法律的关系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A、除家庭生活外,学校生活、社会生活都与法律息息相关;B、我们的年龄小,主要任务是学习,暂时与法律没有密切联系;C、公民生活中处处都有法律;11、2003年3月15日,涉嫌杀害云南大学4名大学生的公安部A级通缉犯马加爵在海南省三亚市落网。马加爵的行为()是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应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 A、;B、;C、;

5、12、法律的特征有()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有保护作用和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A、;B、;C、;13、对刑罚认识正确的是()是刑事处分;对违法人员实施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由公安机关执行;A、;B、;C、;14、在我国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A、;B、;C、;15、如今上网已经成为许多青少年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未成年人辨别能力不强,上网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2001年11月,团中央、教育部等部门颁布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以引导未成年人文明上网

6、。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A、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B、司法保护;C、社会保护;16、我们青少年应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主要原因是()A、维护法律尊严的需要;B、维护我们个人权益的需要;C公安部门力量有限;17、放学后,在离校门口不远的地方,小明看见几个社会上不良的青年把本班的张刚四面围住,还准备动手搜身。面对这种情况,小明的最佳做法是()A、 挺身而出,与这些不良青年一拼到底;B、不予理睬,免得引火烧身;C、及时报告学校老师或拨打报警电话“110”;18、某市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查缴涉及暴力、色情的“口袋书”,以净化图书市场,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这一做法属于对未成年人实行( )A、学校保护

7、 B、社会保护 C、家庭保护 D、司法保护19、小伊是个初中生,她学习成绩不好,纪律性较差,上课精神不集中。有一天,小伊上课趴在桌子上睡觉,老师一怒之下把小伊赶出了教室。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A、小伊这样不遵守纪律,应当将她赶出教室B、小伊有不对的地方,但老师的行为也是错误的,侵犯了小伊的权利C、小伊成绩这么差,又不爱学习,不应该再读书D、老师不应该批评小伊,因为这样小伊很没面子20、某市公安局破获系列盗窃大案,案犯均为某初中在校学生。据查,这些人吃讲阔气,穿讲名牌,经常旷课,出入网吧、舞厅。这一案例表明( )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 青少年应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这些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好

8、 学生是破案的首要怀疑对象A、 B、 C、 D、21、下列行为中,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是( )A、由于家庭贫困,某家长强迫其上初二的孩子中止学业,外出打工B、某中学明文规定不允许学生出入游戏厅、歌舞厅、酒吧等场所C、国家有关部门查处并销毁毒害青少年的淫秽光盘D、某学生违反纪律,班主任老师对其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22、八年级学生小强被怀疑偷了东西,班主任老师强迫他停课作检查,不承认偷窃就不准回家。班主任的做法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_的规定。( )A、家庭保护 B、社会保护 C、学校保护 D、司法保护23、能够给我们提供专门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不包括( )A、法律服务所 B、律师事务所 C、公证处

9、 D、工商局24、我国诉讼法规定的诉讼类型不包括( )A、刑事诉讼 B、违宪诉讼 C、民事诉讼 D、行政诉讼25、我们青少年应该同违法犯罪作斗争,这是( )A、维护法律尊严的需要 B、我们惩罚犯罪的需要C、青少年见义勇为的需要 D、代替公安部门破案的需要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1分)序号1234567891011选项1、“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古训说明社会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2、青少年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即使犯罪,也不受处罚3、我们应自觉树立法律意识,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4、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5、道德水平高,法制观念强,行为上就不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6、中华人民共

10、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可以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7、学校保护只要求学校等教育机构,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不具有对其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对义务8、社会保护包括对未成年人对社会文化保护、身体健康保护、劳动保护、自由权和精神权对保护。9司法保护,要求公安机关要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的保护措施10、通过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等反映问题,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或通过打官司、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保障公民权益的方法叫非诉讼手段。11、对未成年人进行保护,是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机关,以及全社会的共同职责三、辨析题违法行为就是犯罪四、简

11、答题1、请说出法律的三个基本特征?32、违法行为有哪几种(除违宪之外)33、刑罚的种类有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和附加刑分别包括哪些?5五、43、在一辆长途公交车上,有一个4人团伙进行诈骗活动。其中一人拉开一瓶健力宝,另一同伙喊道:拉环上中了特等奖!另外两名同伙鼓励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用手上的金戒指把健力宝罐换过来。正当骗子们即将得手之际,乘坐这辆车的一位男青年挺身而出,揭露骗局。骗子们恼羞成怒,一起殴打这个青年,并用尖刀把他刺伤当时车厢内十多名乘客无人作声,女售票员不知去向,司机打开车门,4名歹徒乘机逃走。男青年在身中5刀的情况下,不顾生命危险,在一位出租车司机帮助下边用手机报警,边继续追赶逃犯请

12、你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说明以下问题:(1)对这位青年的英勇行为进行评析。3(2)对袖手旁观者的行为进行评析。3(3)作为中学生的你如何善于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六、实践与探究 20.某校初一研究性学习小组准备开展对青少年犯罪情况的调查和研究。 (l)就研究活动的程序问题,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采访少年法庭庭长; 撰写活动计划;写小论文;交流分析资料。请你按正常的活动顺序排序。 (只要将数字代号重新排序即可) 4(2)研究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采访当地少年法庭的王庭长。见到王庭长后,你准备提哪些问题呢?请列出提纲。(建议提2个左右问题)3(3)经过采访调查,发现法律和道德意识淡薄、家庭教育不当、不良社会环境的熏染等,是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请根据调查结果,就我国如何减少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谈谈你的看法。或回答“青少年怎样才能做到预防违法犯罪”53eud教育网 http:/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