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测试题答案Word编辑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9279405 上传时间:2023-11-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测试题答案Word编辑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测试题答案Word编辑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测试题答案Word编辑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测试题答案Word编辑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测试题答案Word编辑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测试题答案Word编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测试题答案Word编辑(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多项选择题。 1、通常通过( )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A、云量 B、降雨量 C、气温 D、风向 E、风速 2、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 )。A、晴天 B、多云天 C、雨天 D、阴天 3、科学家通过研究大气、云、风和各种形式的降水( )等,可以预测出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变化,一些探测仪器和卫星技术能够帮助科学家更准确地观测天气。A、雨 B、雪 C、冰雹 D、雾 4、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还通常把它们分成三类:( )。A、积云 B、 层云 C、卷云 D、白云二、填空题。 1、( )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

2、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2、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 )和( )来描述。 3、降雨量的多少可以用( )来测量。 4、“( )”指的是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5、( )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有了( ),我们在做长时间的天气观察时,就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方法进行记录,并利用这些记录,分析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找到天气变化的简单规律。 6、( )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通过观察和测量我们周围大气的( )。就可以知道当地的气温。 7、( )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如北风是由北向南吹来的风,西风是由西向东吹来的风,东南风是由东南向西北

3、吹来的风。 8、风向可以用( )来测量。( )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我们用它来描述风向。 9、( )是测量风速的仪器。它有34个风杯,连接在一个类似于自行车轮子的辐条上,辐条在风吹的时候带动中间的轮轴转动,安装在轮轴上的示速器就显示出风的速度。 10、( )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 )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1、( )是测量降雨量多少的装置。( ) 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 12、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是( )。( )通常是灰色的。( )有时候会覆盖大部分甚至整个天空。如果( )变厚,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

4、所以也称它为( ) 13、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 )。( )通常和晴好天气相联系,但是也能发展成( ),并形成雷阵雨的天气。 14、纤细的云状云是( )。( )只有在温度非常低的高空才能形成,因为( )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的。三、填表题。气象学家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下雨的等级:等级小雨大雨大暴雨24小时的降水量小于10毫米1025毫米2550毫米50100毫米100200毫米大于200毫米四、判断题。1、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2、云在天空中是不会变化的。( ) 3、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4、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

5、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 5、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 6、风的速度是以风每分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7、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31个等级。( ) 8、天空中漂浮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它们的形状千姿百态。云的形状和大小能告诉我们有关天气的许多信息。( ) 9、气象台进行天气预报时,需要有大量的观测数据。( ) 10、有些动物和植物对天气的细微变化非常敏感。( )五、看图回答问题。 1、在下图中标注出风向。51页图(不要标注各部分名称)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2、

6、把天空当作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月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观察下图并标注天气状况。 56页图(不要标注出各部分名称)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个部分,( )的温度最高,( )次之,( )的温度最低。A、焰心 B、内焰 C、中焰 D 、外焰2、( )是一种经过特殊过滤装置,经过多层过滤的饮用水。( )一方面过滤掉了水中的各种有害的、有毒物质,但另一方面,也过滤掉了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3、( )一般指的是地下水。地表深层的水流经岩石时,能将岩石中的某些矿物质溶解在水中,这些矿物质有的对人体的新城代谢有

7、促进作用。但是,大多数( )中的矿物质含量比较单一。4、近年来,随着倡导饮水健康,( )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中含有多种与生命相关的元素,是人类健康的饮用水。A、含“气“的矿泉水 B、纯净水 C、矿泉水 D、生态水二、多项选择题。 1、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 )等因素有关。A、物体颗粒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 B、时间的长短 C、水的温度 D、是否被搅动三、填空题。 1、( )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2、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 )的过程。 3、( )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

8、气体。水中的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4、( )是自然界最常见的物质,它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0%以上。四、判断题。 1、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 ) 2、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 3、一些液体能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能。( ) 4、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相同。( ) 5、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 ) 6、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 7、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也可以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 ) 8、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

9、打不开。( ) 9、我们也可以用嘴灭火。( ) 10、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人们就是利用了盐的这个特点,把海水引进盐田,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的结晶。( ) 11、如果把海水所溶解的盐全部提取出来,重量可达3.710亿吨。( ) 12、许多家庭和学校用来供暖的能源都是来自石油的。我们用的能源越少,我们用的石油就越少,这样的溢油事件就会越少。五、看图回答问题。 1、观察下图,并标注出各部分名称。36页图(不要标注各部分名称)2、观察酒精灯的构造,并标注出各部分名称。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37页图(不要标注各部分名称)六、实验探究

10、题。 1、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有大有小。那么,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小组讨论,制定一个研究计划。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音叉上有()和(),()代表的是音调,()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A、字母 B、音符 C、拼音 D、数字二、多项选择题。1、人的耳朵是由( )构成的,( )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给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A、外耳 B、中耳 C内耳 D 耳垂三、填空题。 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2、声音是通过物体以( )的形式传播,当( )遇到物体时,会使物

11、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3、( )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4、一个物体(比如音叉、钢尺、橡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 )物体。 5、声音的强弱可以用( )来描述。( )的单位是分贝(dB)。 6、声音的高低可以用( )来描述,( )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 )的单位是赫兹(Hz),它表示的是物体一秒钟振动的次数。 7、( )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如果把玻璃罩里的( )抽掉,里面成了真空,我们就只能看见闹钟的铃在动,却听不见声音。 8、在月球上,由于没有( ),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

12、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9、我们的耳朵里有一个( ),它时时刻刻都在接受着各种声音并产生振动。 10、( )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 11、不管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可能出现听力问题。一旦听力严重下降,通常需要配戴( ),这种小的电子扩音器能够帮助人们使声音放大。 12、鼓膜还有另外一种特殊的保护:( )。四、连线题。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1、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 声音就越弱震动幅度越小 声音就越强 2、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振动的频率越快 声音就越低 振动的频率越慢 声音就越高 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 3、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这部分的长度会引起音高的变化 : 越长 音高越高 越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