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其化合物导学案(学生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9277743 上传时间:2024-01-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67.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硫其化合物导学案(学生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硫其化合物导学案(学生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硫其化合物导学案(学生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硫其化合物导学案(学生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硫其化合物导学案(学生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硫其化合物导学案(学生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硫其化合物导学案(学生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硫及其化合物考点1二氧化硫的性质1. 物理性质:SO 2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1 : 40) , 液化。2. 化学性质(1)作为酸性氧化物(与CO相似),能与、反应。SO+H2O(SO2通入石蕊试液中,石蕊 )SO+CaO SO(少量)+2NaOH SO(过量)+NaOH(SO2通入滴有酚酞的NaO溶液中,现象是 )SO+Ca(OH)2(少量SO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 )(2)从化合价角度来看,SO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氧化性:SQ+2H2S 还原性与Q反应:(工业制硫酸)与碘水反应: (SO2通入I 2的淀粉溶液,现象是 )与Fe3+的盐溶液(酸性)反应:与H

2、2Q溶液(酸性)反应:SQ+H2Q2H+S4与酸性KMnO溶液反应: 。(SO2通入酸性KMnO溶液中,现象是)(3)SO 2还具有漂白性,可以使 溶液褪色,加热又恢复至溶液的原颜色。3. SO 2的实验室制备(写出化学方程式):NSO(s)+H 2SO4(浓)例题1在探究SO水溶液成分和性质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 向SO水溶液中加入少量 NaHC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 SO水溶液呈酸性2-B. 向SO水溶液中滴加Ba(NQ)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 SO水溶液中含有S。4C. 向SQ水溶液中通入HLS气体,有淡黄色沉淀产生,说明SQ水溶液具有氧化性D. 向

3、KMnO溶液中滴加SQ水溶液,溶液颜色褪去,说明 SQ水溶液具有漂白性1变式1某同学设计了如下装置用于制取 SO和验证SO的性质。已知:1.0mol L Fe(NQ)3溶液的pH=1。1.0 mol-L FeCNOOa |ibci2 混合液理装置试回答以下问题:(1)装置A中用于添加浓硫酸的仪器名称为,导管的作用是 B、C、D三个装置分别先后验证了 SQ的哪些性质(填字母)。A.吸附性、酸性、还原性B.还原性、酸性、还原性C.漂白性、酸性、还原性D.漂白性、酸性、氧化性SQ 2和品红反应的原理是(4) 实验前鼓入Nb的目的是,简述此操作是否有必要:(5)装置E中产生了白色沉淀,其成分是(填化学

4、式),分析E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可能原因及观察到的现象(写两种)。;现象:可能:可能: 用溴水,橙色褪去的是 SO,无明显变化的是 CO。 用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SQ,无明显变化的是CO。 用FeCI 3溶液,使棕黄色变浅的为 SQ,无明显变化的是CQ。考点2硫酸及硫酸根离子的检验1. 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纯硫酸是 色液体,能以 与水混溶,溶于水时 (填“放”或“吸”)热,沸点 ,难挥发。浓硫酸稀释时,应将 加入中,并不断 。2. 浓硫酸的特性(1)吸水性:吸收混在气体中的水蒸气、混在固体中的湿存水、结晶水合物中的部分结晶水。用途:常用作干燥剂。能干燥的气体: 等;不能干燥的气体: 等。(2)

5、脱水性:把物质中的 脱去,属于 变化。(3)强氧化性 金属Fe、Al常温下接触浓硫酸或浓硝酸时会 。它们的表面被氧化为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这层薄膜阻止了酸与内层金属的进一步反应。所以常温下,铝制或铁制容器是可以用来。 与金属反应:加热时,浓硫酸可以与除金、铂之外的所有金属反应,生成高价金属硫酸盐,本身一般被还原成。Cu+2H2SQ(浓)丄。 与非金属反应:热的浓硫酸可将碳、硫、磷等非金属单质氧化到其高价态的氧化物或含氧酸,本身被还原为 ,在这类反应中浓硫酸只表现 。C+2H2SQ(浓)厶。_(蔗糖与浓硫酸的脱水实验中,闻到刺激性气味的原因)S+2H2SQ(浓) 与其他还原性物质反应HS+HSQ(

6、浓)2HI+H2SQ(浓)例题2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铜和硫酸为原料,采用多种方法制取硫酸铜。制备方法如下:方法一: 甲同学取6.4g铜片和10mL18 mol L -1浓硫酸,放在试管中共热时发现,铜与热的浓硫酸反应后并没有得到预期的蓝色溶液,而是在试管底部看到灰白色沉淀。甲同学为了验证其中灰白色沉淀的主要成分。设计下列实验:实验步骤:倾倒掉上层液体后,向所得灰白色的固体中加入适量蒸馏水,边加边搅拌。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所得灰白色固体的化学式为 。(2) 乙同学还观察到加热过程中,试管内壁上部析出少量淡黄色固体物质,持续加热,淡黄色固体物质又慢慢地溶于浓硫酸而消失。淡黄色固体消失的原因是(用

7、化学反应方程式回答)直到最后反应完毕,发现试管中还有铜片剩余。乙同学根据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认为试管中还有 硫酸剩余。他这样认为的理由是 。方法二:(3) 丙同学认为甲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不好,他自己设计的思路如下:2CU+O厶2CuO CuO+HS CuSO+HzO对比甲同学的方案,你认为丙同学的优点是2 ,。方法三:(4) 丁同学取一块铜片和稀硫酸放在试管中,再向其中滴入双氧水,发现溶液逐渐呈蓝色。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变式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1) 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实验结束后,欲验证反应生成气体的还原性,小组同学取装置应向试管中加入的试剂是 (

8、填字母)。a.品红溶液b. 稀盐酸c. BaCl2溶液B中溶液少量于一洁净的试管中,d.稀硝酸(3) 实验结束,小组同学立即熄灭酒精灯,可能导致的后果是(4) 实验结束,发现在铜片表面附着黑色固体。查阅资料得知:此黑色固体可能含有CuO CuSCuSo常温下CuS和CsS都不溶于稀盐酸,在空气中煅烧都转化为CsC和SO。该小组同学收集一定量黑色固体,按如下实验方案探究其成分:1 步骤n中检验滤渣洗涤干净的实验方法是 黑色固体的成分是 考点3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1.6 -I t2so4韻-p叭战VI化旳 汕也展疔别2. 当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或降低时,一般升高或降低到其相邻的价态,即台阶式升降。

9、如:HbS+HSQ(浓)SJ +SQ f +2H2O3. 相邻价态的微粒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S和 HS、S和SO、SQ和浓硫酸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4. 含硫物质的连续氧化例题3在硫黄、二氧化硫和硫酸这三种物质中,设计实验,探究这三种价态硫元素间的相互转化。提供的试剂:硫黄、亚硫酸钠、浓硫酸、氢硫酸、酸性KMnFe3+S4C.溶液的pH: ABC D. A与C溶液成分相同,但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不同2. 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A. 上下移动中铜丝可控制 SQ的量B. 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SQ的生成C. 中选用NaQI溶液吸收多余的SQD.

10、 为确认CuSQ生成,向中加水,观察颜色3. 某硫酸厂废气中SQ的回收利用方案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X可能含有2种盐B. Y可能含有(NH4) 2SOC. a 是 SQD. (NH 4)2S2Q中S的化合价不可能为+7价SQ的漂白性。(4.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 二氧化硫通入酸性KMnO溶液中,溶液紫红色褪去,体现了 品红溶液中分别通入 SQ和CI2,品红均褪色。()(3) 浓硫酸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氨气和二氧化硫。()(4) 常温下,铝遇浓硫酸会钝化,可用铝槽车运输浓硫酸。()(5) 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可用二氧化硫水溶液吸收溴蒸气。()(6) 二氧化硫有漂白、杀菌性

11、能,可在食品生产中大量使用。() 利用浓硫酸的脱水性,干燥 SQ和CI2。()(8) SQ 2具有漂白性,可用于纸浆漂白。()(9) BaCQx BaSQ都难溶于水,均可用作钡餐。()(10) 减少SQ的排放,可以从根本上消除雾霾。()【课后检测】1. 浓硫酸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在与含有水分的蔗糖作用过程中不能显示的性质是A.酸性B.脱水性 C. 强氧化性D.吸水性2. 下列物质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且褪色原理基本相同的组合是()活性炭 氯水二氧化硫臭氧次氯酸钠双氧水A.B. C. D.BaCl23. SO 2通入足量的Fe(NQ)3稀溶液中,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成棕黄色,这时若滴入溶

12、液,会产生白色沉淀。针对上述一系列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上述过程中,最终被还原的是N3B. 从上述反应可以得出结论,氧化性:HNQFe3+稀硫酸C. 上述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D. 假设SO2完全反应,同温同压下,SO2和逸出气体的体积比为1 : 14. 下列过程中,最终的白色沉淀不一定是BaSQ的是()A. 无色溶液,町叭白色沉淀B. Ba(N 3) 2溶液述好气止口小忙白色沉淀C. Fe(N3)2溶液空竺竺单白色沉淀D. 无色溶液印叭白色沉淀|枚帆白色沉淀5. (2015 上海闸北二模)将少量SQ气体通入BaCL和FeCl3的混合溶液中,溶液颜色由棕黄色变成浅绿色,同时有白色沉淀产生。针对上述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该实验表明SO有漂白性B.白色沉淀为BaSOC.该实验表明FeCI3有还原性D.反应后溶液酸性增强6.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或“ ? ”回答)。(1) SO2使溴水褪色与乙烯使 KMnO溶液褪色的原理相同。()(2) 浓硫酸可刻蚀石英制艺术品。()2-(3) BaSO4难溶于酸,用盐酸和 BaCl2溶液检验S。4 。() 用SQ漂白纸浆和草帽辫。()(5) 二氧化硫可广泛用于食品的增白。()(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