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9277041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2.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相关系数是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指标。样本相关系数用r表示,总体相关系数用p表示,相关 系数的取值一般介于-11之间。相关系数不是等距度量值,而只是一个顺序数据。计算相关 系数一般需大样本.相关系数 又称皮(尔生)氏积矩相关系数,说明两个现象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统计分 析指标。相关系数用希腊字母Y表示,Y值的范围在-1和+1之间。Y0为正相关,Y0为负相关。Y=0表示不相关;Y的绝对值越大,相关程度越高。两个现象之间的相关程度,一般划分为四级:如两者呈正相关,r呈正值,r=1时为完全正相关;如两者呈负相关则r呈负值,而r=-1时 为完全负相关。完全正相关或负相关时,所有图点都在直线回归线上;点子

2、的分布在直线回 归线上下越离散, r 的绝对值越小。当例数相等时,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接近 1,相关越密 切;越接近于0,相关越不密切。当r=0时,说明X和Y两个变量之间无直线关系。 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为见参考资料.其中xi为自变量的标志值;i=1, 2, .n; 为自变量的平均值, 为因变量数列的标志值; 为因变量数列的平均值。 为自变量数列的项数。对于单变量分组表的资料,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见参考资料.其中 fi 为权数,即自变量每组的次数。在使用具有统计功能的电子计算机时,可以用一种 简捷的方法计算相关系数,其公式见参考资料.使用这种计算方法时,当计算机在输入x、y数据之后,可以直接得出n、

3、xi、yi、 xiyl、y等数值,不必再列计算表。简单相关系数:又叫相关系数或线性相关系数。它一般用字母 r 表示。它是用来度量定量变量间 的线性相关关系。复相关系数:又叫多重相关系数 复相关是指因变量与多个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例如,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 价格水平、职工收入水平等现象之间呈现复相关关系。偏相关系数: 又叫部分相关系数:部分相关系数反映校正其它变量后某一变量与另一变量的相 关关系,校正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假定其它变量都取值为均数。 偏相关系数的假 设检验等同于偏回归系数的 t 检验。 复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等同于回归方程的 方差分析。典型相关系数:是先对原来各组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得

4、到新的线性无关的综合 指标再用两组之间的综合指标的直线相关系敷来研究原两组变量间相关关系可决系数是相关系数的平方。 意义:可决系数越大,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程度越高,自变量引起的变动占总 变动的百分比高。观察点在回归直线附近越密集。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相关系数是表示两个变量(X, Y)之间线性关系密切程度的指标,用r表示,其值在-1至+1间。如 两者呈正相关,r呈正值,r=1时为完全正相关;如两者呈负相关则r呈负值,而r=-1时为完全负相 关。完全正相关或负相关时,所有图点都在直线回归线上;点子的分布在直线回归线上下越离散, r 的绝对值越小。当例数相等时

5、,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接近 1,相关越密切;越接近于 0,相关越不密 切。当r=0时,说明X和Y两个变量之间无直线关系。计算相关系数的公式为:定义与说明相关系数,或称线性相关系数、皮氏积矩相关系数(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PPCC)等,是衡量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的 指标。它由卡尔皮尔森(Karl Pearson)在1880年代提出,现已广泛地应用 于科学的各个领域。相关系数计算公式 相关系数(r)的定义如右图所示,取值范围为-1,1, r0表示正相关,r0表示 负相关,|r|表示了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咼低。特殊地,r=

6、1称为完全正相关, r=-1称为完全负相关,r=0称为不相关。通常|r|大于0.8时,认为两个变量有 很强的线性相关性。样本相关系数常用r表示,而总体相关系数常用P表示。在线性关系不显著时,还可以考虑采用秩相关系数(rank correlation),如斯皮 尔曼秩相关系数(Spearmans rank correla tion coefficien t)等。相关性质(1) 对称性:X与Y的相关系数(rXY)和丫与X之间的相关系数(rYX)相等;(2) 相关系数与原点和尺度无关;(3) 若X与Y统计上独立,则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为零;但r=0不等于说两个 变量是独立的。即零相关并不一定意味着独立

7、性;(4) 相关系数是线性关联或线性相依的一个度量,它不能用于描述非线性关系;(5) 相关系数只是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联的一个度量,不一定有因果关系的含 义。Pearson 相关系数相关系数简介Pearson相关系数1用来衡量两个数据集合是否在一条线上面,它用来衡量定距 变量间的线性关系。如衡量国民收入和居民储蓄存款、身高和体重、高中成绩和 高考成绩等变量间的线性相关关系。当两个变量都是正态连续变量,而且两者之 间呈线性关系时,表现这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用积差相关系数,主要有 Pearson简单相关系数。其计算公式为:心珂工工佻工兀工耳叔工呼-电审卜工犷值域等级解释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相关性越强,相关系数越接近于1或-1,相关度越强, 相关系数越接近于0,相关度越弱。通常情况下通过以下取值范围判断变量的相关强度:相关系数0.8T.0极强相关0.6-0.8强相关0.4-0.6中等程度相关0.2-0.4弱相关0.0-0.2极弱相关或无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