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机基本使用方法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9276472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摄像机基本使用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摄像机基本使用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摄像机基本使用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摄像机基本使用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摄像机基本使用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摄像机基本使用方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摄像机基本使用方法,按住POWER开关上绿色按钮的同时把开关从 OFF滑动到CAMERA滑动到 VCR是播放。录制是 REC START/STOP按钮A或按钮B (摄 像机上都是有两个录制按钮)机器的熟练使用不成问题; 稳定流畅的画面,精心选择的镜头起、终点,永远是摄像的精髓! 多看、多练,肯定会成功的 , 摄像最重要的是稳,除非是特技需要,稳定压倒一切。我是电视台的,你可以找我交流,我的QQ是:645952587摄像机使用方法大全选择购买摄像机时,大多数人首先会问什么牌子的机器好,随后就认准 这个品牌的产品购买, 却忘记询问它好在哪里、 与其他品牌同档次的产品又有何差异。 最终, 虽然抱回家

2、的是个名牌产品, 但难免遇到其性能不及自己的期望、 机型落伍等情况, 要是再 碰到一两个懂行朋友“激情”评价一番,那可真该算是“火上浇油、雪上加霜”了。家用摄像机市场的三大巨头一一SONY、松下、JVC目前还是消费者的主要选择对象,尽管其他品牌也有同类产品, 且在技术和价格上各有所长, 但依然没能在这一领域打破“三足鼎立”的局面。那么,三者间究竟有何异同?谁又将独霸天下呢? 大而全的Sony“买SONY的,SONY的好!”这是一句无论在商场、专卖店及普通消费者之间耳熟能详的话。可“就是有点贵 , ”的评价,怕也是最常见的反映了。SONY公司成立于1 9 4 6年,在技术领域一直战功卓著:“ 1

3、 9 8 2年 1/2英寸广播用摄像机Eetacam、1985年 8毫米摄像机、1 9 8 9年 高分辨率8毫米摄像机CCDTR55、1995年家用数字摄像机DigitalHandycam、1 9 9 8年 Memory Stick 记忆棒产品”。近年来,凭借该公司雄厚的实力、 高效的管理,加之出众的市场宣传运作, 已经在全球(特别是亚太区)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 绩。以至于现在有的人一见到“SONY”四个英文字母,就把脸贴到地上,像李登辉对日 本人一样顶礼膜拜了。SONY在家用摄像机领域的成功得益于对产品市场的深入研究与技术创新。精美的广告与细致的调研活动, 无论在质量与数量上都远远超过其他竞

4、争对手,加之SONY在专业摄录像领域的优势, 方便了技术移植、形象树立, 更明确了技术发展方向, 从而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在产品类型的设计方面,SONY直保持着“百花争放、新品辈出”的阵势。200 1年,SONY在新品中放弃了2 8 0线的Video8毫米摄像机,从而摆脱了与VHSC格式抗争中清晰度雷同、兼容性差的劣势,使得Hi8 、数字8毫米及数字Mini DV成为划分产品格式的三大阶层。而在任意一格式中,SONY至少要推出三个以上 的新型号机种。型号间的差距,有时仅仅在于液晶显示屏的大小,这似乎更为贴近消费者, 特别是“大点儿的屏幕看着更痛快”一句销售台词,就能再从您兜里钓出五百到一千大元

5、。SONY产品的设计做工永远带着其小巧、精细的制作风格。机身紧凑、接口密布,加之数不胜数的按键,总能给人以“功能多而全”的好印象。在图像的处理上,SONY的色 彩表现更明显侧重于迎合一般消费者的喜好, 相对比较艳丽。 整体图像偏亮、 画面调校得十 分锐利,给人一种明亮、影像刻画突出的感觉。并且在人物肤色表现上,具有其“白里透红”的独特基调,深得大众赞赏。但同时却难免令人联想起所谓“艺术照”中常见的“大白 脸”。钟爱SONY的人会夸奖它清晰亮丽,色彩层次分明;不喜欢的人则会嫌它过于作假,画面过亮,有失物体本身的质感,过分的锐度让人觉得像是在往眼里揉沙子。总之,SON Y的色彩表现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6、,对色彩的理解也是因人而异。目前,电子影像本身尚无法达到完美无缺的原色重现,所以只要经过比较,自己认为满意就好。值得一提的是SONY摄像机的反应速度,在反复比较与测试中,SONY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表现为自动聚焦速度快, 手动变焦过程中镜头跟焦准确且稳定性好。 这一点大大有 助于初学者和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拍摄,保证了影像的基本质量。 但凡事都有两面, 过快的反应有时难免也会搞得拍摄者措手不及。记得一次参加朋友婚礼, 追拍新人逐桌敬酒时, 人物移动到逆光位置, 本以为可以借助自动光圈逐渐缩小的间隙将镜头推上去,孰料机器反映神 速,两秒之内逆光影像立刻成了“剪影” ;待推摄人物近景时,自动增益打开,

7、影像返白。 忽明忽暗难免影响观者情绪,领教过后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在实际运用中,SONY的防抖功能也略胜于其他品牌, 手部抖动对长焦拍摄的影响被 削减得更为平滑。 尽管专家们对防抖功能褒贬不一, 但在家用领域, 毕竟无法苛求普通消费 者出门旅行携带小型摄像机的同时,再背上个沉重的三脚架。兼收并蓄的松下松下公司的产品覆盖面广,有人曾开玩笑说“只要插电的东西,松下都有产品”,足以见得其在广阔的电器领域取胜的决心。 至于家用摄像机市场方面, 对于松下产品的评价可就 见仁见智了。技术方面,松下公司9 0年代出品的AQ2 0、 AQ- 11型数字摄像机被认为是第 一代数字式摄像机的代表。 数年来, 该公司

8、在一系列家用摄像机中推出的重点型号往往都能 被列为一段时期内的精品。例如,S990、M9000、DX10 0及200 0年的DS15。与其他品牌不同,松下仿佛力求主推自己“性能价格比”较高的机型(即普遍认为比 较“值”的型号。 ),以求做到中心突出、形象明确、以点带面的效果,且实际反映也正如所 料。整体风格上,给人留下的最深印象便是产品的耐用度高,通俗地说就是“皮实”。也不知该评价的确切出处, 有无任何理论依据,猜想大概一部分是源于与SONY高销量下的故 障总数相对比而得出的结论吧。 不过, 松下在其产品中所包含的稳重与深沉, 附上特别强调 的“日本制造” ,总能获取人们“用着踏实,使着放心”

9、的感觉。2000年起,松下在产品的设计方面更为趋向于外型的美观、小巧,一改以往敦实、 厚道的风格,引得不少原先看好SONY的人有些不知所措。 其实,两者在其他方面还是各 有千秋的。 松下摄像机拍出的画面色彩较为浓郁、 厚重, 特别是对红色、绿色的表现十分突 出,看起来对比非常强烈,却在影像的层次上难免有所牺牲。在亮度的控制上较为保守,图像的曝光度总是以高亮度部分为优先, 导致所摄内容中光线充足的部分写实、 质感醇厚; 而 在整体图像上偏暗, 表现得过于深沉;暗部内容则由于光圈取值过高, 明显有些暗淡, 层次 与色彩都受到牵连。 从人物肤色表现上看, 尽管在高亮度部分控制得相当平均, 但还是失利

10、 于亮度把握的过分压抑、拘谨,脸色有点发暗,且在自动白平衡状态下相对明显偏黄。在实际操作中,松下的反应速度与SONY十分接近,自动聚焦、磁带出入仓、启动拍摄, 等等大都令人满意。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全自动状态下,光圈、 增益及白平衡的调整范围有些夸张, 变换的幅度明显较其他品牌大出许多, 这一点难免会影响到动态图像中 亮度与色彩的稳定性。 不信?您可以试着由中景先将镜头推到被摄人物面部特写,呆上不到四、五秒就会发现人物肤色转瞬变为偏蓝色, 再拉回到中景, 影像又会恢复到偏黄,而且过 程非常明显。在图像清晰度的处理上,并没有像SONY般的锐利刺眼,显得更为质朴、柔 和,这大概也应归功于松下公司

11、的本色。令人称道的是松下公司坚韧不拔的“学习精神” 。对于其他品牌的新产品、新技术,一 律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加以改进后,融入自己的产品之中。松下的经营策略是:市场 跟进者。作为市场的跟进者,其主推产品很少有失败的。这与SONY敢为市场先锋不同, 避免了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 松下推向市场的产品也就更便宜, 对消费者来讲可购买性更强。 君不见大到“德国蔡司”后的“莱卡”、小到液晶屏反转18 0度扣回机身的固定锁销 ”都是其学有所成的写照。进而,在自拍中液晶屏反转后的“镜面”效果、方便快捷的“字幕 添加” 和独家编撰、 免费发放的 摄像机拍摄技巧 , 更好的体现了松下公司在发展中注 重贴近消费

12、者,分析市场需求的明智之举。价廉物美的JVC提到JVC不免令人神伤,一个起源于1 9 2 7年, 美国Victor(胜利)公司在日本全资注册的企业,一个赞助历届世界杯14亿美金的公司,在如今北京的市场上,居然有人能够观其商标大言不惭的念出“NEC”或是“TCL”来!要不是这两年北京地铁站里时常有“小妖精”(JVC台式音响)身影出没,怕是念出“ J、Q、K ”也不足为奇。可怜享誉欧美的JVC,在我国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这种局面的形成,并不仅仅要归 咎于该公司的市场指向,更多的问题出在消费者“一分钱、一分货”的消费信条与JVC公司产品质量、市场定价的矛盾上面。作为老牌电器生产商,真正使JVC在世界

13、上赖以成名的,并非音频制品,而是视像产品。1939年制造出日本的第一台显像管电视机;发明了目前仍在全球广泛使用的VHS格式录像机后,又推出了世界第一台家用DV格式数字式录像机;制定了16: 9宽屏幕电视机的标准;进而,1 9 9 7年率先开发了直立型MiniDV摄像机,目前已成为小型家用摄像机的主流机型。事实上,虽然JVC在技术开发与生产上完全能够以“极品”级产品为自己定位, 但如同欧美厂商的做法一样, 主要是把开发极品的经验用来制造较为便宜的 产品,所以价格上JVC基本上走的是平价路线。对于JVC的印象,大多数了解它的人会给出“务实、价优”的评价,但其低端产品在 精密度、性能稳定性上略逊于其他竞争对手,恐怕也是由价值规律所决定的。“抓两头、带中间”的产品类型分布,令该公司始终占据着市场上“最便宜、最高级、最价廉物美”三项 冠军头衔,同时也为许多摄像爱好者提供了更多选择机会, 限制了竞争对手们意图独霸一方、 漫天要价的威风本贴来自天极网群乐社区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