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斯等人的生产区段和服务链理论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9273219 上传时间:2022-07-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琼斯等人的生产区段和服务链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琼斯等人的生产区段和服务链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琼斯等人的生产区段和服务链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琼斯等人的生产区段和服务链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琼斯等人的生产区段和服务链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琼斯等人的生产区段和服务链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琼斯等人的生产区段和服务链理论(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琼斯等人的生产区段和服务链理论科技进步便服务生产成本趋于下降,服务价格变得越来越低廉,这一变化导致了服务生产的分散化、迂回性。将生产过程分散在不同地点,增加了生产方式的组合,从而导致对服务链更为强烈的需求。由此,国际服务链得到了更为频繁和大量的使用而成为生产过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琼斯和凯茨考斯基为此提出生产区段和服务链(productionblocksandservicelinks)理论,来探讨企业产出水平的提高、收益的增加和要素分工的益处,以及三者如何促使企业转向通过服务链联结各个分散生产区段的新型生产方式。一系列协调、管理、运输和金融服务组成服务链,当生产过程逐渐分散到由不同国家的生产区

2、段合作生产时,对国际服务链的需求就会明显上升,从而诱发国际服务贸易。a. 生产过程的分散化图5-3描述了生产过程的分散化过程。图5-3a表示单一生产区段,服务投入的影响在这一阶段并不明显,仅仅参与生产区段的内部协调和联结厂商和消费者的营销活动。若假设某厂商位于生产区段内的技术隐含着规模报酬递增效应,且边际成本不变,则在图5-4中,线a/表示总成本随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上升,其斜率为边际成本;截距Oa表示厂商和其他与生产区段有关的固定成本。随着生产扩张,社会分工与专业化程度愈益加深,从而加速了生产区段的分离。图5-3b就反映这一情况。假定生产分散化改变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的比例,而且在生产区段之

3、间增加投入大量固定成本可以导致较低的边际成本,这就是图5-4中的bb线反映的情形。在该阶段中,服务业起到了重要作用。图5-3b中的两个生产区段需要通过服务来协调和联结,这种协调和联结必然需要成本,比如运输服务成本。由于生产区段的分散导致总成本中增加了联结生产区段的服务链成本,故新的成本产出线应为虚线cc在图5-4中这些服务成本与生产规模基本无关,因为线cc与线bb平行。即使服务链成本随着生产水平的上升而增大,也只需将线CC画得比线bb稍陡一些即可。但是,含有服务链的边际成本应低于相对集中生产(线aa的边际成木,否则,厂商将不愿意采用分散生产的方式。如果生产区段与服务链重复图5-4的过程,生产区

4、段与服务链数量将不断增加,最终演变成如图5-5所描述的情形。事实上,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分工和专业化不断加深,从而导致分散度的提高和生产者服务贸易的增加。图5-3C表示前一生产区段的产品可能作为下一生产区段的生产原料;图5-3d则显示了一种新组合,即各个生产区段的同时运行,每一生产区段的产品在最后的一个生产区段组装成最终产品。图5-5描述了上述分散化过程。对于任何分散水平,生产区段内固定成本和边际成本的结合,即各生产区段通过各服务链对较大固定成本的联结,使得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降低。而且,当一项新的分散技术导致更高的分散水平时,平均成本下降的速度将会更快。图5-6说明随着生产的扩大,边际成本与

5、产量的这种关系刺激厂商采用更为分散的生产技术。若假定生产仍停留在由单一厂商完成的生产区段,且市场需求弹性小于无穷大,则厂商将增加生产直至MC=MR。然而一条既定的边际收益曲线可能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于多个不同的点。如果需求增长足以使边际收益曲线移到MR,处,位于b点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但b点仅是局部利润最小点,因为增加或减少某个微小产量都将增加利润。a和。点更具竞争力。a点处的利润显然大于。点,这就是说,若产量从a点移到。点,那么较低水平的分散生产技术,将导致边际成本超过边际收益的边际损失;但如果一旦采用更为分散的生产技术,从b点向。点方向的任何微小延伸,都将使边际成本低于边际收益。如果需求

6、持续平稳增长,同时边际收益曲线外移至MR2,e部分与f部分的面积恰好相等,厂商在q0和q1处生产没有差别。需求的平稳增加导致生产更为分散,使产量呈阶梯状上升。如果边际收益曲线或相应的需求曲线越富有弹性,则产量的阶梯状就越明显。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强调,面对生产的低效率和市场交易的高成本,厂商可能会更愿意实行内部化经营或贸易。然而,生产过程复杂程度的提高使垂直专业化和新厂商的出现成为可能。这时,每个独立的新厂商可能代表着一个新的生产区段和服务链,位于生产链中最下游的生产最终产品的厂商可能完全依赖市场来提供所需的中间产品或服务。如果不止一个部门或一个部门内不止一个生产不同产品的厂商能够利用各个生

7、产区段和服务链,那么子公司抽资脱离母公司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电信服务部门存在着固定成本高昂的自然垄断限制,新厂商需要在使用市场服务所带来的成本与直接投资该服务部门获得服务的成本之间进行权衡。许多新厂商往往选择前一种策略,即依靠市场获取电信服务。b. 国际贸易中的服务链假定在世界市场上交易的都是最终产品而非中间产品和服务,国内生产的商品集反映其比较优势,人们重视且规模报酬递增导致的集中化生产,那么与闭关自守状态相比,允许最终产品自由贸易带来的专业化分工能够增加贸易国的福利。同时,生产过程数量的减少使得剩下的生产过程可以更大限度地分散生产。如果一国在某种商品上具有总体比较优势,但并非国内每个生产

8、区段和服务链的成本都比较低,那么,为了追求效率,厂商将在国内和国外分散生产。现实中生动的例子就是,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推动着汽车零部件的国际贸易。图5-7描述了外国服务链引入前后的成本变化,即在同一分散水平上由一条服务链联结的两个生产区段的比较优势结构。H线代表两个生产区段均在国内时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H增加了服务链成本。若国内和国外各有一个生产区段成本较低,则国内和国外组合生产之后的成本由M表示。假定固定成本仍与H相同,但联结国内和国外生产区段的服务链成本大于两个区段均在国内时的成本,即caba,那么,用于联结跨国生产区段的服务链成本将会把最优成木产出曲线beH即H线折成beM。也就是说,当

9、产量大于h时,可以采用国内和国外相互结合的分散方式进行生产。在上述模型中,生产区段位于不同地点,服务链可由一国以上的服务提供者提供。图5-7是假定国内外生产区段的固定成本相同,实际上也可以不同。如果国外生产区段拥有成本优势,那么,它不仅体现在可变成本上,也应体现在固定成本上。另外一个假定是联结跨国生产区段的服务链成本大于联结国内生产区段的成本,这也有例外情况。以电信、运输和金融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技术的进步,已卓有成效地降低了国际服务链的相对成本,使得跨国生产所需的最小规模变得越来越小,县p图5-7中的h点逐渐左移,或者说,服务成本的降低使图5-4中的cc线下移,拐点d也随之沿着aa线向左下

10、方移动。这样就极大地刺激了各生产区段跨国生产的积极性。在各厂商积极利用国际服务链进行高效率分散生产的过程中,国际服务贸易,特别是生产者服务贸易就获得了大幅度增长。这一理论也揭示了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生产者服务贸易比重持续上升的根本原因。c. 对生产区段和服务链理论的不同解释(1) 李嘉图解释。从李嘉图理论框架出发,假设最初本国建立两个生产区段,其边际劳动投入系数用aL表示,国外生产区段的投入系数为aL1*。两个生产区段的产品必须按1:1的比例组装成一单位最终产品。生产区段内和国家之间的固定成本相同。若不允许零件贸易,本国固定成本拥有生产该产品的总体比较优势,且w和w*分别表示两国工资率。根据比较优

11、势原理可得出:如果本国的比较优势在第一个生产区段,而外国则在第二个生产区段,这样,李嘉图不等式为:如果外国接管第二生产区段的生产,那么,将降低边际成本并因此获益。如果实施这种生产的合理配置,那么,就需要扩大生产规模,以使由此降低的可变成本小于利用国际服务链额外增加的成本。(2) H-0解释。李嘉图模式主要讨论不同国家、不同商品、不同生产区段相对劳动生产率变动的可能性。H-O模型则考虑生产过程中使用要素之间的差别即不同生产区段的要素密集度不同。这里忽略了不同国家的服务链要求不同比例要素的可能性,即假设服务链由世界市场中成本最低的服务提供者提供。例如,某种商品生产由两个阶段组成,前一阶段相对于后一

12、阶段资本更加密集。不同国家的要素寡赋不同,假定外国劳动力相对充裕,且即使实行自由贸易,部分生产过程要素价格也会出现差异。如果形成国际服务链,那么国外相对低廉的劳动和本国相对低廉的资本就构成了国际合作生产的基础。由于国际市场中存在不同的要素生产率,以及不同的要素价格和要素密集度,根据比较优势而在各生产区段之间进行的产业内服务贸易,将为那些随生产规模扩大而加大分散度的生产区段带来更多的收益。上述分析仅从最终产品角度,即从每个国家仅出口最终产品的一体化生产过程,以及既定产品可以分散到不同国家制造的生产过程角度,讨论国际贸易中服务链的作用。如果每个生产区段只从事一种最终产品的生产,且每种最终产品只在一

13、国完成生产,那么,根据比较优势原则,允许生产过程所需要的零件的自由贸易将因世界资源的重新配置而产生收益。然而,如果这种最终产品贸易反映一种相当大程度上的产业内贸易,或如果生产区段主要用于支持完全不同的行业的生产,那么,这种收益的潜力将更大。(3) 埃塞尔解释。埃塞尔认为,贸易国规模报酬递增体现在使各种生产要素与总产出相联系的线性生产函数中。这些生产函数能够被描述为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的组合关系。琼斯等人在分析生产区段内规模报酬递增效应时就是采用这种思路进行的。在他们看来,生产规模的扩大受到来自国内外需求增长的驱动,从而导致生产分散水平的提高。需指明的是,琼斯等人的生产区段与服务链理论阐述的服务规

14、模经济理论与埃塞尔的结论大相径庭。在后者的模型中,厂商极力利用更为多样化的零件来扩大生产,因为其国际贸易规模报酬递增依赖于零件多样化程度,而前者模型出现的规模报酬递增依赖于产出规模和生产分散水平。正如传统比较优势带来更高效率的资源配置那样,生产区段国际分散的潜力通过服务链的联结而成为现实,并由此在一定程度的离散和分工水平上获取收益。总之,在琼斯等人的模型中,服务贸易或服务链在贸易中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生产区段在国内和国外的分散化,由此形成的服务贸易收益应归于规模经济的范畴。(4) 弗农解释。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产品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往往处于一国之内,以便利用本国一系列潜在要素和技能,因为在此阶段人们难以确定哪些资源或技能在产品制造中不可或缺。一旦这些不确定性得到解决,生产技术得以规范、简化,并且与国外资源相结合能够产生比较优势,那么,该产品的生产就有可能转移至国外。弗农注意到生产过程在国际上的重新布局,但没有考虑利用比较优势法则解释生产过程部分在国内、部分在国外的现象。琼斯等人的理论阐明,由服务链联结的独立生产区段的发展,BP每个生产区段的国际分布取决于国际相对要素价格和相对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产品的产出规模确定整个生产区段的分散水平。在这一过程中,服务技术传播与扩散的生命周期似乎也与生产区段的分散化相联系,服务贸易规模经济或边际成本递减效应在宏观上影响着生产区段的国际分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