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艾灸穴位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9271970 上传时间:2024-01-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31.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艾灸穴位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常用艾灸穴位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常用艾灸穴位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常用艾灸穴位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常用艾灸穴位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用艾灸穴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艾灸穴位(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用艾灸穴位1、灸身柱穴身柱穴属督脉,在项后第三胸椎与第四胸椎之 间。身柱有理肺气,补虚损,解疗毒,宁神志的功 效。灸身柱能温补元阳,调和气血,促进青少年的 生长发育,现代研究认为,灸身柱可以调节人的神 经系统,可以防止神经衰弱,失眠症,头痛的发作, 可以防止疲劳,促进肌体体力的恢复。灸身柱对小 儿的胃肠道疾病,如消化不良,吐乳,泄泻,食欲 不振等有防治作用。此外,对精神萎靡、夜哭,呼 吸系统的哮喘、气管炎、百日咳、感冒、肺炎等都 有防治作用。养生一言草载:小儿每月灸身柱、天枢,可保无病。2、灸大椎穴取穴时正坐低头,大椎穴位于颈部下端,第七 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 动颈部

2、,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大 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大椎穴 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 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此穴有解表、 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 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现代研究发 现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淋巴 细胞的转化率和E一玫瑰花环形成率,具有提高机 体细胞免疫的功能。艾灸此穴,可用于老年人项背畏寒,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头胀、头晕,伏案或低头 过度引起的项强不适、颈椎病,血管紧张性头痛等。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 气肿、

3、哮喘的防治。3、灸中脘穴中脘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 用。甲乙经载:“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 臭妨于食,大便难,中脘主之,亦取章门。”又载: “伤忧思气积,中脘主之。”玉龙歌说:“黄 疽四肢无力,中脘、足三里。”实验观察发现,艾 灸小白鼠“中脘”穴,能增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 功能,艾灸中脘穴后能使胃的蠕动增强,幽门立即 开放,胃下缘轻度提高,空肠黏膜皱襞增深、肠动 力增强。艾灸中院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 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对于胃脘胀痛、呕吐、呢 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较好疗效。4、灸关元穴关元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该穴

4、为小肠之“募穴”,足三阴经、任脉之会, 一身元气之所在。别名“丹田”。难经六十六 难集注中杨玄操说:“丹田者,人之根本也,精 神之所藏,五气之根元,太子之府也。”中医学认 为,关元其部位为真阳所居、化生精气之处。艾灸 关元能使清阳上升,浊阴下降,元阳温暖,血液充 盈,能培肾固本,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活血。艾灸关元,能治积冷,男子疝气,梦遗淋浊,女子瘕 聚,经产带下,诸虚百损。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关元 可使血液动力学改变,对心肌具有正变力性作用,从 而使得每博指数(SI)和左心室搏做功指数(LVSWI) 稳定增加。艾灸关元还可改变动脉血氧运输量,有增 加利用氧的作用,能增加机体代偿能力,防止缺

5、氧加 重和延缓休克的发展。艾灸关元可防治遗尿、尿频, 隆闭、少腹胀痛,脱肛、疝气、遗精,白浊、阳痿、 早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恶露不尽、不 孕,中风脱证、虚劳赢瘦等。5、灸气海穴气海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灸气海有延年益寿、养生保健的作用。据们旧唐书卷一百六十五载,柳公度年八十余,步履轻便, 当有人问其养生之术时,他说:“吾初无术,但未尝以元气作喜怒,气海常温耳。”灸气海能生发和培补元气,滋荣百脉,益肾固精,保健强身,解除疲劳等。据窦材灸法记载:“上消病,日饮水三至五升,及 心肺壅热,又吃冷物,伤肺肾之气春灸气海,秋灸 关元三百壮,口生津液。认为灸气海能预防治疗糖尿 病

6、。日本代田文志(现代日本针灸学家)认为用艾灸气 海可预防阑尾炎,他说:为顿挫阑尾炎而灸203O壮。现代研究认为:艾灸气海穴可防治下腹部疼痛、大 便不通、泄痢不止,遗尿、遗精、阳痿、滑精,闭经、 崩漏、带下、子宫脱垂,中风脱证、脘腹胀痛、气喘、 疝气,失眠、神经衰弱、肠炎等。6、灸神阙穴神阙(肚脐)属任脉经.又名脐中。艾灸神阙穴,有温补元气,健运脾胃,固脱复苏之功效。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实验性关节炎大白鼠的 神阙穴,其炎症区坏死程度及细胞浸润明显减轻,隔盐灸正常小白鼠的神阙穴,其杀伤细胞活性,在24 小时内迅速升高,72小时至120小时复原,若间日连续灸,则活性升高可维持更长的时间。灸神阙还能治泄

7、泻、便血及病后大便不通。据窦材灸法载:“肠癖下血,久不止,此饮食冷物, 损大肠气也,灸神阙穴三百壮;虚劳人及病后大艾灸神阙穴,对泄泻、绕脐腹痛、脱肛、中风脱证、角弓 反张、产后尿潴留、慢性腹泻、皮肤瘙痒、荨麻疹有效好的防治作用。7、灸足三里穴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小腿的前外侧,在犊鼻 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足三里是胃经的主要穴位.具有调理脾胃.健运脾 阳,温中散寒,补中益气,调和气血.宣通气机,导气 下行,补虚强身的作用。甲乙经载:“五脏六腑之 胀,皆取三里,三里者,胀之要穴。”外台科要载: 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暗,所以三 里下气也。医说羹:若要安.三里莫要干。针灸 大成

8、载:中风预防灸,若有中风先兆时“便宜急企三 里绝骨四处,各三壮”,“春交夏时,夏交秋时.俱宜 灸.常令二足(足二里)有灸疮为妙。江间式心身锻 炼法载:“无病长寿法.每月必有十日灸足三里穴, 寿至二百余岁。”现代研究认为艾灸足三里穴.能调节 高血压病初期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降血压的作用. 能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下降,可以改善血液出黏滞度. 并有扩张血管,降低血液凝聚的作用,可以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艾灸足三里,还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改善铜、锌代谢.减少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艾灸足三里,对消化系统的胃肠功能低下、食欲不振,消化吸收不良、急慢性胃炎、口腔及胃溃疡、 胃下垂、腹泻、便秘,对心脑血管

9、系统的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意外, 对呼吸系统的感冒、肺结核,对泌尿生殖系统的尿频遗尿、小便不通、遗精,阳痿、早泄等也均有防治作 用。艾灸足三里还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调节神经,有较强的延缓衰老的作用,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8、灸三阴交穴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内踝 高点上3寸胫骨内后缘。三阴交是足三阴经(脾经、肾经、肝经)的 交会穴,对肝、脾、肾三脏的疾病有防治作用, 具有健脾和胃化湿,疏肝益肾,调经血,主生殖 的功能。中医学文献记载,三阴交能主脾胃虚弱, 心腹胀满,不思饮食,痹痛身重,四肢不举,腹 胀肠鸣,溏泄,小便不利,疝气,梦遗失精,脐 下痛不可

10、忍,漏血不止,月水不止等。甲乙经 载:足下热胫痛,不能久立,湿痹不能行,三阴 交主之。外台秘要集验:灸丈夫梦泄法,灸足内踝上名三阴交二七壮。千金要方载:内踝上3寸绝骨宛宛中灸五十壮。主咳逆,虚劳寒损、忧恚,筋骨挛痛疵气、痔 血凡二十二种病,皆当灸之也。眼科锦囊载:上睑低垂轻证者,灸三阴交。现代医学认为灸三阴交可以防治夜尿增多,小便不利,膀胱炎,急、慢性肾炎,睾丸炎,阳痿,遗精, 遗尿,月经不调,经闭崩漏,产后血晕。艾灸三阴交对神经系统的失眠、神经衰弱、心悸,心脑血管方面 的冠心病、高血压,消化系统的脾胃虚弱、肠鸣腹胀、泄泻、消化不良、腹痛、便血、便秘等都有防治作 用。9、治鼻炎灸肺俞很重要过敏

11、性鼻炎:灸迎香、印堂、太阳、肺俞穴肺俞穴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定位时 一般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肺俞穴位于背部,第三胸 椎棘突下,左右大约二指宽处。先确定第七颈椎,低 头摇头,随着头动的是第七颈椎,下面开始数起第三 个就是第三胸椎。肩胛角距离脊柱是3寸,往旁边移 动1.5寸就是肺俞穴)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第三胁动、 静脉和神经,震动心肺、破气机。主治疾病: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肺经及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肺结核等。利用穴道指压疗法止痰、去除雀斑、养麦皮指压法等内容。主治:咳嗽,气喘,吐血,骨蒸,潮热,盗汗,鼻塞。人体穴位配伍配风门穴治咳嗽喘;配合谷穴、迎香穴治鼻疾。灸肺

12、俞散发肺脏之热。预防疾病,保健强身:常灸足三里、关元、神阙、大椎等穴,能激发人体正气,提高抗病能力,起到 保健强身作用。1、肠胃不太好,用艾灸足三里,神阙,关元。2、扁桃体炎用艾条灸下颌下的扁桃体点和大椎穴。3、大便不爽:艾灸(悬空灸)近10天肚脐和脐周足三里,按摩百会穴,感觉大肠蠕动增强,每天都有排 气,也没有胃肠胀气现象了,便后清爽了再巩固治疗,每周2-3次。4、反流性胃炎可以用化脓灸的方式在中脘穴、足三里还有丰隆处艾灸。5、胆囊长了息肉:可以艾灸关元、期门、日月、阳陵泉.6、艾灸可以治疗咽炎,方法是在大椎穴点刺放血后,拔罐,然后在艾灸。大椎和天突(有慢性咽炎的, 会导致晚上睡觉打呼。用艾

13、灸盒绑在大椎穴或颈夹脊穴,就会有很好的效果。)7、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可以艾灸治疗,用四眼艾灸盒在腹部的胃经大面积艾灸,还有用单眼灸盒在足三里 和梁丘艾灸.8、糜烂性胃炎可以艾灸治疗,用四眼艾灸盒在腹部的胃经大面积艾灸,还有用单眼灸盒在足三里和梁丘 艾灸可以艾灸治疗.9、高血压可以艾灸大椎和百会.10、艾灸可以治疗便秘。灸神阙、关元、足三里.11、早泄可以艾灸关元、中级、八髎穴。12、霉菌性阴道炎艾灸关元、中极(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4寸)、子宫(在下腹部,当脐中下 4寸,中极旁开3寸)、归来(定位:肚脐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还有三阴交.如果有了很好的效 果,就可以隔天一次了.13、宫

14、颈糜烂艾灸治疗此病有很好的疗效,取穴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三阴交可以艾灸治疗,是个 需要长期坚持治疗的疾病。14、子宫肌瘤可以艾灸治疗,是个需要长期坚持治疗的疾病。可以艾灸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三阴 交.15、肾虚应该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八髎穴.16、十二指肠溃疡,艾灸的话以中脘。关元、天枢、足三里和胃俞、脾俞、肝俞这些辅助穴位为主。17肩周炎,可以艾灸或直接灸更好,还可以灸后按摩。可以在天柱、肩井、肩髎、中府、曲池、外关和 局部压痛点。18、腰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艾灸和通窜部位艾灸。19、功能性子宫出血,可以艾灸关元、子宫、三阴交和隐白.20、宫颈炎可以用艾灸关元、带脉,

15、加上五味消毒饮“蒲公英15g,金银花10g,野菊花10g,紫花地丁 10g,天奎子10g”,不久即可全愈。21、肝郁的厉害,口苦、还有焦虑症,先从百会、大椎和中脘足三里开始,逐步体会效果。22、预防经常感冒,艾灸最有效果。可以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即可,用温和灸的方式或隔姜灸的方法。23、提高免疫力的穴位是中脘、关元、足三里。24、肝气不足,脾胃虚,肾阳虚。艾炙中脘、脾俞、肝俞、足三里。25、过敏性鼻炎可以灸:迎香、印堂、肺俞、合谷、大椎。一、延年益寿保健灸穴位: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气海(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5 寸处)、关元(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处)。分组:第一组,关元、气海、左侧足三里;第二组,关元、气海、右侧足三里。方法: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分别对准第一组穴位,每穴悬灸10分钟,以各穴位皮肤潮红色 为度。第二天用同样的方法悬灸第二组穴位。如此交替悬灸,连续三个月为一个疗程。休息一周,再继续 第二个疗程。使用时注意力要集中,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 皮肤。说明:关元、气海、足三里是人体强壮保健要穴,每天艾灸一次,能调整和提高人体免疫机能,增强 人的抗病能力。成书于宋代的扁鹊心书中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不得 长生,亦可得百年寿。”特别是女士,艾灸此三个穴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