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理健康观(1)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9271522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心理健康观(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的心理健康观(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我的心理健康观(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我的心理健康观(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的心理健康观(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心理健康观(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的心理健康观 我的心理健康观 写在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到来之际 x月x日是我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日,最近总想写点什么,写写作为一个心理学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的一点朴素的想法。作为一个实用主义者,行动派,心理学的实际应用一直是我最关心的问题。所以说对于心理健康这个问题我所想到的也是目前的学科发展能为我们的身心健康起到多大的帮助。 既然谈到的是我的健康观,就不必引用专家学者提出的心理健康的定义了,且谈谈我在结合了专业学习和实际生活后得出的一些朴素的心理观点吧! 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我想这样来下一个定义:个体作为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成员,在面对压力时相信有能力排解并为之付出行动,在面对挑战时勇于做出接

2、受或是放弃的选择,能够用一种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幸运与不幸,学会拒绝,学会接受,能够用一种真正自信而且乐观的心态去接受自我,接受自我的平凡与不平凡,相信自己是普通的但是又是特别的。这样一个看似冗长的定义,其实要说的是下面几个问题。 应对压力 面对压力,如何排解?这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是迎难而上还是退避三舍,或者是,给自己一个理由休息休息。这些都不是我想说的,我想说的是,什么才叫做是真正的直面压力? 有这样的行动派,遇到困难,立刻着手去做,思考,设计行动方案,执行看似十分不错的应对机制,但是常常会是在事情解决以后,感受到的不是如释重负,而是浑身乏力,不知道接下来该干什么?又或者说,理智的人理

3、智地解决了眼前的危机,却陷入一场长时间的像慢性感冒似的乏力,没精神,强颜欢笑。是的,你会说,我们很坚强,我们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小斗士去面对生活中所有的困难,特别是一些影视剧中坚强完美的主人公形象强化了这样一种观念,但是真实的你,有血有肉,有想要偷个懒想要休息休息的时候,这是事实,每个人都必须承认的事实。 所以说我想说的真正的直面压力的第一步,是清楚的认识它,从情感和心理上认识它。我们遇到困难,对我们自己构成了一种难以承担的压迫感,这时我们没有必要强装做很有力,完全可以大方的说出来说:亲,我很有压力,然后真真的去感受一下这种压力所带给我们的感受,可以好好的发泄一下,甚至让自己慵懒的休息片刻。而后再

4、去分析为什么,为什么形成,为什么以这样的形式存在?接下来才是,理性思考,沉着应对,付诸实际。 其实压力又可以理解成我们自己发现自己对于某些事情是难以应对的,能不能勇敢的的承认自己很有压力,并且结合自己的实力分析自己能不能应对,这是我们在学习者生存所必须面对的事情。这时又涉及到下一个问题认识自我。 面对自我 关于认识自我面对自我这样一个议题,首先想了解一下,什么是真正的自我?关于自我的心理学理论很多,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好多人都谈过。但是一旦分析到自身,我们就必须面对一个必须面对但是却不容易弄清楚的问题。哪才是真正的我自己?是我们不停地告诉自己的那个自我?比如说:我是好动的,我喜欢安静的生活,

5、再或者是,我喜欢带有挑战性的运动,我钟情于某种音乐等等。但是这样的自我真的可靠吗?人们对于自我的认识总是会受到一些外界的因素的影响,比如说,家庭环境,教育,既往取得成绩,包括文化传媒等等,都可能成为左右我们认识我们自己的因素。人类文化学的角度上一这有这样的论断,纷繁复杂的社会,高度发达的传媒,人们越来越难区别哪些才是自己的观点,哪些才是内心的选择。所以说,认识自我是接受自我的第一要务。但是必须清楚的是,认识自我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贯穿一生的主题。 而面对自我可以从这样两个角度来分析。第一,面对自我的并非完全符合社会评价体系的人个特点。一个一度被定义为坚强的人是很难面对自我成分里脆弱的一面

6、的。也就是说,人们很难与承认不完美,这点不难理解。所以分享我看书时得到的一句箴言承认不完美,心灵才自由。 而第二点才是此刻要谈的重点。关于约拿情节,来自圣经的故事,比喻人们害怕面对重要的伟大的任务,逃避承认自己具有的伟大的能量。马斯洛这样认为:大多数人都没有真正理解人性所能够达到的高度,人们不仅惧怕自己身上最坏的东西,也惧怕自己身上最好的东西。所以说,真正的相信自己的的人有安全感的人才有能力去承担自己的使命,实现自己的理想,很多时候人们无法完成自己的使命,并不是因为能力不够,而是不愿意去相信自己的实力。人们常常羞耻于做一个心地善良、充满爱心的人,也就是羞耻于做一个高尚的人。这种对于美好本性的忌

7、讳在青春期的男孩子身上最为明显。为了看起来体格健壮、态度沉着、无所畏惧,他们常常会残酷地抛弃所有可能被称为女人化的、女人气的、柔顺的特征。 其实这种情况并不限于男孩子,它在社会上相当普遍。一些十分聪明的人常常会对自己的智力持矛盾的看法。为了和普通人一样,他们甚至会完全否定自己的智力,尽量去逃避自己的命运,要一个有创造力的天才承认自己的天赋,完全接受它、发挥它,超越自己的矛盾心理,常常需要很漫长的一段时间。 勇于选择 这个议题也是与自我成长紧密相连的一个因子。社会学家发现,人们总是倾向于被选择,害怕面对必须的选择。也就是说,对于我们无可奈何必须做的事情,人们会表现出更高的欢迎度。就比如说,琳琅满

8、目的商品常常让人们挑花了眼,面对难以预计的诱惑,茫然和痛苦甚至会高过欣喜和快乐。甚至在心理学上有这样的的疾病:选择恐惧症,也称作选择困难症。选择恐惧,显而易见是不自信和逃避责任的心理,缺乏自立意识,害怕失败。患上这种病的人面对选择时会异常艰难,无法正常做出自己满意的选择,在几个选择中必须做出决定的时候很恐慌,惊慌失措,甚至汗流浃背,最后还是无法选择,导致对于选择产生某程度上的恐惧。 所以,一个内心健康的人必然是一个敢于做出决定的人,即使即将面对的是无尽的灾难或是麻烦,但是依旧有勇气承担自己的责任。心理健康的人至少是要面对以上的几个问题的。诚实的面对自我,勇敢的做出选择,合理的人身和排遣压力,享受生活的快乐和幸福。行文至此好,发现自己的观点是否太过于朴素,不过这也是必须承认的事实,好在真实自然,是自己实实在在的学习心得和生活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