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来真正做学问有成就的学者都不懂得什么......阅读附答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9268887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来真正做学问有成就的学者都不懂得什么......阅读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历来真正做学问有成就的学者都不懂得什么......阅读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来真正做学问有成就的学者都不懂得什么......阅读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来真正做学问有成就的学者都不懂得什么......阅读附答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来真正做学问有成就的学者,都不懂得什么.阅读附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历来真正做学问有成就的学者,都不懂得什么秘诀,你即便问他,他实在也说不出。明代的学者吴梦祥自己定了一份学规,上面写道:古人读书,皆须专心致志,不出门户。如此痛下工夫,庶可立些基本,可以向上。或作或辍,一暴十寒,那么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看来这个学规中,除了“不出门户的关门读书的态度不值得提倡以夕卜,一般都是很好的见解。事实确实是这样。不论你学习和研究什么东西,只要专心致志,痛下工夫,坚持不断地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最怕的是不能坚持学习和研究,抓一阵子又放松了,这就是“或作或辍,一暴十寒的状态,必须注意克服。吴梦祥

2、的这个学规对我们今天仍然有一些用处。这种学规早在宋代就十分流行,特别是朱熹等理学家总喜欢搞这一套。但是其中也有的不是学规,而是一些经验之谈。如陈善的?扪虱新话一书写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那么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那么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也。用现在的眼光读这一段文字,也许觉得他的见解很平常。然而,我们要知道,陈善是南宋淳熙年间,即公元12世纪后半期的人。在那个时候他就能够提出这样鲜明的主张,也算是难能可贵的了。他主张要读活书而不要读死书,就是说要知入知出;要体会古人着作的精神和实质而不要死背

3、一些字句,就是说要体会古人用心处而不可死在言下。不但这样,他还反对为读书而读书的倾向。他主张读书要求实际运用,并且要用得灵活,即所谓“透脱。你看他的这些主张,难道不是一种反教条主义的主张吗?他的这个主张,过去很少有人注意,因为他的声名远不如朱熹等人,但是他根据自己读书的经验而提出了这种主张,我想这还是值得推荐的。宋儒理学的代表人物中,如陆九渊的读书经验也有可取之处o?陆象山语录有一那么写道:“如今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接着,他又举出下面的一首诗:“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这就是所谓“读书不求甚解的意思。本来说不求甚解也并非真的不要求把书读

4、懂,而是主张对于难懂的地方先放它过去,不要死扣住不放。也许看完高低文之后,对于难懂的局部也就懂得了;如果仍然不懂,只好等日后再求解释。这个意思对于我们现在的青年读者似乎特别有用。注:涵泳:深入体会。节选自?不要秘诀的秘诀1文中作者肯定的读书态度和办法是什么?最好用文中语言作答_2下面是关于本文行文特点和根本结构的分析,请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A作者在引述古代学者关于读书学规和办法的经验之谈后,接着对其作阐释和评述,并且融入自己的观点和态度。B引述陆九渊的诗句后,作者只对其中一句作了评述,是因为其他诗句与读书办法和态度无关。C引述评述再引述再评述,如此循环,是本文行文的主要特点之一。D本文虽然有三段引述三段评述,结构看似涣散,其实是紧凑的,因为有一条读书办法和态度的主线相牵连。3作者在引用陆九渊的诗句后,只对其中的“未晓不妨权放过作了阐释,而不像前面两段在引用后作全面阐述,这是为什么?_4结合你的学习体验,谈谈文中倡导的读书态度和办法在我们学习中的作用。_参考答案:1专心致志;知出知人;不求甚解2B3这段话着重论述读书要不求甚解所以只对“未晓不妨权放过作了阐释和评述。4“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