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晚工程投资环境说明书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926763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晚工程投资环境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爱晚工程投资环境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爱晚工程投资环境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爱晚工程投资环境说明书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爱晚工程投资环境说明书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爱晚工程投资环境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晚工程投资环境说明书(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爱晚工程投资环境说明书12020年5月29日文档仅供参考北京爱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爱晚工程项目投资环境说明书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二一四年三月目 录目 录I一、吉林市市情1二、吉林经开区区情4三、吉林经开区西区城市综合配套区发展初步规划6四、成本预算10附件33附件1: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自然气象条件33附件2: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情况34附件3: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至各地距离35附件4:水、电、汽参考价格36附件5: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执行的环保政策标准37附件6: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区)规划图39 一、吉林市市情吉林市坐落在长白山麓、松花江畔,原名”吉林乌拉”,满语意为”

2、沿江之城”。吉林市是吉林省第二大城市,中国唯一一座省市同名城市,是全国32个特大城市之一。全市幅员面积27120平方公里,总人口450万,辖4区5县(市),市区面积3636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167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约200万。建有2个国家级、15个省级开发区。吉林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吉林市城市性质为:以化工为主的工业基地,是东北地区和吉林省重要的中心城市,是具有北方特色的旅游城市,是国务院命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长吉图开发开放战略背景下,吉林市坚持科学发展、快速发展、已形成化工、汽车、冶金三大支柱产业,碳纤维、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能

3、源、农产品加工、非金属矿产加工三大传统产业为主体的新型产业体系,正在重点推进”十大功能区”建设,将建设成为东北和东北亚重要的新型产业基地、旅游度假名城和生态宜居城市。(一)区位条件 吉林市位于吉林省中部偏东,东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西临长春市、四平市,北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接壤,南与白山市、通化市、辽源市毗邻。吉林市区位优势明显,自古就是三省通衢,是东北老工业基地主要城市、吉林省第二大城市,位于东北亚几何中心,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重要腹地城市、第三条欧亚大陆桥的节点城市。(二)资源条件1、水力资源 境内水系发达,水资源总量162亿立方米。能源充沛,现有丰满等3个梯级水电站和2个大型发电厂,总装机容

4、量460.29万千瓦,年发电量127.6亿千瓦时,是中国北方少有的水电丰沛城市。吉林市境内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66.61亿立方米,当地地表水平均水资源量71.67亿立方米。城区地下水资源量2.02亿立方米,可开采量2.19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3875立方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8倍,北方城市的5.4倍。2、矿产资源境内已发现矿产资源171种,潜在价值1475亿元,其中镍、钼、耐火粘土储量居全国前列,铁、金、煤、电石灰岩、硅灰石、镍、钼、橄榄石等9种矿产资源都居全国前10位。已探明的矿种共计58种,占全省已探明储量71种的81%,有10种金属矿、13种非金属矿,钼、镍为中国第二大矿床,钼矿储量占

5、全国20.9%,有色金属、贵金属矿储量居全省首位。矿产地223处,矿化点1082处,已开采的2种。(三) 城市功能 1、城市供电吉林市拥有220千伏线路38条,1215公里,变电所13座,容量308万千伏安,66千伏线路125条,2455公里,变电所181座,容量445万千伏安,可充分满足地区内企业居民的正常见电。2、城市供热 全市经营性供热面积4100万平方米。其中,热电联产供热面积3100万平方米,区域锅炉房供热面积655万平方米,分散小锅炉供热面积345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为76%。到 ,集中供热面积达到5100万平方米。3、城市燃气 天然气长输管线208公里,市区中压输配管线146

6、.5公里,低压管网414.2公里。天然气年供气总量5232万立方米,其中管道供应4700万立方米,车用气532万立方米;管道燃气用气人口约20万户、70万人;液化石油气年供气总量4.8万吨,用气人口约59万人。到 ,城市管道然气用户普及率达到90%以上,各县(市)均通达使用天然气。4、城市供水 城区共有9座水厂,其中水务集团5座,企业自管4座;日供水能力55.7万吨,其中水务集团50.5万吨;实际供水量33.39万吨,其中水务集团日供水32万吨;人均日用水量159升;供水管线长度1022公里,城市供水普及率达到97.82%。到 ,市政日供水能力达到60.5万吨。5、城市排水 建城区排水干线总长

7、度达到816公里,其中雨水干线580公里,污水干线236公里;现有污水处理厂2座,污水处理能力54万吨/日,其中水务集团污水处理公司30万吨/日,吉化污水处理公司24万吨/日;实际污水处理量39.2万吨/日,其中水务集团污水处理公司24.5万吨/日;污水处理率90.12%。到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6、铁路运输 吉林市铁路布局衔接长图线、沈吉线、吉舒线、拉滨线四条铁路线,共计运营里程582公里。市区内主要有两个客运站、五个货运站、一个编组站,其中吉林站为沈阳铁路局第五大客运站,日到开旅客列车32对、旅客到发量4.9万人。7、民航 吉林市与长春共用长春龙嘉国际机场,距吉林市区60km。

8、长吉城际铁路从机场穿过,使机场到市区仅需25分钟。该机场与国内23个城市及日本、韩国、俄罗斯、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直接通航。二、吉林经开区区情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吉林经开区)1998年建区, 经国务院批准晋升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黄河以北唯一的国家级专利产业化试点基地,是国家科技部确定的吉林国家级碳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核心区域,经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一)开发区简介吉林经开区行政辖区103平方公里,区域水丰电足,交通物流方便;政通人和,产业基础雄厚。建区以来,经开人发挥了”不辱使命、埋头苦干、握沙成团、率先发展”的经开精神,经过十几年

9、的艰苦奋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区域经济以30%的年均增长速度实现了快速增长。按照总体规划和发展战略,吉林经开区将依托现有资源和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精细化工、生物和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力争在”十二五”末迈入千亿级开发区行列,建成一座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生态工业新城。(二)历史沿革1998年12月16日吉林省政府批准成立吉林经开区(省级开发区),1999年1月21日吉林经开区正式挂牌成立。 4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三)区域面积吉林经开区设立之初,行政辖区土地面积103平方公里,规划区面积28平方公里。后经区划调整,将双吉街道划归昌邑区管理,现开发区行政辖区土地面积

10、为89.72平方公里(含三道岭子6.11平方公里), ,经国土资源部对全国开发区的四至范围进行确认后(东至松花江,南至九站乡九站村,西至九站乡寇家村,北至通溪河),开发区的规划面积核定为为20.46平方公里。(四)地理位置吉林经开区位于吉林市西北郊,地处东经12630,北纬4358。距离市区16公里,距离省会长春83公里,距离长春龙嘉国际机场65公里。吉林经开区以长(春)图(门)铁路为界,分为东西两个区,东区内规划”三横二纵”的干道路网及次干道路网现已建成。(五)水利资源由松花江、拉林河、牡丹江3个水系的部分河段和支流组成。全区蕴藏2350万千瓦电力资源,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降水量715.7毫

11、米,多年平均降水总量194亿立方米。境内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66.61亿立方米,当地地表水平均水资源量71.67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入境水量87.36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10.67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1843立方米,考虑入境水量,人均水资源量3875立方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8倍,北方城市的5.4倍。城区地下水资源量2.02亿立方米,可开采量2.19亿立方米。境内东部、东南部丘陵山区为中小河流的发源地,地表水资源较丰富,但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相对贫乏;西部主要为分布在第二松花江、饮马河等中下游河流的河谷平原,地表水资源较丰富,分布相对均匀。地下水主要是松散岩类孔

12、隙水,在空间上分布较均匀,水资源较为丰富。三、吉林经开区西区城市综合配套区发展初步规划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区是吉林市北部工业新城城市综合配套区(以下简称工业新城综合配套区)的中心,在吉林市总体规划中确定为吉林市北部城市副中心,规划面积2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35万,起步区规划面积约为8.3平方公里,主要服务于吉林市北部工业新城。(一)工业新城综合配套区整体开发背景吉林市在形态上是典型的沿江带状城市,在新的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了以中心城区为节点向南北两个方向延伸的发展战略,确立了”南居、中商、北工”的空间布局,在城市南、北两个方向分别规划了南部居住新城和北部工业新城,近年来经过”退二进三”城市发展战

13、略的实施,主城区的原有工业企业逐步搬迁到北部工业新城。吉林市北部工业新城包括现有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吉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和吉林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金珠工业区两个省级开发区,规划面积约300平方公里,当前集中了全市约70%的工业企业。在新一轮吉林市总体规划中已经把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综合配套区(经开西区)规划为吉林市北部城市副中心,是北部工业新城的唯一城市综合配套区。(二)工业新城综合配套区整体开发的优势北部工业新城是吉林市未来工业项目布局和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着重发展基础化工、精细化工、化纤、造纸、冶金、碳纤维新材料厂和现代服务等产业。到 ,北部新区工业产值

14、将达到2500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70左右,实现再造一个”吉林市”的目标。到2020年,基本完成北部新区整体开发建设,规模工业产值将再翻一番。北部工业新城到中心城区的距离均在20公里左右,相对中心城区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区域独立性,从长远发展看,近300平方公里的工业新区不可能完全依托中心城区,必须发展与中心城区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城市区域中心综合配套区作为工业新城的支撑。规划中的北部新城城市综合配套区位于吉林经开区西区,东侧为金珠工业区,南侧为化工循环示范园区,西侧为高新北区,地理位置处于北部工业新城的核心区域。随着化工园区、经开区、高新北区的不断开发建设,北部工业新城已初具规模,但城市的

15、综合服务设施却一直依托中心城区,这种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严重制约了北部工业新城的进一步发展。工业新城城市综合配套区的开发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吉林市北部城市副中心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功能布局;将全面提升北部工业新城的城市综合配套能力,优化招商引资总体环境,促进北部工业新城的快速发展。(三)工业新城城市综合配套区整体开发初步规划规划空间结构布局主要为”两轴、三带、四心”。1、”两轴”即商务服务轴,商业文化轴。九江大道是经开区与高新北区、化工园区联系的主要通道,是吉林市产业发展带的中轴线,靠近城际铁路车站,是北部工业新城对内、对外交通的重要枢纽。为突出北部工业区新城核心服务区特点,以九江大道为轴线设置商务服务轴。主要布置行政办公中心、金融中心、会展中心、创意创业中心、科技研发中心、甲级写字楼、商务宾馆等商务服务设施,突出现代化工业新城特点,重点体现现代、高效。珲春北街位于西区中心轴线,也是与中心成区联系的主要通道,是吉林市城市功能轴的延伸。其北端为规划的商务服务轴,东西两侧为主要的生活居住区,规划以此为轴线设置商业文化设施。重点布置大型城市综合体、影剧院、图书馆、体育馆、星级宾馆等商业文化设施。沿珲春北街商业文化轴,规划设置商业文化步行街。主要布置有大型超市、图书馆、影剧院、星级宾馆、医院等大型商业文化设施。2、”三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