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重点笔记归纳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9267003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重点笔记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心理学重点笔记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心理学重点笔记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心理学重点笔记归纳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心理学重点笔记归纳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重点笔记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重点笔记归纳(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学笔记js范围:第一至第五章 撰写日期:2013.07.11第一章 概论第一节 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psyche(心灵)+logos(解说、研究)(1)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1.人们外显的行为表现是受到内隐的心理活动支配和调节的。2.心理活动在行为中产生,又在行为中得到表现和发展。(把握共同规律)具体定义: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科学性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1.自然科学方法:系统观察和直接实验2.自然科学重要标准:客观性对信息的选取是取决于信息本身而非研究者的个人偏好 准确性尽可能准确

2、和精确的搜集信息 可检验性任何结果都是在多次的检验之后得出的,排除了所有的不一致性第二节 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心理学是一门具有长远历史但又很年轻的科学。(哲学独立科学科学流派)1.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与构造主义心理学2.机能主义心理学3.行为主义心理学4.格式塔心理学5.精神分析学派6.人本主义心理学7.认知心理学第三节 心理学的主要分支(1)心理学的理论领域:实验与认知心理学、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生理心理学(2)心理学的应用领域: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教育与学校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广告与消费心理学、法律与犯罪心理学第四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根据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假设,进行

3、研究设计;采用恰当的方法技术搜集资料;按照一定程序进行结果的统计处理;最终进行理论分析,得出结论。基本方法:观察法、测验法、实验法和调查法(1)观察法:1.条件:对对象出于多种原因无法进行控制,研究对象在控制条件下会发生质的改变,由于道德伦理不该对之进行控制的行为。2.优势:自然环境下测试者行为和心理活动很少受到干扰,保持了资料的客观真实。3.劣势:被动地等待预期行为,观察的结果难于重复,并且结果的记录和分析容易受到观察者预期和偏见的影响。(2)测验法1.测试情形:了解个体或团体的心理特征,用来探讨心理特征与外界因素的关系,比较不同个个体或团体之间的心理差异2.注意问题:心理测试内容具备适用性

4、和科学性,编制程序有严格的科学规定和参数指标;其次,注意测试的目的及其适用的目标群体,遵照规定的方法实施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3)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反应变量)和控制能量类型:自然实验和实验室实验(4)调查法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类型:问卷法和谈话法第五节 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认识内外世界、调整和控制行为、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第二章 意识与注意第一节 意识的性质(1)意识的定义: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级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

5、状态和环境中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1.对外部事物的觉知2.对内部刺激的觉知3.对自身的觉知(2)意识的状态:可控制的意识状态、自动化的意识状态、白日梦状态和睡眠状态、特殊的意识状态第二节 注意(1)注意的定义: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2)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3)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维持功能和调节功能(4)注意与意识的关系:注意不等同于意识,注意和意识密不可分。(5)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1.不随意注意: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2.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3.随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但不需定意志努力

6、的注意第三节 生物节律、睡眠与梦(1)生物节律:有机体生理功能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他们的存在表明有机体内部存在一个生物钟随时监视着时间的进程。类型:1年、28天、24小时(日节律,睡与醒的周期性循环)、90分钟(2)睡眠与失眠1.睡眠阶段:清醒状态beta第一阶段过渡期冥想状态alpha第二阶段轻度睡眠期theta第三、四阶段深度睡眠期delta第五阶段REM期2.人的睡眠时间占据人生的三分之一。3.睡眠表现:情境性失眠、假性失眠、失律性失眠、药物性失眠(3)梦1.定义:梦是人在睡眠中尤其是在REM睡眠时期神经系统活动的结果,梦也是一种心理活动,是意识的一个层面活动的结果(无意识存在)。2.特征

7、:梦境主要与自己有关,人们很少梦见公共事物;梦境受生活环境影响,与当前的生活事件有关;睡眠中的外在或内在刺激可以影响梦的内容。第四节 意识的特殊现象(1)催眠1.定义: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而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的状态,这种状态是在一种特殊情境下由催眠师诱导形成的。2.受暗示性影响因素:个体对催眠的态度和对催眠者的信任感、个体的身心条件与个性特点3.催眠诱导:催眠者运用暗示性的语言,对受暗示性较高的个体进行诱导,使之进入催眠状态的过程。内容顺序:疲倦发困和朦胧欲睡感官逐渐迟钝忘却一切体验幻觉现象醒来之后忘记催眠中的一切经验醒来之后执行动作4.心理特征:感觉麻痹、感觉扭曲和幻觉、解除抑制、对催眠经验

8、的记忆消失5.理论:催眠是角色扮演、催眠是意识的分离(2)心理促动药物的影响:镇静剂、兴奋剂和迷幻剂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第一节 感觉概述(1)感觉的定义:人们的感官对不同刺激能量的察觉,并将它们转换成神经冲动传往大脑而产生的。(2)感觉的类型:视听(远距离感觉)、味嗅皮肤即温触痛(近距离感觉)、内部感觉(机体觉、肌动觉和平衡觉)、超感知觉(3)感觉的生理机制:收集信息转换(感受器)传导(传入神经、丘脑)加工(皮层和感觉中枢)(4)感受性: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5)感觉阙限: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发生变化时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是检验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标,分为绝对(物理量为了引起刚能察觉的感觉所需要

9、的最小数量)和相对(人们对两个刺激之间最小差异的察觉能力)感觉阙限。(6)刺激试验规律: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第二节 视觉(1)视觉的定义:可见光刺激感应(2)基本视觉现象:视觉适应、色觉1.视觉适应:视觉方面上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的变化。2.色觉:在一定强度下,一种波长的光引起一种特定的颜色感觉。色觉属性:色调、饱和度和亮度(3)视觉的机制:眼睛(眼球构造和感光细胞)、色觉理论(三原色说和拮抗理论)第三节 听觉(1)听觉的定义:对声波的感应刺激(频率、振幅和正弦波)(2)基本听觉现象:声音的属性(音强、音高和音色)、听觉的适应与疲劳、声音的混合与屏蔽(强度和频率的差度小和大)(3)听觉

10、的机制:人耳(外耳耳鼓中耳卵圆窗内耳听觉神经)、听觉理论(位置学说、频率匹配学说)第四节 知觉感觉的整合(1)知觉的一般概念: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2)知觉不仅需要具体的客观事物,还需要借助于过去经验或知识的帮助。(3)知觉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4)知觉的类型: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和嗅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和社会知觉(5)知觉的特性:整体性(接近性、相似性、连续性、封闭性和良好图形)、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6)知觉的机制:深度知觉

11、、运动知觉、时间知觉1.深度知觉:来自刺激方面的深度线索(大小、视野中的高度、遮挡、线性透视、纹理变化、光照与阴影)、来自视觉线索本身的深度线索(调节与幅合、双眼视差)2.运动知觉(正常情况下,一个人在环境中活动时,不仅视网膜上的视觉流水般的移动位置,而且还是常伴随有前庭与触觉发生)3.时间知觉:形式(对时间的分辨、确认、持续估量和预测)、线索(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有机体各种节律性的活动、借助计时工具)、影响因素(感觉通道的性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个体的兴趣和情绪)第五节 社会知觉(1)一般概念: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和判断的过程。(2)内容:对

12、人的知觉、对社会事件因果关系的知觉、对人际关系的知觉(3)独特性:认知对象的独特性、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的特殊性(4)过程:信息的搜集和选择、信息的整合过程(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社会刻板效应)第四章 记忆与学习第一节 记忆概述(1)记忆概述: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2)记忆的基本过程:信息进入记忆系统(编码)信息储存在记忆系统(保持)信息在记忆系统中提取(提取),即回忆和再认(3)记忆的类型: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第二节 记忆系统(1)感觉记忆:感觉寄存器、瞬时记忆(2)短时记忆:工作记忆(以声音代码形式储存、

13、七加减二存储、保持性复述和精确复述)(3)长时记忆(语义编码或视觉编码、层次化模型和语义网络模型)第三节 遗忘(1)遗忘的进程:遗忘曲线(遗忘速度由快到慢,长时记忆能够持续保存数十年)(2)遗忘的原因:消退、干扰(前摄干扰、倒摄干扰)(3)影响因素:与编码信息联系的紧密程度、情景和状态的依存性、情绪的作用(4)有意遗忘的作用:人们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心理防卫机制(5)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地点法、韵律法和记笔记第四节 学习(1)学习的定义: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有所表现。学习是一种适应性且通过相应行为变化

14、得以持久体现的活动。(2)学习过程的一般模式新信息被学习者注意后,进入短时记忆,同时激活的长时记忆中的相关信息也进入短时记忆;新旧信息相互作用,产生新的意义并储存于长时记忆系统,或者产生外在反应。(3)学习的类型: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社会规范学习(4)学习的策略和方法1.复习策略:结束后的510分钟结束后的第二天一个星期后一个月后半年后2.复习次数:一般而言,过度学习的程度达50%时效果比较好。3.复习方法:阅读与背诵相结合、多种方式和感官协同合作4.组织策略:群集、摘录、划线、写标题、列提纲、做笔记等第五章 思维与创造性第一节 思维及其基本特征(1)思

15、维的概念: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2)思维的特征:间接性、概括性、思维与语言有密切关系(3)思维的过程:分析和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4)思维的种类: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聚合思维、发散思维/常规思维、创造性思维第二节 概念的形成过程(1)概念的定义:在心理学上指的是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高级认知活动的基本单元,包括在每个概念下的事物一般都具有共同属性和特性。(2)内容:内涵和外延(3)类型:日常概念(模糊)、科学概念(明确)(4)形成研究:假设检验再假设再检验。完成(人工概念推断)第三节 推理和问题解决(1)推理1.推理的定义:从一组具体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一般规律,或从一般原理演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思维活动。前者叫归纳推理,后者叫演绎推理。2.三段论推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