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要点:七年级下册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9263810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要点:七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知识要点:七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知识要点:七年级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知识要点:七年级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知识要点:七年级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知识要点:七年级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要点:七年级下册(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一、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1感受自尊的快乐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它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2知耻与自尊(1)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道羞耻的人。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不知羞耻的人永远不会有自尊。(2)在寻找自尊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被眼前的不足与缺点蒙住眼睛,看不到自己的优点,体验不到自己的价值,对自己很失望,甚至产生沉重的耻辱感,这对我们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3)一个人有缺点并不可怕,关键是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将缺点转换为优点。3虚荣与自尊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的荣耀、光彩的心理。虚荣心重的人,常常将名利作为支配自己行动的内在动力,

2、总是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一旦他人有一点否定自己的意思,自己便认为失去了所谓的自尊而受不了。二、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1同样的自尊同样的快乐我们的自尊经常受到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所以我们也有责任去关注他人的自尊,维护他人的尊严。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2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1)要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2)尊重他人就要意识到他人同自己一样需要自尊。尊重他人,是我们的需要,也是我们的快乐。(3)为了自尊,我们需要借助他人的眼睛作为镜子,来更好地认识自己,然后把我们感受到的他人给予的美好,再转达给他人。这样,人人彼此尊重,互相接纳,共同

3、在自尊的快乐中成长。(4)在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他人善意的提醒,以便意识到自己的弱点、盲点与误区,激励我们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敞开心扉,虚心学习,大胆尝试,不断超越,增强自身实力,做一个有尊严、有价值的人。三、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1维护人格最重要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不做有损人格的事。2自尊者豁达(1)我们应该养成一种豁达、开朗的性格,可以更多地欣赏来自他人的智慧,感受自尊的快乐。(2)自尊要适度。适度的自尊有助于我们面对批评,改正错误;过度的自尊,则使我们过于敏感,作茧自缚,体验不到生活的乐趣。3善于尊重他人(1)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2)

4、真正做到尊重他人,就要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同身受,推己及人。尊重他人,首先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其次,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一、“我能行!”1自信一族自信是人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2超越自负,告别自卑自卑与自负都是自信的误区。自卑的人轻视自己,往往看不到自己的能力,即使可以做得很好,也不敢尝试;自负的人,自以为了不起,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看不起别人,自以为是。只有自信的人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既能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能看到自己的缺点。二、自信是成功的基石1“一对孪生子”共有的心态自负与自卑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自负者追求的目标从一开始

5、就是虚假的,自负可以带来一时的情绪高涨,但意气用事招致的挫折会即刻使他感到沮丧、颓废,从而走向自卑。自卑者会产生对自己的憎恨,憎恨自己的不完美,憎恨自己的无能为力,由此更强化了自卑感。因此,不管是自负者还是自卑者,都会远离成功。2自信有助于成功自信者具有追求成功的良好心理品质:乐观、好奇与专注,有目标,注重行动,体验过程,所以可以减少外界的干扰,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最快、最好地到达胜利的终点。三、唱响自信之歌1看到进步与长处有自信才能有成绩,有成绩就会更自信;发现自己的长处是自信的基础。2增强信心与实力相信自己行,才能大胆尝试,接受挑战;实力是撑起信心的最重要支柱。3做自信的中国人我们只有把

6、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发展结合在一起,我们的自信才有坚如磐石的根基。一个有强烈民族自信心的人,必定会在国际交往中自觉地展示我们中国人的气度和风采,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绝不会做有损国格的事情。第三课走向自立人生一、自己的事自己干1自立人生少年始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立能力的过程。2人生需自立(1)我们终究要离开家庭和学校的呵护,走进社会,经风雨、见世面。(2)自立作为成长的过程,是我们生活能力的锻炼过程,也是我们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过程。经过这个过程,才能成为一个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能够自立自强的人。(3)如果不能从现在起,自觉地储备自立的知识,锻炼

7、自立的能力,培养自立的精神,就难以在未来的社会中自立。二、告别依赖走向自立1不能再有依赖依赖思想会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精神;使人缺乏生活的责任感,造成人格的缺陷;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2自立与自主(1)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2)告别依赖,一个重要的表现是独立的生活。要独立生活,就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的前提是要自主,自主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能力。一个没有主见的人,很难在生活中自立。3多实践,多锻炼(1)培养自立能力最基本的就是要立足于自己当前的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2)培养自立能力要大胆地投身社会

8、实践。只有在社会生活中反复锻炼,不断实践,才能逐步提高自立能力。第四课人生当自强一、人生自强少年始1自强,进取的动力(1)自强是一种精神,一种美好的道德品质,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巨大的作用。(2)自强精神表现在方方面面:在困难面问不低头,不丧气;自尊自爱,不卑不亢;勇于开拓,积极进取;志存高远,执着追求;等等。(3)自强是一个人活出尊严、活出个性、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是我们健康成长、搞好学习、将来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自强不息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熔铸成的民族精神。2自强,通向成功的阶梯(1)自己主观上想不想自强,对一个人的成功有重要的作用。(2)自弃与自强是对立的。自弃的人没有理想和追求,最终将

9、一事无成。二、少年能自强(1)理想,自强的航标。要成就一番事业,就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有了理想,就有了进取的不竭动力。要自强首先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为人生的理想执著追求,是所有自强者的共同特点。(2)战胜自我,自强的关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能战胜自己的人必定自强。(3)扬长避短,自强的捷径。要想自强和成功,就一定要认识自己的长处、天赋和兴趣,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确定自己努力的方向,我们的主动性就会得到充分发挥。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一、人生难免有挫折1挫折与人生相伴(1)挫折,即人们所遇到的失利、失败和阻碍等。(2)造成挫折的因素有多方面:如不能预测和及时防范的天灾人祸;各种人为因素;个人

10、的道德品质、智力、体力、外貌的缺陷等使我们遭受挫折。(3)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人们正是在不断地认识挫折、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2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结果面对困难和挫折,大致有三种人。第一种是胆怯、懦弱的人。他们一遇到挫折和困难,就放弃目标,结果必然是一事无成。第二种是意志不坚定或者容易满足的人。这样的人做事不能坚持到底,所以不会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第三种也是意志坚强、有坚定信念的人。他们勇于面对挫折,向困难发出挑战,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样的人能够获得成功,实现生命的价值,享受真正的人生。二、挫折面前也从容1“艰难困苦,玉汝于成”(1)挫折一方面使人前进的步伐受到阻碍,从而产生忧愁、焦

11、虑、不安、恐惧等消极心理;另一方面又有利于人们磨砺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2)人们在战胜一次又一次挫折后赢得的最宝贵的礼物是智慧。2寻找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1)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2)正确地认识挫折,采取恰当的解决方法。(3)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这是战胜挫折、克服消极心理的有效方法。(4)会自我疏导。其方法有合理宣泄法、移情法、目标升华法等。第六课为坚强喝彩一、让我们选择坚强1坚强意志的表现(1)意志坚强的人,对自己行动的动机和目的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2)意志坚强的人,能在复杂的情境中冷静而迅速地判断发生的情况,毫不迟疑地采取坚决的措施和行动。(3)意志坚强的人,在碰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可

12、以调节自己的消极情绪,控制自己的言行,不灰心、不气馁、不焦躁;面对胜利和成功,不骄傲、不自满。(4)意志坚强的人,能够以顽强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战胜挫折和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2实现人生目标的保障(1)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需要坚强意志。(2)走出失败的阴影,需要坚强意志。(3)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坚强意志。(4)成就一番事业,需要坚强意志。二、钢铁是这样炼成的1我的意志品质2磨砺意志,学会坚强(1)磨砺坚强意志,必须树立明确的目标。(2)磨砺坚强意志,要从细微之处做起,从小事做起。(3)磨砺坚强意志,应善于管理自己。(4)磨砺坚强意志,要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

13、一、走近法律1我们身边的规则(1)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2)法律的特征法律具有三个最为显著的特征。一是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二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三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2生活离不开法律(1)我国法律的本质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2)我国法律的作用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它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其突出的表现为:如果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处理。法律为人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它还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法律具有保护作用:它是我们生活的“卫士”;是国家生活的保障;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

14、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所以,学法、用法、护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爱法是我们应取的态度。二、法不可违1谁都不能违法(1)违法行为的含义及类别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根据其违反的法律,可以将它们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1)行政违法行为就是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2)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3)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刑法的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的情节比较轻微,相对刑事违法行为而言,对社会危害性较小,因此称它们为一般违法行为。2犯罪必受惩罚(1)犯罪的基本特征第一,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第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第三,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2)我国刑罚的种类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主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三、防患于未然1认清犯罪危害人的行为是受思想观念支配的。道德水平高低、法制观念强弱,会直接影响人们遵纪守法还是违法犯罪。犯罪不仅对社会、对他人造成巨大危害,也给家庭、给自己带来灾难。2加强自我防范无数事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