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常见意境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9260466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之常见意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诗歌鉴赏之常见意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诗歌鉴赏之常见意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诗歌鉴赏之常见意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之常见意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之常见意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鉴赏之常见意境、表达技巧、情感类型: 一、要点梳理(一)古诗中常见意象及含义:1、诗歌常见人物形象(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 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 自负的性格。(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 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 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 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

2、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 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 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 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 兄弟(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 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

3、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 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2、诗歌常见景物、事物形象落日、夕阳:悠闲,壮阔,或抒垂暮,凄凉之感。王禹偁村行:“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李商隐乐游园:“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王维渭川田家:“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浮云:浮云漂泊不定,表游子离思。 杜甫梦李白:“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花草树木类:柳树以折柳表惜别。“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 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4、。汉代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 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 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 别和送别之所。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 打芭蕉,表凄凉之音。杨花 有飘零之意。梅花:凌霜傲雪,迎风独立,不迎世俗,坚强高洁。陆游梅花绝句:“闻道梅 花折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卢梅坡雪梅:“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 评章。”芳草:伤春感时。苏轼蝶恋花:“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梧桐:因秋天梧桐叶落,风吹枯叶,瑟瑟作响,含凄凉之意,常和细雨连用,共抒凄楚

5、悲凉之情。孟郊秋怀:“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李清照声声慢: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落花古人云“落花有意”,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 型主题。“落花”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 焦虑、忧伤。如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唐诗人刘希夷代 悲白头翁“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 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动物类杜鹃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 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 血,其声哀怨凄悲

6、,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 系在一起。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 们的乡愁乡思。燕、莺、蜂、蝶:蕴春意盎然之意。王驾雨晴:“蜂蝶纷纷过 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 啄春泥。”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甫江畔 独步寻花:“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寒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 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因此,寒蝉 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 深。”西陆:秋天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

7、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 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 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鸿雁:思归之意。雁是候鸟,春秋迁徙,每至此时,大雁奋力飞回故巢,往往牵动 游子浓浓的思归之情。韦应物闻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 高斋闻雁来。”李涉润州听暮角:“惊起暮天沙雁,海门斜去两三行。”温庭 筠苏武庙:“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李清照一剪梅:“雁 字回时,月满西楼。”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如杜甫旅夜书怀“名 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鹧鸪 它鸣叫声似“行不得 也哥哥”,后来多用衬托处境的艰难或

8、心情的惆怅。如辛弃疾菩萨蛮;“江晚 正愁予,山深闻鹧鸪。”事物类 关山月:月照关塞,显出边地之荒凉,征人之辛苦,亦有征夫思家,思妇怀远之意。乐府题解曰:“关山月,伤离别也。”卢思道从军行:“关山万里不可越, 谁能坐对芳菲月。”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崔 涂孤雁:“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王昌龄从军行:“更吹羌笛关 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悉。”孤帆:孤独或思念之意。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 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冑:“漠 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孤城、关隘:抒征夫离绪。高适燕歌行:“孤城落日斗兵稀。”后汉书班 超传:“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

9、生入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 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 门关。”栏杆:思乡,忧愁之意。杜甫登岳阳楼:“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羌笛、胡笳是古代出自西部的一种乐器,它发出的声音凄切哀婉,唐代边塞诗中经 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范仲淹渔 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 发征夫泪。”羌管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送别时所唱歌曲称作“渭城”、 “阳关”。出自王维渭城曲“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冯延巳 鹊

10、踏枝“醉里不辞金盏满,阳关一曲肠千断。”黍离、麦秀诗经黍离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过西周故都,看 到故都长满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魏晋向秀的思旧赋并序“叹黍离 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 感之情。如许浑登洛阳古城:“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二)古诗中的常用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简单说,凡是能够更好地表达出诗歌效果的手段、 方法都属于表达技巧的范畴。在具体鉴赏过程中,表达技巧一般包括三方面内容:1. 修辞方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2. 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是五种最基本

11、的表达方式,但在诗歌中 应重点掌握的是描写和抒情,具体来讲描写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侧面、白描细节等; 抒情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3. 其他表现手法 描写和抒情中包含的具体内容也是表达方式,所以这里用“其他” 来概括另外常用的表现手法,具体包括:对比、照应、衬托、渲染、双关、铺垫、 抑扬、联想、想象等(三)古诗中常见情感类型 鉴赏古诗,可以熟悉古人的审美的习惯,诸如“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 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归纳诗歌中的情感类型,可 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1、忧国伤时(1)反映社会的黑暗,如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

12、有冻死骨”。(2)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3)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春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4)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5)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2、建功报国(1)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2)报国无门的悲伤,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 古。(3)山河沦丧的痛苦,如文天祥过零丁洋、 陆游示儿。(4)年华消逝,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3、思乡怀人( 1 ) 羁旅愁思,四)古诗鉴赏中常用术语 在鉴赏古诗的时候经常要用到鉴赏诗歌的术语,

13、这就是所谓的“会看的看门道”, 只有掌握必要的鉴赏术语,才能准确把握踩分点。 1、语言类 风格(1)激越高亢 如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等豪放派词作,其他像边塞诗中反映诗 人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决心的诗作;(2)清婉(新)秀丽 如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等婉约派,其他像山水田园诗人;(3)语言绮丽(重视修饰,色彩绚丽,词藻华丽,极尽铺陈之能事); 菩萨蛮 温庭 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鳃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 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4)语言平易(浅显易懂,口语化,但含义隽永),如李绅的悯农二首。(5)沉郁顿挫 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6)雄健、雄浑

14、 特点(1)清新自然 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如王维的山水诗。(2)平淡质朴 选用确切的词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真切深刻,平易近 人,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3)绚丽 色彩绚丽,词藻华丽,渲染气氛,极尽铺陈之能事,如李商隐的诗。(4) 明快 斩钉截铁,一语中的,如白居易的新乐府诗。(5)含蓄 不直接叙述,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引而不发,欲说还休,让读者去 体味,耐人寻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6)简洁 干净利落,言简意赅,如贾岛的诗。 2、评价主旨类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15、意在言外 言外之意 言在此而意在彼 弦外音,味外味 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藉 委婉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语意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3、技巧表达类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 托物言志: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 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寄寓 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 种事物上表现。衬托 烘托: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 渲染: 描摹色彩以 加强效果。 侧面描写: 对比: 目的是突出一方。怀古伤今 、借古讽今:追念古代,伤感现实。 起兴: 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其他还有:情景交融 、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借景抒情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等。4、文章结构类 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 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 呼应 照 应:前后的互相联系。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