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申报书范例2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9260215 上传时间:2023-10-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课题申报书范例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课题申报书范例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课题申报书范例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课题申报书范例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课题申报书范例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课题申报书范例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课题申报书范例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河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小 课 题 申 报 书涉及学段:高中初中 小学 幼儿园 其他(_)涉及学科: 语文 小课题名称: 四年下册第四单元运用逻辑化思维指导单图看图作文的策略研究 小课题负责人: 石曹薇 所在单位: 新元小学 联系手机: 13570313213 E-mail: 2013年10月一、本研究的立项依据。(包括对所研究问题的陈述和分析,对该问题的文献研究,解决该问题的设想,可加页)(一)研究目标本课题通过指导学生运用逻辑化思维(构成分析、过程分析、因果分析)进行看图习作,实现对图画具体、恰当的描写和记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并总结提炼相关策略,为小学阶段的看图习作教学提供一

2、定的指导作用。(二)研究问题的陈述和分析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习作是选一幅或画一幅秋天的图画,并根据这幅画进行看图作文。本想着学生学习了这个单元有关“秋天”的四篇课文后,加上教师相关的习作指导,对描述秋天的图画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但是从学生写的文章来看,发现效果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大部分孩子把写作的重心放在了对图画将会发生什么事情的想象上,而很少有学生在作文中提到图画发生的背景及原因,就连图上正在发生的内容,也有孩子只是一笔带过。他们把看图作文当成纯想象作文,从图上出发,义无反顾的扬起了想象的风帆。反而是那些写作水平较低的学困生,因缺乏想象力,只能老老实实地描述图中的内容,但也写得凌乱不堪,

3、不成整体。 看图作文,是根据少年儿童独有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而进行的一种观察、思维、想象、表达能力的综合性思维训练方式。看图作文是命题作文的基础,是所有作文训练的起点,一直贯穿于小学阶段作文训练的始终:一年级的看图说话;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看图写话,下册第七单元的先画后写;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选图或画图写作;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看图作文,下册第四单元看照片写作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看漫画写作,下册第二单元的看图作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根据图片报道写故事,下册第一单元看漫画写作等等。且在这些看图作文中,单图作文占据大多数。有些专家也提出这样的观点:学生看图作文真正成熟的标志是能较好地完成单幅图

4、看图作文。看图作文难在哪里?难在给出来的图是静止的,它不像一集又一集的连续剧那样,有声有色,有因有果,扣人心弦,里面很多空白点需要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进行自我想象和创造。尤其是单图看图作文,难度比多图看图作文更大。虽然我们从一年级就开始对孩子们进行看图说话、写话的训练,许多孩子到了高年级,看着图却仍坐如针毡,抠破了头皮,也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作文即使写出来,也缺乏真情实感。这样的现状至今仍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反观教师教学行为,不少老师非常注意写作技巧,写作模式的教育和引导,在教学不同的看图作文时,他们通常是让学生先认真看图之后,再确定记叙的基本内容,然后帮助学生选好角度,理清行文的顺序和层

5、次,最后引导学生认真选择词汇,精心锤炼语言。这种传统的看图作文的思维方式,是构思论写作的完美体现。这样的看图作文思维方式是凝固的、死板的,它泯灭了初学作文的学生们创新思维的嫩芽。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必定是模式化的、毫无个性、毫无创新的典型。在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三学段(56 年级)的习作目标中,对小学最后阶段的作文水平给出了这样的指标:“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这就告诉我们,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完成的任务首先

6、,孩子们的写作是基于他们自己情感的表达,而不是利用老师的框框条条来记录一些连自己都不感兴趣的东西。在看图作文中也是这样,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我表达”,即不同的孩子读同样的图画就会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表达方式,老师不应该用自己的思路去禁锢孩子的思维;其次,这里强调了写作素材的收集,并且告诉我们这些材料大都来自孩子们对生活的留心观察,并且还要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这就要求我们无论在哪种作文教学中,都要关注孩子们的生活实际与作文材料之间的关系,当然,看图作文也不会例外,我们要帮助他们找到图画与自己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以便帮助学生在写作时能够产生自己独特的感受;最后,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孩子们的作文要做到内容

7、具体,感情真实。因此,在看图作文中,更要求(三)对该问题的详细的文献研究。 我们教师带领孩子们找到一种简单易行的思维操作模式,来指导他们对图画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和记述。这种模式不仅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还要符合他们日常的思维方式,让他们在运用这样的思维操作模式的时候感到舒畅,易操作。无意间看到四川师范大学写作与思维研究所所长、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马正平的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中提到的逻辑化思维操作模式,正是我们寻找的思维操作模式。儿童喜爱提问题,到了哪儿都会用他们的小脑袋思考眼前所发生的一切小鸟为什么会飞,小树为什么要长高,我为什么会来到这个世界上如此多的为什么,却刚刚符合逻辑化思维操作模式

8、中的因果分析和因果综合。因果思维操作模式正要求孩子们通过不断地思考,提问来完成自己的思维过程,再把思维转化为文字。按照这样的思维操作模式来进行习作训练,孩子们操作起来就容易多了。可以说是从传统看图作文思维模式中的“要我写”转变成了积极地“我要写”。(三)对该问题的文献研究 1、关于“逻辑化思维” 北师大等四所高校编写的高校教材普通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语言而实现的,以已有的知识为中介的,对客观解释的对象和现象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朱智贤,林崇德教授主编的思维发展心理学认为“思维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也是一种反映;思维是心理这种能动反映的高级形式。”后来,马正平教授给“思维”下定义为:人类在

9、精神生产的过程中,反映客观现实世界、创构未来理想世界、应变现实环境的( 秩序化) 意识行为。“逻辑化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又称理论思维。2、“逻辑化思维”在写作中的运用 任何人完成任何一种类型的写作,都有自己的一套思维方式,来使自己脑子里的想法落在纸上,形成文字,这就是写作的思维操作模式。在过去,不少教师或学者将逻辑化思维运用到看图作文中,这些年不断地有学者将这方面的教学经验形成理论性研究成果,比如:廖哲敏在她的文章指导学生写好看图作文中,发现图画是可以向前延伸的,是可以追问为什么的。江苏省溧阳市教师进修学校教科室主任郭根福的

10、一篇名为让图画“活”起来看图作文教案进入了笔者的视野。在郭根福老师的习作讲解中,他首先肯定了认真看图,看懂图意的基础性作用;其次,就要展开相关的情节的联想。他认为:“情节联想就是把事物的前因后果、发展变化构思出来,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虽然他们都认识到看图作文中需要逻辑化思维来补充空白点,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思维操作模式。 马正平教授在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中说:“写作思维的一般操作模式就是分析与综合。” 写作思维一般包括逻辑化思维和形象化思维。逻辑化思维操作模式包括因果思维、构成思维、过程思维和程度思维。 因果思维是逻辑化思维中一种最基本的思维操作方式。因果思维包括对某个事件或者场景进行解剖

11、,通过它们发生的原因、背景、功能三个维度的分析和综合找出事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甚至相互生成或相互决定的内在本质,最后经过对这三个维度的整体综合,找到对消除这个事件或场景负面影响的措施,或者促成这个事件或者场景正面发展的因素,用以指导实践。 针对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小学习作要求,本论题主要围绕因果思维操作模式中的原因、背景、功能分析与综合,以及构成思维中的构成分析和过程思维中的过程分析而展开。(四)解决该问题的设想皮亚杰“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认为,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体现,711岁的儿童在认知发展上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在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抽象概念,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具有多维

12、、可逆、动态性、具体化等特征。(皮连生,2009)根据这些规律,我们将深入到本校中年段学生当中,跟踪了解他们在看图作文的思维方式,结合逻辑化思维操作模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进行看图作文的习作,让看图作文变得更易操作。 拟定研究过程从以下几方面解决问题:1、单刀直入:用逻辑化思维指导学生完成课内单图作文。 (1) 运用逻辑化思维对画面进行构成分析。引导学生认真读图,提取图画的要素。比如图上的人物,事件及时间地点,使学生把握重点,详略分明,言之有物,达到写作的基本要求。 (2)运用逻辑化思维对画面进行过程分析。事情是如何经过的,抓住图中人物的动作、语言及心理展开,填充图画,使静止的画面活

13、化,使二维的画面立体化,变成生活的一幕剧,变成可观可感置身其内的一次事情,达到写作的较高要求。 (3)运用逻辑化思维对画面进行因果分析。在读懂图画的基础上延伸,思考发生的原因、背景、功能,并从这三个维度分析综合找出事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甚至相互生成或相互决定的内在本质。使“断裂”的图画延伸,使简单的画面丰富,变成窥见生活的窗口,变成通往内心世界的桥梁,实现写作的最高目的。 2、多管齐下:在其他课文中利用教材插图指导学生运用逻辑化思维对画面进行构成分析、过程分析,以及用因果分析想象课文内容。借助课文插图巩固逻辑化思维的操作模式。 3、教学相长:用课外看图作文检验学生逻辑化思维操作模式的掌握

14、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对逻辑化思维中的因果分析、构成分析和过程分析分别进行追踪调查,了解掌握情况,查缺补漏。 4、举一反三:让学生不仅学会运用逻辑化思维模式进行看图作文,也会用这模式进行其他类型的写作。参考文献: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31-33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广州市教研室,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4、马正平,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5、马正平,非构思写作学宣言后现代主义写作学观念、原理与方

15、法,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02)6、马正平,写作思维的概念,现代语文,2005(08)7、张汉光,浅谈小学“看图作文”的教学,云南教育,1980(3)8、何玉林,小学看图作文教学的四个环节,甘肃教育,1999(Z1)9、廖哲敏,指导学生写好看图作文,湖南教育,1994(6)10、赵隆良,试谈看图作文教学中的“想”,小学教学研究,1981(6)11、高巍,小学生看图作文思维模式培养研究,四川师范大学,201112、齐家兰,慧眼看图景 慧心悟图意小学中年级看图作文初探,新作文,2008(5)13、陈岷娟,观察 理解 想象浅谈中年级学生看图作文指导,作文教学研究,2004(4)14、郭新荣,教学生在看图作文中“过关斩将”,黑龙江教育,2003(33)15、姜秀华、姜丽华,看图作文教学浅探,黑河教育,2000(5)16、薛荣慧,看图 想象 表达读悄悄话看图说话的教学,宁夏教育,1999(Z2)17、任苏明,略论中小学作文思维训练的衔接,江苏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