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护理常规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9260154 上传时间:2024-01-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毒护理常规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毒护理常规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毒护理常规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毒护理常规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毒护理常规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毒护理常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毒护理常规(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急性酒精中毒护理常规 急性酒精(乙醇)中毒,俗称酒醉,系由一次饮入过量的酒精或酒类饮料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由兴奋转为抑制的状态,其毒作用为先致大脑皮层兴奋,继之皮层下中枢和小脑活动受累,最后使延髓血管运动中枢和呼吸中枢受抑制,严重者发生呼吸循环衰竭。血清中乙醇浓度达到100mg%,则出现中毒症状,浓度在360mg%以上者,则不省人事甚至昏迷。轻度中毒者一般不需处理,可就地休息,注意保暖,必要时可用筷子、手指刺激舌根部,将胃内容物吐出,再饮入茶水。若饮酒后出现昏睡、昏迷、脉细、呼吸缓慢不规则、发绀或大小便失禁者,应立即送医院抢救处理。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2、催吐,必要时用1%碳酸氢钠洗胃,

2、对烦躁不安或过度兴奋者,可用小剂量地西泮,避免用吗啡、氯丙嗪、苯巴比妥类镇静剂。3、 呼吸表浅缓慢有呼吸衰竭现象者,给予鼻导管高流量给氧(68L/分钟)或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给氧,必要时给予呼吸兴奋剂(尼可刹米或洛贝林)。4、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予以药物治疗。5、 严重中毒者,可用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促使体内乙醇排出。6、保持呼吸道通畅,催吐或洗胃时注意预防吸入性肺炎和窒息发生,对躁动者加床栏保护,昏迷者预防自伤和误伤。7、严密观察患者呼吸、血压、脉搏、瞳孔及神志情况,并做好病情及出入量记录。 一氧化碳中毒护理常规 一氧化碳(CO)即煤气,为无色、无臭的气体,CO经呼吸道吸入,立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

3、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使血液的携氧功能发生障碍,严重影响了氧的释放和传递,造成组织急性缺氧,出现呼吸、循环和神经系统的病变。轻度中毒者有头痛、眩晕、乏力、心悸、呕吐及视力模糊;中度中毒者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呼吸及心率加快,四肢张力增高,并出现意识障碍,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和腱反射迟钝;重度中毒者呈深昏迷,口唇樱桃红色,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全身大汗,瞳孔散大或缩小,各种反应迟钝,可迅速出现昏迷痉挛。发现中毒者,立即将其移离现场,安置在空气新鲜处,平卧保暖,重症者急送医院。1、入院后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2、保持呼吸道通畅,清理口鼻、咽部分泌物。3、氧疗,立即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810升/

4、分,有条件者可进行高压氧治疗,呼吸抑制者立即给予气管插管,使用呼吸兴奋剂。4、开放静脉通路,按医嘱给予各种药物,如甘露醇、地塞米松等,防治脑水肿,改善脑组织代谢,促进脑细胞功能的恢复。5、对持续昏迷、有高热和频繁抽搐者积极采取物理降温,病情严重者可用人工冬眠疗法。6、注意加强营养,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7、在抢救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8、加强心理护理。巴比妥类中毒护理常规 巴比妥类药物为临床常用的催眠剂,中毒多由于自杀,误服或者高度过敏引起。其临床表现有眩晕、无力、意识不清,出现潮式呼吸、瞳孔时大时小,血压下降,高压下降,体温下降,皮肤湿冷,尿少,尿闭,易并发支气管肺炎、尿毒

5、症,最后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2、不受服药时间限制,应迅速洗胃、导泻,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生理盐水洗胃,洗胃后注入50%硫酸镁50ml导泻,并留存胃内容物送检。3、保持呼吸道通畅,口腔及咽部有分泌物时应及时呼出,出现发绀或呼吸困难时给氧气吸入,注射呼吸兴奋剂,并备好气管切开物品。4、注意保温,避免受凉。5、促进药物的排泄,可用利尿剂,如20%甘露醇、呋塞米、依他尼酸等大量输液,速度宜慢,并注意观察尿量,防止电解质紊乱现象。6、应用美解眠静脉滴入时,须观察用药反应,出现肌张力增加、全身和四肢抽动时,应通知医生。7、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瞳孔的变化;注意肌张力

6、和反射情况,注意有无脑水肿和脑疝现象,如昏迷者按昏迷患者常规护理。8、对自杀者,应加强心理疏导,严防再次自杀发生。有机磷农药中毒护理常规 有机磷农药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敌百虫、乐果、敌敌畏、马拉硫磷。多为使用时由呼吸道吸入或经皮肤吸收中毒,也有少数为误服者。由于吸入量的多少,侵入途径及药物种类不同,出现症状的时间有急有缓,临床常分为三级:轻度中毒: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出汗、视力模糊、瞳孔轻度缩小等;中度中毒:除以上症状外,还有胸部压迫感、呼吸困难、肌纤维颤动、共济失调、流涎、大汗淋漓等;重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加重外,瞳孔缩小到1毫米,呼吸极度困难、发绀、大小便失禁、昏迷,可出现中毒性

7、休克、呼吸衰竭或心脏骤停。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2、服毒者应立即催吐、洗胃和导泻,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生理盐水洗胃,直至洗出液无异味为止;敌百虫中毒者忌用碱性溶液洗胃。留存胃内容物送检。3、经皮肤和呼吸道吸入中毒时,立即离开现场更衣,清洗皮肤及污染的头发,眼被污染时用生理盐水冲洗。4、高热抽搐时,给物理降温。躁动剧烈者,按医嘱给少量镇静剂。5、 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立即给氧。按医嘱注射呼吸兴奋剂。气管内分泌物多时,给予吸痰,并备好气管切开物品。6、应用特效解毒剂时,应注意观察药物反应。阿托品化患者可出现口干、面色潮红、瞳孔较前扩大、烦躁、脉速等,但应注意避免过量中毒。7、严密

8、观察有无肺水肿和脑水肿体征,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神志的变化。如昏迷者,按昏迷患者常规护理。8加强心理护理,对服毒自杀者应加强防范,防止再次自杀。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 上消化道出血系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管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亦属此范围。大量出血一般指出数分钟或数小时内的失血量超出1000ml或占循环血容易的20%。上消化道大量出血为临床常见的急重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和黑便,常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1、绝对卧床休息,去枕平卧,头侧一边;立即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紧急配血、输血,尽快补充血容量;备好吸引器,保持

9、呼吸道通畅,给氧,安定患者情绪。备好三腔二囊管等抢救物品。2、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尤其要对脉搏、血压进行动态监测。观察每小时的尿量,周围静脉尤其是颈静脉的充盈情况,皮肤和甲床的色泽、肢体温湿度,出血严重程度。3、观察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如头晕、心悸、恶心、口渴、黑朦与晕厥,出现意识模糊、脉搏细速、血压下降、进而皮肤湿冷、尿量减少甚至无尿为失血性休克的表现。4、出血活动期有剧烈呕吐应禁食;溃疡病出血可予温凉的清流质饮食,以中和胃酸。大便转黄后予以少渣半流质饮食。5、肝硬化门脉高压出血时要防止并发肝性脑病,及时酸化肠道,清除肠内积血。监测精神和意识状态的变化。6、正确判断出血是否停止。脉搏、血压反复

10、测定均正常,大便潜血试验阴性,肠鸣音正常,提示出血停止。出现下列情况应考虑继续出血或再出血:(1)反复呕血,甚至呕吐物由咖啡色转为鲜红色;(2)黑便次数增多且粪质稀薄,色泽转为暗红色,伴有肠鸣音亢进;(3)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经足量补液、输血而未见明显改善,或虽暂好转而又恶化,经快速补液输血后血压仍有波动、中心静脉压不稳定;(4) 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与血细胞比容测定不断下降,网织红细胞计数持续增高;(5)在补液足够、尿量正常的情况下,血尿素氮持续或再次增高;(6)门脉高压的患者原有脾大,在出血后应暂时缩小,如见脾恢复肿大亦提示出血未止心跳骤停护理常规心跳骤停护理常规临床上引起呼吸、心跳停止

11、的原因多由综合性因素所致,如各种意外事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器质性心脏病、电解质严重紊乱、手术及麻醉意外等。当发现患者突然意识丧失,颈(股)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呼吸停止,即可诊断,应立即心肺复苏;同时呼救。1、立即心前区叩击12次。2、 将患者置于去枕仰卧位,卧于硬板床上或背部安放按压板,保持呼吸道通畅。3、人工呼吸:立即予面罩或气管插管呼吸球囊或呼吸机辅助呼吸。4、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的比例:单人2:15,双人1:5,必要时可开胸行胸内按压。5、立即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准确予复苏药物。6、给予心电监护,及时描记心电图。7、如出现室颤,立即行电除颤术,按200J、300J、36

12、0J逐渐递增。8、给予冰帽保护脑细胞,按医嘱予脱水和人工冬眠等疗法。9、密切监护病情变化,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的稳定,做好各项抢救记录。复苏后护理:1、扩充血容量,维持血压,复苏后患者血压一般维持在90/60mmHg以上。2、及时纠正各种心律正常。3、及时进行机械通气,纠正低氧血症和酸中毒。4、继续予冬眠药物应用及头部降温以促进脑复苏,降温及直肠温度维持在32为好,一般要维持3天,严重的可持续1周。5、监测每小时尿量,若每小时少于20ml,应及时报告医生。6、密切监护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心脏的再停搏。7、加强基础护理,防止继发感染。8、患者意识恢复后给予情感支持。休克患者护理常规( 休克是由多种原因

13、引起的以循环障碍为主要特征的急性循环功能衰竭。由于微循环障碍,导致了维持生命的主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在临床上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其典型的临床表现是神志障碍、皮肤苍白、湿冷、血压下降、脉压减少、脉搏细速、发绀及尿少等。根据休克的病因可分为缺血性休克、过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创伤性休克等。休克发病急骤,进展迅速,并发症严重,若未能及时发现及治疗,则可发展至不可逆阶段而引起死亡,故应严密监视病情变化,及时准确地进行处理,并积极预防并发症,做好各种护理记录。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2、按危重患者护理常规。3、条件允许,将患者安置在抢救室或单间病房,室温22-25,湿度70

14、%左右,保持通风良好,空气清新,设专人护理,保持病室安静,避免过多搬动患者,建立危重护理记录单,详细记录病情变化及用药情况。4、体位:休克患者体位很重要,最有利的体位是头部和下肢均抬高30,以利于改善呼吸和静脉回流,并松解患者紧身的领口、衣服。5、体温:大多数患者有体温下降、畏冷等表现,需要适当保暖,但不宜在体表加温,故一般不使用热水袋,以免皮肤血管扩张,影响重要器官的血流量和增加氧的消耗。但在感染性休克持续高热时,可采用降温措施,但一般也不用解热药物,以免加重休克,可给予物理降温,因低温能降低对氧的消耗,达到保护脑组织的作用。6、及时给予氧气,提高血氧含量,按病情调节氧流量为2-4升、分,必

15、要时建立人工气道。7、保持呼吸道畅通,清醒患者鼓励其咳嗽和深呼吸,昏迷者随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如出现严重呼吸困难者,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及机械辅助呼吸的准备。8、输液:开放两条静脉通路,尽快进行静脉输液,必要时采用中心静脉置管,以利于快速补充血容量和保证静脉给药。输液顺序,一般先输生理盐水、复方氯化钠、右旋糖酐等液体,并需做好输血准备。但在输入血压调节药物时,应注意根据血压来调节输液速度,并严密观察心、肺功能及输液局部变化,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和更换部位。9、记出入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液体量,以供补液计划作参考。留置导尿管,以观察和记录单位时间尿量。扩容的有效指标是每小时尿量维持在30ml以上。10、监测中心静脉压,以利于控制补液量及速度。若中心静脉压低于5cmH2O,提示右心充盈不佳或血容量不足,若为血容量不足应遵医嘱及时补充血容量;若中心静脉压高于15-20cmH2O,表示心功能不全,应预防急性肺水肿的发生,控制输液速度并报告医生。11、预防肺部感染:病室内定期空气消毒并减少探视,定期湿化消毒。避免交叉感染,进行治疗操作时,注意勿过分暴露,以免受凉。如有人工气道,注意口腔护理,鼓励患者咳痰。痰不易咳出时,给予雾化吸入。不能咳痰者应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以防止肺部感染。12、保持患者安静,躁动者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