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考研论述题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9255514 上传时间:2022-09-05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6.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间文学考研论述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民间文学考研论述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民间文学考研论述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民间文学考研论述题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民间文学考研论述题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间文学考研论述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间文学考研论述题(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1. 论述现代中国民间文学学科的兴起的历史背景。(1)五四新文化运动和启蒙运动所导致的对于传统主流文化的批判, 对民间文化的关注。(2)新文学运动和白话文运动促使当时的学者和作家到民间文学中 汲取灵感和资源,尤其体现于北大歌谣运动。(3)“到民间去”教育运动:民间文学在动员民众、唤醒民众中具有 重要作用。(4)古史辨学派与新史学对于民俗和民间口头传统的重视,直接导 致了民间故事的收集和研究。(5)此外,中国民间文学兴起还受到了当时西方学术的影响。2. 论述田野研究对于民间文学研究的意义。(1)只有在民众中口耳相传、与民间生活和民俗活动息息相关的口 头文学才是真正的民间文学,要如其本然地认识

2、它,只有通过田野调 查。(2)只有借助于田野研究,通过对民间文学讲述和表演活动的现场 观察,才能获取真实可靠的民间文学材料,也才能真切认识民间文学 的传播和传承机制。(3)只有在田野研究中,结合民间文学展演和呈现的具体民俗场域、 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才能真正认识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内 涵。二)1. 论述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1)口头性 口头性是民间文学最显著的外部特征,人们有时甚至就把民间文学称 为“民众口头创作”、“口头文学”、“口承文艺”等。把握口头性是理 解民间文学艺术特色的一把钥匙。所谓口头性,指民间文学是一种口 头创作、口头传承并有相应的表达方式和语体风格的文学形式。(2)集体性

3、集体性是民间文学相对于作家文学而言最具区别性的特征,也是民间 文学最重要的本质特征。所谓群体性,指民间文学是群体创作、群体 流传的,并具有群体性的思想感情和为群体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这与作家文学强调创作的个体性、作品的个人化风格形成鲜明的对 比。(3)传承性民间文学的传承性指民间文学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有些根 本性因素或传统模式,在流传、演变过程中积淀下来并具有较强的稳 定性,使作品以其固有的基本面目在不同时代或不同地域的群体中沿 袭、存活。(4)变异性 民间文学的变异性,指在流传过程中民间文学作品从形式到内容的各 个方面,包括语言、情节、人物甚至主题,都会发生变化。同作家文 学相比

4、,变异性也是民间文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民间文学在口头流传, 没有固定的版本,作者是大众,任何个人都不拥有其著作权,谁都可 以任意改动,故其流传的过程也就是变异的过程。2. 论述西方主要的神话学理论。(1) 以麦克斯缪勒为代表的比较语言学派及其雅利安语言假说。 缪勒,他提出“神话是语言的疾病”的著名论断,认为一切神话都源 于“语言的毛病”就像“珍珠是蚌壳的毛病”一样。他认为,原始语 言是不完善也不稳定的,或者笨拙啰嗦而形象化,或者存在过多的一 词多义和多词同意现象,开始语义所指是明确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 移和语言的变化,人们不了解一些说法的原意,就根据这些说法的表 面意思来推测原来的意思,对古代语

5、言发生误解,这就是语言得了疾 病,再加上一些注释,就创造出一些离奇的故事,就是神话。(2) 以弗雷泽为代表的进化论人类学派及其对神话与仪式关系的论 述。该学派以达尔文进化论为理论基础,认为人类文明是由低级向高级呈 阶梯式发展的;各民族文化都会经历相似的发展过程,不管各民族的 文化现象如何古朴和特异,都可以按一定原理从其精神、习俗适应客 观生存需要的方式等角度来理解和解释,其深层心理、信仰机制都有 共同性;现存各民族在开化程度上参差不齐,分别处于人类文明进程 的不同阶段,可用未开化民族的文化状态来构拟文明程度较高民族的 古代文化状况。代表人物爱德华泰勒、安德鲁朗和詹姆斯弗雷泽。受英国唯理论和进化

6、论的影响 ,弗雷泽在学术上持宗教进化观,但 认为人类在形成其宗教之前已曾处于一种“法术”阶段,人类的理智 即经历了从法术到宗教、由宗教到科学的发展。他指出这种法术揭示 了一种原始理性,是原始社会曾经流行的“准科学”,此后法术活动 在其认识自然的发展过程中或因求诸超自然的神灵力量而走向宗教、 或因依靠人的经验观察而走向科学。他强调从文化整合上来看待远古 灵性领域、从人类思维进化上来分析宗教的诞生。(3)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以及荣格的集体原型学说。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人的本能的、情欲的、 自然性的一面,它首次阐述了无意识的作用,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 为中的作用,开辟

7、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它重视人格的研究、重视 心理应用。荣格认为人的无意识有个体的和非个体(或超个体)的两个层面。前 者只到达婴儿最早记忆的程度,是由冲动、愿望、模糊的知觉以及经 验组成的无意识;后者则包括婴儿实际开始以前的全部时间,即包括 祖先生命的残留,它的内容能在一切人的心中找到,带有普遍性,故 称“集体无意识”。(4)以列维-施特劳斯为代表的结构主义学派及其神话分析方法。 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列维-斯特劳斯,他创造性地把语言学领域的结构 主义思想和方法借用于人类文化和神话的研究。三)1. 论述民间文学的口头性特征。口头性是民间文学最显著的外部特征,人们有时甚至就把民间文学称 为“民众口头创

8、作”、“口头文学”、“口承文艺”等。把握口头性是理 解民间文学艺术特色的一把钥匙。所谓口头性,指民间文学是一种口 头创作、口头传承并有相应的表达方式和语体风格的文学形式。(1)在文字产生以前的史前时期和书写未普及的民间社区,口头语 言是其传承知识和文化的主要手段,由此形成了民间文学的口头性。(2)口头文学不仅便于歌吟和叙事,生动感人,而且因其押韵、上 口而便于记忆,因此,即使在文字产生之后,口头传承仍是民间记忆 历史与传承知识的主要手段。(3)口头文学相对于书面文学的特点:即兴性、互动性、变异性等。(4)书写文明的兴起对口头文学的影响。2. 论民间文学与俗文学的区别和联系。(1)民间文学指在民

9、间社会尤其是乡村社会世代相传的、集体创造 和传承的歌谣、故事、谚语等,而俗文学主要是指由说唱艺人创编的、 在专门的表演场所表演的、面向一般民众的说唱文体。(2)两者的联系:俗文学大量吸收民间文学的素材和表现方法,而 俗文学的内容也可能藉由广大民众的口头传承融入到民间文学传统 之中,两者之间并无不可逾越的鸿沟。(3)两者的区别:两者都是口头表演的,但俗文学往往有书面的本 子作为参照;两者表演场域不同:民间文学是民众生活和民俗活动的 组成部分,而俗文学则一般有专门的表演场所;两者在内容和趣味上 不同,民间文学反映的主要是农民的生活、观念和情趣,而俗文学则 主要体现了市民的生活、观念和情趣。(四)1

10、.论述民间文学的传承性特征。(1)民间文学的传承性指民间文学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有 些根本性因素或传统模式,在流传、演变过程中积淀下来并具有较强 的稳定性,使作品以其固有的基本面目在不同时代或不同地域的群体 中沿袭、存活。(2)民间文学的传承性取决于民间文学的口头性。口头性指民间文 学是一种口头创作、口头传承并有相应的表达方式和语体风格的文学 形式。(3)民间文学传承性的具体体现:形式、母题、情节类型、程式等 方面的继承性。(4)民间文学的传承性并不排斥变化。2.试论历史地理学派关于民间故事的主要观点。(1)历史地理学派的主要概念:历史地理学派于 19 世纪末、20 世 纪初兴期于芬兰。

11、其创立者是语文学家兼民俗学家科隆父子。民间文 艺学家A阿尔奈、W安德松也是这一学派的重要代表。克隆父子 认为,民间文化(主要是民间文艺作品)有一个朴素简陋向繁复精美 的演变过程。每一个重要题材,都有它的原始形态,也都有一个发生 的时间和原始的发祥地。(2)历史地理学派的基本观点:民间故事的变异性与稳定性。(3)民间故事的历史比较研究方法:类型学的比较、起源关系的比 较、影响关系比较。4)民间故事母题索引的编纂与应用:他们的研究是要通过对不同 地区的相关民间文化异文的比较,对题材模式的迁徙和流变状况进行 探索,力图确定其形成时间和流布的地理范围,从而尽可能地追寻这 种题材模式的最初形态和发源地。

12、为此,他们便需要对民间创作按情 节类型进行分类,做出索引,因为所谓题材模式,在他们看来就是一 种“固定不变的情节组合”。于是民间传说故事的分类法及其研究也 就应允而生。阿尔奈的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便是这种研究方法的 集中体现和重要成果。(五)1. 论述民间文学的变异性特征。(1)民间文学的变异性,指在流传过程中民间文学作品从形式到内 容的各个方面,包括语言、情节、人物甚至主题,都会发生变化。同 作家文学相比,变异性也是民间文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民间文学在口头流传,没有固定的版本,作者是大众,任何个人都不拥有其著作权,谁都可以任意改动,故其流传的过程也就是变异的过程。(2)民间文学的变异性是相对于其

13、传承性而言的:稳定之中又有变 化,导致了民间文学的变异性。(3)民间文学变异的原因:口头性特点;集体性特点;历史、文化背景的变迁;民俗语境的改变。2. 试论民间文学的表演性。(1)民间文学的表演性指民间文学并不存在一个固定的文本,而只存在于一次次具体的讲述或表演之中。(2)民间文学的表演活动与民间文学的即兴创作,导致了民间文学 的变异。(3)民间文学的表演活动也是民间文学赖以传承的唯一途径。(4)民间文学表演活动中的诸要素:讲述者、听众、民俗场域、民 间文学传统等以及诸要素之间的互动。(六)1. 论述民间文学的功能与价值。(1)认识功能;民间文学,是民众智慧的结晶。在民众生活中,还 发挥着生活

14、教科书的功能。劳动大众在世代相续、年复一年的生产实 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知识、劳动经验。特别是一些农事谚语、歌 谣乃至谜语,常常只用一两句,或三四句话,便能概括出一条规律,或总结一个经验。(2)教化功能:民间作品中,深刻地反映了劳动大众的道德观念和 道德理想,是民众进行自我道德教育最方便、最常用的形象教材。(3)审美和娱乐功能:民间文学文艺属性的主要内容就是文学性。 民间文学具有文学的美学特点,同时又具有表演性,具有审美价值。 口头创作是广大民众休闲时光自娱自乐的重要方式之一。讲故事、说 笑话、猜谜语、唱山歌、演小戏等都具有很强的娱乐功能。这种娱乐 活动,在众多的传统节日中表现尤为集中和突出

15、。(4)族群认同功能:在生产劳动中,民间文学可以协调劳动动作, 统一劳动节奏;坚定劳动信心,表达人民战胜大自然的愿望和信念; 鼓舞劳动热情,提高劳动兴致;总结劳动生产经验,传授劳动知识和 技能,因而增加凝聚力和族群认同力。(5)文化传承功能:民间文学作品大都经过长期流传、千锤百炼, 是无数人智慧与才能的结晶,往往思想精粹、艺术高超,其优秀之作 可以和第一流大作家的名著相媲美。民间文学历史悠久,出现了许多 在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的经典文献。既有民谣、谚语、笑话、寓言、 谜语那样的精致小品,也有四大传说、史诗那样的篇幅较长甚至结构 恢宏的名篇巨著。2. 论述口头程式理论。(1)口头程式理论的提出与

16、“荷马问题”。以北美学者米尔曼帕里和艾伯特洛德为先驱的口头程式理论,其 初创是起因于对一个古代的疑难作出当代的解答。至少是从公元前5 0 0年那时开始,饱学之士们便被那个通常被叫做“荷马问题”的难 题“谁是荷马?”给纠缠上了。通过那些零碎的痕迹,我们 知道被我们称作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史诗奇迹般地出现于古 代希腊,我们很久以来便听说它们有一位作者,就是荷马。然而这些 信息又彼此矛盾百出,况且又明显地带有传说色彩。于是千百年以来 学者们一直试图搞清楚这两部篇幅宏大的诗作(共计约2 8 0 0 0诗 行)是被怎样创作出来的,它们是某一个人抑或是若干人的成果。“荷 马问题”对于理解这两部在西方文学传统中最为古老的和重要的著作 意义不凡。(2) 口头程式理论的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