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从尊重开始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9255452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 页数:126 大小: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从尊重开始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教育从尊重开始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教育从尊重开始_第3页
第3页 / 共126页
教育从尊重开始_第4页
第4页 / 共126页
教育从尊重开始_第5页
第5页 / 共1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从尊重开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从尊重开始(1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晓的儿童世界云晓兄的教育作品集就要出版了。希望我为他写点文字。其实,我们见面的次数不多。印象最深的有两回:一回是人民日报的素质教育大讨论座谈会,作为嘉宾我们都作了发言。他的讲话并不十分流畅,但是故事很精彩,语言很生动,他特有的幽默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二回是我们举办“新教育实验与新父母学校建设”的研讨会时邀请他来捧场。他非常爽快地来了,同时作了非常精彩的报告。当然,在此之前,孙云晓的大名早已经如雷贯耳。他的名字是与儿童联系在一起的。云晓1955年2月8日生于山东青岛一个工人家庭。17岁的时候,他就当起了小学老师;19岁的时候,他就开始在青岛日报发表儿童诗,从此与儿童结下了不解之缘。云晓

2、写过许多儿童文学、报告文学,甚至写过小说、剧本,几乎都是关于儿童的;而真正让他天下美名扬的,是他在1993年7月发表的报告文学夏令营中的较量。这篇报告文学通过对比中日少年在夏令营中的种种表现,揭示出两个国家教育的差异以及竞争力的不同,让人们蓦然惊醒,从而震撼全国,引发了一场社会各界参与的大讨论,同时也受到有关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中央电视台12集专题片改革开放20年,称夏令营中的较量引发的大讨论是20世纪90年代“教育改革的前奏曲”。后来,云晓又发表了一系列研究儿童的著作。看一看云晓关于儿童教育的作品清单,我们不能不佩服他的智慧与勤奋:孩子,抬起头、培养独生子女的健康人格、杰出青年的童年与

3、教育、向孩子学习、中国青少年自我保护手册、走进学习时代、百年中国儿童、体验成长青少年民宿地球村报告、没有秘密的孩子长不大孙云晓与您网上聊天、孙云晓少年儿童教育报告、教育的秘诀是真爱孙云晓教育建议、培养一个真正的人、“较量”背后的沉思中日儿童教育比较、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当代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研究报告、藏在书包里的玫瑰校园性问题访谈实录、唤醒巨人成功教育启示录、习惯决定孩子命运孙云晓儿童教育12讲、我的教育自述: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忠告天下父母、好父母好方法、好孩子好习惯、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父母的“上岗执照”等等。这些作品虽然有的是主编的和合著的,但是大部分是他独立完成的。透过这些作品,我

4、们可以看到云晓关于儿童教育的许多基本理念与思想,如“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教育的秘诀是真爱”、“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儿童教育的全部使命是发现儿童、解放儿童”、“一切成功的教育都是和谐的教育”、 “21世纪是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世纪”、“无批评教育是伪教育”、“尊重生命是一切教育的核心理念”,等等。虽然云晓不是教育科学研究的“科班”出身,但是他有着文学家的敏锐,有着对于儿童的关注与“真爱”,因此,他的“发现”、他的感悟、他的情怀就经常让我们这些研究教育的人自愧不如。因此,“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中国青少年

5、研究会副会长”、“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兼职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标兵”,这样一些“头衔”落在他的身上,也就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了。而中国图书奖、全国“五个一”优秀图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奖、全国优秀畅销书奖,这样一些全国大奖被他收入囊中,也一点儿不奇怪了。十多年来,云晓总能够捕捉时代的精神,走进儿童的心灵。他之所以常常成为媒体的焦点、新闻的中心,是因为他不断地超越自己、不断地提出命题;是因为他先知春江水暖,并且勇立潮头。在网络还没有走进我们生活的2000年,他就开通了孙云晓网站(wwwsunyunxiaoyouthcn);在博客刚刚传到中

6、国不久的2005年,他就在新浪网开了自己的个人博客(blogsinacomcn/m/sunyunxiao)。现在,他的网站已经有各类作品千余万字,且每个月组织一次专题讨论;他的博客也已成为他与网友互动的重要场所。云晓是一个真正走进儿童世界的学者;而我们通过阅读他的作品,在走进云晓的世界的同时,也走进了儿童世界。我相信,这里只是儿童世界的一个角落,云晓还会继续给我们展示他看到的那个精彩的世界。我们期待着。朱永新2006年9月4日晚于姑苏滴石斋(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孙云晓:童年的捍卫者(1)认识孙云晓,对我来说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就在写序的头天晚上

7、,我们在儿童剧场一起观看了第一部由儿童与成人一起主演的儿童剧弹珠 巫婆 魔法国。我们都对剧中出现的“巨婴”形象非常感兴趣。哭着的“巨婴”几乎占据了大半个舞台,他一出现,便引起小孩子们的惊呼,而那个魔法无边但却总是烦小孩子的巫婆奶奶倒比他小好多好多。孙云晓说:这让他想起了陶行知的一首诗,“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当时,我几乎与他同时脱口而出。我们都很喜欢这首小孩不小歌,全文是: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认识孙云晓的快乐就来自这种寻找儿童世界的共同感觉。从1988年相识,到1991年开始合作作儿童研究,至今快20年了。我们一直试图研究如何从儿童的视角

8、来理解这个世界以及这个世界对儿童成长的影响。我不能忘记孙云晓的文学作品“邪门大队长”的冤屈。因为在成长过程中,几乎每个孩子都有被冤枉的历史,几乎每个孩子都有想说而难以说出口或不敢说出的话,几乎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大人的理解和尊重。回顾我们刚刚成长为大孩子,还没有学会尊重小孩子时,我们往往对比我们小的孩子不屑一顾,但当我们再长大些,我们就逐渐知道了:人,无论大小,都应该受到尊重。我们的社会化不仅应该包括学习与各种文化、社会背景的人的沟通,也应该包括学习与各种年龄的人的沟通。因为这个世界不仅是由大人组成的,也是由儿童组成的。真正成熟的人应该是尊重儿童并有能力与儿童沟通的人。儿童需要教育,但如何教育儿

9、童,是一个非常值得讨论的问题。在这里我愿意全文录下陶行知的教师歌:来!来!来!来到小孩子的队伍里,发现你的小孩。你不能教导小孩,除非是发现了你的小孩。来!来!来!来到小孩子的队伍里,了解你的小孩。你不能教导小孩,除非是了解了你的小孩。来!来!来!来到小孩子的队伍里,解放你的小孩。你不能教导小孩,除非是解放了你的小孩。来!来!来!来到小孩子的队伍里,信仰你的小孩。你不能教导小孩,除非是信仰了你的小孩。来!来!来!来到小孩子的队伍里,变成一个小孩。你不能教导小孩,除非是变成了一个小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孙云晓主编的少年儿童研究杂志的封面上,你会发现一行醒目的标语“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十

10、年过去了,今天,当我问孙云晓,什么是他最重要的教育观点时,他说:“发现孩子”和“解放孩子”。从他发表的各种著作中,不难看出,陶行知的尊重和平等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他。与其他儿童研究者不同,孙云晓是从数万封儿童与青少年的来信开始进入儿童教育研究领域的。我清楚地记得,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他简陋的办公室里,有一张堆满书籍和杂物的单人床,床下有成箱的儿童和青少年来信。他曾对我说,“我对教育的看法主要不是来自理论,我真说不出那些流派,我的看法主要来自生活,来自对中国儿童命运的思考”。1990年儿童报告文学集16岁的思索出版以后,他接到了少男少女来信2500多封,并对其中1500多封信作了回复。无论讨论

11、什么话题,或分析什么现象,发现和理解儿童的世界永远是孙云晓研究问题的起点。引子一切成功的教育都是和谐的教育(1)如果有人问我,能否用一句话说出什么是好的家庭教育?那么,我会这样回答:好的亲子关系就是好的家庭教育。人们几乎都能感受到这样一个现象:孩子如果喜欢他的老师,就可能喜欢这位老师的课以及他要求的一切;孩子如果讨厌他的老师,则可能讨厌这位老师的课以及他讲的一切。孩子和父母或其他人的关系也基本上如此。其实,成年人也有类似的心理倾向,只是比孩子多一些理智罢了。由此可见,关系的好坏是何等的重要!诚如绘画大师毕加索所说:“在和谐中一切都是可能的。”问题在于什么是好的关系。什么是好呢?按照辞海的解释,

12、一个“好”字有两层含义,首先是美的,善的,完成的,容易的,应允的,可以的;其次是喜爱的。什么是好的关系以及怎么建立好的关系呢?心理学大辞典在“关系家庭疗法”词条中解释道:关系伦理是一种基本的动力,通过信赖和信任可保持家庭和社会关系。其中公平感的动态平衡是最深远、最广泛的关系现象的集合。因为,每一个家庭都有其传统的行为模式,每个家庭成员都用它来衡量自己与其他成员所履行义务的程度。当不公平发生时,紧接着就应有补偿。关系中的问题往往是公平的补偿来得太迟或量太少,使关系中之一方感到不满足而造成。症状的发展可能代表了不公平感的积累。治疗的主要原则是在家庭关系中建立或重建可信赖感,并着力于改造在家庭里传递

13、了多代的、非建设性的关系模式。(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版,443页)上面的论述是准确的,但太理论化了一些。若简单明了一点说,好的关系不是溺爱而是尊重,不是依赖而是信赖,不是包办一切而是独立合作。父母与孩子之间好的代际关系,是一种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它需要父母拥有现代的教育观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说,好的亲子关系是一种真善美的关系,是让人发自内心喜爱的关系,是促使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关系。因此,好的关系本身就是好的教育,它当然胜过许多所谓的教育。当今社会进步迅速,而社会进步越大,代际冲突往往越剧烈,好的亲子关系尤显珍贵。记得较早提出“好的关系胜过好的

14、教育”观点的是李子勋大夫,他是一位有许多独特见解的心理咨询专家。我不完全赞成他的观点,因为我不认为好的关系能替代或胜过好的教育,但我觉得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坦率地说,我之所以坚信这一点,首先不是因为有什么深奥的理论依据,而是出自个人深切的生活体验。我的女儿是复旦大学的毕业生,如今是一家著名媒体的记者。回想二十多年的家庭教育,我有一个重要的发现:什么时候与孩子的关系是好的,那你的教育就可能是成功的;什么时候与孩子的关系是糟的,你的教育就必定走向失败。当我把这一发现用于更广阔的生活中时,得到了普遍的证实。于是可以说,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是一个客观规律。以女儿考大学为例吧。众所周知,在孩子成长过程

15、中,高考是压力最大矛盾最多的一关,亲子关系也往往最紧张。但是,我家的情况相反,女儿高考期间,一家三口的关系达到了最亲密默契的状态,因为彼此关心并相互理解。引子一切成功的教育都是和谐的教育(2)我深知孩子的压力越大越不能好好学习,压力越大成就需要越低。所以,我尽量为女儿减压,建议她从低往高报志愿。我说:“考不上大学是正常的现象,能考上大专也不错。以后可以续本科嘛。”女儿瞪我一眼,说:“太小瞧我了,大专还能考不上吗?我考上普通本科也没问题。”我说:“那太好了!把大专和普通本科的志愿都认真填报,你就没有后顾之忧了。”女儿见我们期望并不高,心情渐渐放松了下来。有一天,她说:“我特别想考复旦大学,去上海读大学是我的梦想!”我当即鼓励她说:“有梦想才有成功的希望。再说,每个考生都可以报四批志愿,录取时是根据成绩从高往低录。既然你做好了去普通本科或大专的准备,重点大学的梦不做白不做,完全可以一试!”女儿决心已定,把复旦大学作为第一志愿报了。可是,好事多磨。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成绩出来,女儿就哭了,因为她的成绩仅够普通本科往年的录取线。她妈妈给她写了一封长信,肯定她的进步,激励她要自信。我们请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