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化学期中试题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9238893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下化学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二下化学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二下化学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二下化学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二下化学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二下化学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下化学期中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单项选择1.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 B.钢铁生锈 C.牛奶变酸 D.食物腐败2.下图是表示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图中的“”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B. C. D.3.下列现象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 )A.春天柳絮飞扬 B.夏天槐花飘香 C.秋天黄沙扑面 D.冬天雪花飘飘4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A.O2 B.Mg C.H D.N5下列有关“化学之最”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 B.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水C.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

2、体是氧气 D.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6亚硝酸钠(NaNO2)外形酷似食盐,误食会使人中毒。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A.+2 B.+3 C.+4 D.+57某些花岗岩石材中含有放射性元素氡,一种氡原子的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这种氡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50 B.86 C.136 D.2228乙酸(C2H4O2)与过氧乙酸(C2H4O3)两种物质具有相同的( )A.元素种类 B.相对分子质量 C.各元素质量比 D.氧元素的质量分数9M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a,它的阳离子Mn与N元素的阴离子Nm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N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 )Am+n+a Bm+n-a

3、Ca-n-m Da+m-n10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嘴吹灭酒精灯 B.将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C.用药匙取用粉末状药品 D.将称量物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上称量11.根据下列各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看,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一组是( )39 Y钇88.9112.中围科学院院士徐光宪研究稀士理论,荣获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下图是稀土元素钇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钇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9 B.钇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C.钇元素的元素符号为Y D.钇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9113.草莓、香蕉等水果具有芳香

4、气味,原因之一是其中含有乙酸乙酯(化学式为C4H8O2)等物质。下列关于乙酸乙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属于氧化物 B其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分子构成 C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 D该物质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12:1:1614. 要使Fe2O3和Fe3O4含有相同质量的铁元素,则Fe2O3和Fe3O4的质量比是( )A3:2 B1:1 C30:29 D29:4215.“食盐加碘”、“酱油加铁”、“儿童缺钙”等,这里的碘、铁、钙是指( )A原子 B元素 C分子 D单质二、填空题1.用恰当的化学符号表示:2个氧原子 3个二氧化碳分子 3个亚铁离子 2.下列现象说明空气中存在着某种气体物质,请

5、将物质写在题后空格内。(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 。(2)澄清的石灰水长期置露在空气中,瓶壁上会出现白色固体,说明空气中含有 。(3)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覆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_。(4)“妙脆角”等食品包装袋中充入的防腐气体是 。3.如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2) 实验开始时先点燃火柴的目的是 将铁丝绕成螺旋状是为了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属于_反应(4)若将氧气换成空气,则该反应_进行(填“能”或“不能”).(5)做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时,预先要在集气瓶里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目的是

6、4.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5.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1)从表中查出硅(Si)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611号元素中属于金属的有 (填元素符号);(3)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填序号):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4)年前,科学家宣布已人工合成了第116号元素,则此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图1(5)由1、8、11号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 ;三、实验题1.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图1所示的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实验过程是: 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

7、,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面的实验同时证明了氮气有 的化学性质。(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水太阳光图2(3)第二步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红磷方法(如图2所示 ),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2.如图所示:(1)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中二氧化锰起 作用。(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可选

8、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收集氧气完毕,停止实验时,应先_,后_,目的是防止_。(3)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 ,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4)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的方法制取甲烷气体,已知甲烷难溶于水,比空气的密度小,制取甲烷气体需要_装置,要想收集更纯净的甲烷气体,最好用_法收集。3通电分解水的简易装置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1)a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可以用去 检验,现象是 ,证明它是,b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可以用 去检验,现象是 ,证明它是,两者的体 积比约为;(2)电解水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四 计算题1、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2克制取

9、氧气,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得50的氯酸钾分解,将剩余的固体冷却后称量,其质量为10.08克,求原混合物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各多少克。2、某班同学在做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后,废液缸中盛有大量的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不考虑其它杂质)。为了对废液进行处理,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废液缸上层清液20.0g于烧杯中,逐滴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5.3%的碳酸钠溶液至过量,滴入碳酸钠溶液质量(/g)与生成沉淀的质量(/g)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计算结果精确到0.1%)求:(1)当废液中盐酸完全反应时,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2)实验过程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多少?(3)当废液中两种物质刚好消耗

10、完毕时,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ACBBDBBACCABCCB二、填空题1. 2O 3CO2 3Fe2+ 2. (1)氧气 (2)二氧化碳(3)水蒸气(4)氮气3(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同时放出大量的热点燃(2)引燃铁丝,增大受热面积,尽快提高铁丝局部的温度(3)3Fe+2O2 = Fe3O4 化合反应(4)不能(5)防止生成物溅落使集气瓶炸烈4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5(1)28.09 (2)Na (3)A (4)116(5)NaOH四、实验题。点燃1(1)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装置的气密性不好;没有待冷却室温就打开了弹簧夹(3)4P+5O2 = 2P2O5(4)装置始终密闭,使结果更准确2(1)B 2H2O2MnO22H2O+O2 催化作用(2)A 2KMnO4K2MnO4+MnO2+O2 应先把导气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进试管使试管炸裂(3)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经集满(4)A 和C或D 排水法3(1)燃着的木条 此气体能燃烧并发出淡蓝色火焰 氢气 带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