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儿童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9234412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儿童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让儿童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让儿童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儿童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儿童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儿童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对杜威教育智慧的点滴感悟蒋亚辉杜威的教育理论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是杜威教育理论中的三个核心命题。这三个命题看似简约,却高度地概括出杜威的教育智慧。这些命题,对正在全面深入开展的新课程改革有相当重要的启示。我对此也有点滴感悟。1.人文主义教育更利于儿童发展受科学主义教育观的影响,许多人以为科学知识能够解决人世间的任何问题,把人看作从属于实现科学知识的工具,在教育观念方面突出地表现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学校教育无视儿童天性,儿童被置身于被动的、接受的或吸收的状态中,消极地对待儿童,不尊重儿童的需要和兴趣

2、,学校的教学考虑一切科学知识、科学手段,唯独不考虑儿童的心理需要与能力,带来许多“剪不断,理还乱”的问题。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面对险恶的大自然,科学主义教育观有一定的合理性,也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受种种因素影响,目前,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科学主义教育观依然占据统治地位。现代社会,知识以几何级的数量膨胀,一个人穷极一生,也不可能掌握某一领域的全部知识。电脑的普及,也使记住多少知识、掌握多少知识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了。人们看重的不再是科学知识本身,而是人的本身,是一个人发现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力。因此,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不在于让学生记住多少知识,而在于培养他们探究知识的能力,保证让他们成为社会生活和知识的

3、探险者、发现者。杜威的人文主义教育观,虽然诞生于近百年前,却对目前仍然盛行的科学主义教育观有很大的冲击。他倡导“以儿童为中心”,重视儿童经验的积累和改造,尊重儿童的需要和兴趣,将儿童从被动的吸收知识、受成人限定和压抑的状态下解放出来,使一切教育和教学合于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要求,适应了现代社会的呼唤。在人文主义的教育实践中,儿童的学习,与现代社会生活、与儿童生活紧密联系,适合儿童心理发展,有利于让儿童成为社会生活和知识的探险者、发现者。两相比较,人文主义教育可能更加有利于儿童的发展、促进他们的经验改造,是我们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应该着力倡导的。2.教育不等于生活本身杜威说“教育即生活

4、”,并不是要表明教育等于生活本身。生活是一个十分大的概念,不同的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分类。我认为,生活主要指人的社会生活,她包括了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等,学校生活只是广义的社会生活的一个很小的部分,学校生活(教育)不能够代表全部的社会生活。广义的生活是复杂多样的,对人的影响繁杂混乱,许多内容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十分有害,因此社会需要经过选择的、净化的、理想的社会生活即学校教育来促进儿童身心发展。在这个意义上,杜威说“教育即生活”,不是要将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相混同。因为杜威所要求的学校生活就是一种经过选择的、净化的、理想的社会生活,即使学校成为一种雏形的社会生活。学校应成为一个典型的、纯净的、理

5、想的社会环境,以便让儿童在这种良好的环境中受到好的影响。传统上,儿童生活被视为为另一种生活做准备的工具和手段。儿童的成长是一个社会化过程,但儿童的生活并不只是为未来的成人生活做准备,它应该还有另一层意思。学校生活应当是一种经过选择的、净化的、理想的“新生活”,一种“改造了的生活”。这种生活应该更能和宏观社会生活的节拍一致,更能满足儿童的需要和兴趣,是为儿童所喜爱的生活,而不是只为未来的成人生活做准备。因为,畸形的生活,不合时代精神的生活,压抑儿童天性的生活,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在传统的以培养考试能力为根本目的的教育中,儿童同样是在生活着。但这样的学校生活,既脱离社会生活,又脱离儿童生活,是儿童不

6、喜爱的。现代教育要改变这一状况,变脱离为结合,改造不合时宜的学校教育,使教育既合乎社会需要又合乎儿童需要。儿童的生活和成人的生活地位同样重要。因此,学校教育不仅为成人生活做准备,还要适合儿童年龄、为儿童所喜爱。这就要求重视儿童现在生活的内在价值,使儿童从目前的生活中得到乐趣。让儿童过属于儿童的美好生活,让学校成为儿童的乐园。3.反思“愉快教育”随着现代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人们的教育观念也在与时俱进。科学主义思潮在逐步退却,人文主义的教育理想正日益深入人心,杜威“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追捧,“让学校成为儿童的乐园”、“一切为了儿童,为了儿童一切,为了一切儿童”、“爱孩子、关心孩

7、子”等成为教育界较为时髦的口号。与此相伴的是,“愉快教育模式”、“成功教育模式”等素质教育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并受到一致的肯定。仔细观察和思考,就会发现,一些强调“儿童为中心”的愉快教育大部分是为了赶时髦,并非杜威所指的“儿童中心”、“儿童乐园”。一些学校强调“以儿童为中心”的愉快教育,他们尽可能将学校改造得像家里一样舒适,让独生子女继续在这里得到尽情的呵护,无论教学与管理都要顺应孩子的意志,让孩子开心。在这样舒适的环境中,儿童并没有真正受到重视,没有得到真正的尊重。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严重脱节、与儿童身心发展需要脱节。受到父母百般溺爱的孩子无法在学校体会到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成功、不快乐、不开

8、心”,从长远看,这些学校并不是真正在关心孩子。它让儿童不关心身外之事,无法感受到身边的真实世界,成为只关心自己而又无法依靠别人的人;它还让儿童缺乏足够的智慧和素质,无法面对真实的社会生活。“以儿童为中心”、“让学校成为儿童的乐园”,并不是要依据儿童的好恶,放任儿童的兴趣。因为,学校生活不仅仅是为“儿童所喜爱的生活”,还应当“为未来的成人生活做准备”。“以儿童的快乐为标准”,是对儿童的放任,其后果是严重的。冷战时期,苏联的卫星比美国早上天,引起了美国的极大反思,认为问题出在美国的教育。杜威一度受到责怪。其实,杜威本人也担心出现这种状况,因此,他曾经明确地讲:“如果只是放任儿童的兴趣,让他无休止地

9、继续下去,那就没有生长,而生长并不是消极的结果。”哪些片面理解“以儿童为中心”、热衷于“愉快教育”的教育工作者,真应该好好品味并牢记这句话:“如果只是放任儿童的兴趣,让他无休止地继续下去,那就没有生长。”4.新课改和教师的责任受科学主义教育观的影响,长期以来,我们实行单一的学科课程,基础教育异化为应试教育,学科课程的局限性不断被强化甚至走向极端。传统的课程专注于儿童科学知识内容的传递,这种传递以强迫灌输的方式进行,理解了还要背住,不理解更加要死记,知识外在于儿童。这样的课程与儿童的经验分离,与儿童个人的兴趣和现实的人生无关。学习被看作是与儿童生活无关、与社会生活无关而仅仅与升学考试有关的活动。

10、儿童的知识没有经过经验的统整和应用,只是机械地储存于记忆中,没有转变为行动的智慧。正在全面深入开展的新课程改革,针对传统课程的弊端,改变单一的学科课程,让知识与儿童的经验结合,变学习知识为学习智慧,让儿童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将杜威的理论应用与新课程改革,人们必然会发现,新课程重视儿童的经验积累,经验将成为儿童各方面发展和生长的主要载体。新课改重视学生经验和能力的形成,不仅仅是学知识,活动课程、综合课程、校本课程等都强调儿童从经验中学、从做中学。儿童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品德的养成、职业素质的获得皆以经验为媒介。这样,“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中的“经验的改造”也就不只是知识的积累,而是构成人的身心的各种因素的全面改造、全面发展、全面生长。要适应新课程标准,教师就必须转变观念:他们的主要责任不再是单纯传授知识,而是努力去发现有利于引导儿童经验生长的事物,帮助儿童更主动地探索知识、发现知识。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