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设施旋流沉淀池工程施工方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9197194 上传时间:2022-09-11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4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处理设施旋流沉淀池工程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水处理设施旋流沉淀池工程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水处理设施旋流沉淀池工程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水处理设施旋流沉淀池工程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水处理设施旋流沉淀池工程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处理设施旋流沉淀池工程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处理设施旋流沉淀池工程施工方案(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审 批 栏天津钢铁:我单位编制的电炉工程旋流沉淀池土建施工方案已经有关技术人员审核,请贵方予以审批。JL/B/Q施工方案会签单编号:工程名称水冲渣系统工程旋流沉淀池方案内容工程概况工程特点施工目标质量管理目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工期目标环境管理目标主要的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施工进度安排资源需用量计划技术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保证措施安全保证体系及安全保证措施冬(雨)季施工措施环境保护措施成品保护管理措施附图:评审结果项目经理批准相关部门会签工程管理部:技术质量部:经营管理部:物资管理部:综合办公室:工程概况天钢东移电炉工程位于天钢厂区南侧,水处理设施旋流沉淀池工程为电炉工程的配套设施,旋流沉淀池池壁

2、和冲渣沟采用地连墙加内衬复合壁结构形式。漩流沉淀池为圆形,内径为14m,顶标高为,底标高为22.0m。地连墙直径=m,墙厚为0.9m,墙顶标高0.000,墙底标高为-32.00m(以最终设计图纸为准),冲渣沟处为-16.800m,墙厚0.9m。内部结构包括冠梁、腰梁、底板、内衬墙、旋流体素砼、稳流板、环型水池、内筒、冲渣沟、平台板;上部结构包括操作间、脱水池及露天吊车系统。连续墙及沉淀池均采用C30密实性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S8。腰梁采用C30早强混凝土,旋流沉淀池、铁皮冲渣沟混凝土为C30抗渗混凝土,抗渗等级S8。其它采用C30,垫层为C10。0m。工程特点旋流沉淀池工程为圆形、直径较小,且

3、地连墙深度达32.0m(以最终设计图纸为准),需要对成槽设备、喷导管、接头管进行相应的调整、改进。钢筋笼网片长32.0m,每段地连墙钢筋网片重达26吨,吊装困难,考虑用两台吊车起吊。基坑开挖深度为,且分六步开挖,挖土施工进度较慢。基础比较深,钢筋及模板等材料量大,垂直运输比较困难。现场道路:由于施工现场是新征回填地,地基承载力较低,不能满足大型施工车辆施工作业的行走,所以在漩流沉淀池及冲渣沟导墙周边铺垫一条宽6m,厚的钢渣道路,以便大型施工车辆的施工作业。详见施工道路布置图地连墙主要工程量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地连墙成槽m32安装接头管段353清底置换泥浆段344清刷接头段365水下混凝土

4、灌注m3C30S106泥浆外运m37钢筋网片制作、安装t6208地连墙保护层钢板4t9冲渣沟预留洞口钢板12t施工目标 1)保证工程按期顺利完成,达到业主满意。 2)编制依据2.1 相关图纸、地质资料;2.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2.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4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96);2.5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 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布的有关技术法规和规范质量管理目标1)无质量事故,分项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建筑部分单位工程合格率100%。2)工程质量达

5、到国优标准,争创国家”鲁班奖”。3)合同履约率100%。4)顾客满意率达到90%以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1)杜绝死亡事故和重大肇事故为。2)重伤事故为0。3)年度千人负伤率小于。4)职业病及中毒事件为0。5)重大设备和火灾爆炸事故为0。6)全年交通主责事故为0,杜绝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7)争创中冶集团或天津市文明工地。8)积极开展安全达标活动,确保工程安全达标。工期目标确定旋流沉淀池施工的绝对工期为135天。环境管理目标1)固废达到安全处置。2)控制噪声排放。3)降低粉尘污染。4)降低水资源消耗。5)污水达标排放。主要的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主要施工顺序:施工导墙施工地下连续墙打井降水,施工

6、冠梁开挖至第一道圈梁下0.5m,施工圈梁第二道圈梁同第一道施工旋喷桩水泥加固体第三道圈梁同第一道开挖至基底施工旋流沉淀池底板施工内衬和内部结构冲渣沟底冲渣沟及连接部位施工冲渣沟以上旋流沉淀池内衬及内部结构施工1、地下连续墙施工、施工顺序:本工程计划投入2台成槽机进行成槽施工,共计34个单元槽段,先在1#槽段开双接头,然后再利用1#槽段两边拔出的接头管孔位插喷导管,进行交叉成槽作业施工,最后施工合拢槽段。 由于旋流沉淀池冲渣沟预留洞口的尺寸断面较大,地连墙的最大槽段无法满足其洞口尺寸,同时混凝土的扩散度也不能达到要求,从而影响混凝土的浇灌质量,所以预留洞口采用全浇注,在施工内部结构时人工凿除钢筋

7、混凝土(冲渣沟洞口尺寸:43503100)。、地连墙工艺流程:工艺:采用反循环组合钻成槽,采用修槽机修整槽壁。工艺流程:施工准备 导墙施工 成槽 安放接头管 钢筋笼安放 泥浆制备 钢筋制作 (预埋件安放)灌注砼关键工序为:成槽、钢筋笼制作、混凝土灌注、施工方法:测量放线依据建设提供的相对位置图,放出基坑地连墙的圆心。高程按建设单位提供的绝对高程。导墙.1 导墙施工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导墙深度,厚度,导槽宽10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20。.2 导墙起着控制地连墙及埋筋标高的作用,同时还起着挡土和成槽设备作业平台以及维持和稳定泥浆液面作用。.3 考虑到下钻、提钻顺利,导墙宽度比地连墙宽度增

8、加40mm。.4 浇筑导墙混凝土时,应在成槽机两排轨道中心线位置预埋铁板150503mm,埋设间距为1m,预埋铁板标高应相同,最大偏差小于5mm;同时在地连墙圆中心位置浇筑混凝土直径2m、深,并预埋的钢板,以固定成槽设备的尾部,在成槽作业时沿圆心转动。.5 导墙浇注拆模后,为防止其变形,应在墙间加设一排100mm松木支撑,支撑间距为2m。.6导墙拆模3日后,其上铺设25mm圆钢两道,铺设时应与导墙预埋件焊牢,防止成槽机车作业或移动时产生位移或变形。轨道标高误差小于3mm,中心线偏差小于5mm。.7 导墙施工完后,在周围修一条宽6m,1000mm厚钢渣铺设的临时路,以满足现场吊装及运输条件。 泥

9、浆搅拌.1 地连墙成槽施工采用膨润土泥浆护壁。泥浆的主要作用是护壁、携渣。科学的配制和正确使用泥浆是保证地连墙成槽的关键。泥浆应具有一定的密度和粘度,在槽内对槽壁有一定的静水压力,相当于液体支撑,同时泥浆能渗入土壁形成一层不透水的泥皮,从而有利于槽壁稳定。.2 泥浆的主要配制原料:膨润土、增粘剂(CMC)、纯碱。.3 泥浆配合比应根据地质情况现场经过试配确定,泥浆指标要求如下:比重,pH值7-9,泥皮厚度1-3mm/30min。.4 成槽过程中采用沉淀法对泥浆进行回收以便重复利用从而尽量减少泥浆排放量。 成槽施工(关键工序).1 成槽施工是地下连续墙施工的关键工序,成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地连墙的

10、施工质量。.2 成槽施工采用反循环双钻抱管成槽,成槽后采用修槽捣子对槽壁进行修整,修整后的槽宽要满足设计要求。喷导管采用273mm钢管制成,喷导管长度m。.3 单元槽段划分依据施工图而定,槽段之间采用接头管连接方式,接头管直径。 .4 成槽设备由50T吊车负责安放、就位。就位后应仔细复核钻头、钻具各向尺寸,以保证墙体厚度,每次起钻后应检查钻头、钻具磨损情况,不符合要求及时更换。.5 在成槽过程中应加强对泥浆的控制,注入的泥浆比重宜为,同时还要严格控制槽内的泥浆液面高度不得低于导墙顶面30cm。成槽过程中如遇泥浆严重漏失,应及时补充泥浆,以确保泥浆液面高度。.6 清底置换泥浆应认真彻底,置换后的

11、泥浆比重为1.051.2,槽底沉渣厚度100mm。 接头管形式及处理方法.1 接头管采用直径900mm的钢管两棵,每棵接头管分三节,每节长12米两节,首节为18米,下放接头管时,两节接头管连接采用阴阳榫加杠穿销固定。.2 接头管的动管和拔出时间是根据砼的初凝时间、终凝时间、首次掐管时间和砼的灌注完毕时间确定。.3 首次动管时间一般在首次掐导管开始到砼初凝时间时进行,首次动管的高度不宜超过20cm,其后,每隔1020分钟动管一次,上拔高度一般在1030cm,其上拔时间应以接头管底部砼已经初凝为准,防止拔管时接头管底部砼终凝,以杜绝接头管被砼固结拔不出来。.4 在拔管过程中,如上拔力量突然超过正常

12、时,应把拔管时间间隔缩短。.5 接头管最后一节拔出的时间根据砼终凝时间和现场的具体情况而定。.6冲渣沟与旋流沉淀池接缝:在施工旋流沉淀池时留出与冲渣沟的凹型接头,以保证其形成整体和不均匀沉降。(详见槽段划分图) 钢筋加工:(关键工序).1 钢筋笼分一段安装,制作全部采用焊接形式,主筋采用闪光对焊接头。制作前应预先考虑砼浇注导管的位置,与钢筋发生矛盾时,适当调整钢筋笼架立筋的位置。.2 钢筋笼应配有足够的架立筋(蛇形筋)以确保其刚度,避免在运输和起吊过程中发生变形。同时为了保证安全作业,钢筋笼采用一台150t和一台50履带吊车起吊,待钢筋笼完全竖直后再安放入槽。.3 钢筋笼安放入槽过程中为了避免

13、擦伤槽壁,应徐徐下放,并保持钢筋笼竖直向下,安放过程中严禁墩钢筋笼。 混凝土施工(关键工序).1 混凝土灌注采用导管法,导管直径F250,两导管间距为。.2 采用高流态混凝土,和易性好,混凝土坍落度:18-22cm,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应绝对保证连续性。砼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不得掺氯盐。.3 导管埋深首盘浇注不小于,正常浇注不小于2m,最大埋深不大于6m。大于6m必须掐管。.4 灌注前导管内应下排水球胆,以利于埋管。灌注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混凝土质量,杜绝不合格混凝土进入导管内。每浇注1段地连墙测砼坍落度不少于3次。灌注期间每浇注2斗砼测量1次砼面高度,且每次掐管前必须测量1次,以确保混凝土均匀上

14、升和埋管深度符合要求。.5 混凝土终灌顶面高于设计墙顶标高50cm(超灌50cm)。2、内部土建结构施工 施工顺序:定位测量导墙拆除、设置降水井降水第一步土方开挖(-2.000)、墙顶浮浆凿除、冠梁第二步土方开挖(-7.200)、第一道圈梁第三步土方开挖(-13.200)、第二道圈梁沉淀池底板下旋喷桩施工第四步土方开挖(-19.200)、第三道圈梁第五步土方开挖(-22.100)、基底整平、C10砼垫层自下而上施工旋流沉淀池(包括底板、内衬、内筒、各层平台及冲渣沟等) 施工方法 测量放线依据建设提供的相对位置图,复测旋流池的圆心。高程按建设单位提供的绝对高程点。2.2.2 拆除导墙、设置降水井拆除导墙的同时在基坑内外设置500mm降水井5口,降水井深度23.0m。井管采用无砂砼管,洗井应彻底。降水井施工完成后即开始24小时不间断降水,以保证顺利开挖基坑内土方。底板及内衬施工完成后停止降水,降水时间约3个月。为保证遇雨季场地内积水不流进基坑内影响施工,场地内应沿基坑周边设置排水明沟。2.2.3 观测点设置、土方开挖地连墙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即可进行基坑土方开挖。开挖前设置地连墙水平位移观测点,沿地连墙中心线每60设一个观测点,基准点设在远离基坑易保护的地点。基坑开挖采用普通挖掘机和加长臂挖掘机配合液压伸缩臂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