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能守恒定律》习题课教学设计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9193970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能守恒定律》习题课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机械能守恒定律》习题课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机械能守恒定律》习题课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机械能守恒定律》习题课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机械能守恒定律》习题课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能守恒定律》习题课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能守恒定律》习题课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业表单2:单元学习主题设计及检验提示单】单元学习主题机械能守恒定律习题课教学设计设计意图说明1在已经学习有关机械能概念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利用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来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掌握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学习从功和能的角度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提高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内容,重点使学生掌握物体系统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能够正确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能够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4通过本节学习应让学生认识到,从功和能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是物理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时进一步明确,在对问题作

2、具体分析的条件下,要能够正确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分析、处理问题。学习单元的课时框架(一)思维导图 (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提出问题: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要能应用它分析、解决问题。下面我们通过具体问题的分析来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在具体问题分析过程中,一方面要学习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通过问题分析加深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与认识。1、机械能是否守恒的判断例1如图1所示,下列关于机械能是否守恒的判断正确的是()图1A.甲图中,物体A将弹簧压缩的过程中,物体A的机械能守恒B.乙图中,物体B沿斜面匀速下滑,物体B的机械能守恒C.丙图中,不计任何阻力时,A加速下落,B加速上升过

3、程中,A、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D.丁图中,小球沿水平面做匀速圆锥摆运动时,小球的机械能守恒【练习1】如图5所示,一轻质弹簧固定于O点,另一端系一小球,将小球从与O点在同一水平面且弹簧保持原长的A点无初速度地释放,让它自由摆下,不计空气阻力.在小球由A点摆向最低点B的过程中()A.小球的重力势能减少B.小球的重力势能增大C.小球的机械能不变D.小球的机械能减少【规律总结】1.从做功角度判断首先确定研究对象是单个物体(其实是单个物体与地球组成的系统)还是系统.(1)单个物体:除重力(或弹簧类弹力)外无其他力做功(或其他力对这个物体做功之和为零),则物体的机械能守恒.(2)系统:外力中除重力(或弹

4、簧类弹力)外无其他力做功,内力做功之和为零,则系统的机械能守恒.2.从能量转化角度判断系统内只有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无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系统机械能守恒.2、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综合问题【例 2】在z巨离地面20m高处以15m/s的初速度水平抛出一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取 g=10m/s2,求小球落地速度大小。 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提出问题: (1)前面学习过应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处理平她运动,现在能否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这类问题? (2)小球抛出后至落地之前的运动过程中,是否满足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如何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归纳学生分析的结果,明确: (1)小球下落过

5、程中,只有重力对小球做功,满足机械能守恒条件,可以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 (2)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应明确所选取的运动过程,明确初、末状态小球所具有的机械能。 例题求解过程:取地面为参考平面,抛出时小球具有的重力势能,动能为 落地时,小球的重力势能,动能为。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E1=E2,即落地时小球的速度大小为 提出问题:请考虑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与用运动合成解决问题的差异是什么? 【例3】小球沿光滑的斜轨道由静止开始滑下,并进入在竖直平面内的离心轨道运动,如图所示,为保持小球能够通过离心轨道最高点而不落下来,求小球至少应从多高处开始滑下?已知离心圆轨道半径为R,不计各处摩擦。 提出

6、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 (1)小球能够在离心轨道内完成完整的圆周运动,对小球通过圆轨道最高点的速度有何要求? (2)从小球沿斜轨道滑下,到小球在离心轨道内运动的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3)如何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这一问题?如何选取物体运动的初、末状态? 归纳学生分析的结果,明确: (l)小球能够通过圆轨道最高点,要求小球在最高点具有一定速度,即此时小球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恰好等于小球所受重力; (2)运动中小球的机械能守恒; (3)选小球开始下滑为初状态,通过离心轨道最高点为末状态,研究小球这一运动过程。 例题求解过程: 取离心轨道最低点所在平面为参考平面,开始时小球具有的机械能

7、。通过离心轨道最高点时,小球速度为v,此时小球的机械能为。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E1=E2,有 小球能够通过离心轨道最高点,应满足 由以上两式解得 小球从的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可以在离心圆轨道内完成完整的圆周运动。进一步说明:在中学阶段,由于数学工具的限制,我们无法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小球在离心圆轨道内的运动。但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可以很简单地解决这类问题。 【例4】长l=80cm的细绳上端固定,下端系一个质量m100g的小球。将小球拉起至细绳与竖立方向成60角的位置,然后无初速释放。不计各处阻力,求小球通过最低点时,细绳对小球拉力多大?取g=10m/s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思考:(l)释放后

8、小球做何运动?通过最低点时,绳对小球的拉力是否等于小球的重力? (2)能否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出小球通过最低点时的速度? 归纳学生分析结果,明确: (1)小球做圆周运动,通过最低点时,绳的拉力大于小球的重力,此二力的合力等于小球在最低点时所需向心力; (2)绳对小球的拉力不对小球做功,运动中只有重力对球做功,小球机械能守恒。 例题求解过程: 小球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变化量,此过程中动能的变化量。机械能守恒定律还可以表达为 即 整理得 在最低点时,有 在最低点时绳对小球的拉力大小为 提出问题:通过以上各例题,总结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归纳学生的分析,作课堂小结。【练习2】小物

9、块A的质量为m2 kg,物块与坡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6,水平面光滑.坡道顶端距水平面高度为h1 m,倾角为37.物块从坡道进入水平滑道时,在底端O点处无机械能损失,将轻弹簧的一端连接在水平滑道M处并固定在墙上,另一自由端恰位于坡道的底端O点,如图7所示.物块A从坡顶由静止滑下,重力加速度为g10 m/s2,求:图7(1)物块滑到O点时的速度大小;(2)弹簧为最大压缩量时的弹性势能;(3)物块A被弹回到坡道上升的最大高度.3(1)2 m/s(2)4 J(3) m解析(1)由动能定理得mghmghcot mv2解得v,代入数据得v2 m/s(2)在水平滑道上,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v2Ep代入数据

10、得Ep4 J(3)设物块A能够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1,物块被弹回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0mv2mgh1mgh1cot 解得h1,代入数据得h1 m.(三)课堂小结 1在只有重力做功的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总量不变。通过例题分析要加深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 2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时,应首先分析物体运动过程中是否满足机械能守恒条件,其次要正确选择所研究的物理过程,正确写出初、末状态物体的机械能表达式。 3从功和能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和途径。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逐步培养用功和能的观点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4应用功和能的观点分析处理的问题往往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例如与圆周运动知识相结合,要注意将所学知识融汇贯通,综合应用,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单元学习主题设计检验提示检验指标实现程度1.主题是否与课标要求相一致?是,一致。2.主题是否是一个或多个学科领域中的核心或起着核心作用?能否反映学科本质?(可以利用知识网、概念图、思维导图)主题是是一个学科领域中的核心3. 主题能否反映富有挑战性的、能吸引师生兴趣的学习问题或任务? 主题富有挑战性的、能吸引师生兴趣的学习问题或任务。4.主题是否与生活、生产中的真问题相关?能否让学生理解主题的意义和价值。主题与生活、生产中的真问题相关,能让学生理解主题的意义和价值。5.与主题相关的资源是否丰富?丰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