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创意的思维规律和方法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9192534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创意的思维规律和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设计创意的思维规律和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设计创意的思维规律和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设计创意的思维规律和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设计创意的思维规律和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设计创意的思维规律和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创意的思维规律和方法(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设计创意的思维规律和方法古往今来,形形色色的设计,究竟是设计师各显神通的结果,还是有规律可循!创意 究竟是一时的灵感闪现,还是偶然之中的必然!我们认为,一个没有任何经验的人灵感来源 不知在何处,可不可能产生灵感是值得怀疑的,灵感应该也是人各种经验沉淀后的厚积勃发。 就像任何学科都有其规律可循一样,设计创意的产生也有其自身的方法和规律。第一节 设计思维的规律在人类各种思维中,对于解决问题最具有主动性的思维方式就是创造性思维。也就是用 创造性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它不但对于设计的结果有极大影响,而且,首先反映在不 同的设计思想和设计过程中。创造性思维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对于设计者来说,掌握

2、一定的 思维方法和创作规律无疑是极为重要的。类比大量的设计作品我们发现,有三种并存的指导思想对于各种设计创意的产生有较为 明显影响:一是模仿型;二是继承型;三是反叛型。从而我们为大家理出了一条创造性思维 的线索和规律,以期对设计者有所帮助和启发。一模仿型:模仿是一种最古老,生命力最强的设计思想,是人类最早的创造方式,可以说是创造 的摇篮。模仿型设计是从模仿自然开始的,从发生学看,它是原始社会依赖自然的经济形式的 衍生物。人类曾有一个使用天然工具的时期,当直接依造双手和天然工具已不符需求时,不 得不创造了“人造工具”。他们首先从自然获取灵感,使人造工具具有与自然物(尖锐的兽爪、 牙,锋利的蚌壳等

3、等)相似,但具有更为有效、更为持久的功能。这与当时的思维水平是相 一致的。人类在发现和利用自然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创造了人自己,特别是高度发达的大 脑和自由的手,从而进一步在更高层次上改造和利用自然,虽然采用了简单的机械原理,但 功能与人手的功能十分相似,多数至今还在使用。这一例子生动地反映了模仿型设计思想的 顽强生命力。在高科技时代,模仿的水平又有长足的进步,直至模仿人脑智能的计算机以及 机器人的出现,我们还是没有完全摆脱模仿的设计思想。功能的模仿必然带来形式上的模仿,以大自然为主要源泉的装饰美术更是如此。古埃 及的装饰纹样多见卷草和睡莲、古希腊则常用百合花和棕榈叶,这和他们生息繁衍的自然

4、环 境是难以分解的。无论从功能性还是装饰性看,模仿型设计思想并不是自然主义的,它包含着创造性思 维“举一反三”的因素,是创造性的初级形式。且不说人类最初创造人造工具的伟大业绩, 就是一系列以自然和现实为启示的设计,从不可能是自然物的重复和仿造。从发电机的发明; 到原子裂变的利用,其创造性的意义是不言自明的。在形式方面,从卷草到埃及神殿的雄伟 柱廊;从飞禽走兽到希腊神话的牧神“潘” ,处处表现出内在规律、秩序感和人格的渗透 以及超现实的理想。总之,模仿型设计思想。它虽然不是人类创造性的全部,但却是开端和 基础。二、继承型继承也有模仿的意味,但原型是前辈的创造物,并蕴含着批判的成分,是模仿加改良

5、的设计思想。设计史上,每当相对稳定发展的时期,这种设计思想就会成为主导。一种风格 或样式持续百年以上的例子,在二十世纪以前为数并不少。继承型设计思想的普遍性、持久性可以说是必然的。在历史平稳发展的时期,人们的 生活方式、欣赏习惯有相当顽固的持久性,因此,照祖宗家法办事是极为正常的。在历史转 折时期,激进派向左、保守派向右的引导,常常使继承型设计以折衷的形式在夹缝中长存。 因为处于中间状态的多数人更乐于接受和缓的改良,接纳剧烈变化则需要时间。例如中国近 代服装史上,改良旗袍曾盛行数十年。旗袍原为满族妇女的服装,系直身的宽袍。二十年代 以后,经简化和改进成为靠腰贴身的轻便女装,从普通妇女到上流社会

6、都广为流行,三四十 年代曾与欧化时装同时受到欢迎。解放后崇朴素,欧化时装几乎在一夜间遭到鄙视,只有旗 袍仍占有一席之地,甚至成为出国女服中最富有魅力和民族性的款式。从二十年代到八十年 代,中国历史几经大起大落,但改良旗袍在服装中集民族性、时代感和女性化为一身,能为 各种思想所接受,实为不多见的特例。继承型设计思想不同于“复古主义”。后者明显的是保守、复旧的同义词。继承型强调 批判的成分,反对照搬陈旧的,主张推出时代的和民族的。因为历史框架的转移、民族文化 的演进,使今昔之间早已不能同日而语。中国在八十年代的开放热潮中,确实出现过“彩陶 热”、“敦煌热”、“汉唐热”,这是在“横扫一切”之后复苏,

7、是在闭塞以后的喷发,一旦走 上正常轨道,这些热流都会汇入时代的大潮,以传统形式与现代形式杂揉的折衷方式出现。三、反叛型 反叛型设计思想是认识论上的突变和跳跃,它总是伴随社会背景的重大变革而发生。例 如,“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促使服装款式发生急剧的变化。讴歌贵族文化达三百年之久的华 丽、夸张的服饰,遭受引发革命的平民百姓所唾弃,代之而起的是与他们所理想的社会极为 相配的简朴服装,与夸示贵族社会富裕、丰饶、典雅、优美的款式有极大的差异,进而促使 注重自由与平等的平民社会,漠视权势,确认了自然之美的价值”。如果说,继承改良 是缓慢的进化,那么,反叛则是爆发式的革命。反叛型设计思想有显著的反传统性,往往

8、指向与传统截然相反的方向。传统的设计思想 总是和原有的生产关系相适应。在新旧转换时期,因为巨大的惯性使这不可能一夜间改弦易 辙,所以总是矛盾重重。而少数先锋人物尽管有远见卓识,但也会受到保守思想的阻挠,于 是,种种口号、纲领总是以“反传统”为旗帜,力图唤起社会的注意。例如,本世纪初功能 主义的口号是“形式服从功能”,与古典主义的“形式至上”是针锋相对的。同时,反叛型设计思想又有独特的新颖性。在司空见惯的大量传统设计面前,与之截然 不同的新设计一旦出现,无疑是鹤立鸡群,引人瞩目。在 1923 年包豪斯的作品展览会上, “最为人乐道的展览品之一,是一所完全以包豪斯的设计建成的示范住宅。室内厨房废除

9、了 在中间装设一张大工作台及另设操作室的传统形式,而代以沿墙设置更具效率的柜台式工作 台,上下都有储藏柜。今天,所有现代厨房,实际上都采用这种革命性的设计”。反叛型设计思想也有不稳定性。正与它的第一个特点相联系,这种不稳定性来自两个方 面。一是外来的压力,保守思想的抑制,使得新的设计思想饱受磨难,以至出现起伏不定的 过程。包豪斯在不长的历史中就曾受到指责,先是被迫迁校,后是被迫关闭,它的历史功绩, 在大战以后才逐步得到承认。二是自身的不成熟:在完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新设计也难免 是“摸着石头过河”,同时,部分激进派也有着不太现实的理想。第一个使用玻璃幕墙的建 筑师曾惨遭失败,因为室内像暖房一样

10、的高温,使人无法居住。只有使用内墙隔热以后,玻 璃幕墙的建筑才时兴起来。以上三种设计思想模式,它们的综合结构即不是金字塔式的层叠构架,也不是螺旋上升 的圆圈构架,而是纵横交错的网络结构。人类的第一次模仿型设计,又是一场从无到有的革 命性突变;反叛式的创新,也不会完全没有继承。第二节 视觉设计经验积累的途径要想创作出好的广告作品,视觉设计经验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有许多具体可行的方 法供大家参考如下:一、直接资料积累法: 到大自然中去获取第一手资料,罗丹说:不是生活中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广告设 计者要训练自己观察生活的能力,处处留意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那些未被别人发现的事 物、事件,从那怕是极

11、小的,不起眼的事情中发现美和获得创意,还应勤动手记录,用简练 的线条记录形象,用简练的文字做补充等。记录的方式可以以再现和主观处理相结合,再现 是为了观察认识事物的自然特征,主观处理一是运用夸张法,对形象的特点进行夸大,使其 特征更加鲜明,更具个性。夸张法是在真实性的基础上运用艺术手法的结果,是真实性与艺 术性的统一。二是运用省略法:对形象去繁就简,省略无关紧要的细节和次要部分,保留主 要的部分,使其形象更具有概括力。省略法是对形象的浓缩和提炼。二、间接资料积累法 间接资料包括书本、录像、幻灯、照片、电影、电视、戏剧、传统艺术、民间艺术和 现代艺术等等,是别人直接经验的积累,作为我们学习的间接

12、资料。如在色彩和造形设计中, 从彩陶到青铜器;从石窟壁画到漆器装饰;从织锦色彩到古典园林建筑;从淳朴的民间图案 到华丽的宫庭装饰及闻名的敦煌艺术;从中国绘画到印象派的色彩;从蒙德里安的冷抽象绘 画到康定斯基的热抽象艺术;从拜占庭艺术到现代派艺术;其中许多都是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最好范本。从中认真研究它们的规律,必将丰富和拓展我们的造形方法和途径。国际上发布的流行色,其灵感一般也都是来自地方风格。我国91 年在上海“国际流行 色应用展”中的“云岗石窟”系列,就是来自对我国古迹云岗石窟的感叹与启示,那是一种 在经历了悠久岁月的自然风化后,在不同季节的光照下,显示出以绿灰、米灰、米白及黄绿 等含灰色为

13、主调的色彩。87-88 年我国流行色协会推出以兵马俑色调为主体的女装色彩,其 中以金黄、羊毛白、湖兰、莓红为主体,土黄、暗粉红为配件点缀色,被选作国际女装流行 色向世界发布。这些色彩组合洋溢着浓浓的中国文化气息。此外音乐,文学也同样给我们的设计间接带来启示。音乐与色彩是相通的。人们常常形容优美的音乐具有色彩的美感,悦目的色彩具有音 乐的节奏感。当我们在倾听蓝色的多瑙河、春江花月夜等名曲时,除了音色、音乐量, 曲子本身节拍、节奏、和声、旋律等音乐语言构成优美的音乐外,还可以听出其中的色彩美 来:听到高昂的音乐好像看到明亮对比强的色彩;听到低沉的音乐会想到深暗的重色调;柔 和、优美的抒情曲可联想到

14、某些浅淡、柔和的中性色彩,音乐与色彩产生的通感有着奇妙的 艺术效果。在著名民乐百鸟朝凤中听到的不仅是优美的鸟语,仿佛还见到形体各异的羽 毛,鲜艳饱满的色彩。作为色彩的构思的训练,可以通过听不同的乐曲,然后用构成中抽象 的几何形和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在欣赏与实践中反复体会加以运用。用文学语言来描述造形和色彩也是不胜枚举。文学言词本身虽不具备可视形象,但他能 给人以联想和想象,唤起形象的美感。历代文人对花吟诗、对山作词、对水作文、如“遥看 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皓月银辉,其色调淡雅;银盘、青螺互想映衬、相得益彰。 “一道残阳铺江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江水在残阳的照射下,在泛起细小波纹的受

15、光部呈 现一片“红”色,背光部分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让人感到秋天夕阳的柔和、亲切、安闲的感 觉。还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兰”;“赤橙黄绿青兰紫,谁持彩练当空舞”等名 诗,其丰富性和形象性为我们带来了相关的启示。三、联想与想象造形法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具体可以称之为相似性联想,我们不妨用“迁 想状物”、“借迹造形”、“借形造像”来说明这一造形途径。“迁想状物”就是由甲事物联想 到乙事物。“借迹造形”与“借形造像”则是在“迁想状物”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创作 或设计出新的形象来。由此及彼,触景生情,是艺术家和科学家都不可缺少的本领。是任何 科学仪器无法替代的。科学家和艺术

16、家的联想都可能出现新的创造。牛顿从苹果落地发现了 “万由引力”;怀素观公孙大娘舞箭悟得了“狂草”;盖叫天在香烟缭绕中悟得了盖派武打动 作。想象和知觉、记忆、思维一样,是人的认识过程,但想象和思维属于高级认识活动,明 显表露出所特有的活动性质。想象能对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故而产生新的形象,或对从未经历过的事物,进行预 见。可以说人,离开想象就不能发挥创造力。特别是“创造想象”被称为“智慧活动的翅膀”、 “创造活动的先导”,可见对创造性活动的重大作用。创造想象和再造想象,是有意想象的两种主要类型。再造想象是根据描述(如文字或语 言的描述)创造出形象来,这种想象的创造性比较小)。创造想象则更能独立创造出有价值的 新形象,它是一种极积主动的创造过程。创造性想象也不是无规律可言,它其实也是日常经 验积累的灵感式闪现,所有平时的知识面是产生创造想象的源泉。最简单的想象创造,就是 在过去的感觉、记忆、经验的基础上利用各种新的方式,组合这些记忆与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