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认识自我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9191978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3.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 认识自我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四章 认识自我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四章 认识自我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四章 认识自我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四章 认识自我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 认识自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 认识自我(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认识自我大学生自我意识与完善中国古人云;“人贵有自知之明”,古希腊也有名言:“认识你自 己”所以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非常重要。对大学生而言,认识自己有 什么重要意义呢?大学僧只有科学地认识自我,才能建立恰当的理想 抱负,获得积极的自我体验,并通过有效的自我监控,完善自我,与 周围的人与环境保持和谐的关系。大学生能否自我完善对于他们的成 功、成才和人生幸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一节 什么是自我意识一、自我意识及特点(一)自我意识的概念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以及自己与周围人和环境关系的一种认 识,是人格结构中自我调节的子系统。自我意识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认知主 体和客体都是自身(英语中的自身

2、“self”,既包括主题我“I”,也包括客体我 “Me”),因此,自我意识是主体我(“I”)对客体(“Me”)进行认知,并按照社 会的要求对客体我进行调控。自我意识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所特有的,是人的 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和本质特征。自我意识具有过个维度和层次,一般可从内容和形式上对其加以分析。 从结构形式上,自我意识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三个方面 自我认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包括自我感 觉、自我察觉、自我概念、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主要涉及“我是什么样的人” 和“我为什么是这样的人”等问题。自我体验是个体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所产生 的情感体验,反映了个体

3、对自己的态度,包括自爱、自尊、自信、自卑、内疚、 自豪、责任感、优越感、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等,主要涉及“我是否满意自己” 和“我能否悦纳自己”等问题。自我调控是个体对自己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调节与 控制、自己对待他人和自己的态度的调节与控制,包括自主、自立、自制、自强、 自卫、自律、自励、自我设计、自我监控和自我教育等,主要涉及“我怎样调控 自己”和“我怎样成为理想的那种人”。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认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生理自我 是个体对自己的身体和生理状况等的意识。社会自我是个体对自己在社会关系和 人际关系中的角色、地位、作用、权利和义务等的意识。心理自我是个体对自己 的心理和行为特

4、征的意识,如对气质、性格、能力、兴趣、态度、理想、心理状 态和行为表现等意识。另外,人们还从自我观念上把自我意识划分为现实自我、理想我和投射我。 显示我是对自己目前的实际状况的看法,是个体对自己的现实观感。理想我是个 体想要达到的完善的自我形象,是个体追求的目标。投射我是个体想像自己在他 人心目中的形象,是由想象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而产生的自我观感。投射我和现实 我的差距过大,个体会感到自己不被别人所理解;理想我和现实我的差距过大, 个体会丧失追求自我完善的勇气。这三种类型自我之间的距离和冲突是导致某些 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二)自我意识的特点 自我意识是人格具有调节作用的子系统。它具有一些本质的

5、特点,如:个 体性、社会性、能动性和同一性。自我意识的个体是指:自我意识在个体身上发生、发展的:自我意识是以 系统的、完整的形式存在的;每个人的自我意识存在个体差异。也就是说,每个 个体秉承着遗传天赋,在后天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与周围人的相互作用,逐渐形 成了自我意识这一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调控的人格子系统。自我意识的社会性是指:从人类社会来看,自我意识是随着人类的进化、 社会的分工等社会发展而产生的具有社会性、群体性的人类反思系统;从个体发 展来看,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是社会化的过程,是个体内化、整合别人对自己 的态度和评价而产生的心理模式。自我意识的个体性和社会性是统一的。自我既要

6、努力成为社会中独特的一 个,也要力争融入社会,成为其中和谐的一个。自我意识的能动性是指:自我意识是独立的、完整的,能够成为个体自身 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调控系统,能动地指引和确定个体行为的方向,协调个体和环 境的关系;自我意识不仅能够适应世界,而且能够自觉地创造世界,并创造自己。自我意识的同一性是指: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自我意识是 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但是,个体在工作态度、生活方式等方面会表现出跨时间跨 情景的一致性,从而反映出支配他们的自我意识的始终一贯性;自我意识是是自 我形成与转化的形式,是一个动态过程,真正的自我同一性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互 动中,不断将外在的评价转化为内在的认识,将

7、理想我与现实我想结合所达到的。二、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自我意识不是天生就有的,它作为一种个体对自己的反思,比认识外部世 界更为复杂。心理学家认为,自我意识从发生、发展到相对稳定和成熟,需要 20 多年的时间。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受到其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影响, 二者基本上是平行相对的。1. 自我中心时期(出生3 岁) 人初生时,处于主客体未分化的状态,例如不能区分自己的手指和母亲的 乳头、自己的手臂和玩具等。至七八个月,婴儿开始产生自我意识的萌芽,既能 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和外部的世界边界,听到别人叫自己的名字,会知道是在叫自 己。至 2 岁左右,儿童掌握了人称代词“我”,会用“我”来表达自己

8、的意愿, 这是自我意思产生的重要标志。至 3 岁左右,儿童开始出现羞耻感、占有心和独 立愿望,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但这一时期的幼儿是以自我的身体为中心,并 以自己的想法和情绪来认识、投射外部世界,即他们能够分清“我”与“非我”, 却分不清我与物之间的关系,因此客观认识带有强烈的主观性,被认为是生理自 我时期,也叫自我中心时期。2. 客观化时期(3 岁青春期)从 3 岁到青春期是个体接受社会文化、学习社会角色的重要时期。儿童在 家庭、幼儿园和学校,通过游戏、学习和生产劳动等方式,逐步掌握了社会规范, 形成了各种角色观念,并能有意识地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在这一时期,儿童 通过练习、模仿和认同作

9、用,学会了性别角色、家庭角色和同伴角色等各种角色。 虽然这一时期青少年开始积极关注自己的内部世界,能够初步意识到自己的兴趣 爱好和气质性格等,并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自信心等,但是他们主要是根据他人 的观点去认识世界,并根据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评价自我,因此被认为是社会自 我发展阶段,也叫客观化时期。3. 主观化时期(青春期成年)从青春期到成年期的大约 10 年里,是个体的自我意识迅速大战并趋向成熟 的关键期。这一时期个体性的成熟和逻辑思维的快速发展等,促使自我意识有了 质的变化。由于面临“自我同一性“的危机,即理想我与现实我之间出现分化和 矛盾,促使他们去解决矛盾、追求自我意识的统一。总的来说,这

10、一时期,个体 的自我意识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1)个体能从自己的观念出发来认识事物,而不是人云亦云,思想和行为 带有浓厚的个人主观色彩。(2)个体能根据自己所认识的人的特点,如气质性格和身体特征等,强调 相应事物的重要性,从而形成自己特有的价值体系。(3)个体能追求理想目标,出现了理想我。(4)个体的抽象思维能力大大提高使自我意识能超越具体的情境,进入精 神领域,从而表现出对哲学、伦理学和文学等探讨人生问题的学科的兴趣。三、自我意识发展的模式自我意识发展的模式不是直线式的前进,而是螺旋式的上升。即自我意识 的发展呈现出:自我分化、自我矛盾、自我统一再到新一轮的自我发展过程。1. 自我分化个体进

11、入青春期后,开始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内心世界的存在。因此,笼统 的自我分化为主体我和客观我,主我是处于观察地位的“我”,是理想我,客体 我是处于被观察地位的“我”,是现实我。正是这种分化过程,促进了个体成为 思维和行为的主体,从而为客观地评价他人和自己、合理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和 行为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可观察到个体有较多自我观察和自我沉思行为,如 写日记和与朋友倾心交谈等。2. 自我矛盾随着自我的分化,个体会发现理想我与现实我之间往往有较大的差距,于 是产生内心冲突,引发不安甚至痛苦的体验。这一时期,可观察到个体对自己的 评价具有矛盾性、对自我的态度具有皮动性,如此而过高的评价自己,认为自己 很

12、行、很成熟,并因此极为自豪或自信,时而又过低评价自己,认为自己很差、 很幼稚,并因此极为自卑;自我体验的情绪变化幅度非常大、频率非常高。但这 种现象使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是正常的。3. 自我统一 一般地,个体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矛盾冲突后,自我意识会在新的水平 和方向上协调一致,达到自我统一。自我统一意味着主体我和客观我的统一;自 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的统一;自我与外部世界的统一。要到达这种自我 统一,需要个体从现实我出发,修正理想我;努力改善显示我,有效地控制自我。 因此,它既不是放弃理想我,迁就现实我,也不是扭曲现实我,只顾理想我;它 不仅包括认识自我,还包括体验自我和控制

13、自我。总之自我统一应该是积极的、 健康的的统一。当然,由于个体的情况各异,也可能出现自我消极的、不健康的 统一,指个体放弃了理想与现实我而达到的虚假的统一。虚假的自我统一的现象 在青年中也有一定的比列,实际上他们还处于自我矛盾中。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我国当代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723岁,处于青年期向成年期的过渡时期, 心理正从幼稚走向成熟,加上他们生活在社会的转型期,传统价值观让位于多元 价值取向、人们生活方式多样化和商业文化冲击力强大等,导致他们的内心更加 容易骚动不安,他们渴望向传统挑战,开拓新的生活,但是又自觉现实我的力量 薄弱,缺乏足够的自信心。大学生相对于其他社会群体在自我

14、意识的发展上呈现 出许多特点。一、自我认识具有自觉性和理性进入大学校园,大学生发现生活和学习的天地一下子变得开阔了许多:在 生活上,他们摆脱了父母的约束,和同学住在集体宿舍里,基本上可以自由自在 地生活,如想吃什么吃什么,不必太顾及营养;想几点睡觉就几点睡觉,只要不 耽误上课;想怎样穿就怎样穿,不必太中规中矩;想理什么发型就理什么发型, 只要同学认可;想到哪玩就到哪玩,只要有时间和金钱等。在知识学习上他们摆 脱了高考指挥棒的限制,不必紧盯着几本枯燥的课本。大学里除了开设专业课程, 还开设了公共必修课程和内容丰富的各类选修课程,基本上可以满足大学生对知 识的需求;在信息获得上,大学同学之间交流都

15、能及时了解。如此自由、宽松的 生活和学习条件让大学生更迫切地反思自己,力图打我自己的人生方向。他们会 经常追问自己:“我是谁?”“我为什么是这样的人?”“我可能和应该成为什么样 的人?”“在社会大舞台上,我扮演什么角色?”“我能为社会做些什么?”和“我 今后该怎么办?”等。因此大学生在自我认识上更加主动自觉,并更加理论化个理性化。他们不 仅经常对“我是谁”之类的问题进行深入独立地思考,而且还热衷于就此类问题 与同学交流,例如,与同学争论人生目的的问题,或向同学倾述自己的人生经历 和体验。他们经常暗中观察周围的同学,根据与别人的比较和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来力图更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大学生常会对哲

16、学、伦理学和道德修养等课程 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原因是这些学科会系统地探讨人生的意义,并锻炼人的理性 的思维方式。大学生也对文艺艺术感兴趣,因为他们提供了人生是怎样的范例, 并启迪他们对人生的深层次思考。大学生还经常参照现实生活中自己景仰的老师 和成人,参照书本或媒介中宣传的学者、名人和模范等的榜样,通过和他们认同, 将他们的品质内化为自己的人格特征。二、自我评价能力在增强自我 评价是个体最自我所做的判断,是自我意识的核心部分。经观察发现, 大学生自我评价与老师、家长和同学对其评价之间呈显著的相关,并且自我评价 能力有随着年级的上升而增高的趋势。这表明,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和 经验的积累,自我评价能力在增强,日趋成熟。但是,大学生要能客观有效地评价自己并非易事,其自我评价仍具有片面 性。主要有两种倾向:一是高估自己,而是低估自己。经观察,大多数大学生喜 欢高估自己。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自尊心和优越感强,富于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