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校园广播稿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919130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70.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宵节校园广播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元宵节校园广播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元宵节校园广播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元宵节校园广播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宵节校园广播稿(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林中晨音广播站广播稿第 周 星期午(背景春节序曲)甲:伴随着优美的旋律,“林中晨音”广播又和大家见面了。大家好,我是播音员( ),乙:大家好,我是播音员( ),甲:青春的天地,人生的舞台乙:珍贵的回忆,久违的欢乐 甲:景泰六中元宵节特别栏目和大家见面了! 合:祝大家节日快乐! 闹元宵3 19”乙:春节刚过,神州大地还到处弥漫着过年时欢乐气息,人们余兴尚浓。到了正月十五,天上明月高悬,地上灯火辉煌,复苏回暖的大地已是一片温馨的气象。城乡各地燃灯放焰(yn)、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其乐融融。 甲:是啊,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司马迁

2、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定为重大节日。 乙: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着历史得到发展而延长、扩展的。汉代才一天,到了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甲: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点灯,蔚(wi)为(wi)壮(zhung)观(gun)。到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至五天。 乙:同学们,你喜欢猜灯谜吗?灯谜是我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文娱形式。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谜语悬之于灯,开始于南宋。猜谜变成灯谜,还有个有趣的故事。甲:相传很久以前,有个

3、财主,人称笑面虎。他见了衣着体面的人,就拼命巴结;见了粗衣烂衫的人,就吹胡子瞪眼。有个叫王少的秀才,曾因衣服穿得破烂去向他借粮时,被他赶出大门。乙:王少回去后越想越气。于元宵之夜,扎了一顶大花灯,来到笑面虎家门前。这大花灯上题着一首诗。笑面虎上前观看,只见上面写着:“头尖身细白如银,秤(chng)秤(chng)没有半毫分。眼睛长在屁股上,光认衣裳不认人。”甲:笑面虎看罢,气的面红耳赤,暴跳如雷,嚷道:“好小子,胆敢来骂老爷。”便命家丁去抢花灯,王少忙挑起花灯,笑嘻嘻的说:“哎,老爷莫犯猜疑,我这四句诗是个谜,谜底就是针,你想想是不是。乙:这针怎么是对你说的呢?莫非是针对你说的,不然你又怎么知道

4、说的是你呢?”甲:笑面虎一想,可不是,只好气得干瞪眼,灰溜溜的走了,周围的人都乐得哈哈大笑。后来,每逢元宵灯节,各地都举行灯谜活动,一直传到现在。哪屋元宵扑鼻香1 45” 乙:同学们,你们一定很喜欢吃元宵吧。“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和“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甲: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一首好听的歌曲卖汤圆。播放卖汤圆 330”乙:同学们,你们知道元宵节为什么家家户户挂灯笼么?甲: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

5、,凶禽猛兽伤害人类。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有一只神鸟因迷路而降落人间,被不知情的猎人射死;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下令天兵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到人间放火,而天帝的女儿不忍心百姓无辜受难,就偷驾祥云把这消息告诉了人们;乙:有位老人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家家张灯结彩、点响炮竹、燃放烟火,让天帝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晚都是如此,心中大快。甲:为了纪念天帝的女儿,从此每年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燃放烟火。故元宵节也称灯节、也称“闹元宵”,街道上处处挂灯、高大的灯笼、灯楼和灯树,盛况空前,除燃灯外,还放烟花助兴,可谓是“火树银花”,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合:“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背景音乐幸福年3 53”乙:时间过的真快,元宵节特别栏目要和大家说再见了,甲:是啊,让我们在此向各位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说一声 合:节日快乐! 乙:同时也衷心祝愿各位同学在新的学期里取得更好的成绩。合:再次祝大家羊年吉祥,万事如意,再见!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