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初中化学第二章探秘水世界知识点归纳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9189751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初中化学第二章探秘水世界知识点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鲁教版初中化学第二章探秘水世界知识点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鲁教版初中化学第二章探秘水世界知识点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鲁教版初中化学第二章探秘水世界知识点归纳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鲁教版初中化学第二章探秘水世界知识点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初中化学第二章探秘水世界知识点归纳(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一、水的三态变化:1、三态变化的实质:水的三态变化就是由于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变化。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或由固态变为了液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又变回了液态(或由液态变为固态)2、现象解释:能量运动间隔状态二、分子:1、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2、性质:(1)分子的体积、质量小 (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3)分子间存在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5)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子二、水的天然循环 太阳为水提供能量,

2、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自身的天然循环。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三、水的净化方法(重点、难点)1、水的净化方法过程: 沉降(除去水中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明矾:絮凝剂,促进悬浮物质的沉降) 过滤(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 吸附(除去水中的有色或有气味的物质)、(活性炭:表面疏松多孔) 蒸馏(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净化程度最高-得到的是蒸馏水)、 消毒杀菌。(氯气)2、分离物质的方法: 过滤: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 蒸发: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液体 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四、硬水和软水:(1)硬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软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少的水(2)判断方法:

3、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多的为软水,反之为硬水。(3)转化方法:煮沸、蒸馏等(4)硬水的危害: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还会使衣物变硬。锅炉长期用硬水,易形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严重者可引起爆炸。长期饮用硬水有害身体健康。三、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由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物质 纯净物混合物宏观由一种物质组成由多种物质组成微观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性质具有固定的组成、固定的性质一般无固定组成、无固定的性质举例水、二氧化碳,冰水混合物等 矿泉水、钢材,纯净的空气等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一、水的分解电解水1、实验装置如

4、图所示:2、实验现象:通电后,两电极上都有大量的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正极所产生的气体与负极所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2。3、气体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正极产生的气体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将燃着的木条靠近负极产生的气体,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且罩在火焰上方的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证明负极生成的气体是氢气。4、实验结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为:2H2O通电2H2+O2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分子氧原子氢原子氧分子氢分子分解结合5、反应的微观过程: 由电解水微观过程可知: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

5、结合成新的分子。 分子与原子的关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即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化学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种类;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6、注意事项:、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现象要点:“正氧负氢”争养父亲;“氢二氧一”V氢气:V氧气=2:1。描述体积比时要注意比例顺序。、在实验中,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主要原因是:a.由于氢气与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在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氢气大;b.在电解水过程中会有副反应发生,消耗了氧气

6、,使氧气的体积比理论值低。二、水的合成氢气燃烧1、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H2+O2点燃2H2O2、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凝结有水雾。【知识解读】1、氢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氢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在标准状况下,氢气密度为O0899gL,其质量约是同体积的空气质量的229,是最轻的气体。2、氢气的化学性质:可燃性:纯净的氢气能在空气中安静燃烧,但是氢气与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所以在点燃氢气之前要检验氢气的纯度。“验纯”的方法:如图所示,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使试管口稍向下倾斜,移近火焰

7、,移开拇指点火。若听到轻微的“噗”声,说明氢气已纯净。 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表明氢气不纯。、还原性:氢气夺取某些金属氧化物(如CuO、Fe2O3等)中的氧元素,把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3、 氢气是二十一世纪最理想的能源:氢气燃烧释放的热量多;燃烧产物是水不会污染环境; 可以用水为原料制取氢气,原料易得且可以循环利用。三、化合反应及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概念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特点多变一一变多形式A+BABAB A+B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一、原子的构成 质子(带正电) 原子核(带正电,占体积小,质量大) 原子(不带电) 中子(

8、不带电) 核外电子(带负电,占体积大,质量小)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关于原子的结构 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原子核中,一定有质子,但不是所有的原子核都有中子;一种氢原子,原子核中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同种元素的原子有很多种,它们的质子数相同,但是中子数不同。如氢原子有三种,分别叫氕(pi)、氘(do)、氚(chun)其结构如图:原子中,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体积很小。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且分层排布。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一个质子的质量一个中子的质量二、原子结

9、构示意图(热点)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且分层排布,离核越远能量越高。 1-20号元素每个电子层上最多容纳的电子个数为2、8、8。2、 原子的核外电子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当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时(只有一个电子层时,电子数为2个),原子很难得失电子,化学性质稳定,称为稳定结构。 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的原子(大多数金属元素原子),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个的原子(大多数非金属元素原子),易得到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 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都是属于8电子的稳定结构(He最外层电子数为2)3、 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4、 能画出

10、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三离子(重点)1、定义: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2、分类 阳离子:带正电 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离子 阴离子:带负电 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3、离子的形成如图4离子符号的意义4、离子符号的书写:离子所带的电荷标在元素符号(原子团符号)的右上方,且电荷数在前,电性在后。如果离子只带一个单位的电荷时,电荷数1省略不写。如,阳离子:Na+、Mg2+、Al3+、NH4+;阴离子:Cl-、SO42-等。5、原子团:在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这样的原子集团叫做原子团。常见的原子团:SO42- CO32- NO3- OH- MnO4 MnO42

11、 ClO3 PO43- HCO3- NH46、原子与离子可以相互转化:物质构 成得失电子离子原子结合分解分子7、 分子、原子、离子联系:四、 分子:液态、气态非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无氧酸,有机物物质的构成:原子: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离子: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含氧酸、碱、盐五、相对原子质量(符号:Ar,单位:无、或为1)1 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第四节 元素一、元素与元素符号:、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目前发现的化学元素有一百余种。、分类:金属元素:“钅”字旁,汞除外固态非金属元素:“石”字旁元素非金属元素:液态非金属元素:“氵”字旁

12、气态非金属元素:“气”字头稀有气体元素:氦氖氩氪氙氡、 地壳中元素排行: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 元素符号的书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元素符号的意义:()宏观意义:表示一种元素:H表示氢元素,Fe表示铁元素如果该元素的单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则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由该元素组成的单质:Fe表示单质铁,但是H就不能表示氢气,因为氢气不是由原子构成而是由分子构成的。() 微观意义:表示该元素的原子:2H表示两个氢原子,Fe表示一个铁原子 、 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只能组成物质,而不能构成分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变;分子、原子是微观概念,既有种类也有个数,说构成。

13、、识记常见元素符号。二、元素周期表简介(热点)1元素周期律是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的,并发明了元素周期表。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共有7个横行,18个纵行。每一个横行叫一个周期(最外层电子数由1-8);每一个纵行叫一个族(最外层电子数目相等)3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4在元素周期表中,一种元素占一格,其内容如图所示:三、单质与化合物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单质、化合物都是纯净物,定义中不能少“纯净物”。例如:“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这种说法就是错误的。、单质与化合物的区别与联系碱式盐:Cu2(OH)2CO3二元酸:HNO3碱性氧化物:NaO,CaO三元酸:H3PO4盐有机物:CH4,C2H5OH其他氧化物:NO,CO酸性氧化物:SO3,NO2氧化物化合物(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单质(一种元素)纯净物(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组成物质的种类元素种类金属单质:Mg,Fe非金属单质:C, Br2, O2, N2稀有气体:He,Ne.一元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